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大学爸理学院 CASE of Management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 N9510-126 2014年8月 郑琴琴 陈扬波,许梦,伊晟 东软的业务变革1 2011年6月25日,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关闭旗下医疗健康服务 Google health。2011年12 月20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东软)在北京对外发布“健康云”战略以及“熙康”品牌产品· 熙康行表和熙康益体机,全面进军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仅仅11天之后的2012年1月1日,谷歌正式关闭 了它的健康云服务一— Googl 谷歌都选择放弃的东西,东软给接过来了。”东软的“健康云”战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惊叹。东软从三个 人、三台电脑、三万元钱起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拥有员工20000余名,营业收入超过74 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东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转型,在最近一次转型中选择了健康管理服务,而这 业务恰巧刚刚被互联网巨头谷歌所遗弃。东软缘何做出如此的战略决策?此次业务转型的外因与内因是什 么?东软“健康云”战略的创新又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变革都具有参考意义。 背景介绍 1988年,在中国东北工学院的两间教室里,三位青年教师凭借着三万元科研经费和三台286电脑创建了“计 机网络工程研究室”。1991年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的基础上,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正式 成立,这便是东软集团的前身。时至今日,东软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拥 有员工20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网络 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东软自成立之初就 有“国际化”的基因,1991年刚刚成立时,东软的第一笔收入就来自海外,如今东软在美国、日本、欧洲、 中东都设立了子公司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 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东软通过将软件与服务结合起来,开发出 本案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郑琴琴副教授、研究员陈扬波等根据企业调硏和公开发表资料编写。案例仅作为教学资料在 课堂讨论中使用,不代表对相关内容的认可,不作为原始数据的来源,亦不暗示某种管理方法或策略一定有效或一定无 本案例的版权归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抄袭、存储、传播和出售本案例的任何 部分,亦不得制作成其他形式的版本。如需取得使用授权,请致电+86-21-25011388,25011385,或 email fdmscrdc@fudan.edu.cn
CASE of Management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案例 N9-510-126 2014 年 8 月 郑琴琴 陈扬波,许梦,伊晟 东软的业务变革1 2011 年 6 月 25 日,谷歌宣布将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关闭旗下医疗健康服务 Google Health。2011 年 12 月 20 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东软)在北京对外发布“健康云”战略以及“熙康”品牌产品—— 熙康行表和熙康益体机,全面进军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仅仅 11 天之后的 2012 年 1 月 1 日,谷歌正式关闭 了它的健康云服务——Google Health。 “谷歌都选择放弃的东西,东软给接过来了。”东软的“健康云”战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惊叹。东软从三个 人、三台电脑、三万元钱起家,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拥有员工 20000 余名,营业收入超过 74 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东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转型,在最近一次转型中选择了健康管理服务,而这一 业务恰巧刚刚被互联网巨头谷歌所遗弃。东软缘何做出如此的战略决策?此次业务转型的外因与内因是什 么?东软“健康云”战略的创新又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变革都具有参考意义。 一、背景介绍 1988 年,在中国东北工学院的两间教室里,三位青年教师凭借着三万元科研经费和三台 286 电脑创建了“计 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1991 年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的基础上,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正式 成立,这便是东软集团的前身。时至今日,东软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拥 有员工 20000 余名,在中国建立了 6 个软件研发基地,8 个区域总部,在 40 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网络, 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 3 所东软信息学院和 1 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东软自成立之初就 具有“国际化”的基因,1991 年刚刚成立时,东软的第一笔收入就来自海外,如今东软在美国、日本、欧洲、 中东都设立了子公司。 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 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东软通过将软件与服务结合起来,开发出 1 本案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郑琴琴副教授、研究员陈扬波等根据企业调研和公开发表资料编写。案例仅作为教学资料在 课堂讨论中使用,不代表对相关内容的认可,不作为原始数据的来源,亦不暗示某种管理方法或策略一定有效或一定无 效。 © 本案例的版权归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抄袭、存储、传播和出售本案例的任何 部分,亦不得制作成其他形式的版本。如需取得使用授权, 请致电 +86-21-2501 1388, 2501 1385, 或 email: fdms_crdc@fudan.edu.cn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面向国家和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业解决方案。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电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 业、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 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业务快速发展的不同需求。 东软通过将软件与制造结合起来,并与飞利浦、阿尔卑斯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合作与开 放式创新。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 信息产品、IT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在自有品牌信息安全产品领域,其信息安全产品也广泛应用于金融 电信、政府、电力、能源、社保、交通、教育、航空等行业: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 ERP实施与咨询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软件全球化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 包(BPO)、I'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务。其外包服务涉及∏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 等众多行业领域,并且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知名的BPO服务提供商。 东软从成立至今持续以I推动社会变革,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进行了几次重要的变革。如今在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商业环境下,东软开始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商业模式转型和创新, 以求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转型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大健康、大交通、智慧城市等战略业 、东软的发展2 东软自1991年成立至今经历了4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6年一创业阶段 1年3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成立,同年6月,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 成立。992年5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改制成为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3月,东北工学院软件中心被批准为辽宁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993年6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 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9月软 中心大厦落成,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1993年11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被国家计委批 准确立为国家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4年11月,南湖科技开发区批准建立“沈阳东大阿 尔派集团”。1995年6月,东大软件园正式动工建设,并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1995 年11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兼并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开始进军CT领域。1995年12月,“计算机软件 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东软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3月,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6 年3月,东软集团与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东东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6月,东大阿尔派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国内上市的专业软件公司。 