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香港“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论文集,P138-143 传统方法培育的美术教师能教好当代视觉文化吗? 美国北依利诺大学在读博士陈美玉 当前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到大量由视讯科技带来的各种围绕视觉化但价值相悖、形 态多元、多重编码的并置现象讯息,其表现手段与意涵错纵复杂:要了解沈淀在其中的价值 资讯与目的,便须能解读其一切外显符号与深层意义的关系,没有敏锐的独立批判性反思能 力和历史文化脉络的探究,就不容易在此找到个人的定位。把视觉文化纳入课程,赋予学生 多元的认知能力是迫切的。研究显示,改变的教学实践不一定是观念改变所致,教师怎么样 学习新观念往往便怎么样教学。本文以北美的经验,强调以后现代建构及情境认知手段,重 塑美术教师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从批判性反思、研究与体验入手,协助教师内化知识, 提升价值批判能力和对视像文化环境的敏觉,并在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专案上实践视觉文 化教育: k、前言 後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徵是资讯普及化、科技化、视觉化、商品化、混合型态、意义复杂 及大量高速涌现,挑战著原来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的时代观、 知识建构和敏锐的思辨能刀。海峡两岸传统的艺术师资培养一向深受形式王义和其他现代主 义的观点影响,基本偏向以技能训练为王的浅层次上或培养专领域艺术家的课程取向(参看 林{二杰,2001:徐小昆,2001:吴国淳,民87:Ma,2001),教师的教育及教学理论知 识相对薄弱:要不就是艺术领域的学习比例偏小(参看Ma,2001),教师的艺术能力不足 面对文化环坟的冲击、视觉文化教育的迫切性,艺术教师势必要从批判性反思(critical reflection)重新检视个人思维,体验文化与学习,结合实地研究来闪化知识,改变认知,设 计紧扣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 2、什么是视觉文化? 当代「视觉文化」具体涵括哪些范围,应隶属哪一学门,至今还没有一致的定义。「普 及文化」(popularculture)(Giroux,.2002)、「大众艺术」(mass arts)(Chapman, 2003)、「普及视觉文忙」(下avin&Anderson,.2003)、【消费文化】(Anderson, 1995)、「物质文化」(Bolin,1992/1993)、「媒体研究-.(media studies)、以至研 究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的复杂背景的「象徵文化」(symbolic culture) (Krug,2003)等,都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所指的视觉文化oNicholas Mirzoeft(1999)强调 视觉文化是後现代的产物,研究的范围就是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e从字面上看,上述好 些名称反映了後现代的艺术文化观,不过有些偏差地忽略了精致艺术,容易引起误解:要不 则涵指的范围偏窄,例如消费文化、媒体研究与物质文化等,作品如文化事件或建筑便不在 探索的范围裹了。视觉文化并非把精致文化、高层次艺术摒诸门外,恰好相反,视觉文化提 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空间,把过去殿堂裹的作品带到大众的生活范围裹,从文忙和历史脉络、 艺术手段与当代文化产品并置研究(参看Taylore&Ballengee一Morris,2003)。换句话说, 精致艺术与通俗艺术都是视觉文化的一环,正视觉文化学习上不是非此则彼的二分法元素, 而是探究角度的改变。 视觉文化的两个组成要素是,一、含有视觉成分、涉及以视觉手段来传递的讯息:二
摘自香港“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论文集,P138-143 传统方法培育的美术教师能教好当代视觉文化吗? 美国北依利诺大学在读博士 陈美玉 当前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到大量由视讯科技带来的各种围绕视觉化但价值相悖、形 态多元、多重编码的并置现象讯息,其表现手段与意涵错纵复杂:要了解沈淀在其中的价值 资讯与目的,便须能解读其一切外显符号与深层意义的关系,没有敏锐的独立批判性反思能 力和历史文化脉络的探究,就不容易在此找到个人的定位。把视觉文化纳入课程,赋予学生 多元的认知能力是迫切的。研究显示,改变的教学实践不一定是观念改变所致,教师怎么样 学习新观念往往便怎么样教学。