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第一节 财政概念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 第一节 财政概念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1、财政的词源 ◆Finance.一词,源于公元l3-15世纪时拉丁文Finis,指结 算支付之意。,后来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 项、确定罚款支付等含义。 ◆到l6世纪末,法语以“Finances”作为公共收入之意。 ◆到17世纪后,逐渐用以指国家及公共团体的理财。 ◆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 的“财”与“政”的词意,创立“财政”一语。 ◆《辞海》的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 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 济行为也。 ◆2、财政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政治条件:改治权力的出现(国家的产生)
第一节 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1、财政的词源 ◆Finance一词,源于公元13-15世纪时拉丁文Finis,指结 算支付之意。后来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 项、确定罚款支付等含义。 ◆到16世纪末,法语以“Finances”作为公共收入之意。 ◆到17世纪后,逐渐用以指国家及公共团体的理财。 ◆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Finance一词,同时借鉴中国古代 的“财”与“政”的词意,创立“财政”一语。 ◆《辞海》的解释: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 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 济行为也。 ◆2、财政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政治条件:政治权力的出现(国家的产生)
第一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3、财政的基本含义 ◆国家或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 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发 展的目标,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话动 ◆4、财政的基本特征 ◆合共性与阶级性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第一节 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3、财政的基本含义 ◆国家或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 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发 展的目标,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4、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与阶级性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一供给角度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界定 免费搭车(free-rider) 产品的划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排他性:一旦某人付费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 ◆既具有排他性,也 不能再消费该商品。 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竞争性:增加消费会引起成本的增加。 ◆公共物品: 口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 或者排他成本过高。 ◆既无排他性,也无 口非竞争性:不需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 竞争性的物品。 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 ●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供给角度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界定 ◆私人物品: ◆既具有排他性,也 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也无 竞争性的物品。 ◼排他性:一旦某人付费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 不能再消费该商品。 ◼竞争性:增加消费会引起成本的增加。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 或者排他成本过高。 非竞争性:不需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 增加消费者,并不影响他人。 产品的划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2、公式总结 X,=∑X ◆纯私人物品: ◆公式表明:(1)商品X;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对这种商品的随 费(拥有)数量之和;(2)和人物品在个人之问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X=X ◆公式表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1都可以支配公 共物品的总量X+时(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混合物品: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消费的非竞净性 受益的非排他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 受益的非排他性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2、公式总结 ◆纯私人物品: ◆公式表明:(1)商品Xj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 对这种商品的消 费(拥有)数量之和;(2)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 ◆纯公共物品: ◆公式表明:(1)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i 都可以支配公 共物品的总量Xn+j(2)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 ◆混合物品: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 ◆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i Xn+ j = Xn+ j = = n i i X j X j 1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二)公共需要一需求角度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公共需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 ◆配置原则:社会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私人需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 ◆配置原则: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2、公共需要的特征 ◆共同需要 ◆无差别共同享用 ◆付出与所得不对称性 ◆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来支撑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二)公共需要——需求角度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公共需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 ◆配置原则:社会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私人需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 ◆配置原则: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2、公共需要的特征 ◆共同需要 ◆无差别共同享用 ◆付出与所得不对称性 ◆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来支撑
第二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 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 系。 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 经济话动。 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问题的 基本理论前提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 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 系。 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 经济活动。 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学习财政学、研究财政问题的 基本理论前提。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
一、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演变 。古典经济学家: 1.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市场这 市场是万能的 只看不见的手会调节经济自动达到均衡, 政府充当“守夜人”即可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 ·凯恩斯主义: 机 2.凯恩斯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 国家干预 通常不足,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 衡。他否定了传统的国家不干预政策,力 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 充分就业
一、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演变 ⚫古典经济学家: 市场是万能的 1.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市场这 只看不见的手会调节经济自动达到均衡, 政府充当“守夜人”即可 ⚫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 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 机 2.凯恩斯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 通常不足,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 衡。 他否定了传统的国家不干预政策,力主 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 充分就业
一、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演变 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 ●新古典主义: 胀” 反对国家过度干预 2.新自由主义者将滞胀其归结为国家千预过度 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 失灵所致。 ●新凯恩斯主义: 1.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推行的财政货 币政策失效 新型政府-市场观 2.新凯恩斯学派强调政府和市场的互补关 系,重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
一、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演变 ⚫新古典主义: 反对国家过度干预 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 胀” 2.新自由主义者将滞胀其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 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 失灵所致。 ⚫新凯恩斯主义: 新型政府-市场观 1.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推行的财政货 币政策失效 2.新凯恩斯学派强调政府和市场的互补关 系,重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
二、市场: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家庭企业两部门经济模型 ◆小结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其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 ◆市场效率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前提。 研究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参照标准 ◆帕累托最优: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 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二、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家庭-企业两部门经济模型 ◆小结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其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 ◆市场效率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前提。 研究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参照标准 ◆帕累托最优: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 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