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能学 essential clinic skills 主编:杜庆锋 自编教材
1 基 本 技 能 学 essential clinic skills 主编:杜庆锋 自编教材
临床基本技能学(第二版)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一节 临床技能学的范由 第一书 认知技能 第三节 程序技能 第四节 临床技能学的学习方法 第2章体格检查操作技能 第一节 体格拾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第三书 全身体格检查项目纲要 第四节 重点部位体格检查规范操作 第五节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第六节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 第十节 红性生殖系统拾杏 第八节 男性生殖系统检查 第九节 儿科体格检查 第十节 眼科检查 第十一节耳鼻喉科检查 第3章无菌术与医院隔离技术 第一节无菌术 第一节 常用医院隔离技术 手卫生 二常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三污染物处理 第4章基本外科操作技能 第一节 外科常用器械及使用方法 第二书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第三书 体表肿物切除 第四节 脓肿切开引流 第五节 伤口换药与拆线 第六节 第七节 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 第5章基本急救操作技能 第一节气道维持与辅助通气 。与道是物师阻的紧急外两 二球囊面罩通气与辅助通气器械 三经口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
临床基本技能学(第二版)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第一节 临床技能学的范畴 第二节 认知技能 第三节 程序技能 第四节 临床技能学的学习方法 第 2 章 体格检查操作技能 第一节 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二节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第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项目纲要 第四节 重点部位体格检查规范操作 第五节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第六节 运动系统特殊理学检查 第七节 女性生殖系统检查 第八节 男性生殖系统检查 第九节 儿科体格检查 第十节 眼科检查 第十一节 耳鼻喉科检查 第 3 章 无菌术与医院隔离技术 第一节 无菌术 第二节 常用医院隔离技术 一 手卫生 二 常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三 污染物处理 第 4 章 基本外科操作技能 第一节 外科常用器械及使用方法 第二节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第三节 体表肿物切除 第四节 脓肿切开引流 第五节 伤口换药与拆线 第六节 伤口清创 第七节 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 第 5 章 基本急救操作技能 第一节 气道维持与辅助通气 一 气道异物梗阻的紧急处理 二 球囊面罩通气与辅助通气器械 三 经口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
四喉罩技术 五环甲膜穿刺术 六气管切开术 七机械通气 第二节 现场心肺复苏 一成人心肺复苏 一儿童及廖儿心肺与苏 第三节 电复律 第四节 新生儿室息复苏 第五节 血液通路的建立与监测 外周静脉穿刺 二中心静脉穿刺与测压 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四骨髓腔内输液 五静脉切升 六动脉穿刺 七多功能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院前创伤急救 评估 止血 三包扎 四常见四肢骨折外固定 五转运 六脊柱损伤的固定与搬远 第6章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第一节 注射术 皮内注射法 二皮下注射法 三肌肉注射法 第二节 皮试试验 第三节 吸术 第四节 氧气吸入术 第五书 超声雾化 第六节 插胃管术 第七节 洗胃术 第八节 三龄一素管置入术 第九节 静脉输液 第十节 输液泵的临床应用 第十一节导尿术 第十二节灌肠术 第7章基本穿刺操作技能 第一节 胸膜穿刺术
四 喉罩技术 五 环甲膜穿刺术 六 气管切开术 七 机械通气 第二节 现场心肺复苏 一 成人心肺复苏 二 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 第三节 电复律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复苏 第五节 血液通路的建立与监测 一 外周静脉穿刺 二 中心静脉穿刺与测压 三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四 骨髓腔内输液 五 静脉切开 六 动脉穿刺 七 多功能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院前创伤急救 一 评估 二 止血 三 包扎 四 常见四肢骨折外固定 五 转运 六 脊柱损伤的固定与搬运 第 6 章 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第一节 注射术 一 皮内注射法 二 皮下注射法 三 肌肉注射法 第二节 皮试试验 第三节 吸痰术 第四节 氧气吸入术 第五节 超声雾化 第六节 插胃管术 第七节 洗胃术 第八节 三腔二囊管置入术 第九节 静脉输液 第十节 输液泵的临床应用 第十一节 导尿术 第十二节 灌肠术 第 7 章 基本穿刺操作技能 第一节 胸膜穿刺术
第二节 腹膜穿劃术 第三节 骨髓穿刺术 第四节 骨随活检 第五1 腰椎穿刺术 第六节 心包穿刺术 第七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8章 其他常用操作技能 第一节 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第二节 婴儿喂养 第三节 后穹窿穿刺术 第四节 诊断性刮宫 第五节 宫内节有器放置与取出 第六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技术 第七节 白带检查 第八节 石膏固定技术 第九节 骨牵引技术 第十节 趾骨上膀胱穿刺术 第9章 沟通技巧 第一节 医忠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第二节 病史采集 第三书 告知技能 第10章 辅助检查与结果判读 第一节 心电图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血气分析 第三节 X线结果判读 第四节 CT结果判读 第五节 超声结果判读 第11章 医疗文书规范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门(急)诊病历记录 第三书 入院记录记录 第四 病程记录 第五节 手术科室相关记录 第六节 出院记录 第七书 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第八节 知情同意书 第九节 处) 第十节 医嘱 第十一节住院病案首页书写 第十二节医疗文书有关条例规范
第二节 腹膜穿刺术 第三节 骨髓穿刺术 第四节 骨髓活检术 第五节 腰椎穿刺术 第六节 心包穿刺术 第七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 8 章 其他常用操作技能 第一节 体格生长指标测量 第二节 婴儿喂养 第三节 后穹窿穿刺术 第四节 诊断性刮宫 第五节 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 第六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技术 第七节 白带检查 第八节 石膏固定技术 第九节 骨牵引技术 第十节 趾骨上膀胱穿刺术 第 9 章 沟通技巧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第二节 病史采集 第三节 告知技能 第 10 章 辅助检查与结果判读 第一节 心电图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血气分析 第三节 X 线结果判读 第四节 CT 结果判读 第五节 超声结果判读 第 11 章 医疗文书规范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门(急)诊病历记录 第三节 入院记录记录 第四节 病程记录 第五节 手术科室相关记录 第六节 出院记录 第七节 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第八节 知情同意书 第九节 处方 第十节 医嘱 第十一节 住院病案首页书写 第十二节 医疗文书有关条例规范
第1章绪论 第一节临床技能学的范畴 第二节认知技能 第三节程序技能 第四节临床技能学的学习方法
第 1 章 绪论 第一节 临床技能学的范畴 第二节 认知技能 第三节 程序技能 第四节 临床技能学的学习方法
