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管理世界》: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谢伏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445.3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菩理世界》(月刊) 2005年第11期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口谢伏瞻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宏观经济正朝着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调控目标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从 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看:GDP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既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也 没有通货紧缩;就业增加(1月~6月新增城镇就业59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 消费增长,国际收支保持顺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 处高位。这些指标的组合表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好的 但从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看,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和新趋势 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从2004年5月以来平缓回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下 降,同比回落279个百分点。除煤炭、石油、钢铁等少数行业的利润加速增长外,建材、电力 运输、设备制造、电子行业亏损严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增长561%,同比上升557个百分 点。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一方面意味着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减弱,即自发投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 意味着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可能造成投资的意愿下降,这就表明未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可能呈下降趋势。 二是进口增速下降。2005年上半年,进口增长14%,增幅比2004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 低于出口18.7个百分点。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名义增速只有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 更低;一般贸易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下降意味着国内供求矛盾 在缓解,需求拉动力在减弱。虽有汇率升值预期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三是CPI同比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3月~6月,环比持续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 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相对平稳,也表明供求矛盾在缓解。 四是上海、广东等经济大省工业增速在下降(上海由2004年1月-5月的22%降为今年1 月~5月的106%,广东由234%降为169%)。这些经济大省增速下降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 力有可能减弱。 综合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分析,估计2005年下半年经济可能呈高位运行,稳中趋降的态 势,如果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宏观经济既不会反弹走高,也不会加速下滑。宏观调控关注的 重点不在2005年而在今后1-2年,因此,应及早解决一些倾向性和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宏观调控方向和目标的权衡 目前的宏观调控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正确把握调控方向,选择调控目标十分重要。 在调控方向上,是继续抑制经济过热,防止反弹;还是反向操作,防止经济的加速下行;或 是稳定现行政策,观察发展动态;这是目前需要作出的方向性判断。如何调控,取决于我们的 调控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调控结果。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在以 下3个方面进行权衡。一是短期和中期;二是内需和外需;三是总量与结构。尽管这三组关系 *本文系作者2005年7月12日在国办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的发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管理世界》(月刊) 2005年第 11期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冰 口谢伏瞻 一 、 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宏 观经济 正朝着党 中央 国务 院确定的调控 目标发展 ,保 持平稳 较快 的增 长态势 。