东软自1991年成立,经历了两年的创业初期阶段,自1993年起东软的收入与利润皆获得大幅增长,收入连 续三年分别达到1860万元、2871万元、4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90万元、452万元、1038万元3。东软业 绩的高速增长使得公司于1996年6月在A股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 第二阶段:1997-2000年-规模化发展阶段 自1996年东大软件园开始投入使用之后,次年5月份东大软件园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 地”称号。同时,东大阿尔派、东东公司、北国公司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997年10月,由 东软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可以投入临床应用的全身CT机在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展出,当即引起国内外业界 来源于:东软集团发展历史htp/ finance. sina. com. cn/hy/20071108/16394152798shml 来源于:《经理人》http://finance.ifeng.com/news/tech/2011017/4856427shtml 2/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2 / 14 面向国家和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行业解决方案。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电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 业、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 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业务快速发展的不同需求。 东软通过将软件与制造结合起来,并与飞利浦、阿尔卑斯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合作与开 放式创新。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 信息产品、IT 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在自有品牌信息安全产品领域,其信息安全产品也广泛应用于金融、 电信、政府、电力、能源、社保、交通、教育、航空等行业;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 ERP 实施与咨询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软件全球化与本地化服务、IT 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 包(BPO)、IT 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务。其外包服务涉及 I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 等众多行业领域,并且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知名的 BPO 服务提供商。 东软从成立至今持续以 IT 推动社会变革,经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进行了几次重要的变革。如今在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商业环境下,东软开始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商业模式转型和创新, 以求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转型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大健康、大交通、智慧城市等战略业 务布局。 二、东软的发展2 东软自 1991 年成立至今经历了 4 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6 年---创业阶段 1991 年 3 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成立,同年 6 月,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 成立。1992 年 5 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改制成为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3 月,东北工学院软件中心被批准为辽宁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993 年 6 月,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 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9 月软 件中心大厦落成,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1993 年 11 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被国家计委批 准确立为国家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4 年 11 月,南湖科技开发区批准建立“沈阳东大阿 尔派集团”。1995 年 6 月,东大软件园正式动工建设,并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1995 年 11 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兼并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开始进军 CT 领域。1995 年 12 月,“计算机软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东软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6 年 3 月,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6 年 3 月,东软集团与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东东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1996 年 6 月,东大阿尔派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国内上市的专业软件公司。 东软自 1991 年成立,经历了两年的创业初期阶段,自 1993 年起东软的收入与利润皆获得大幅增长,收入连 续三年分别达到 1860 万元、2871 万元、4769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90 万元、452 万元、1038 万元3 。东软业 绩的高速增长使得公司于 1996 年 6 月在 A 股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 第二阶段:1997-2000 年---规模化发展阶段 自 1996 年东大软件园开始投入使用之后,次年 5 月份东大软件园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 地”称号。同时,东大阿尔派、东东公司、北国公司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997 年 10 月,由 东软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可以投入临床应用的全身 CT 机在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展出,当即引起国内外业界 2 来源于:东软集团发展历史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71108/16394152798.shtml 3 来源于:《经理人》http://finance.ifeng.com/news/tech/20111017/4856427.shtml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的轰动。1998年3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沈阳 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1998年5月,东大阿尔派医用全身CT扫描机CTC2000 被评为1998年亚洲CT(MR科技十大进展成果之一。1998年6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与美国 BITCO公司合资成立大连士通软件有限公司。1998年10月,东软集团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宝 钢东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2000年3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摩托罗拉公司合资组建我国第 个无线通信应用软件联合实验室。2000年6月,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成立。2000年6月,沈阳东方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东大诺基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7月,东方 软件网络服务分公司、东方软件商用中间件技术分公司成立。 东软在创业初期收入规模仅仅有30万元,经过创业期的发展收入规模增长至1.05亿元,公司业务初具规模。 从1997年起,东软进入规模扩张阶段,收入规模从1997年的2.59亿元增长至2000年的11亿元。东软在规 模化发展阶段员工人数也实现了快速增长,1997年东软员工人数为1103人,到2000年员工规模增长了近两 倍,达到3051人。东软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确立了公司在国内系统集成和应用 软件服务以及医疗系统的领导地位 第三阶段:2001-2010年一向I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发展阶段 2001年5月,东软集团实施品牌整合战略调整,正式向“解决方案供应商”新的定位全面转型。2001年5 月21日,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公告正式披露,股东大会批准公司更名为“沈阳东软软 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股份。东大阿尔派此次更名,是东软集团实施品牌整合和战略调整的重要部分 至此,东软完成了面向未来的品牌战略的整合 2001年6月29日,东软与世界著名的软件企业CA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此形成战略合作伙 伴关系,并开始在技术与市场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东软与CA公司在技术、产品和业务发展方向存在互补,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满足国内企业的关键业务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集 成的解决方案和无与伦比的服务。东软与CA公司的战略合作为东软实现技术、产品和资本的国际化奠定了 基础,也使得东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1年9月18日,东软日本公司在东京成立,主要面向日 本市场从事软件项目承接、软件开发咨询及服务业务。东软的品牌和服务开始全面登陆日本市场。2001年11 月8日,东软股份整合全国30多个分支机构,成立了覆盖全国8个主要区域的虚拟总部,从而构造了一个面 向客户核心业务,面向未来软件市场发展的全新组织架构。2001年11月25日,东软数字医疗公司参加了在 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北美放射年会展会”,这是中国大型数字医疗设备在北美市场首次亮相。2002年4月3 东软数字医疗公司的螺旋CTC3000系列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通过美国FDA认证,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 FDA认证的大型医疗系统。 