第2章体格检查操作技能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可以帮助您明确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握规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儿科、眼科与耳鼻喉 等体格检查的内容、步骤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是医学生必备的临床技能基本功,也是临床技能评价和考核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 部分旨在帮助学习者在面对具体病例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头到脚全面系统地、井然 有序地对被检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本章要求学习者能够遵循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保证内 容全面系统,检查顺序合理流畅,确保体格检查的质量。学习者应当注意如下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重点突出 为详尽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在内容上一定要全面系统,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 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这样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由于查体通常在问诊之后进行, 检查者对应当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已基本心中有数,这就使全身体检不是机械性地重复筛查,而是在全 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罹病的器官系统。 ·、从到脚。分行 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还可大大减少被检者的不适 和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按被检者所采取的体位不同可按如下顺序进行。 1.卧位患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一头颈部一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 区、骶部)一(卧位)腹部上肢、下肢一肛门直肠一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2.坐位患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一上肢一头颈部一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一(患者取卧位)前胸 部、侧胸部(心、肺)一腹部一下肢一肛门直肠一外生殖器一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三、谭循原则。注意灵活 遵循正确的检查原则是确保内容全、质量好、效率高的基础。但在具体实施中,可酌情对个别检查 顺序作适当调整。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 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 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志者隐私。 四、边查边想,正确评价 对于客观检查结果的正常限度及临床意义,需要术者的学识和经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初学者可能需要重复的检查和核实,才能获得完整而正确的资料 五、注重交流,融洽关系 开始检查前有必要向被检者介绍自己的身份、职责及进行检查的意义与重要性:检查过程中与被检 者的适当交流不仅融治医患关系,还可以补充病史资料:检查结束时,应与被检者简单交谈,说明重要 发现、被检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但如对体征的意义把握不定时,不要随便解释,以免 增加被检者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紊乱 六、控制时间,井然有序 为了避免检查给被检者带来的不适或负担,全身体格检查应尽量在30-40分钟内完成。因此初学者 要尽快熟悉各个检查项目,使体检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进行
1 第 2 章 体格检查操作技能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是医学生必备的临床技能基本功,也是临床技能评价和考核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 部分旨在帮助学习者在面对具体病例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头到脚全面系统地、井然 有序地对被检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本章要求学习者能够遵循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保证内 容全面系统,检查顺序合理流畅,确保体格检查的质量。学习者应当注意如下基本要求: 一、全面系统,重点突出 为详尽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在内容上一定要全面系统,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 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这样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由于查体通常在问诊之后进行, 检查者对应当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已基本心中有数,这就使全身体检不是机械性地重复筛查,而是在全 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罹病的器官系统。 二、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还可大大减少被检者的不适 和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按被检者所采取的体位不同可按如下顺序进行。 1.卧位患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 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2.坐位患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 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三、遵循原则,注意灵活 遵循正确的检查原则是确保内容全、质量好、效率高的基础。但在具体实施中,可酌情对个别检查 顺序作适当调整。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 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 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四、边查边想,正确评价 对于客观检查结果的正常限度及临床意义,需要术者的学识和经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初学者可能需要重复的检查和核实,才能获得完整而正确的资料。 五、注重交流,融洽关系 开始检查前有必要向被检者介绍自己的身份、职责及进行检查的意义与重要性;检查过程中与被检 者的适当交流不仅融洽医患关系,还可以补充病史资料;检查结束时,应与被检者简单交谈,说明重要 发现、被检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但如对体征的意义把握不定时,不要随便解释,以免 增加被检者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紊乱。 六、控制时间,井然有序 为了避免检查给被检者带来的不适或负担,全身体格检查应尽量在 30-40 分钟内完成。因此初学者 要尽快熟悉各个检查项目,使体检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进行。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可以帮助您明确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掌握常规全身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儿科、眼科与耳鼻喉科 等体格检查的内容、步骤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一、视诊 视诊是医师用眼睛观察被检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特殊部位的视诊需借助于某些仪器如耳 镜、鼻镜、眼底镜及内镜等进行。视诊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常能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和线素,不仅 可用于全身一般状态和许多体征的检查,还可通过视诊了解被检者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 壬 、头颈、胸院、腹形、肌肉、骨酪、关节外形等。 不同部位的视诊内容和方法不同 二、触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 异常征象,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 位置、 大小、 轮廓、 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浅部触诊法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 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 3.四指并拢,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4.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1©m左右,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 神 、阴囊、精索等)的检查, (二)深部滑行触诊法(图2-1)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晰被检者做腹式呼吸,尽量使腹肌松池: 3。拾查者站在被拾查者右侧」 4.检查者用右手并拢的 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 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应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动触 诊: 5。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三)双手触诊法(图2-2) ,双膝屈曲稍分开: 嘱被检者做腹式呼吸 尽量使腹肌松弛: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4.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并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 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5.