从 2005年上半 年经济运行 的各项指标看 :GDP仍然保 持高速增 长 ,既没 有明显 的通 货膨胀 ,也 没有通货 紧缩 ;就业增加 (1月一6月新增城镇就业 595万人 ,下 岗失 业人员再就 业 258万人 ), 消费增 长 ,国际收支保持顺 差 ,财政 收入稳 定增长 ,金融运 行基本 稳定 ,固定 资产投 资增速仍 处高位 。这些 指标 的组合表 明当前 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好 的。 但从宏 观经济 的变化趋势看 ,也 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 的新 情况和新趋势 。 一 是工业增加 值累计 同比增速从 2004年 5月 以来平缓 回落 ,工业 企业利 润增 速明显下 降 ,同比回落 27.9个百分 点。除煤炭 、石 油 、钢铁等少 数行业 的利润加 速增 长外 ,建 材 、电力 、 运输 、设备制造 、电子行业 亏损严重 ,规模 以上工业 亏损额增 长 56.1%,同 比上 升 55.7个百分 点 。企业利润 增速下降一方 面意味着企业 自筹资金能力减 弱 ,即 自发投资 能力减弱 ;另一方 面 意味 着投资 的预期收益下 降 ,可能造成投 资 的意愿下 降 ,这就 表明未来 的工 业 固定 资产投 资 增速 可能呈 下降趋势 。 二是进 H增 速下降 。2005年上半年 ,进 H增 长 14%,增 幅 比 2004年同期低 29个百分 点 , 低于 出 H 18.7个 百分点 。特别是一般 贸易进 H名义增速只有 7.5%,扣除价格 因素 ,实际增 速 更低 ;一般 贸易进 H占总进 H的比重 下降 2.5个 百分点 。进 H增速下 降意味着 国 内供求 矛盾 在缓解 ,需 求拉动力在 减弱 。虽有汇率升值预期 的影 响 ,但不是 主要 因素 。 三是 CPI同比呈下降趋 势。从 2005年 3月一6月 ,环 比持 续负增 长 。工业 品出厂价格 指 数 、原材料 、燃料 、动力 购进 价格指数相对平稳 ,也 表明供求矛盾在 缓解 。 四是 上海 、广东等经济 大省工业增速在下降 (上海 由 2004年 1月一5月 的 22%降为今年 1 月 5月 的 10.6%,广 东 由 23.4%降为 16.9%)。这些 经济大省增速下 降对 周边地 区的经济 带动 力有 可能减弱 。 综合静 态和动态两方 面的分析 ,估计 2005年下 半年经济可能呈 高位运行 ,稳 中趋 降的态 势 ,如果保持 目前 的调控力度 ,宏观经济 既不会 反弹走高 ,也不会 加速下滑 。宏 观调控关 注的 重 点不在 2005年而在今后 l一2年 ,因此 ,应及早解决一些倾 向性和关键 性问题 。 二、关于宏观调控方 向和 目标的权衡 目前的宏观调控处在 一个非常关键 的阶段 ,正确把握调控方 向 ,选择调控 目标 十分 重要 。 在调控方 向上 ,是继续 抑制经济过热 ,防止反 弹 ;还是反 向操作 ,防止 经济的加速下 行 ;或 是稳定现行政 策 ,观察发展 动态 ;这 是 目前需要作 出的方 向性判 断 。如何调 控 ,取决 于我 们 的 调控 目标 ,也就 是说 ,我们到底需要 一个 什么样 的调控结果 。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 为必 须在 以 下 3个方面进行权 衡。一是短期和 中期 ;二是内需和外需 ;三 是总量与结构 。尽管 这三组关 系 本 文系作 者 2005年 7月 12日在国办召开的专家座谈会 上的发 言。 一 1 一

国家哲学社会科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本刊专稿 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但确实要有所取舍。 济的中长期发展,都有必要对内需与外需对中国经 第一个方面的权衡是短期和中期目标。2005年济的拉动作用加以评估。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 年初确定当年的增长目标是8%,可以有把握地说,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战略与政策调整提出的 没有极特殊的事件发生,实现这一目标是没有问题 要求,合理适度调整政策,改变粗放型出口扩张战 的。问题是2005年后1~2年的增速如何。需要考虑 略,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髙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出 的问题是:允许GDP增速回落的底部在何处?如何口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提高消费率,切实增强内需 防止GDP增速的加速回落。从当前的情况看,如果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少对外部需求的过高依赖和外 仅仅是工业增长和工业投资放缓使CDP增速适度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回落,对于防止今后几年的能力过剩和供大于求是 第三个方面的权衡是总量与结构。一般说来, 有利的。也就是说,略微降低一点当前的增速,可能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调整结构比较难;在供 有利于今后两年保持相对高一些的增速。从持续稳大于求的条件下,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就会增加 定发展的角度看,可能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当前增从2002年底这轮增长进入上升通道后,结构性矛 速的回落应有一个底限,我认为中央确定的既定目 盾就日渐突出,主要表现是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增 标就是这个底限。另外,在消费增速相对平稳的条 大,采掘业、资源型产业与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 件下,有可能影响GDP增速加速回落的因素在两盾加剧。2005年1月~5月,铁矿石原矿量、生铁 个方面:一个是出口增速加速回落,另一个是房地粗钢、钢材、铝材、焦炭、纱、布、硫酸、烧碱等产品以 产市场的急剧收缩。 远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增长;而载波通讯设备、 所以,在权衡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增长目标时 光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机站、电工仪器 关键是要把握好对这两个部门的调控力度,以保持仪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产品都呈负增长。