2002年4月22日,东软解决方案验证与评测中心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东软与SUN、CA、NEC等国际知名 企业共同建设的验证与评测中心也陆续投入使用。2002年6月11日,东软推出“解决方案技术架构- NesAt”。 NeuSatM整合了东软在技术与产品,专业化服务、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重要积累,形成了面 向未来市场的完整的技术体系架构。 2003年3月7日,东软完成集团的战略重组工作,通过本次东软集团的战略重组,原先阿尔派、东芝这些东 集团子公司的股东纷纷入股东软集团,成为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新的股东。2003年5月9日,东软研制成功 我国首台超高频床旁ⅹ线机,这是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标志着 我国在防治“非典”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攻关上获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抗击“非典”,最终战胜“非典”提 供更为有效和实用的诊断手段 2003年4月,东软集团完成内部业务的梳理与重组,确立了“三大核心业务一个支撑平台”的业务架构,2003 年及未来5年内,东软将以软件为核心,发展面向企业和政府的软件与服务解决方案( Service& Software 3/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3 / 14 的轰动。1998 年 3 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沈阳 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1998 年 5 月,东大阿尔派医用全身 CT 扫描机 CT-C2000 被评为 1998 年亚洲 CT(MRI)科技十大进展成果之一。1998 年 6 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与美国 BITCO 公司合资成立大连士通软件有限公司。1998 年 10 月,东软集团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宝 钢东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2000 年 3 月,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摩托罗拉公司合资组建我国第 一个无线通信应用软件联合实验室。2000 年 6 月,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成立。2000 年 6 月,沈阳东方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东大诺基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000 年 7 月,东方 软件网络服务分公司、东方软件商用中间件技术分公司成立。 东软在创业初期收入规模仅仅有 30 万元,经过创业期的发展收入规模增长至 1.05 亿元,公司业务初具规模。 从 1997 年起,东软进入规模扩张阶段,收入规模从 1997 年的 2.59 亿元增长至 2000 年的 11 亿元。东软在规 模化发展阶段员工人数也实现了快速增长,1997 年东软员工人数为 1103 人,到 2000 年员工规模增长了近两 倍,达到 3051 人。东软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确立了公司在国内系统集成和应用 软件服务以及医疗系统的领导地位。 第三阶段:2001—2010 年---向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发展阶段 2001 年 5 月,东软集团实施品牌整合战略调整,正式向“解决方案供应商”新的定位全面转型。2001 年 5 月 21 日,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公告正式披露,股东大会批准公司更名为“沈阳东软软 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股份”。东大阿尔派此次更名,是东软集团实施品牌整合和战略调整的重要部分, 至此,东软完成了面向未来的品牌战略的整合。 2001 年 6 月 29 日,东软与世界著名的软件企业 CA 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此形成战略合作伙 伴关系,并开始在技术与市场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东软与 CA 公司在技术、产品和业务发展方向存在互补,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满足国内企业的关键业务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集 成的解决方案和无与伦比的服务。东软与 CA 公司的战略合作为东软实现技术、产品和资本的国际化奠定了 基础,也使得东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001 年 9 月 18 日,东软日本公司在东京成立,主要面向日 本市场从事软件项目承接、软件开发咨询及服务业务。东软的品牌和服务开始全面登陆日本市场。2001 年 11 月 8 日,东软股份整合全国 30 多个分支机构,成立了覆盖全国 8 个主要区域的虚拟总部,从而构造了一个面 向客户核心业务,面向未来软件市场发展的全新组织架构。2001 年 11 月 25 日,东软数字医疗公司参加了在 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北美放射年会展会”,这是中国大型数字医疗设备在北美市场首次亮相。2002 年 4 月 3 日东软数字医疗公司的螺旋 CT-C3000 系列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通过美国 FDA 认证,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 FDA 认证的大型医疗系统。 2002 年 4 月 22 日,东软解决方案验证与评测中心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东软与 SUN、CA、NEC 等国际知名 企业共同建设的验证与评测中心也陆续投入使用。2002 年 6 月 11 日,东软推出“解决方案技术架构— NeuSATM”。NeuSATM 整合了东软在技术与产品,专业化服务、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重要积累,形成了面 向未来市场的完整的技术体系架构。 2003 年 3 月 7 日,东软完成集团的战略重组工作,通过本次东软集团的战略重组,原先阿尔派、东芝这些东 软集团子公司的股东纷纷入股东软集团,成为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新的股东。2003 年 5 月 9 日,东软研制成功 我国首台超高频床旁 X 线机,这是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标志着 我国在防治“非典”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攻关上获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抗击“非典”,最终战胜“非典”提 供更为有效和实用的诊断手段。 2003 年 4 月,东软集团完成内部业务的梳理与重组,确立了“三大核心业务一个支撑平台”的业务架构,2003 年及未来 5 年内,东软将以软件为核心,发展面向企业和政府的软件与服务解决方案(Service&Software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Solution)、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e-Hospital Solution)和教育与培训解决方案( Education& Training Solution)三大 核心业务,同时通过东软软件园平台促成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形成三大业务领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8年6月16日东软公司的证券简称由“东软股份”变更为“东软集团”(证券代码:600718),东软集团完成 整体上市计划。2008年6月17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落成的东软软件园(大连河口园区)召开“新 东软新征程——东软战略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新的公司定位、业务策略、组织架构、管理团队以及公司 新的愿景和价值观。东软新战略的发布与新管理团队的亮相,标志着经历了重组和整体上市后的新东软,已 经作好准备,向着“全球优秀的∏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这一宏伟目标开始起航 2009年东软欧洲公司成立东软正式向全球发布其三款旗舰新品 Neu viz16多层螺旋CT、 Sparkler1.5T超导 磁共振成像系统、 Neulife直线加速器治疗系统。2009年10月28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第62届中国 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宣布推出"煕康"健康管理服务业务,正式进军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此举也标志着东软 已完成了其面向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医疗IT解决方案以及健康服务三大业务的产品布局。2010年1月25 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中东子公司在阿联酋迪拜正式成立。2010年4月23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共同开发汽车与消费电 子等的先进技术201049月13日,日本电气式会社其下的N(中国)有限公司与号东软集团股 旗下的东 共同在 中国市场 展开云计 算 服务业务 签署了合 作协议。 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东软实现了在国内IT解决方案与服务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东软与CA公司、飞利浦、惠 普等公司的战略合作提高了公司集成和组合不同公司、不同开发者开发的系统的能力和经验,加快了公司面 向曰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体系的建设,为东软进一步弥补劣势,发挥优势,构筑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起到 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集团的整体上市使得公司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各方的有效整合,实现了集 团优势和资源的系统优化,加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2011年至 2011年11月7日,东软投资成立煕康子公司,随后东软发布“健康云”战略,标志着东软全面进军健康管 理与服务领域。2012年4月10日东软医疗与日本株式会社A&T联合成立东软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2 年8月29日,东软煕康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沈阳熙康阿尔卑斯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7月4 日东软集团全资子公司东软医疗收购飞利浦所持的原东软飞利浦公司的25%股权,成为控股公司 东软煕康的产品与服务整合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健 管理与服务的“健康云”平台,构建起了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颠覆性创新, 煕康公司的成立掀开了东软业务变革的新浪潮,代表东软正式开始进军健康管理领域,开始了新的业务模式 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和经营 三、东软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战略转型 1、东软软件外包业务的外部压力 软件外包通常被业界认为是软件业的“蓝领”,较为低端。近几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软件外包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率也逐年下降。