本文以北美的经验,强调以后现代建构及情境认知手段,重 塑美术教师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从批判性反思、研究与体验入手,协助教师内化知识, 提升价值批判能力和对视像文化环境的敏觉,并在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专案上实践视觉文 化教育; l、前言 後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徵是资讯普及化、科技化、视觉化、商品化、混合型态、意义复杂 及大量高速涌现,挑战著原来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的时代观、 知识建构和敏锐的思辨能刀。海峡两岸传统的艺术师资培养一向深受形式王义和其他现代主 义的观点影响,基本偏向以技能训练为王的浅层次上或培养专领域艺术家的课程取向(参看 林{二杰,2001:徐小昆,2001:吴国淳,民 87:Ma,2001),教师的教育及教学理论知 识相对薄弱:要不就是艺术领域的学习比例偏小(参看 Ma,2001),教师的艺术能力不足。 面对文化环坟的冲击、视觉文化教育的迫切性,艺术教师势必要从批判性反思 (critical reflection)重新检视个人思维,体验文化与学习,结合实地研究来闪化知识,改变认知,设 计紧扣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 2、什么是视觉文化? 当代『视觉文化』具体涵括哪些范围,应隶属哪一学门,至今还没有一致的定义。『普 及文化』(popularculture)(Giroux,2002)、「大众艺术」(mass arts) (Chapman, 2003) 、「普及视觉文忙』 (下 avin&Anderson,2003)、『消费文化』(Anderson, 1995)、「物质文化』 (Bolin,1992/1993)、「媒体研究- (media studies)、以至研 究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的复杂背景的「象徵文化』(symbolic culture) (Krug,2003)等,都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所指的视觉文化 oNicholas Mirzoeff(1999)强调 视觉文化是後现代的产物,研究的范围就是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e 从字面上看,上述好 些名称反映了後现代的艺术文化观,不过有些偏差地忽略了精致艺术,容易引起误解:要不 则涵指的范围偏窄,例如消费文化、媒体研究与物质文化等,作品如文化事件或建筑便不在 探索的范围裏了。视觉文化并非把精致文化、高层次艺术摒诸门外,恰好相反,视觉文化提 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空间,把过去殿堂裏的作品带到大众的生活范围裏,从文忙和历史脉络、 艺术手段与当代文化产品并置研究(参看 Taylor&Ballengee—Morris,2003)。换句话说, 精致艺术与通俗艺术都是视觉文化的一环,正视觉文化学习上不是非此则彼的二分法元素, 而是探究角度的改变。 视觉文化的两个组成要素是,一、含有视觉成分、涉及以视觉手段来传递的讯息:二
关涉人类的生活经验,物质的、精神的。从Mi0T(1999)的观点来说,文化就是人 据以自我统合(idc 断改变的。在後现代讯息爆炸 的)的内容,这个【自我」的界定是会随著个人与社会9要与时不 高速变化的社会 「自我身份」 己然不 再 一个简单的 人符号,它代表的是 一个因处境而改变的复杂、多层次文化结构自我实体(Gergen,1991: Mver,2001)。茌当代文化环境裹,视觉文化研究所重视的,不仅是创作者透过作品或 行动所传递的价值资讯,更关注的是观看的人(voveur)对这些文化产品的主观诠释和形象 化资讯的作用与观看看价值形成之间的关系。 所谓视文化 体的 ,如绘画、建筑、漫画、工艺品、 设计、广告 电视、电影、摄影、录影、动画、青年画报、时装.等,及非实体的,如文化现象与事件 它们的其中一个特徵是往往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表现形式或媒材米划分,例如环境设计、部 族的面具、人体艺术(bodyart),源自於漫画的电影或动画、音乐MTV、电子游戏、电脑 艺术和後现代的艺术作品等。第二就是常集多种符码,即声码、字码和视微码,同时传递 个或多个相关甚至看似不相关的片断资讯,可各种符码的意涵又需要相互引注 (intertextua心y)才能充分表达其深层意义:因此,如果没法「读」懂各符码的象微含义 其一可能是完全看不懂,成为现代视觉讯息文盲,其二是只能揭取其表面资讯而流於肤浅 第三、各种符码可以是从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阶级文化(精致文化与大众文化)领域取 来,而在新作品裹给赋予新的意义。第四是现代视觉文化产品多以消费品形式大量充斥在日 常生活环境裹,成为现代人生活内容的 一个重要部分:先讲的申子科技使来彩影像资讯 可以免费从电子网路上下载。第五、它是 一种文化叙事, 是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纪录 (Pauly,2003) 视微文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混合体。