这表 国民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较高的增明,结构性矛盾还在加剧。很显然,在总量高速扩张 长速度,而不是大起大落。 的情况下,结构调整的收效不会太大,而且这种结 第二个方面的权衡是内需和外需。从1994年 构的扭曲从长远看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长期平均 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保增速的降低。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 持双顺差。10年来,贸易顺差累计约3000亿美元左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需要为结构调整提供适宜的 右,外商直接投资大体上每年在400亿-600亿美元总量环境,需要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 之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大国内需求上下大力气。当然,总量是影响结构的 力。2005年上半年,贸易顺差396亿美元,考虑到 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调整结构还必须 204年同期近80亿美元的逆差,仅净出口就拉高深化改革,理顺经济参数,校正经济主体的行为。 GDP增量约380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结果对增长 总起来说,在确定下阶段调控方向和目标时 就业的有利方面自不待言。如果这样的出口实绩是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增长速度,还需要考虑增长的可 为我国产业和产品的总体竞争力提高的结果,是持续性,增长动力,增长质量效益等。要在短期与 在各种经济参数比较合理的条件下取得的结果,应 中期、内需与外需、总量与结构之间全面权衡。 该说不足为虑。问题是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成本在 很多情况下没有计入,资源的价格偏低,农民工的 三、关于近期宏观调控的重点 社会保障等社会成本也没计入,这就使出口高速增 近期宏观调控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 长的负面影响增大。一是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资源 下3个方面的调控力度。一是保持信贷合理增速, 配置恶化与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三是外汇储备急防止信贷的过度紧缩,同时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二 剧增加,外汇占款增加,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 是把握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 四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造成资本被动 展;三是择机推进汇率机制的改革。这3个方面的 对外输出,从总体上看不符合国家的长期利益。因 调控不出偏差,宏观经济的当前稳定和中期增长就 此,无论是维护当前的宏观经济稳定,还是促进经 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对 当前 宏观经济形 势的几点认识 本 刊 专稿 、并不是完全对立 的 ,但确实要有所取舍 。 第一个方 面的权 衡是短期和 中期 目标 。2005年 年初 确定 当年 的增 长 目标是 8%,可 以有 把握地 说 , 没有极 特殊 的事件 发生 ,实现这 一 目标 是没有 问题 的。问题是 2005年后 1~2年 的增速 如何 。需要考虑 的问题是 :允许 GDP增速 回落 的底部 在何处 ?如何 防止 GDP增速 的加速 回落 。从 当前的情况看 ,如果 仅 仅是工业 增长和 工业投 资放 缓使 GDP增 速适度 回落 ,对于 防止今 后几 年的 能力过剩 和供大 于求是 有 利的 。也就是说 ,略微降低一点 当前 的增速 ,可能 有 利于今后两年保持相对 高一 些 的增速 。从持续 稳 定 发展的角度看 ,可能是利 大于弊 的。当然 ,当前增 速 的 回落应有一个 底 限 ,我认 为 中央确定 的既定 目 标 就是这个底 限。另 外 ,在 消费增 速相对平 稳 的条 件 下 ,有可 能影 响 GDP增 速加速 回落的 因素 在两 个 方 面 :一个 是 出 口增速 加速 回落 ,另一个 是 房 地 产 市场的急剧收缩 。 所 以 ,在权衡 短期 目标和 中长期 增长 目标 时 , 关 键是要把握 好对 这两个部 门 的调控 力度 ,以保 持 国 民经 济在 一个 较长 的 时间 内保 持一 个 较 高 的增 长 速度 ,而不是 大起大落 。 第 二个方 面的权 衡是 内需和外 需 。从 1994年 汇率并轨 以来 ,我 国的经 常项 目和资本项 目一 直保 持双顺差 。10年来 ,贸易顺差 累计约 3000亿美 元左 右 ,外商直接投资大 体上每年在 400亿 ~600亿 美元 之间 。这在很大程度上成 为拉 动经 济增长 的强 大动 力 。2005年上半 年 ,贸易顺 差 396亿美 元 ,考虑 到 2004年同期近 80亿美元 的逆差 ,仅 净 出口就 拉高 GDP增量约 3800亿 元人 民币。这样 的结果对增 长 、 就业 的有 利方面 自不待 言 。如果 这样 的 出口实绩 是 因为我 国产业 和产品 的总体 竞争力 提高 的结 果 ,是 在各 种经济参 数 比较 合理 的条件下 取得 的结果 ,应 该说不 足为虑 。问题 是我 国的生态 、环境 的成本 在 很 多情 况下 没有 计入 ,资源 的价格 偏 低 ,农 民工 的 社会 保障等社会 成本 也没计入 ,这 就使 出 口高 速增 长的负面影 响增大 。一是 贸易摩擦 增多 ;二是 资源 配置恶化 与资源环 境 的压力 加大 ;三是外 汇储 备急 剧增 加 ,外 汇 占款增加 ,货币政 策 的操作难度 加 大 ; 四是在 经济发展 水平 不高 的条件 下 ,造成 资本被 动 对外输 出 ,从 总体上 看不符 合 国家 的长 期利益 。 因 此 ,无论 是维 护 当前 的宏 观经 济 稳定 ,还 是促 进 经 一 2 一 济 的 中长期 发展 ,都有必 要对 内需 与外 需对 中 国经 济 的拉动作用加 以评估 。综合考 虑 中国经济发展 的 内外 环境 和条 件 的变化 对 战 略 与政 策调 整提 出的 要 求 ,合 理适 度调 整政 策 ,改 变粗 放 型 出 口扩 张 战 略 ,限制 高物耗 、高 能耗 、高 污染 产 品 出口 ,提 高 出 口的质量 和效益。