软件外包作为东软的传统业务之一正面临着逐年上 升的成本压力。 随着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球软件外包业竞争压力逐渐増大,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IT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这使得各软件企业在2009年人工成本并未发生变动。 金融危机的后续持续效应甚至影响了2010年,部分软件企业2010年的人力成本也未发生变动。但是201l 年的通胀导致集聚两年的成本压力集中爆发,随后各软件企业的人力成本出现了大幅上升。互联网的发展使 4/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4 / 14 Solution)、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e-Hospital Solution)和教育与培训解决方案(Education&Training Solution)三大 核心业务,同时通过东软软件园平台促成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形成三大业务领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2008 年 6 月 16 日东软公司的证券简称由“东软股份”变更为“东软集团”(证券代码:600718),东软集团完成 整体上市计划。2008 年 6 月 17 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落成的东软软件园(大连河口园区)召开“新 东软 新征程——东软战略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新的公司定位、业务策略、组织架构、管理团队以及公司 新的愿景和价值观。东软新战略的发布与新管理团队的亮相,标志着经历了重组和整体上市后的新东软,已 经作好准备,向着“全球优秀的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这一宏伟目标开始起航。 2009 年东软欧洲公司成立,东软正式向全球发布其三款旗舰新品 NeuViz 16 多层螺旋 CT、Sparkler 1.5T 超导 磁共振成像系统、Neulife 直线加速器治疗系统。2009 年 10 月 28 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第 62 届中国 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宣布推出"熙康"健康管理服务业务,正式进军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此举也标志着东软 已完成了其面向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医疗 IT 解决方案以及健康服务三大业务的产品布局。2010 年 1 月 25 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中东子公司在阿联酋迪拜正式成立。2010 年 4 月 23 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了联合技术开发中心,共同开发汽车与消费电 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2010 年 9 月 13 日,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及其旗下的 NEC(中国)有限公司与东软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的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就共同在中国市场展开云计算服务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 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东软实现了在国内 IT 解决方案与服务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东软与 CA 公司、飞利浦、惠 普等公司的战略合作提高了公司集成和组合不同公司、不同开发者开发的系统的能力和经验,加快了公司面 向曰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体系的建设,为东软进一步弥补劣势,发挥优势,构筑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起到 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集团的整体上市使得公司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各方的有效整合,实现了集 团优势和资源的系统优化,加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2011 年至今 2011 年 11 月 7 日,东软投资成立熙康子公司,随后东软发布 “健康云”战略,标志着东软全面进军健康管 理与服务领域。2012 年 4 月 10 日东软医疗与日本株式会社 A&T 联合成立东软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2 年 8 月 29 日,东软熙康与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沈阳熙康阿尔卑斯科技有限公司。2013 年 7 月 4 日东软集团全资子公司东软医疗收购飞利浦所持的原东软飞利浦公司的 25%股权,成为控股公司。 东软熙康的产品与服务整合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健 康管理与服务的“健康云”平台,构建起了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颠覆性创新, 熙康公司的成立掀开了东软业务变革的新浪潮,代表东软正式开始进军健康管理领域,开始了新的业务模式 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和经营。 三、东软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战略转型 1、东软软件外包业务的外部压力 软件外包通常被业界认为是软件业的“蓝领”,较为低端。近几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软件外包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率也逐年下降。软件外包作为东软的传统业务之一正面临着逐年上 升的成本压力。 随着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球软件外包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09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 IT 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这使得各软件企业在 2009 年人工成本并未发生变动。 金融危机的后续持续效应甚至影响了 2010 年,部分软件企业 2010 年的人力成本也未发生变动。但是 2011 年的通胀导致集聚两年的成本压力集中爆发,随后各软件企业的人力成本出现了大幅上升。互联网的发展使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得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开始向软件外包企业挖人,改变了业界的人才流动模式。人员的流动 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流动助推了软件外包企业的成本压力 软件外包行业从形成之初,便呈现依靠人力成本低赢得利润空间的特点。一般IT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力成本占 公司总成本的60-70%,甚至更高。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发包商自身的成本压力也在不断 上升。因此,发包商很难相应的提高发包价格,软件外包企业也就无法将人工上涨所导致的成本上涨向发包 商进行传递和转移。根据测算,如果人工成本上涨5%,那么软件外包企业净利润率将下降1.5-2%左右,直 接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东软集团2007-2010年公司员工数量分别为7783人、13384人、15760人和17358人, 同期人均产值分别为3720万元/人、2773万元/人、2643万元/人和2845万元/人,基本上保持一个平稳的 状态。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上升,通过员工人数扩展来实现公司规模的增长已经给公司盈利带来较大的压力 例如2010年人工费用较2009年同比增长了452%,远超过员工人数10.14%的同比增长水平4。另外,人民币 升值的加速对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盈利能力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美元汇率每下降0.1,对公司的净利润影 响约为-700万元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全球的软件外包产业呈现三个特点,其一,由之前的印度单一承接局面,变为 多元、多地区全面发展态势,如今的东欧、中东等国家的软件外包业逐步崛起,使得印度与中国两大传统的 软件外包强国优势逐步丧失;其二,人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国人力市场的费用增长率为每年12-13%,而东 欧等国家的外包成本进一步下降,甚至已经超越我国的人力成本;最后,原始的优势外包产业基地价格能力 进一步降低,而东欧、亚太等地区的外包能力逐步提高,拉低了全球的外包业务盈利水平。软件外包人力资 源费用的提升,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东欧国家的成本降低,以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 崛起,使得全球软件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利润整体下滑 东软在几年之前便意识到,软件外包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软件外包将来一定会遇到人才的瓶颈。因此,为 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抵消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寻找新的业务模 式将成为公司未来生产经营规划的重点 2、战略转型 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东软创新性地提出了转型,实现从以人员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 产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商业模式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转变:从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成长模 式,向以全球市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东软力图通过转型拉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不断创 向服务转型成为东软的一种重要转型模式。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解释说:过去的模式主要是卖产品、卖技 术、卖人力,未来则是卖服务,即东软集团帮助客户投入基础设施,这些客户可能是来自医疗、电力、社保 行业。这就像华为在国外某些地方的做法,这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财穷势弱,华为免费为其建设基 础网络,但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收入分成 东软集团尝试了两条道路°。第一种方式是产品解决方案,用刘积仁的话来说就是,“我定制一套手机方案 手机制造厂商不需要任何研发,就可以制造、贴牌,然后到市场上销售。开发、设计,我全搞定。”在手机、 汽车电子、数字医疗等领域,东软集团有很多这样的尝试。这种产品解决方案模式,由其“产品工程”业务 发展而来。