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5,文件大小:1.47MB,团购合买
本章重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4、弗隆姆的期望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6、波特—劳勒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 本章难点: 掌握各种激励理论对管理的意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3章激励理论与应用 本章重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4、弗隆姆的期望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6、波特劳勒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 本章难点: 掌握各种激励理论对管理的意义

第3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本章重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2、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4、弗隆姆的期望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5、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及对管理的意义; 6、波特—劳勒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 本章难点: 掌握各种激励理论对管理的意义

讨论之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如何管 理好员工? 讨论之二: 满足人的公平需要,就能调 动人的积极性

讨论之一: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如何管 理好员工? 讨论之二: •满足人的公平需要,就能调 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名言] °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 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自始自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 是成功的关键。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 如爱子,故可与俱死 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 公司要稳固得多

• [管理名言] • 感情投资是在所有投资中花费最少, 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 自始自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 是成功的关键。 •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 如爱子,故可与俱死。 • 以爱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畏惧维系的 公司要稳固得多

要我做 我要做 激励

• 激励 要我做 我要做

第3章激励理论与应用 3.1激励 3.1.1.励:鼓舞、导向人的行为,使人们朝 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 31.2激励的作用 (1)激励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据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统计研究 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 出一小部分,即20%~30%;而在良好的激 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其潜力 的80%~90%

第3章 激励理论与应用 3.1激励 3.1.1激励:鼓舞、导向人的行为,使人们朝 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 3.1.2激励的作用 (1) 激励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 据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的统计研究, 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 出一小部分,即 20%~30%;而在良好的激 励环境中, 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其潜力 的80%~90%

(2)激励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力杠杆 提高人员素质可以选择的途径有两个:培训或者激励。 任何值得奖励的行为都是人员素优异的表现,奖励这种 优异的行为表现,相应地就进一步鼓励了员工要自觉地 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反之,任何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人 员素质低下的表现,惩罚这种低劣行为,相应地就警告 了员工要痛改前非,提育自身素质,特别是积极改正不 良行为。 (3)激励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 奖励优异的服务行为、高尚的道德准则、先进的经营理 念,同时也促进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批评恶劣的 服务行为,冷落不良的道德准则,抵制落后的经营观念 同样反过来强化了人们的高尚行为和价值观念,可以有 力地促进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2)激励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力杠杆 • 提高人员素质可以选择的途径有两个:培训或者激励。 任何值得奖励的行为都是人员素优异的表现,奖励这种 优异的行为表现,相应地就进一步鼓励了员工要自觉地 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反之,任何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人 员素质低下的表现,惩罚这种低劣行为,相应地就警告 了员工要痛改前非,提育自身素质,特别是积极改正不 良行为。 (3)激励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 • 奖励优异的服务行为、高尚的道德准则、先进的经营理 念,同时也促进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批评恶劣的 服务行为,冷落不良的道德准则,抵制落后的经营观念, 同样反过来强化了人们的高尚行为和价值观念,可以有 力地促进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313激励要素 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目标等 1.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激励的赶点和基础。需要是指当人们因生理或心 理上缺少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主观体验。这种主观体验通 常表现为不安、紧飞张、焦虑等 2)需要的特点 ①需要是一种主观体验,常常以欲望、愿望、要求的形式 表现出来。 ②需要有时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它 反映了人对客观环境的依赖性。 ③需要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因而有“欲不可去”和 “欲不可尽”的特点。 ④需要行为的动是晕有它的存在,行为尤其是有 ⑤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轻重缓急之分

3.1.3激励要素 • 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目标等。 1. 需要 1) 需要的概念 • 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需要是指当人们因生理或心 理上缺少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主观体验。这种主观体验通 常表现为不安、紧飞张、焦虑等。 2) 需要的特点 ①需要是一种主观体验,常常以欲望、愿望、要求的形式 表现出来。 ②需要有时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它 反映了人对客观环境的依赖性。 ③需要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因而有“欲不可去” 和 “欲不可尽”的特点。 ④需要是行为的动力源泉,没有它的存在,行为尤其是有 意识目的的行为就不会发生。 ⑤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轻重缓急之分

2.动机 1)动机的概念 是量个人二喜就墨拿边星的的 是一种内部的刺激。 2)动机的含义 动机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①动机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原因。 ②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 ③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④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外在条件和对乌们之单关系的认 识所决定的,因而动机使人明确 为的意义。 ③命碧活动韶霸水罩节鞲誇智髂止藺机 的差异 为的方式、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2. 动机 1) 动机的概念 •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一定活动句心理动因,是构成激励的 核心要素。个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并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动机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它 是一种内部的刺激。 2) 动机的含义 • 动机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①动机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原因。 ②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 ③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④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外在条件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 识所决定的,因而动机使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⑤动机对人的活动起着发动、调节、维持和终止的作用, 它还影响着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同样的目的,由于动机 的差异,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目标 1)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人在活动中所预期和追求的客观标准在主 观上的超前反映,它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 种期望。 2)目标的含义 目标的含义可从以下儿个方面理解。 ①目标是人对能满足主观需要的诱因和刺激的主观映像。 ②因为目标的实现能满足人的需要,所以目标一旦形成 便成为一种诱因并引起人们的行动。正因为目标对行 为的推动作用,因而在一切管理活动中都非常重视目 标的激励问题。 ③由于人们需要和活动的多样性,目标也是多元的。 ④人们对且标的选择一般要受到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 念、理想追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3. 目标 1)目标的概念 • 目标是人在活动中所预期和追求的客观标准在主 观上的超前反映,它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 种期望。 2)目标的含义 • 目标的含义可从以下儿个方面理解。 ①目标是人对能满足主观需要的诱因和刺激的主观映像。 ②因为目标的实现能满足人的需要,所以目标一旦形成 便成为一种诱因并引起人们的行动。正因为目标对行 为的推动作用,因而在一切管理活动中都非常重视目 标的激励问题。 ③由于人们需要和活动的多样性,目标也是多元的。 ④人们对目标的选择一般要受到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 念、理想追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阅读理解】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失人在年轻时从本宁 顿学院毕业后,想在电信北找一份工作, 她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肘美国无线电 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失将军。萨尔洛夫将 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 这里干哪份工作呢? “随便。”她答道。 “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将 军非常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是由目 标铺成的!

【阅读理解】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年轻时从本宁 顿学院毕业后,想在电信业找一份工作, 她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 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萨尔洛夫将 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 这里干哪份工作呢?” • “随便。” 她答道。 • “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 的工作。”将 军非常严肃地说道: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 标铺成的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