同时 ,提 高消费率 ,切实增强 内需 对 经济 的拉动力 ,减少 对外部 需 求的过 高依 赖和 外 部 冲击对 中国经 济稳定发展 的负 面影 响。 第三个 方 面的权 衡是 总量 与结 构 。一般 说来 , 在总 量 供不 应求 的情 况下 ,调 整结 构 比较 难 ;在 供 大于 求的条件 下 ,结 构调 整的 内在动力就 会增 加 。 从 2002年底 这轮增 长进 入上升 通道后 ,结 构性 矛 盾 就 日渐突 出 ,主要 表现是煤 电油运等 瓶颈制 约增 大 ,采 掘业 、资源 型产业 与 原材 料 工业 和制 造业 的 矛盾加 剧。2005年 1月~5月 ,铁矿石原 矿量 、生铁 、 粗钢 、钢材 、铝 材 、焦炭 、纱 、布 、硫酸 、烧 碱等 产品 以 远高 于工业增 加值 的增速 增长 ;而载 波通讯设 备 、 光通讯 设备 、程控 交换 机 、移 动 通讯机站 、电工仪器 仪表 、大气 污染 防治设备 等产 品都呈 负增长 。这表 明 ,结 构性矛盾还 在加剧 。很显然 ,在总量 高速扩 张 的情 况 下 ,结构 调 整 的收效 不会 太 大 ,而且 这种 结 构 的扭 曲从 长远 看 会造 成 资源 的 浪费 和长 期平 均 增速的降低。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 持经 济增长 的持续 性 ,需 要为结 构调 整提供适 宜 的 总量 环境 ,需 要在转 变增 长方式 、调 整经济结 构 、扩 大 国内需求上 下 大力气 。 当然 ,总量 是影 响结 构 的 重 要 因素 ,但 并不 是惟 一 的 因素 ,调整 结构 还 必 须 深化 改革 ,理顺经 济参数 ,校 正经济主体 的行 为 。 总起来说 ,在确 定下 阶段 调控方 向和 目标时 , 不仅 要考虑 当前 的增 长速 度 ,还 需要 考虑增 长 的可 持续 性 ,增长 动力 ,增 长 质量 、效 益 等。要在 短期与 中期 、内需与外需 、总量与结 构之间全 面权衡 。 三、关于近期宏观调控的重点 近期宏 观 调控 的重 点 我认 为 主要 是 把握 好 以 下 3个 方 面的调控 力度 。一是 保持信 贷合 理增速 , 防止信贷的过度紧缩,同时大力调整信贷结构 ;二 是把握 房地产 的调控 力度 ,促进 房地 产业 的健康 发 展 ;三 是择机 推进 汇率机 制 的改革 。这 3个 方 面的 调控 不 出偏差 ,宏观 经济 的 当前 稳 定和 中期增长 就 不会 出现大的问题

国家哲学社会科 《管理世界》(月刊) 2005年第11期 (一)关于信贷政策 是长期的任务。在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房地产 005年以来,人民币信贷增幅连续5个月回业调控的各项措施时,要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区别 落,由2004年12月的145%下降到2005年5月的对待,挤出房地产领域的泡沫,调整房地产的供求 12.4%,比2004年同期低约6个百分点,是2002年 结构,增加中低档房的供给,防止房地产市场的剧 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点。6月份有所回升。存贷比由上烈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年末的136:1提高到6月的1.42:1在贷款总量中 二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房地产业的区域性 短期贷款同比增长5.6%,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 非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总体 19%银行信贷向大客户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 上看,前几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程度不同地 题凸显。与此同时,1年期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也呈出现房地产过热的现象。但不同城市过热的严重程 上升之势。人民币信贷增速较缓,延续下去可能造度,时间起点差别比较大。总体上看,矛盾的主要焦 成信贷的紧缩 点突出表现在长三角地区和部分省会城市。因此 应该说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大体上是适当的,问 在调控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 题可能主要是各类商业银行改革密集推进,受资本过热问题。对于一般地区和城市,不可采用相同的 充足率的约束,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明显加强,主观度,无论从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上都要防 上放贷的意愿变得更为审慎;客观上,一些符合贷止一刀切。避免抑制合理需求。 款条件的企业受经营状况和宏观走势的影响,借贷 三是房地产业的调控与其它调控的关系。房地 的意愿在减弱;一些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不符合条 产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中 件,这就造成了贷款增速的放缓。为了既保持经济 系列问题的综合反映,不是孤立现象,需要综合 的平稳较快增长,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要保持治理。比如资本市场萎缩、投资渠道不畅的问题, 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调整贷款结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参数扭曲的问题,超越地方 构,适当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实际条件、盲目推进城市化的问题等等。因此,对房 在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需要强调问题的两个方地产业调控的同时,要解决资本市场、土地市场中 面,一是控制风险,二是提高效率,两者不可偏废。的问题,理顺经济参数等,真正从源头上为房地产 既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也要提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高经营效率,积极拓展贷款业务。