东软过去曾基于手机终端、汽车辅助驾驶设备、数字医疗等硬件产品进行软件开发,这些软件最 4来源于:中国证券网hp/www.cnstock.com/gonggao/ggxd201106/1383385htm 3来源于:htp/www.newhua.com/20080805/43395shm 6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htp://tech.163.com/11/0604/11/75MPM2S000915BD.html 5/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5 / 14 得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开始向软件外包企业挖人,改变了业界的人才流动模式。人员的流动, 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流动助推了软件外包企业的成本压力。 软件外包行业从形成之初,便呈现依靠人力成本低赢得利润空间的特点。一般 IT 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力成本占 公司总成本的 60-70%,甚至更高。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发包商自身的成本压力也在不断 上升。因此,发包商很难相应的提高发包价格,软件外包企业也就无法将人工上涨所导致的成本上涨向发包 商进行传递和转移。根据测算,如果人工成本上涨 5%,那么软件外包企业净利润率将下降 1.5-2%左右,直 接导致盈利能力下降。东软集团 2007-2010 年公司员工数量分别为 7783 人、13384 人、15760 人和 17358 人, 同期人均产值分别为 37.20 万元/人、27.73 万元/人、26.43 万元/人和 28.45 万元/人,基本上保持一个平稳的 状态。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上升,通过员工人数扩展来实现公司规模的增长已经给公司盈利带来较大的压力, 例如 2010 年人工费用较 2009 年同比增长了 45.2%,远超过员工人数 10.14%的同比增长水平4 。另外,人民币 升值的加速对公司软件外包业务的盈利能力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美元汇率每下降 0.1,对公司的净利润影 响约为-700 万元5 。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全球的软件外包产业呈现三个特点,其一,由之前的印度单一承接局面,变为 多元、多地区全面发展态势,如今的东欧、中东等国家的软件外包业逐步崛起,使得印度与中国两大传统的 软件外包强国优势逐步丧失;其二,人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国人力市场的费用增长率为每年 12-13%,而东 欧等国家的外包成本进一步下降,甚至已经超越我国的人力成本;最后,原始的优势外包产业基地价格能力 进一步降低,而东欧、亚太等地区的外包能力逐步提高,拉低了全球的外包业务盈利水平。软件外包人力资 源费用的提升,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东欧国家的成本降低,以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 崛起,使得全球软件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利润整体下滑。 东软在几年之前便意识到,软件外包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软件外包将来一定会遇到人才的瓶颈。因此,为 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抵消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寻找新的业务模 式将成为公司未来生产经营规划的重点。 2、战略转型 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东软创新性地提出了转型,实现从以人员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 产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商业模式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转变;从以中国市场为中心的成长模 式,向以全球市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东软力图通过转型拉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不断创 新。 向服务转型成为东软的一种重要转型模式。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解释说:过去的模式主要是卖产品、卖技 术、卖人力,未来则是卖服务,即东软集团帮助客户投入基础设施,这些客户可能是来自医疗、电力、社保 或是其他行业。这就像华为在国外某些地方的做法,这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财穷势弱,华为免费为其建设基 础网络,但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收入分成。 东软集团尝试了两条道路6 。第一种方式是产品解决方案,用刘积仁的话来说就是,“我定制一套手机方案, 手机制造厂商不需要任何研发,就可以制造、贴牌,然后到市场上销售。开发、设计,我全搞定。”在手机、 汽车电子、数字医疗等领域,东软集团有很多这样的尝试。这种产品解决方案模式,由其“产品工程”业务 发展而来。东软过去曾基于手机终端、汽车辅助驾驶设备、数字医疗等硬件产品进行软件开发,这些软件最 4 来源于:中国证券网 http://www.cnstock.com/gonggaojd/ggxd/201106/1383385.htm 5 来源于:http://www.newhua.com/2008/0805/43395.shtml 6 来源于:21 世纪经济报道 http://tech.163.com/11/0604/11/75MUPM2S000915BD.html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终由制造厂商集成于硬件之中,然后贴牌,推向消费者。对于制造厂商而言,产品解决方案比产品工程更高 效,更低成本,这是因为他们省去了筛选软件并进行集成的麻烦 第二条道路是以顾问咨询、实施、售后服务拉动某一行业的解决方案,比如社保、电信、电力等行业,这条 道路类似于IBM。刘积仁举例说:就像东软的“熙康计划”,其将医疗设备、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提供给医院 等机构,但不直接收费,而是根据“有多少名患者使用了这些设备,每名患者付了多少费用”等来进行收入 分成。在东软集团内部,这类业务被定义为“行业解决方案” 刘积仁认为从数字经济到互联网经济,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软件产业也将由此进入一个“App 时代,开发者、应用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通过谷歌、亚马逊、百度这样的平台,与消费者零距离了,消费者 通过各种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各种平台拥有海量用户,东 软作为软件产品提供商,可以分享他们的用户。 四、东软的熙康业务转型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巨大的信息平台和服务载体,各个行业也呈现出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东软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相结合可以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动力,在应用创新方面,惠及民生和产业链垂 直整合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围绕全球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东软发布了“云城市”战略,加大云计算、物联网、 汽车信息技术、健康管理服务、医疗设备、智能电网、移动互联、3G、三网融合等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投入, 凭借全面、务实的业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从laS层到SaS层以及商业运营等全方面的“智慧·云 城市”解决方案,打造健康云、交通云、教育云、政务云、中小企业云和环保云等“六朵祥云”。其中健康 云业务是东软战略转型的重点发展对象。 1、熙康业务 2011年东软发布“健康云”战略,推出“熙康”品牌产品与服务。东软在2011年11月7日东软宣布成立东 软煕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政府、专业学会、医疗机构、电信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展开合 ,推动“熙康”计划。 灵据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介绍,健康是最大的民生。东软倡导‘无处不在的健康关爱’的理念,通过实 施‘熙康计划”’,帮助个人和组织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东软的煕康计划,不是 款产品或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健康云’平台,构建一个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生 态系统。东软希望熙康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各方面医疗卫生资源,帮助个人实现对健康信息的监测、干预和 管理,帮助企业或社区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政府机构建立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实时监管的信 息平台和全方位应用系统 煕康作为东软集团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是一个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 合,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包括慢性病预防、健康咨询在内 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关爱服务平台。熙康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健康监测设备,通过互联网将区域医疗中心、基 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个人、家庭的动态健康管理以及医疗监控与管理部门的数据档案系统进行 无缝链接,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为追求生活品质的个人与家庭打造即时、便捷的健 康服务模式:为肩负医疗保障的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构建科学、系统的网络管理平台:为医改实施探索路径、 让健康投资实现增值。熙康服务构建在东软的云数据中心之上,提供社会疾病管理平台、社区健康平台、企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6 / 14 终由制造厂商集成于硬件之中,然后贴牌,推向消费者。对于制造厂商而言,产品解决方案比产品工程更高 效,更低成本,这是因为他们省去了筛选软件并进行集成的麻烦。 第二条道路是以顾问咨询、实施、售后服务拉动某一行业的解决方案,比如社保、电信、电力等行业,这条 道路类似于 IBM。刘积仁举例说:就像东软的“熙康计划”,其将医疗设备、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提供给医院 等机构,但不直接收费,而是根据“有多少名患者使用了这些设备,每名患者付了多少费用”等来进行收入 分成。在东软集团内部,这类业务被定义为“行业解决方案”。 刘积仁认为从数字经济到互联网经济,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软件产业也将由此进入一个“App” 时代,开发者、应用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通过谷歌、亚马逊、百度这样的平台,与消费者零距离了,消费者 通过各种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各种平台拥有海量用户,东 软作为软件产品提供商,可以分享他们的用户。 