Kerry Freed.man(2003)形容当代视觉文化是 复数性的(visual cultures),既是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多元形态(multimodal) 又横涉相关文化(intercultural)与相关学科(interdisciplinary),紧和姜社会、政治、经济 的实际情况。 haplin根据美国本士 历史文化 发展, 罗列了不下三十四 门探究视觉文化时所涉及的学科修养,其中包括美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史、艺术批评 语义学、文学批评、媒体史、现象学、批判理论、感知心理学(psychology of perception) 心理分析学、接受理论.等。要如此广涉多门知识与能力,皆因日益视觉化、价值相悖、 形态互渗的并置信息,不断挑战著人类的理性:因此,建基於民主理想的视觉文化理念,其 所旨涉的个人经验与视野,是指絰批判性反思个人得以辅权後所作的一种个人对世界的诠释 与文化实践 3、当代视觉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在2002年和2003年国际美术教有协会(1nSEA)举行的世界会议和欧洲区会,及2003 年美国国家艺术教有会(NAEA)的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讨论得最多、最 列的议颗。是视 代电 通讯科技和视觉 文化 电子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同时带来正面 的和负面的冲击。美国是电子通讯科技先进的国家,早己有学者关注商业媒体影像的视觉感 染力怎样影响观看者的情绪与价值改变,在提供视觉愉悦时隐藏著扭曲的价值观(例如: Gergen,1991 Chaplin,1995:Kincheloe 2002:Kincheloe&Steinberg,1997 Connella&kinche.loe.2002:Bianculli.2000:Girou 2002,n.1mm.20033 KerrvFreedman指出美国的电视就是国家艺术课程(1997) 学生在校外学到的视毛段 在学校学到的多,可是面对这些价值交错的资讯,没有敏锐的批判思考能力,便难以解构其 深层意涵:在多码、混乱的视觉资讯泛滥的今天,把视觉文化纳入艺术课程内,赋予学生解 读、分析、批判反思的能刀及重构个人意义是迫切的(2003)。「教有要赋子学生多层次的 认知能力(multiliteracies),包括批判认知能力(criticalliteracies)、视觉认知能力(visual iter)和电脑网路语言认知能力()」一·这种理念经已出台
关涉人类的生活经验,物质的、精神的。从 Mirzoeff(1999)的观点来说 ,文化就是人们 据以自我统合(identity)的内容,这个「自我』的界定是会随著个人与社会 99 需要与时不 断改变的。在後现代讯息爆炸、高速变化的社会裏,『自我身份』已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 人符号,它代表的是一个因处境而改变的复杂、多层次文化结构自我实体(Gergen,1991; Meyer,2001)。茌当代文化环境裏,视觉文化研究所重视的 ,不仅是创作者透过作品或 行动所传递的价值资讯,更关注的是观看的人(voyeur)对这些文化产品的主观诠释和形象 化资讯的作用与观看看价值形成之间的关系。 所谓视觉文化产品,粗略地包括实体的,如绘画、建筑、漫画、工艺品、设计、广告、 电视、电影、摄影、录影、动画、青年画报、时装.等,及非实体的,如文化现象与事件。 它们的其中一个特徵是往往很难简单地用传统的表现形式或媒材来划分,例如环境设计、部 族的面具、人体艺术(bodyart),源自於漫画的电影或动画、音乐 MTV、电子游戏、电脑 艺术和後现代的艺术作品等。第二就是常集多种符码,即声码、字码和视觉码,同时传递一 个或多个 相关 甚至看 似不相 关的片 断资 讯,可 各种符 码的意 涵又 需要相 互引注 (intertextuality)才能充分表达其深层意义:因此,如果没法『读』懂各符码的象徵含义, 其一可能是完全看不懂,成为现代视觉讯息文盲,其二是只能揭取其表面资讯而流於肤浅。 第三、各种符码可以是从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阶级文化(精致文化与大众文化)领域取 来,而在新作品裏给赋予新的意义。第四是现代视觉文化产品多以消费品形式大量充斥在日 常生活环境裏,成为现代人生活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先进的电子科技使越来越多影像资讯 可以免费从电子网路上下载。第五、它是一种文化叙事,是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纪录 (Pauly,2003)。 视觉文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混合体。Kerry Freed- man (2003)形容当代视觉文化是 复数性的(visual cultures),既是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多元形态 (multimodal) , 又横涉相关文化(intercultural)与相关学科(interdisciplinary),紧扣著社会、政治、经济 的实际情况。