与此同时,要积极 (三)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问题 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组和改造,要在不同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需要充分认 发展水平的地区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下几点 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要积极发展 第一,这个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问题, 企业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革企业债发是宏观调控中最敏感、最复杂、影响最广泛深远的 行审批制度,简化程序,并逐步扩大债券利率浮动 问题。仅从经济方面考虑,也是既关系当前,也关系 上限,直至完全放开。还要积极发展股票市场,及早长远;既关系内需,也关系外需,既影响总量,也影 稳妥地解决股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扩大直接融 响结构的关键问题。汇率机制的改革必须从中国经 资创造条件,防范股市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屈从于外部压力。考 (二)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虑到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持续顺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 差,外资流入保持在较高水平,外汇储备急剧攀升 极端重要性,可以说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近期加上美元对欧元、日元在近年来大幅升值,使人民 对房地产业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是必要的,正在币汇率面临着升值的内在压力。姑且不谈币值的高 收到积极成效。对于下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低,仅从汇率的刚性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的负面 需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影响,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是一项紧迫的任 是抑制投机需求与保护合理需求的关系。抑务。无论从中国经济当前稳定和长期发展看,都有 制投机需求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而保护合理需求则必要尽快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下转第21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一 )关于信贷政策 2005年以来 ,人 民币信贷增幅连续 5个月回 落 ,由 2004年 12月 的 14.5%下 降到 2005年 5月的 12.4%,比 2004年同期低 约 6个百 分点 ,是 2002年 下半年 以来 的最低点 。6月份有所 回升 。存贷 比由上 年末 的 1.36:1提高 到 6月的 1.42:1。在贷款总量 中, 短期 贷 款 同 比增 长 5.6% ,中 长期 贷款 同 比增 长 19%。银行 信贷向大客户集 中 ,小企业融 资困难 的问 题凸显 。与此 同时 ,1年期贷款 的加权平均利率 也呈 上升之势 。人 民币信 贷增速 较缓 ,延续下 去可能 造 成 信贷的紧缩 。 应该说货 币供给 的增 长率 大体上 是适 当的 ,问 题可能 主要是 各类商 业银行 改革密集 推进 ,受 资本 充足率 的约束 ,银行 内部 风 险控制 明显加 强 ,主 观 上放 贷 的意愿 变得更 为 审慎 ;客 观上 ,一 些符 合 贷 款条件 的企 业受经 营状况 和宏观走 势 的影 响 ,借 贷 的意愿在减 弱 ;一些 需要贷 款 的中小企业 不符合 条 件 ,这就造成 了贷款 增速 的放缓 。为 了既保 持经 济 的平稳 较快 增 长 ,又规避 金融 风险 ,一 方 面要 保持 信贷总量 的合理增长 ,另一方 面要 大力调 整贷款结 构 ,适 当增 加流动资 金贷款 和对 中小企业 的贷款 。 在商 业银行 改革 过程 中 ,需 要强 调 问题 的两 个 方 面 ,一是控 制风 险 ,二是 提 高效率 ,两者不 可 偏废 。 既要提高资本 充足率 和降低 不 良资产 比率 ,也要 提 高经营效 率 ,积极拓展贷 款业务 。与此 同时 ,要积极 推进 中小金 融机 构 的发 展 、重 组 和改 造 ,要在 不 同 发展 水平 的地 区逐 步建立 适 合 中小企 业 融 资特 点 的区域性金 融机构 ,特别是 民营银 行 。要 积极 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革企业债发 行审批 制度 ,简 化程 序 ,并逐 步扩 大 债券 利率 浮 动 上限 ,直至完全放开 。还要积极 发展股票市场 ,及早 稳妥地解决股 市发展 中的关 键 问题 ,为扩 大直接融 资创造条件 ,防范股市 风险对经济 的冲击 。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房地 产业 的发展对 宏 观 经济 稳定 与 发展 具有 极端重要性 ,可以说成也房 地产 ,败也房地 产 。近期 对房地产业 采取 的一 系列调 控措施是 必要 的 ,正在 收到积极成 效 。对 于下 阶段 的房地 产市 场的调 控 , 需要把握好几个关 系。 一 是抑制投机需求 与保护合理需求 的关 系。抑 制投机需求 是当前 的紧迫任 务 ,而保 护合 理需求则 《管理世界》(月刊) 2oo5年第 11期 是长期 的任 务 。在 落实 国务 院有 关部委关于房 地产 业调 控 的各项 措施 时 ,要 真正 做 到有保 有 压 ,区 别 对待 ,挤 出房 地 产领域 的泡沫 ,调 整房 地 产 的供 求 结 构 ,增加 中低 档房 的供 给 ,防止 房 地产 市 场 的剧 烈波动对 宏观经济的 冲击 。 二 是局部 和全局 的关系 。房地产 业 的区域性 、 非流 动性 的特点决定 了不 同城市之 间的差 异 。总体 上看 ,前 几 年在 城市化 进 程 中 ,各 地都 程 度不 同 地 出现房地产 过热的现象 。但不 同城市过热 的严重 程 度 ,时 间起 点差别 比较大 。总体上 看 ,矛盾 的主要 焦 点突 出表现在 长三角 地 区和部分 省会城 市 。因此 , 在 调控过 程 中 ,要抓住 重 点地 区 ,解决 这 些地 区 的 过热 问题 。