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题目”答题有关注意事项张怀刚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 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Ⅱ题型解析 高考的题目通常有两道题构成,一道基础理解题,考查概括归纳理解力,往往三言两语, 涉及对象、名句、成语、观点等;一道评析探究题,考查分析探究表达力,则要条分缕析, 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Ⅲ注意事项 ()基础理解题 1常见设问方式: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一句话)。 (2)以上材料(课外材料、补充材料)体现的观点与《论语》中孔子的观点基本相同,请写出 体现文中观点的句子 (3)上述材料是如何形象地表述X×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 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的? (4)上面文字中的××(比如“忠”“友”“信”)的内涵是什么? 2温馨提示 (1)审题要仔细,既要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谷题角度,答其所问(所想问),又要与材 料挂钩,对材料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理解把握,特别是填空题 (2)简洁为要,拒绝错别字 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问.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题型二:主观评价分析题 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 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 1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2)对孔子(儒家)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 (3)上述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说明理由 (4)上面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5)以上××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分析
高考“论语题目”答题有关注意事项 张怀刚 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 耻 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 分)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 分) 。 Ⅱ题型解析 高考的题目通常有两道题构成,一道基础理解题,考查概括归纳理解力,往往三言两语, 涉及对象、名句、成语、观点等;一道评析探究题,考查分析探究表达力,则要条分缕析, 层次清晰,表述完整。 Ⅲ注意事项 ㈠基础理解题 ⒈常见设问方式: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一句话)。 (2)以上材料(课外材料、补充材料)体现的观点与《论语》中孔子的观点基本相同,请写出 体现文中观点的句子。 (3)上述材料是如何形象地表述××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 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的? (4)上面文字中的××(比如“忠”“友”“信”)的内涵是什么? ⒉温馨提示 ⑴审题要仔细,既要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答题角度,答其所问(所想问),又要与材 料挂钩,对材料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理解把握,特别是填空题。 ⑵简洁为要,拒绝错别字。 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问.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 分) 题型二:主观评价分析题 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 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等。 ⒈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2)对孔子(儒家)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 (3)上述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说明理由。 (4)上面材料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5)以上××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观)”?请简要分析
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问.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2温馨提示 (1)材料要看懂:尽量吃透材料,至少从字面上有一个大致的全面理解,不要求翻译。 (2)审题要仔细:明白问的关键,从而确定答的内容方向、切入点; (3)答题要规范:①表述要清晰,干净,完整,要点突出; ②以议论为主。 (4)论述要充分①结合材料分析,不能脱离材料一味架空分析 ②分层次进行表述 ③论述要全面到位(正反、辩证、联系实际); ④联系课本、材料的知识点。 (5需要表明观点的,首先表明鲜明的观点,然后逻辑性陈述理由; (6)通常的答题思路:亮明观点→分析理由→总结观点 (阐释观点 正反对比 联系现实 Ⅳ演练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廈哉?人廈哉?”(《论语》)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 正,则眸子蚝⑧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廈哉?”(《孟子》) 【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昏暗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分) 孔子 孟 24.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分) 对下面的答案进行评点 a两种观点都各有优点,科学有效,值得我们借鉴。 b.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品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 人的眼睛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和情感。因此,通过这两种察人观都能准确的判 断一个人 c孔子的察人观,根据一个的行为、习惯多方面考察,虽然要较长时间的 了解,但还是较为科学可靠。孟子根据他人眼睛亮度判断善恶,不科学。 (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 问.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 分) ⒉温馨提示 ⑴材料要看懂:尽量吃透材料,至少从字面上有一个大致的全面理解,不要求翻译。 ⑵审题要仔细:明白问的关键,从而确定答的内容方向、切入点; ⑶答题要规范:①表述要清晰,干净,完整,要点突出; ②以议论为主。 ⑷论述要充分 ①结合材料分析,不能脱离材料一味架空分析; ②分层次进行表述; ③论述要全面到位(正反、辩证、联系实际); ④联系课本、材料的知识点。 ⑸需要表明观点的,首先表明鲜明的观点,然后逻辑性陈述理由; ⑹通常的答题思路:亮明观点→分析理由→总结观点 (阐释观点 正反对比 联系现实) Ⅳ演练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 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 【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 分) 孔子: 孟 子: 24.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 分) 对下面的答案进行评点 a.两种观点都各有优点,科学有效,值得我们借鉴。 b.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品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 人的眼睛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和情感。因此,通过这两种察人观都能准确的判 断一个人。 c.孔子的察人观,根据一个的行为、习惯多方面考察,虽然要较长时间的 了解,但还是较为科学可靠。孟子根据他人眼睛亮度判断善恶,不科学。 (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普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侍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 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对应题型一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 2.简要评析二人的为政观。(3分)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 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 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对应题型一 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 分) 2.简要评析二人的为政观。(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