四、东软的熙康业务转型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巨大的信息平台和服务载体,各个行业也呈现出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东软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相结合可以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动力,在应用创新方面,惠及民生和产业链垂 直整合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围绕全球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东软发布了“云城市”战略,加大云计算、物联网、 汽车信息技术、健康管理服务、医疗设备、智能电网、移动互联、3G、三网融合等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投入, 凭借全面、务实的业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从 IaaS 层到 SaaS 层以及商业运营等全方面的“智慧·云 城市”解决方案,打造健康云、交通云、教育云、政务云、中小企业云和环保云等“六朵祥云”。其中健康 云业务是东软战略转型的重点发展对象。 1、熙康业务 2011 年东软发布“健康云”战略,推出“熙康”品牌产品与服务。东软在 2011 年 11 月 7 日东软宣布成立东 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政府、专业学会、医疗机构、电信运营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展开合 作,推动“熙康”计划。 根据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介绍,健康是最大的民生。东软倡导‘无处不在的健康关爱’的理念,通过实 施‘熙康计划’,帮助个人和组织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东软的熙康计划,不是一 款产品或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健康云’平台,构建一个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生 态系统。东软希望熙康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各方面医疗卫生资源,帮助个人实现对健康信息的监测、干预和 管理,帮助企业或社区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政府机构建立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实时监管的信 息平台和全方位应用系统。 熙康作为东软集团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是一个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 合,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包括慢性病预防、健康咨询在内 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关爱服务平台。熙康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健康监测设备,通过互联网将区域医疗中心、基 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个人、家庭的动态健康管理以及医疗监控与管理部门的数据档案系统进行 无缝链接,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为追求生活品质的个人与家庭打造即时、便捷的健 康服务模式;为肩负医疗保障的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构建科学、系统的网络管理平台;为医改实施探索路径、 让健康投资实现增值。熙康服务构建在东软的云数据中心之上,提供社会疾病管理平台、社区健康平台、企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业健康平台、小区健康平台等多种平台级服务,推动“熙康计划”,与政府、专业学会、医疗机构、电信运营 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城市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煕康中国董事长兼CEO卢朝霞之前也向媒体介绍:“熙康”并非是一家单纯产品型 司,而是专业全面的个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方案的提供者。目前“熙康”的业务包括: (1)“熙康”与三甲医院合资成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网络,为“熙康”会员进行体检 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 (2)“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传播健康信 息的基础网络。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行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 (3)“煕康”终端是与“煕康”网络互联的终端设备,包括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作 为感知、监测个人健康的个人设备。 (4)“熙康”健康云平台是支持“煕康”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会员健康的监控与管理中心,全面支持第三 方认证的软件销售和下载管理 UNID 政府 村镇 社区 企事业 家庭 个人 Online Offline 熙康网 熙康健康管理中心 平台型终端 优质医行资源 罪巴曰 熙康云平台 AppMart及应用 HR管理 健康社区健康知识库健康智慧专家 图1熙康的业务蓝图 7/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7 / 14 业健康平台、小区健康平台等多种平台级服务,推动“熙康计划”,与政府、专业学会、医疗机构、电信运营 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城市”。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熙康中国董事长兼 CEO 卢朝霞之前也向媒体介绍:“熙康”并非是一家单纯产品型公 司,而是专业全面的个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方案的提供者。目前“熙康”的业务包括: (1)“熙康”与三甲医院合资成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网络,为“熙康”会员进行体检, 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 (2)“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传播健康信 息的基础网络。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行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 (3)“熙康”终端是与“熙康”网络互联的终端设备,包括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作 为感知、监测个人健康的个人设备。 (4)“熙康”健康云平台是支持“熙康”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会员健康的监控与管理中心,全面支持第三 方认证的软件销售和下载管理。 图 1 熙康的业务蓝图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Online 康 建康 健康城市解决方案 人群 平 核 健康社区解决方案 1台E 亚健 Model 康人心 目 B2B2C B2C 健康企业解决方案 健 标 康 慢性 健康个人解决方案 管E群群 1理 熙康核心商业模式 1中E老年 人群 Offline 远程健康管理(终端/传感器+云服务)+020健康管理服务(线上到线下) 亚健康管理:体检 风险评估,健康干预(运动,饮食,心理等生活方式) 慢病管理:高血压 康 心血管疾病等 老人管理:看护、亲情关爱,身体,活动状态检测等 统一的产品及服务平台 图2熙康的商业模式 2、东软推出熙康业务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亚健康、慢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加剧,健康管理已成为 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打造面向全国居民的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优秀的工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东软的业务定位于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 服务。东软熙康面向健康服务领域,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在养老和健康服 务产业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健康关爱。东软推出熙康“健康云”战略主 要基于以下几点: (1)全球以及中国健康医疗费用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健康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医疗支出在发达国家中居首,以GDP 占比衡量,美国的医疗支出比排名第二的国家多出了将近一半。从1970年至2010年,美国的名义医疗支出 年均增长97%,远超68%的名义GDP增幅。美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医护成本不断攀升的窘境,因此 未来医疗开支可能仍会以较快速度增长。美国医疗保险和救助中心CMS)最新年度报告显示,美国2010年全 年医疗系统总开支为26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8402美元。医疗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24%,医疗开 支涨幅为3.9%。2012年年初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曾做出预测,未来10年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按保守估计增 长也将达到8%。国会发出警告,医疗保健支出造成的赤字将使联邦债务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为避免这种 后果,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实质性措施抑制这些项目的支出。德国是世界上医疗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 于美国和瑞士。德国每年的医疗支出高达3600亿美元,人均医疗总开支将近4218美元,医疗开支占GDP 的116%,并且主要由政府承担 8/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8 / 14 图 2 熙康的商业模式 2、东软推出熙康业务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亚健康、慢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加剧,健康管理已成为 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打造面向全国居民的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优秀的工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东软的业务定位于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 服务。东软熙康面向健康服务领域,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在养老和健康服 务产业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健康关爱。东软推出熙康“健康云”战略主 要基于以下几点: (1)全球以及中国健康医疗费用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健康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医疗支出在发达国家中居首,以 GDP 占比衡量,美国的医疗支出比排名第二的国家多出了将近一半。从 1970 年至 2010 年,美国的名义医疗支出 年均增长 9.7%,远超 6.8%的名义 GDP 增幅。美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医护成本不断攀升的窘境,因此 未来医疗开支可能仍会以较快速度增长。