对 于一般地 区和城 市 ,不 可采 用相 同的 尺度 ,无论从政 策的制 定还是 政策 的执行上 都要 防 止一 刀切。避免抑制合理需 求 。 三是房地产业 的调控与其它调 控 的关 系。房地 产领 域存在的 问题 ,是 宏观经 济运行 和经济 体制 中 一 系列 问题 的综 合反 映 ,不是 孤立 现象 ,需要 综 合 治理 。比如 ,资本 市场萎 缩 、投 资渠道 不 畅的问题 , 汇率 、利率 、税率 等经 济参数扭 曲的问题 ,超越地 方 实际条件 、盲 目推进城市化 的问题等等 。因此 ,对房 地 产业 调控 的 同时 ,要解 决 资本 市场 、土 地市 场 中 的问题 ,理顺 经 济参数 等 ,真 正从 源 头上 为房 地 产 业 的健康 发展创造有利 的条 件 。 (三 )关 于人民币汇率机制 改革问题 关 于汇率形 成机制 改革 问题 ,需 要充分认 识 以 下几 点 : 第一 ,这个 问题是关 系全 局的重 大决策 问题 , 是 宏观 调控 中最 敏感 、最 复杂 、影 响最 广 泛深 远 的 问题 。仅从经济方 面考 虑 ,也是既关 系当前 ,也关系 长远 ;既关 系 内需 ,也关 系外 需 ,既影 响 总量 ,也影 响结构 的关键 问题 。汇率 机制 的改革 必须从 中国经 济 发展的实际需 要 出发 ,不能 屈从 于外部 压力 。考 虑 到 1994年 汇率制 度改革 以来 ,我 国贸 易持续顺 差 ,外 资流入保持 在较 高水平 ,外汇储 备急剧 攀升 , 加上美元对欧元 、日元在近年来大幅升值 ,使人民 币汇率面临着升值的内在压力。姑且不谈币值的高 低 ,仅 从汇率 的刚性对 经济 总量和结 构调 整的负 面 影 响 ,调整人 民币汇率形 成机 制也是 一项 紧迫 的任 务 。无 论从 中国经济 当前稳定 和长期 发展 看 ,都 有 必要尽快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 (下转第 21页 ) 一 3 一

《管理世界》(月刊) 2005年第11期 sion Papers, 1359. (19)Baumol, WJ, 1986, "Productivity Growth, Convergence, ( 31)Guan and Gone and Wolfgang Keller, 2003,Conver- and Welfare: What the Long-Run Data Show", American Eco- gence and Polarization in Global Income Levels: A Review of nomic Review, 76(5),Pp. 1072-1085. Recent Results 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 (20)Ben-David, Dan, 1997, Convergence Clubs and Subsi sion",Research Policy, 32,pp. 1055-1079 tence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5 (32)Enrica Detragiache, 1998,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International Income Converg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 (21)Ben-David, Dan and Ayalkimhi, 2000, Trade and the conomics, Vol. 56, pp. 367-392 Rate of Income Convergence", NBER Working Paper, (7462) (33)Mankiw, G, Romer, D and Weil, D, 1992, "A Contribu (22)Bernard A, and S.N. Durlauf, 1995, Convergence in 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utput",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0(2), Economics, CVIl(2), pp. 407-37 p97~108 (34)Mauro, L and Godrecea, E, 1994, The Case of Italia (23 )Canova, F. and Marcet, A, 1995, The Poor Stay Poor Regions: Convergence or Dualism", Economic Notes, 23 (3 ) Pp Regions", CEPR Disc 447~72. sion Paper no. 1265. (35)Pagano P, 1993,On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the Convergence: Some 950-1998". Giornali de ues",Institute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ope Recherches degli Economists de Annali di Economia, 52(7 hagen, Working Papers, Pp. 03-156 pp389-40 (25 )ChenJand Fleisher, B M, 1996, "Regional Income In (36)Ramsey, E, 1928,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Saving 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of Journa, 38: Pp.543-59 Economics, 22, Pp 141-164 (37 )Solow, R. M, 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 (26)Coulombe and Lee, 1995, gence Across Canadi 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0, Pp65-94 an Province: 1961 to 1991",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Tsionas E.G., 2000, "Regional Growth and Convergence: XXVIi, No 4, Pp. 886-98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gional Studies, 34(3), pp. (27 )de la Fuente, 