JohnWalker 和 SarahChaplin 根据美国本土的历史文化发展,罗列了不下三十四 门探究视觉文化时所涉及的学科修养,其中包括美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史、艺术批评、 语义学、文学批评、媒体史、现象学、批判理论、感知心理学(psychology of perception)、 心理分析学、接受理论.等。要如此广涉多门知识与能力,皆因日益视觉化、价值相悖、 形态互渗的并置信息,不断挑战著人类的理性:因此,建基於民主理想的视觉文化理念,其 所旨涉的个人经验与视野,是指絰批判性反思个人得以辅权後所作的一种个人对世界的诠释 与文化实践。 3、当代视觉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茌 2002 年和 2003 年国际美术教育协会(InSEA)举行的世界会议和欧洲区会,及 2003 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会(NAEA)的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讨论得最多、最 激烈的议题,就是现代电子通讯科技和视觉文化。电子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同时带来正面 的和负面的冲击。美国是电子通讯科技先进的国家,早己有学者关注商业媒体影像的视觉感 染力怎样影响观看者的情绪与价值改变,在提供视觉愉悦时隐藏著扭曲的价值观(例如: Gergen , 1991 ; Chaplin , 1995 ; Kincheloe , 2002 ; Kincheloe&Steinberg , 1997 ; Connella&Kinche· Ioe,2002;Bianculli,2000;Giroux,2002;Duncum,2003) 。 KerryFreedman 指出美国的电视就是国家艺术课程(1997),学生在校外学到的视觉手段比 在学校学到的多,可是面对这些价值交错的资讯,没有敏锐的批判思考能力,便难以解构其 深层意涵;在多码、混乱的视觉资讯泛滥的今天,把视觉文化纳入艺术课程内,赋予学生解 读、分析、批判反思的能刀及重构个人意义是迫切的(2003)。『教育要赋予学生多层次的 认知能力(multiliteracies),包括批判认知能力(criticalliteracies)、视觉认知能力(visual literacies ) 和 电 脑 网 路 语言 认 知 能力 ( cyberliteracies ) 』 - ·这 种 理 念经 已 出 台
(Unsworth,2001) 顾两岸四地的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制定 ,於2001年颁布最新的全日制义 务教有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强调了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美 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2001,页4)。从2002年度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中小 学美术教科书裹,己加入当代视觉文化的内容,漫画卡通的卡菲猫、比卡超、机械人、迪士 尼动画裹的白雪公主、小鹿班比、花木兰、中国动画的孙悟空、日本风格的漫画人物等,跟 传统民间布玩偶及现代的儿童玩具 东方的、西方的,全都放有 一起,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2001: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 上海书画出片 社编著,200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2001)。不过,不论是哪一套教材,都把 造型与价值内涵分离,主要著眼在形式美的教育而没有进一步的文化探讨,例如:迪士尼的 「木兰」动画裹典型化的中国人面孔有问题吗?造型如何典型化地处理?我们有没有同样典型 化地看事物? 台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修订的美劳科课程标准,把乡土教学正式纳入课程内(陈朝平 黄壬来,民85),教学取材於杜区生活正是现在说的视觉文化。唯黄王来批评,课程标准 的「活动内容纲要中偏向传统艺术之介绍与承传.忽略当下时空的社区艺术】 (2002a 页150),如游憩场所、商店、招牌、灯光设备等(2002b,页118)。至於港澳两地,回 归後都努力在体认中国文化和关注社区,特别是认识社区的建销文化遗产,对生活大环境 裹的媒体影像,探讨的不多 Mrz0f(1999)强调,当代视觉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今讯息的意义皆从视觉月 面来创造和辩证,打破欧洲文化传统以文字为基础的模式:渗透性的视觉资讯和刺激感官功 能的影像魔力,己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这是西方的经验,中国文化很早便从文字画过渡到 文字书写的阶段(参看绕宗顾,1998),发展以文字为主要的思想载体:近晚二十年间随芳 经济的发展和电子通讯的普及,在台、港、澳和中国大陆已发展的城市,上述西方的现象也 在我们的社会裹出现。