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 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 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 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 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 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 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 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 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 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 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 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 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 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 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 pang huang) 彳亍( chi chi)颓圮( tui pi)寂寥( ji lid 惆怅( chou cha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2019-2020 年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 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 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 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 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 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 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 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 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 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 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 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 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 年,与小他 12 岁的 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 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 21 岁的杨静结 婚。生了两个女儿,到 1948 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 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 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 品质,以至在他离世 50 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 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 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 (目的,引导学生自读习惯,自己理解诗歌。)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情的,雨ε洱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 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勒一幅“巷”中的图景?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 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 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 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 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 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 诗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补充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 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 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 傍徨、很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的出现。所以姑娘可以是他心中的理想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 (目的,引导学生自读习惯,自己理解诗歌。)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 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 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 一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 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 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 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 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 22 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 诗。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补充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 1927 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 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此时才 22 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 党的工作,到 1927 年 3 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 傍徨、很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 的出现。所以姑娘可以是他心中的理想
(3)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或想象的补充。我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处境也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 出现“像我一样”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 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 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求,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 失落和感伤。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 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看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 梦的执著美。 播放《雨巷》歌曲 (五)齐读全诗,加深感悟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取感受它朦胧而无限的美
(3)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或想象的补充。我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处境也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 出现“像我一样”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 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五)齐读全诗,加深感悟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取感受它朦胧而无限的美
《再别康桥》教案 三维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声》。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 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 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 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 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 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別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 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 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 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 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 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
《再别康桥》教案 三维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一, 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 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 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 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 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 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 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 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 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 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 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 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 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
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 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 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 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 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 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 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 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 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 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 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 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 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 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 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 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 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 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 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 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 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 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 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 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 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 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 法。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头的福柔 像一朵水莲不胜凉园羞, 道一声珍重,道≥重 那一声珍重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护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