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四)深压触诊法 (图2-7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3。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 4.询问被检者是否感觉疼痛或察看面部表情变化: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 (五)冲击触诊法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2 第二节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一、视诊 视诊是医师用眼睛观察被检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特殊部位的视诊需借助于某些仪器如耳 镜、鼻镜、眼底镜及内镜等进行。视诊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常能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和线索,不仅 可用于全身一般状态和许多体征的检查,还可通过视诊了解被检者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 眼、耳、鼻、口、舌、头颈、胸廓、腹形、肌肉、骨骼、关节外形等。不同部位的视诊内容和方法不同, 在后续内容中将分别进行介绍。 二、触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 异常征象,也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 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 (一)浅部触诊法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 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 3.四指并拢,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 4.浅部触诊可触及的深度约为 1cm 左右,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 神经、阴囊、精索等)的检查和评估。 (二)深部滑行触诊法(图 2-1)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嘱被检者做腹式呼吸,尽量使腹肌松弛;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4.检查者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 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应与包块长轴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滑动触 诊; 5.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三)双手触诊法(图 2-2)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嘱被检者做腹式呼吸,尽量使腹肌松弛;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4.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并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 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有利于右手触诊检查; 5.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四)深压触诊法(图 2-7)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3.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 4.询问被检者是否感觉疼痛或察看面部表情变化;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 (五)冲击触诊法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3,检查者以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取70-90°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 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 5。只用 大量腹水时肝、 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6。冲击触诊会使被检者感到不适,操作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即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 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直接叩诊法 1.检查者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 2。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 3.适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等。 (一)间接即诊法 1,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拍起,勿与体表接触 2。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即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 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3。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 4.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印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拍起: 5。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叩击2-3下,避免不间断地连续地快速叩击 为了检查被检者肝区或肾区有无叩击痛,检查者可将左手手掌平置于被检查部位,右手握成等 状,并用其尺侧叩击左手手背,询问或观察被检者有无疼痛感。 四、间接听诊法 听诊是医师根据被检者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可分为直接听诊法和 间接听诊法。直接听诊法是听诊器出现之前所采用的听诊方法, 目前极少采用故不作介绍 1.听诊环境要安醅 温暖、透风,切忌隔着衣服听诊 2.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斯被检者采取适当的体位 3。听诊前检查听诊器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硬管和软管管腔是否通畅。 4.钟型体件适用于听取低调声音,使用时应轻触体表被检查部位: 5。膜型体件适用于所取高调声音,使用时应紧触体表被检查部位 6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所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听心音时要据除呼吸音的干扰
3 3.检查者以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取 70-90°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 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 5.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6.冲击触诊会使被检者感到不适,操作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 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一)直接叩诊法 1.检查者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 2.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 3.适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等。 (二)间接叩诊法 1.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2.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 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3.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 4.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 5.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叩击 2-3 下,避免不间断地连续地快速叩击; 6.为了检查被检者肝区或肾区有无叩击痛,检查者可将左手手掌平置于被检查部位,右手握成拳 状,并用其尺侧叩击左手手背,询问或观察被检者有无疼痛感。 四、间接听诊法 听诊是医师根据被检者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可分为直接听诊法和 间接听诊法。直接听诊法是听诊器出现之前所采用的听诊方法,目前极少采用故不作介绍。 1.听诊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切忌隔着衣服听诊; 2.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嘱被检者采取适当的体位; 3.听诊前检查听诊器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硬管和软管管腔是否通畅。 4.钟型体件适用于听取低调声音,使用时应轻触体表被检查部位; 5.膜型体件适用于听取高调声音,使用时应紧触体表被检查部位。 6.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扰,听心音时要摒除呼吸音的干扰