如报章报道已 不了图像讯息,甚至以图像为主导: 近年香港书展 会场裹排队索取偶像签名的漫画迷远多过索取知名作家签名的人。青少年爱好电子游戏的现 象,於八十年代末己涌现,现在利用电子搜寻器,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网上电玩站直接登 入:据调查中国大陆大中城市的中学实上网的主要功能是网路游戏(澳门日报,2003/08 /O6)。图像翻贴、用,然後放到网页上供诸同好下载及讨论,也非稀有的事。在电影 电视新闻和漫画裹出现的暴力与色情 画面是公然的思维与理性挑战(参看唐维敏,2003 摩联合新闻网,2003/08/22:文学城,2003/07/11)。随著电脑使用的迅速普及,上网 己非难事,从保护孩子健康上网软体的问世(澳门日报,2003/08/06)可见发展的情况。 随著两年後中国大陆和台湾正式全面履行世贸会员国的义务,香港的迪士尼主题公园落 成,澳门的两家新博彩公司正式运作,大量的商业化视觉资讯定然涌入,冲击现在的社会 到时候我们能单从视觉欣赏的角度去接收这些讯息吗?澳门明爱总干事潘志明指出。 随萎睹 波、赌狗、赌马都可在网上投注, 心智未成熟的澳门青少年容易受诱惑,没有适切的教育薰 陶,将来社会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澳门日报,2003年8月26日)。因此,与文化薰陶 并行的批判性反思视觉文化教育在两岸四地都是迫切的。 4、视常文化的美术教师素庙 多变的视觉文化对艺术教师的整 知识修养、分析 一批判 反用 能力和敏锐的文化触觉是一项无比的能力挑战批判性反思能力是建基於广博知识与经验的 高层次思考能力,在视觉文化领域,又以熟识各种视觉语言为主。在各门学科中,艺术是知 识结构不良的学科(il-structured domain),不能像科学知识那样概括性地学习,因为艺术 观今的冷释是随不同作品的内函而异(Eand, 1993)。Jhnsn(1996)作了一个深入的立 献比较,显示电脑图像艺术的术语和精致艺术所用的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语汇相同,但各
(Unsworth,2001)。 回顾两岸四地的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於 2001 年颁布最新的全日制义 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强调了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美 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2001,页 4)。从 2002 年度秋季学期开始,新的中小 学美术教科书裏,已加入当代视觉文化的内容,漫画卡通的卡菲猫、比卡超、机械人、迪士 尼动画裏的白雪公主、小鹿班比、花木兰、中国动画的孙悟空、日本风格的漫画人物等,跟 传统民间布玩偶及现代的儿童玩具,东方的、西方的,全都放在一起,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参 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2001;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上海书画出版 社编著,200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2001)。不过,不论是哪一套教材,都把 造型与价值内涵分离,主要著眼在形式美的教育而没有进一步的文化探讨,例如:迪士尼的 『木兰』动画裏典型化的中国人面孔有问题吗?造型如何典型化地处理?我们有没有同样典型 化地看事物? 台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修订的美劳科课程标准,把乡土教学正式纳入课程内(陈朝平、 黄壬来,民 85),教学取材於杜区生活正是现在说的视觉文化。唯黄壬来批评,课程标准 的『活动内容纲要中偏向传统艺术之介绍与承传.忽略当下时空的社区艺术』 (2002a, 页 150),如游憩场所、商店、招牌、灯光设备等(2002b,页 118)。至於港澳两地,回 归後都努力在体认中国文化和关注社区,特别是认识社区的建筑文化遗产,对生活大环境 裏的媒体影像,探讨的不多。 Mirzoeff(1999)强调,当代视觉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今讯息的意义皆从视觉层 面来创造和辩证,打破欧洲文化传统以文字为基础的模式:渗透性的视觉资讯和刺激感官功 能的影像魔力,己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这是西方的经验,中国文化很早便从文字画过渡到 文字书写的阶段(参看饶宗颐,1998),发展以文字为主要的思想载体:近晚二十年间随著 经济的发展和电子通讯的普及,在台、港、澳和中国大陆已发展的城市,上述西方的现象也 在我们的社会裏出现。如报章报道已少不了图像讯息,甚至以图像为主导:近年香港书展在 会场裏排队索取偶像签名的漫画迷远多过索取知名作家签名的人。