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个体行为与管理 本章重点: 1、社会知觉的内涵;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2、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3、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4、性格、气质、能力与行为(在管理中的应用); 5、压力与挫折(对付压力、挫折办法); 本章难点: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性格、气质、能力与行为(在管理中的应用); 3、压力与挫折(对付压力、挫折办法);
第2章 个体行为与管理 本章重点: 1、社会知觉的内涵;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2、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3、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4、性格、气质、能力与行为(在管理中的应用); 5、压力与挫折(对付压力、挫折办法); 本章难点: 1、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性格、气质、能力与行为(在管理中的应用); 3、压力与挫折(对付压力、挫折办法);
讨论之一: 你的成功或失败归于什么? 讨论之二: 如何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来考查 员工或招聘对象的性格、能力、 气质。 讨论之三: 如何看待压力与挫折?
讨论之一: 你的成功或失败归于什么? 讨论之二: 如何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来考查 员工或招聘对象的性格、能力、 气质。 讨论之三: 如何看待压力与挫折?
2知觉与行为 2.1.1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自
2.1知觉与行为 2.1.1感觉与知觉 •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1.2社会知觉的内容 1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 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 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 行为。组织行为学特别注重社会知觉的研 究,因为它跟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1.2社会知觉的内容 1.社会知觉的概念 •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 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 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 行为。组织行为学特别注重社会知觉的研 究,因为它跟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 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 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 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 (3)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 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4)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人的知觉 • 对人的知觉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 解其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2)人际知觉 • 人际知觉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它主要以人的交 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 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 (3)自我知觉 •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 理状态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4)角色知觉 •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2.1.3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 2知觉对象的特征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 合遵循一定规则: ①接近律。②相似律。③闭锁律。④连接律。 (a) (b) 匚彐匚][彐[了c (a)
2.1.3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 2.知觉对象的特征 1)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 合遵循一定规则: • ①接近律。②相似律。③闭锁律。④连接律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 度和高低、短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 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3知觉的情境因素 知觉的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 变知觉的效果。所谓感受性就是人的感觉 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人 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表现 为下列现象: (1)适应;(2)对比;3)敏感化;4)感受性降低
2)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 度和高低、短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 都会影响知觉的结果。 3.知觉的情境因素 • 知觉的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 变知觉的效果。所谓感受性就是人的感觉 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人 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表现 为下列现象: (1)适应;(2)对比;(3)敏感化;(4)感受性降低
4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首应效应)(2)晕轮 效应(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注意利用定势 效应的积极方面,克服定势效应的 消极方面
4.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首应效应) (2)晕轮 效应(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注意利用定势 效应的积极方面,克服定势效应的 消极方面
214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因果 关系的理论。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第二,社会推理问题 1)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 定的内因; 2)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 定的内因 3)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 4)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重、难度等稳定性的外因
2.1.4归因理论 •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因果 关系的理论。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第二,社会推理问题。 1) 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 定的内因; 2) 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 定的内因; 3) 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 4) 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重、难度等稳定性的外因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者要注意树立通过 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的工作方针 对成功者或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尽可能把成 功和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对于成功者而言, 不能把成功完全或主要归因于他们智力水平高、 能力强,要引导他们注意不稳定性的内部原因和 外部原因。对于失败者来说,要防止它们将失败 归结于他们太笨,能力太差、水平太低、要引导 他们注意不稳定性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样 使成功者不骄不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利于以 后的工作;使失败者继续工作的信心,坚持不懈 地努力工作,争取成功的可能
•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者要注意树立通过 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的工作方针, 对成功者或失败者今后行为的引导,尽可能把成 功和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对于成功者而言, 不能把成功完全或主要归因于他们智力水平高、 能力强,要引导他们注意不稳定性的内部原因和 外部原因。对于失败者来说,要防止它们将失败 归结于他们太笨,能力太差、水平太低、要引导 他们注意不稳定性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样 使成功者不骄不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利于以 后的工作;使失败者继续工作的信心,坚持不懈 地努力工作,争取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