第三节全身体格检查项目纲要 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 准各和清点器械。 6 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并记录。 向受检者自我介绍:简短医患沟通,并了解7 同时触诊双侧格动脉,拾查其对称性 受检杏者结神状态 3 让受检者取坐位,观察发有、营养、面容、 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并记录:注 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意节律、类型和深度。 4 洗手,冬天洗完手后要使手重新温暖。 9测右上肢血压2次,记录最低值。 5 测量体温(腋窝测温法,5分钟)。 头颈部检查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 34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11触诊斗领. 35压舌板检查口咽部、扁桃体及咽反射。 12 视诊双明及周王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13 分别检查双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或粗 37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和以 测)。 口哨) 14 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38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哈肌,或 对抗张口动作)。 15 拾泪壶 39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16 分别翻转左右上睑,检查上脸结膜、球结膜40 暴露颈部。 和巩膜。 17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观察前额有无皱纹, 41 观察颈部外形、皮肤、颈静脉充盈及颈 皱胃、梦领和闭眼) 动脉捕动情识 18 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左、左上 2 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左下、右、右上、右下). 19 拾杏暗用直接对光反射。 43 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 20 拾李暗和间接时光反时】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21 检查集合反射和角膜反射: 45 触诊耳后淋巴结。 22 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46 触诊枕后淋巴结。 23 触诊双创外耳及耳后风 47帥诊领下林四结。 94 钟诊颗领关节及其远动 48钟诊频下淋四结 25 分别检查双耳听力(磨擦手指)。 49 触诊颈前淋巴结 26 观察外鼻。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27 钟诊外品。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28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 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53 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30 检查上领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54 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31 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55 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39 检查筛窦,有无压痛。 56 钟诊与管位置 33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57 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三、前、侧胸部检查(暴露胸部。) 58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65检查触觉语颜(上、中、下,双侧对比)
4 第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项目纲要 一、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 准备和清点器械。 6 触诊桡动脉至少 30 秒,并记录。 2 向受检者自我介绍;简短医患沟通,并了解 受检查者精神状态。 7 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3 让受检者取坐位,观察发育、营养、面容、 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8 计数呼吸频率至少 30 秒,并记录;注 意节律、类型和深度。 4 洗手,冬天洗完手后要使手重新温暖。 9 测右上肢血压 2 次,记录最低值。 5 测量体温(腋窝测温法,5 分钟)。 二、头颈部检查 10 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 34 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11 触诊头颅。 35 压舌板检查口咽部、扁桃体及咽反射。 12 视诊双眼及眉毛。 36 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13 分别检查双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或粗 测)。 37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和吹 口哨)。 14 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38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 对抗张口动作)。 15 检查泪囊。 39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16 分别翻转左右上睑,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 和巩膜。 40 暴露颈部。 17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观察前额有无皱纹, 皱眉、皱额和闭眼)。 41 观察颈部外形、皮肤、颈静脉充盈及颈 动脉搏动情况。 18 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左、左上、 左下、右、右上、右下)。 42 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19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43 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 20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44 触诊耳前淋巴结。 21 检查集合反射和角膜反射。 45 触诊耳后淋巴结。 22 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46 触诊枕后淋巴结。 23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47 触诊颌下淋巴结。 24 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48 触诊颏下淋巴结。 25 分别检查双耳听力(磨擦手指)。 49 触诊颈前淋巴结。 26 观察外鼻。 50 触诊颈后淋巴结。 27 触诊外鼻。 51 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28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52 触诊甲状软骨。 29 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53 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30 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54 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31 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55 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32 检查筛窦,有无压痛。 56 触诊气管位置。 33 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57 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三、前、侧胸部检查 (暴露胸部。) 58 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5 检查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59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0 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7 叩诊双侧肺尖 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五群) 68 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62 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五群)。 69听诊双侧测肺尖。 63 钟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70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检查双侧呼吸动度及胸廓活动度。 