青少年爱好电子游戏的现 象,於八十年代末己涌现,现在利用电子搜寻器,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网上电玩站直接登 入:据调查中国大陆大中城市的中学实上网的主要功能是网路游戏(澳门日报,2003/08 /06)。图像翻贴、挪用,然後放到网页上供诸同好下载及讨论,也非稀有的事。在电影、 电视新闻和漫画裏出现的暴力与色情画面是公然的思维与理性挑战(参看唐维敏,2003:奇 摩联合新闻网,2003/08/22:文学城,2003/07/11)。随著电脑使用的迅速普及,上网 己非难事,从保护孩子健康上网软体的问世(澳门日报,2003/08/06)可见发展的情况。 随著两年後中国大陆和台湾正式全面履行世贸会员国的义务,香港的迪士尼主题公园落 成,澳门的两家新博彩公司正式运作,大量的商业化视觉资讯定然涌入,冲击现在的社会, 到时候我们能单从视觉欣赏的角度去接收这些讯息吗?澳门明爱总干事潘志明指出,随著赌 波、赌狗、赌马都可在网上投注,心智未成熟的澳门青少年容易受诱惑,没有适切的教育薰 陶,将来社会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澳门日报,2003 年 8 月 26 日)。因此,与文化薰陶 并行的批判性反思视觉文化教育在两岸四地都是迫切的。 4、视觉文化的美术教师素质 当代复杂、多码、多变的视觉文化对艺术教师的整体知识修养、分析--批判--反思 能力和敏锐的文化触觉是一项无比的能力挑战。批判性反思能力是建基於广博知识与经验的 高层次思考能力,在视觉文化领域,又以熟识各种视觉语言为主。在各门学科中,艺术是知 识结构不良的学科(ill-structured domain),不能像科学知识那样概括性地学习,因为艺术 观念的诠释是随不同作品的内涵而异(Efland,1993)。Johnson(1996)作了一个深入的文 献比较,显示电脑图像艺术的术语和精致艺术所用的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语汇相同,但各
有所指。研究显示,艺术数师的学科知识不足皆源於简约的学习:只看作品表面的形式结构 面没有社会文化尽面的深层研损,故在数学设计和教学提同上只围绕视觉元者与组级原 的表面功能而少有激发思考,促进意义生成的文化认知 动,教师 青楚 己所做的 策的目的和理据(Sort,1995)。正视觉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 题最为重要。 Te币nger(2000)指出,高层次思考技巧和能力,不能靠面授理论而真正获得,而是 来自个体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中。 学生依据在课上学习的课程理论设: 十教学活动 文种课程 易与学 生的 生活经验脱节,采用教科书的习惯也大大削弱了课程的适时性。其次,课堂讲课式的理论 习,是背诵知识而已:再者,传统美术教师的艺术培养是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正艺术教 有男,视觉文化函盖的范用很广,举凡主观地有视觉成分,由人所生产、论释或创造而含有 功能、沟通及/或宙笔意图,其形态不论是平面的、立体的、动态的或时态的典型时代产品 事件及现象,都可纳入课程内: 因此 连年轻人接触最多的网路游 戏、潮流时尚、影视节目等,都可以是探讨的物件。教师如果没有开放的胸襟,弹性的思到 走进学生的世界、从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去了解当代文化问题的勇气,了解文化产品与文化现 象所体现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等,本质是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话,便很难有效地创设惰境, 帮肋学生对当前纷乱的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批评与反思,建构知识和意义。所谓的弹性思 维和开放胸襟,是指不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审美标准去评价通俗艺术和学生以後现代手法 表现的作品 容许多种解释世界的方式,重视互动的对话,讨论後不 定要有 个肯定的名 案或给予学生一个答案,了解文化深时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一个结果 文化议题会随著时代的推进和社会内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困扰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区大致有三:认为教视觉文化等同扬弃精致艺术,违背文化 承传的教育目的:以文化取代艺术为探讨中心,属社会科的学习:图像拼凑、加工的後现代 技巧等同废弃工作室艺术技巧教学 ,针对这些困扰的解答是(1)要从艺术史中找到相关 作品并置来讨论:(2)比较不同时代作品传递价值讯息的艺术手段与内存目的:(3)工作 室艺术技巧是基础之一,只是学生的作业内容不同而已。这是把重点放在视觉元素与昭织原 理还是议题来设计课程的分别。