美国医疗保险和救助中心(CMS)最新年度报告显示,美国 2010 年全 年医疗系统总开支为 2.6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 8402 美元。医疗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 24%,医疗开 支涨幅为 3.9%。2012 年年初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曾做出预测,未来 10 年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按保守估计增 长也将达到 8%。国会发出警告,医疗保健支出造成的赤字将使联邦债务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为避免这种 后果,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实质性措施抑制这些项目的支出。德国是世界上医疗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 于美国和瑞士。德国每年的医疗支出高达 3600 亿美元,人均医疗总开支将近 4218 美元,医疗开支占 GDP 的 11.6%,并且主要由政府承担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了28倍。201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480418 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3%: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63 亿元,增长32.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84%:2012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7199亿元,比上年增加769亿元 增长1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73%;2013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0亿元,增长 13.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87%。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逐年上升,不断 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 (2)慢性病成为全球医疗支出重要构成,并带来沉重负担 20l1年9月,联合国首次慢性病峰会——联合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 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说,“慢性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全球经济论坛连续 3年递交报告指出,“主要慢性病不仅可以拖垮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 在美国现有2500万慢性病患者,每年有170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662%。2010年美国的医疗 支出总额高达126万亿美元,其中用于慢性病的医疗支出占到卫生总支出的83%8 我国是全球慢性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据统计,2008年,我国已有27亿名慢性病患者,并且每 年新增1600万名,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我国每年有643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占每年死亡人数的 80%。目前,我国约每5人中就有一人已确诊为慢性病患者,平均每个家庭都正在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威胁。2000年至201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上升了305%,高血压 患者人数上升了176%,脑血管病患者人数上升了106%,冠心病、肿瘤患者上升了60%,超重人群上升了40% 肥胖人群上升了80%,每年新增慢病患者约1000万。据2012年中国卫生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报告中的数据,2012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近1亿人,高血压患者数超过2亿人,慢性病患者总数已经超过 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比例已经上升至85%,慢性病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达到 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中估算,2005年至2015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 过早死亡将累计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尽管我国医疗卫生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但 仍然存在国民认识不足、防治网络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专家表示,我国慢性病已经呈现“井 喷”状态,并且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担。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等矛盾凸显。这使得卫生工作面 着严峻挑战,特别是慢性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家家户户,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十二五” 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规划》指出,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 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3)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领域的又一挑战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 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 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 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 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p/ww 来源于: American health ranking2011年统计 9来源于:健康报htt/w9 med. net/html/ netnews,20110923091018803134403 shtml 9/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9 / 14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的 20 年时间里,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了 28 倍。2010 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 4804.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5.3%;2011 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 636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63 亿元,增长 32.5%,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5.84%;2012 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 7199 亿元,比上年增加 769 亿元, 增长 1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5.73%;2013 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 8209 亿元,比上年增加 1010 亿元,增长 13.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5.87%7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支出逐年上升,不断 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 (2)慢性病成为全球医疗支出重要构成,并带来沉重负担。 2011 年 9 月,联合国首次慢性病峰会——联合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 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说,“慢性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全球经济论坛连续 3 年递交报告指出,“主要慢性病不仅可以拖垮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 在美国现有 2500 万慢性病患者,每年有 170 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 66.2%。2010 年美国的医疗 支出总额高达 1.26 万亿美元,其中用于慢性病的医疗支出占到卫生总支出的 83%8 。 我国是全球慢性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8 年,我国已有 2.7 亿名慢性病患者,并且每 年新增 1600 万名,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我国每年有 643 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占每年死亡人数的 80%9 。目前,我国约每 5 人中就有一人已确诊为慢性病患者,平均每个家庭都正在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威胁。2000 年至 2010 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上升了 305%,高血压 患者人数上升了 176%,脑血管病患者人数上升了 106%,冠心病、肿瘤患者上升了 60%,超重人群上升了 40%, 肥胖人群上升了 80%,每年新增慢病患者约 1000 万。据 2012 年中国卫生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报告中的数据,2012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近 1 亿人,高血压患者数超过 2 亿人,慢性病患者总数已经超过 2.6 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数的比例已经上升至 85%,慢性病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达到 70%。 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中估算,2005 年至 2015 年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 过早死亡将累计产生 558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尽管我国医疗卫生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积极应对,但 仍然存在国民认识不足、防治网络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专家表示,我国慢性病已经呈现“井 喷”状态,并且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担。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等矛盾凸显。