71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四、心脏检查 72 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 77 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 音) 两步法触诊心尖搏动 78 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 用手掌触诊心前区(肺动脉区、主动脉区) 79 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 及上腹部。 75 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并记录」 80 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 音) 6 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并记录。 81 听诊 三尖瓣区(心音、杂音)。 五、背部检查(请受检者坐起,充分暴露背部。) 82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q0听诊双后胞第 83 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91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84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85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93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86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4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87 95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88 叩诊双侧肺下界 96 检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89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六、腹部检查(暴露购部,受检者屈酸、放松煦肌,双上肢置于(干两侧,平静呼吸。) 07 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 108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98 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109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99 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10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00 即诊全腹 111拾杏肝-预静脉回流征 101 叩诊肝上界。 112检查胆囊点有无压痛。 102 叩诊肝下界。 113双手法触诊脾脏。 103 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14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 再触诊脾脏 104 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5 双手法触 双侧肾脏。 105 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116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至脐部结束)。 106 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117检查腹壁反射。 至脐部结束】 107训练被检者作加深腹式呼吸2-3次。 七、上肢检查(正确暴露上肢,) 118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8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19观察双手及指甲,注意有无紫绀、杵状指。 129暴露肩部
5 59 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6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0 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7 叩诊双侧肺尖。 61 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五群)。 68 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62 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五群)。 69 听诊双侧肺尖。 63 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70 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64 检查双侧呼吸动度及胸廓活动度。 71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四、心脏检查 72 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 77 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 音)。 73 两步法触诊心尖搏动。 78 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 74 用手掌触诊心前区(肺动脉区、主动脉区) 及上腹部。 79 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 75 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并记录。 80 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 音)。 76 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并记录。 81 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 五、背部检查 (请受检者坐起,充分暴露背部。) 82 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90 听诊双侧后胸部。 83 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91 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84 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92 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85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93 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86 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4 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87 叩诊双侧后胸部。 95 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88 叩诊双侧肺下界。 96 检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89 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六、腹部检查(暴露腹部,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97 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 吸等。 108 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98 听诊肠鸣音(至少 1 分钟)。 109 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99 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10 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00 叩诊全腹。 111 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01 叩诊肝上界。 112 检查胆囊点有无压痛。 102 叩诊肝下界。 113 双手法触诊脾脏。 103 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14 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 再触诊脾脏。 104 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5 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05 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 至脐部结束)。 116 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06 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 至脐部结束)。 117 检查腹壁反射。 107 训练被检者作加深腹式呼吸 2-3 次。 七、上肢检查 (正确暴露上肢。) 118 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8 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19 观察双手及指甲,注意有无紫绀、杵状指。 129 暴露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