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Public Finance) 适用专业:会计学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代码:32759715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多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财政、税务、会计、金融、 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财政学》教学双向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莫定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导论部分主要讲述财政学的对象、学习目的和方法及西方和我国财 政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们明确财政的对象、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了解财政学在西方和我国的发展情况,熟悉我国的财政实践,建立初步的理财意识。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二、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二)借鉴西方财政学 (三)紧密结合新中国的实际 (四)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Public Finance) 适用专业:会计学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代码:32759715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财政、税务、会计、金融、 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财政学》教学双向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导论部分主要讲述财政学的对象、学习目的和方法及西方和我国财 政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们明确财政的对象、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了解财政学在西方和我国的发展情况,熟悉我国的财政实践,建立初步的理财意识。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二、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三、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二)借鉴西方财政学 (三)紧密结合新中国的实际 (四)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阐述财政概念、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 能。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概念及其内涵,结合财政实践,认真研究和运用财政职能作用, 强化财政的工具意识,建立理财理念。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二)市场失灵 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三)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费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是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它同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此外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的判 断。混合物品。 (二)公共需要 ,或者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满足的需要。社会公 第二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 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 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为:财 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州 第三节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职能就是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功能,具体包 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阐述财政概念、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 能。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概念及其内涵,结合财政实践,认真研究和运用财政职能作用, 强化财政的工具意识,建立理财理念。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一)市场与市场效率 (二)市场失灵 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三)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它同时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此外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的判 断。混合物品。 (二)公共需要 市场不能或不完全能满足的需要,或者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满足的需要。社会公 共需要的特征和内容。共同性、历史性和特殊性。 第二节 财政概念 一、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 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 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职能就是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功能,具体包 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二、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侧重于效率。评价指标。机制和手段。 三、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侧重于公平。评价指标。机制和手段。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的含义。发展和增长的概念。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和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等 内容,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把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训练用财 之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二)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由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来免费提供】 (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第一类准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具 体比较其效益和成本再选择。 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大的,视同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外部 效应不大的,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玫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四)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二、公共生产 (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 (二)国有企业改革应分门别类,分类改革,分类管理 三、公共定价 (一)什么是公共定价 (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三)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3 二、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侧重于效率。评价指标。机制和手段。 三、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侧重于公平。评价指标。机制和手段。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的含义。发展和增长的概念。机制和手段。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和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等 内容,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把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训练用财 之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二)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由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来免费提供。 (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第一类准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具 体比较其效益和成本再选择。 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大的,视同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外部 效应不大的,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四)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二、公共生产 (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 (二)国有企业改革应分门别类,分类改革,分类管理 三、公共定价 (一)什么是公共定价 (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三)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的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最低成本法 第三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三)选择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 (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三、财政监督 (一)财政监督及其作用 (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 (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教学目的 是培养学生对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提 供举一反三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思路。要求结合实际,掌握本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也称按国家职能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和债务支出五大类。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4 一、财政支出的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最低成本法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三)选择决策程序与选举制度 (四)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三、财政监督 (一)财政监督及其作用 (二)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三)财政监督流程和财政监督方式 (四)我国财政监督的实践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教学目的 是培养学生对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提 供举一反三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思路。要求结合实际,掌握本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也称按国家职能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和债务支出五大类。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从静态价值构成上划分,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再生产的 角度上划分,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与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即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 出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类。这是 一种较重要的分类方法。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五、国际分类方法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棋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一个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后者更能反映 实际情况。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政治决策程序 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按政府职能分类的支出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5 从静态价值构成上划分,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再生产的 角度上划分,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与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即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 出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类。这是一种较重要的分类方法。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五、国际分类方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个是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后者更能反映 实际情况。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政治决策程序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按政府职能分类的支出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支出结构变化原因的分析 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一)内生增长理论 (二)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 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一一购买性支出之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社会消费性支出。通过教学,要求深入理解购买性支出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能够将这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发扬光大。 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第二节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二、行政管理费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三、国防费 (一)我国国防政第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三节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二、教育支出 (一)教有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我国教有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三)我国教有支出的结构和效益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6
6 (一)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支出结构变化原因的分析 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一)内生增长理论 (二)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社会消费性支出。通过教学,要求深入理解购买性支出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能够将这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发扬光大。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二、行政管理费 (一)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三、国防费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二)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三)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 (四)国际比较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一一购买性支出之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财政投资性支出。通过教学,要求深入理解购买性支出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握其精神实顶,能够将这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发扬光大 第一节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投资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二)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第三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农民和农村是相互联系的 个整体 盛务送下农金结提凝松凝哥 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
7 (二)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三)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 (四)国际比较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财政投资性支出。通过教学,要求深入理解购买性支出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能够将这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发扬光大。 第一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投资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二)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二)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一)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农民和农村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 历史任务,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 措。 二、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一)“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
(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三、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一)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 (二)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第四节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三)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三、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借鉴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共同特点 (三)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医疗保险
8 (二)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三、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一)国家的“三农”投入政策 (二)财政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一)财政投融资概念 (二)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三)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三、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借鉴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通过教学,要求 熟悉转移性支出的基本内容和经济意义,掌握转移性支出的运用。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共同特点 (三)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医疗保险
(五)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工伤保险、生有保险 (六)社会教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二)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 (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节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 三、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第三节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税收支出是指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其性质属于财政补贴 性支出。按税收支出发挥作用,可以将税收支出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详细讲授财政收入分类、规模和结构。要求学生熟悉财政收入的 羊隆对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意义。强化收入管理和寻求增加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 经常性收入、非经常性收入(临时收入) 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9 (五)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六)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和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二)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题 (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 三、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税收支出是指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其性质属于财政补贴 性支出。按税收支出发挥作用,可以将税收支出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详细讲授财政收入分类、规模和结构。要求学生熟悉财政收入的 分类,掌握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意义。强化收入管理和寻求增加收入的途 径。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二、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 经常性收入、非经常性收入(临时收入) 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3.按斯政收入来源分类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价格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评估 (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第三节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第四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具体收入项目: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一)税收与收费 (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三)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 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含义及其历史沿率 (二)预算外资金现状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八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债的含义、功能、负担和限度及国债管理。通过教学 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要求掌握国债的有关概念、国债的功能、负担和限度和管理, 第一节国债原理 一、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特殊的财政范睛,又是 国债通常 边债券”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
10 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价格 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评估 (二)1978-1995 年间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第三节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一、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第四节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具体收入项目: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一)税收与收费 (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三)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 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 (二)预算外资金现状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八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债的含义、功能、负担和限度及国债管理。通过教学, 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要求掌握国债的有关概念、国债的功能、负担和限度和管理,了解国债的 产生和发展,从财政角度增强其经济管理意识,提高其素质。本章对金融专业不作介绍,以 避免与其专业课重复。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一、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国债是国家债务的简称,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 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国债通常被称为“金 边债券”。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