这使得卫生工作面 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慢性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家家户户,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012 年 5 月 8 日,卫生部等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十二五” 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规划》指出,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 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3)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领域的又一挑战。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 4980.6 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 5.1%, 低于世界 0.9 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 年,我国老年人口总 量为 1.17 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 8.7%,高于世界 0.9 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 个国家之和的近 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 年,我国 65 岁 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 219.3 万人,而 2002-2012 年年均增长 333.7 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 7 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 8 来源于:American Health Ranking 2011 年统计 9 来源于:健康报 http://www.9med.net/html/mednews/20110923091018803_134403.shtml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 2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 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中国的 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 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保障等产 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4)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 随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 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特别是当代都市中人,长期夜生活的颠倒,以车代步,缺少锻炼,饮食肥甘厚味, 工作竞争压力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亚健康人群快速增 加,致使更多的青壮年人群面临健康隐忧。中国医学专家指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 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 就是这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 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 专家指出,亚健康状态多种多样,几乎每种疾病都可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医学界,包括医学教育界 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关注亚健康上来,把70%的亚健康人群争取到健康队伍 中来。中国庞大的亚健康队伍应引起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从小病防御做起,因此对健康管理具有很强的 需求。 (5)我国的健康医疗存在众多问题 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这导致了民众对我国医疗体系建设的不满。现今我国的 健康医疗资源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国的医疗卫 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国还是明显 偏低,特别是高水平的优质资源在我国更是短缺。二是我国区域的医疗资源配备和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 之间,城市与基层,特别突出的是基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薄弱,优质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三是我 国的健康医疗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存在数据浪费现象。由于我国传统的医疗体制弊端,患者与医院之间、医 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诊断时需要重复检查,这不仅造成了 医疗资源的重复浪费,而且使得医院的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四是现代医学,特别是公 共卫生、预防医学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五是医疗卫生 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6)东软的内部优势。 东软集团建立熙康公司,推出“健康云服务,与集团内部具有的一系列优势有关,可以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 效应 第一东软具有医疗终端优势。东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全面提供1大类55种医疗设备产品的企业,在中 国医疗设备供应领域排名前三,在全球市场也名列前茅,产品出口全世界60多个国家。东软集团的另外一个 全资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依托单位,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螺旋CT高技术产业 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托单位。公司出品国际一流的CT、MRI、X线机、超声等医疗设备生产线。产品 不但通过了ISO9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更率先通过了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熙康体检中心在医疗设备 10/14
N9-510-126 东软的业务变革 10 / 14 114.4 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 0.12 个百分点,而 2002-2012 年占比年均增长 0.21 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 0.09 个百分点。 中国已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 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中国的 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 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保障等产 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4)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 随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 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特别是当代都市中人,长期夜生活的颠倒,以车代步,缺少锻炼,饮食肥甘厚味, 工作竞争压力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亚健康人群快速增 加,致使更多的青壮年人群面临健康隐忧。中国医学专家指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 占总人口数的 15%,与此同时,有 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 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 就是这 70%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 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 专家指出,亚健康状态多种多样,几乎每种疾病都可能有与之相近的亚健康表现。医学界,包括医学教育界 应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防病、治病转到关注健康、关注亚健康上来,把 70%的亚健康人群争取到健康队伍 中来。中国庞大的亚健康队伍应引起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从小病防御做起,因此对健康管理具有很强的 需求。 (5)我国的健康医疗存在众多问题。 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这导致了民众对我国医疗体系建设的不满。现今我国的 健康医疗资源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国的医疗卫 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国还是明显 偏低,特别是高水平的优质资源在我国更是短缺。二是我国区域的医疗资源配备和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 之间,城市与基层,特别突出的是基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薄弱,优质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三是我 国的健康医疗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存在数据浪费现象。由于我国传统的医疗体制弊端,患者与医院之间、医 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诊断时需要重复检查,这不仅造成了 医疗资源的重复浪费,而且使得医院的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四是现代医学,特别是公 共卫生、预防医学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五是医疗卫生 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6)东软的内部优势。 东软集团建立熙康公司,推出“健康云”服务,与集团内部具有的一系列优势有关,可以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 效应。 第一东软具有医疗终端优势。东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全面提供 11 大类 55 种医疗设备产品的企业,在中 国医疗设备供应领域排名前三,在全球市场也名列前茅,产品出口全世界 60 多个国家。东软集团的另外一个 全资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依托单位,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螺旋 CT 高技术产业 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托单位。公司出品国际一流的 CT、MRI、X 线机、超声等医疗设备生产线。产品 不但通过了 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更率先通过了美国 FDA 和欧洲 CE 认证。熙康体检中心在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