1996, On the Sources of Convergence: A 31-238 Close Look at the Spanish Regions", CEPR Discussion, Paper ( 39)Williamson.G, 1965,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 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 Descriptio of the Pattens, Eco- (28 )de la Fuente, 2002, Conve 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 XIlI,No 4, Pp3-45. Regions Theory and Empirics", UFAE and IAE Working Papers, ( 40)Wolfgang Keller, 2002,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In 555.02. 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The A merican Ece (29)Deardoff, Alan V, 2001,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in view, Vol. 92, No. 1, pp. 120-142 Neoclassical Trade and Growth", The Economic Journal, 111, Pp (41 )Zongyi Zhang, Aying Liu and Shujie Yao 2001, Con- vergence of China's Regional Incomes: 1952-1997, Economics (30)Guadalupe Serrano Domingo, 2003, " International Review,12:pp.243-258 Trade,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Convergenc CEPR Discu 一+“+“+m+“++-+-+++“十+“+-++-+-+++“+“+“+-+-+++-+-+-+-+-++- (上接第3页)机制,以增强汇率的弹性。因此,加动对国民经济、出口和就业的大的冲击。尔后再根 快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和 据进出口、经济增长等指标的变动趋势做出动态调 紧迫性,是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改革,要坚整。 定不移,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 总之,下个阶段的宏观调控,要围绕经济的当 第二,考虑到近几个月来,美元相对于欧元、日 前稳定和中长期较快发展的目标,打组合拳。在 元等多数货币走强,大体升值在5%-10%之间;美 些方面可能需要松,如适度提高贷款增速,优化贷 元利率相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利差在扩大,中国经济 款结构;一些方面可能需要紧,如改革汇率机制; 的增势在减缓,这些因素的出现弱化了社会对人民些方面需要在结构上大做文章,如房地产调控。综 币升值的预期,有利于防止投机,是推进改革的有合效应可能是总量调控稳中略松,结构调控力度加 利时机。 大。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积极推进各项 第三,由于中国经济增势在减缓,这就增加了 改革,消除妨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 改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考虑美元对主要货币比值性障碍,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 的近期变化,在确定人民币的浮动区间时需要根据 环境。 新的情况和依据综合测算,将汇率在一个较小的区 间内先动起来,一方面使投机资本无利可图,也可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责任编 改善国际社会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也防止汇率变辑:张劲松)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332. (19)Baumol,W.J.,1986,“ProductivityGrowth,Convergence, and W elfare: W hattheLong—Run Data Show”, American Eco￾nomicReview,76(5),PP.1072-1085. (20)Ben—David,Dan,1997,“ConvergenceClubsandSubsis￾tenee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55 (Febuary),PP.153-169 (21)Ben—David,DanandAyalkimhi,2000,“Tradeandthe RateofIncomeConvergence”,NBERWorkingPaper,(7462). (22)BernardA.,andS.N.Durlauf,1995,“Convergencein InternationalOutput”, JournalofAppliedEconome trics,10 (2), PP.97-108. (23)Canova,F.and Marcet,A.,1995,“ThePoorStayPoor: Non-convergence across Countries and Regions",CEPR Discus￾sion Paperno.1265. (24)Carl—Johan Dalgaard,2003,“ClubConvergence:Some EmpiricalIssues”, Instituteof EconomicsUniversityof Copen· hagen,W orking Papers,PP.03-156. (25)Chend.andFleisher,B.M.,1996, “RegionalIncome In￾equality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ournal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2,PP.141~164. (26)CoulombeandLee,1995,“ConvergenceAcrossCanadi￾anProvince:1961to 1991”,Canadian Journalof Economics,Vo1. XXVIII,No.4,PP.886-98。 (27)delaFuente,1996,“OntheSourcesofConvergence:A Close Look atthe Spanish Regions”, CEPR Discussion,Paper No.1543. (28)delaFuente,2002,“ConvergenceAcrossCountriesand Regions:TheoryandEmpirics”, UFAE andIAE W orkingPapers, 555.02. (29)Deardof,Alan V.,2001,“Richand PoorCountriesin NeoclassicalTrade and Growth”,The Economic Journal,l11,pp. 277—94. (30)Guadalupe Serrano Domingo, 2003, “International Trade,TechnologicalDiffusion and Convergence”,CEPR Discus- · + -+ -+ -+ 一+ 一+ -+ 一+ 一+ -+ -—· -—· -—· 一—·+^-+ -+ - 《管理世界》(月刊) 2005年第 11期 sion Papers,1359. (31)Guan andGoneandWolfgangKeller,2003, “Conver￾genceand Polarization in GlobalIncomeLevels: A Review of Recent Results On the Role ofInternationalTechnology Diffu￾sion”,ResearchPolicy,32 ,PP.1055-1079. (32)Enrica Detragiache, 1998, “Technology Difusion and International IncomeConverg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 ntE￾conomics,Vo1.56,PP.367-392. (33)Mankiw,G.,Romer,D.andWeil,D.,1992,“A Contribu— tiontotheEmpiricsofEconomicGrowth”, QuarterlyJournalof Economics,CVII(2),PP.407-37. (34)Mauro,L.andGodrecea,E.,1994,“TheCaseofItalian Regions: ConvergenceorDualism”, EconomicNotes,23(3):pp. 447~72. (35)Pagano,P.,1993, “On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untries:1950 -1998”, Giornali de RecherchesdegliEconomistsdeAnnalidiEconomi~ 52 (7-9): PP.389-401. (36)Ramsey,E.,1928, “A MathematicalTheory ofSaving”, Economicsof Journal,38:pp.543-59. (37)Solow,R.M.,1956,“AContributiontotheTheory ofE￾conomicGrowth”,QuarterlyJournalof Economics,70,PP.65-94. (38)TsionasE.G.,2000,“RegionalGrowth andConvergence: Evidencefrom theUnitedStates”, Regional Studies, 34(3),PP. 231~238. (39)WilliamsonJ.G.,1965,“RegionalInequalityandthePro￾cessofNationalDevelopment:A Descriptio ofthe Pattens”,Eco. nomicDevelopme ntand CulturalChan ge,Vo1.XIII,No.4,PP.3-45. (40)W olfgangKeller,2002,“GeographicLocalizationofIn￾ternationalTechnology Difusion”.Th e American Econo mic Re￾view,Vo1.92,No.1,pp.120-142. (41)ZongyiZhang,AyingLiuandShujieYao,2001,“Con￾vergence ofChinasRegionalIncomes: 1952-1997”, Economics Review,12:PP.243-258. (上接第 3页 )机制,以增强汇率的弹性。因此 ,加 快 推进 汇率 形成 机制 的改革 在 当前 具有 必要 性 和 紧迫性 ,是 具有 全局 意义 和长 远意 义 的改革 ,要 坚 定 不移 ,抓住有利时机 ,适时推 出。 第二 ,考虑到 近几个 月来 ,美 元相对 于欧元 、日 元 等多数 货币走强 ,大体 升值 在 5%-10%之 间 ;美 元 利率相对 于人 民币利率 的利差 在扩 大 ,中国经 济 的增势在减缓 ,这些 因素的 出现 弱化 了社会对 人 民 币升值 的预 期 ,有利 于 防止投 机 ,是推进 改 革 的有 利时机 。 第三 ,由于 中国经 济增势 在 减缓 ,这 就 增加 了 改革的不确定性和风 险。考虑美元对 主要货 币 比值 的近期变化 ,在确定人 民币 的浮动 区间时需要 根据 新 的情况 和依据 综合测算 ,将 汇率在 一个较 小的 区 间 内先动起 来 ,一方 面使 投机 资本 无利 可 图 ,也可 改善 国际社会 的舆论 环境 ;另一方 面也防止 汇率变 -+ -+ 一+ -+ -+ -+ -+ 一+ + -+ -+ -+ -+ -+ · 动对 国民经济 、出口和就业 的大 的冲击 。尔后再 根 据进 出 口、经 济增长 等指标 的变动 趋势做 出动 态调 整 。 总之 ,下个 阶段 的宏观 调 控 ,要 围绕 经济 的当 前稳 定和 中长期 较快 发展 的 目标 ,打组合拳 。在 一 些 方面 可能需 要松 ,如适 度提 高贷 款增 速 ,优化 贷 款结 构 ;一些方 面可 能需 要 紧 ,如改 革汇率 机制 ;一 些方 面需要 在结构上 大做 文章 ,如房地 产调控 。综 合 效应可能是 总量调 控稳 中略松 ,结构调 控力 度加 大 。在加强 和改善 宏观调 控 的同时 ,积极 推进 各项 改革 ,消除 妨碍 国 民经 济健康 发 展 的体 制 性 、结构 性 障碍 ,为宏 观经济 的稳定 和发展 创造 良好 的体 制 环 境。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 辑 :张劲松 ) 一 21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