试看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网路游戏《东京》,从建筑、 人物造型、服装、兵器设计等都可以在中国绘画、民族文化符号、日本漫画、西方电影等找 到联系,并可田北扩居去探时”暴力、「典刑化 、【原创性」签议题,再从两个大 题延伸,就像一张意念的万维网,可以发展出更多 子题目。娱乐圈的「纤体代言人」、麦 当劳、可口可乐、电影、《哈利被特」、「指环王」等,何尝不可以作为艺术与文化探讨的 起点。 5·律构主义:批判思考与知识律立 研究显示 致学行为的改变不 定是观念改变所致(Prawat 1992) 教师真正 的内化知识才主导著教师的课堂行为,尤凸显在师圣互动的对话内容中,接受不同培有方法 的教师,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验,以及所建立的知识也就不尽相同,教师怎样学习新 观念往往便怎样教学。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相对'住的、个人性的和情境性的,重视知识形 成的讨程和批判性反思的作用,认为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在先前的经哈基 础上探究、分析、反思,形成和再形成解释。批判性反思是高层次的思考,其最後结果是个 人的认知改变:透过甚么手段、创设什么情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批判反思能刀,成为 当前艺术教师教有的重要课题。 美国高等教青受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影响,各门学科或多或少都要求实地研究,导师的 任务是建立教学目标,提供专业意见和研究的大框架,研究的具体题目是学生的自主选择 「学习日志】(journal)也是同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学习者的学习心得、感受、经
有所指。研究显示,艺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足皆源於简约的学习:只看作品表面的形式结构 而没有社会文化层面的深层研探: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提问上,只围绕视觉元素与组织原理 的表面功能而少有激发思考,促进意义生成的文化认知活动,教师完全不清楚目己所做的决 策的目的和理据(Short,1995)。正视觉文化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以能提出刺激思考的问 题最为重要。 Treffinger(2000)指出,高层次思考技巧和能力,不能靠面授理论而真正获得,而是 来自个体寻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传统的师资培育课程,少涵涉文化批评的研习: 学生依据在课堂上学习的课程理论设计教学活动,然後到学校试教,这种课程容易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脱节,采用教科书的习惯也大大削弱了课程的适时性。其次,课堂讲课式的理论学 习,是背诵知识而已;再者,传统美术教师的艺术培养是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正艺术教 育裏,视觉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举凡主观地有视觉成分,由人所生产、诠释或创造而含有 功能、沟通及/或审美意图,其形态不论是平面的、立体的、动态的或时态的典型时代产品、 事件及现象,都可纳入课程内:因此,不但漫画、广告、商标,连年轻人接触最多的网路游 戏、潮流时尚、影视节目等,都可以是探讨的物件。教师如果没有开放的胸襟,弹性的思维, 走进学生的世界、从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去了解当代文化问题的勇气,了解文化产品与文化现 象所体现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等,本质是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话,便很难有效地创设惰境, 帮肋学生对当前纷乱的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批评与反思,建构知识和意义。所谓的弹性思 维和开放胸襟,是指不用现代主义的精致艺术审美标准去评价通俗艺术和学生以後现代手法 表现的作品,容许多种解释世界的方式,重视互动的对话,讨论後不一定要有一个肯定的答 案或给予学生一个答案,了解文化探讨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一个结果, 文化议题会随著时代的推进和社会内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困扰传统美术教师信念的误区大致有三:认为教视觉文化等同扬弃精致艺术,违背文化 承传的教育目的:以文化取代艺术为探讨中心,属社会科的学习:图像拼凑、加工的後现代 技巧等同废弃工作室艺术技巧教学。针对这些困扰的解答是(1)要从艺术史中找到相关的 作品并置来讨论;(2)比较不同时代作品传递价值讯息的艺术手段与内存目的;(3)工作 室艺术技巧是基础之一,只是学生的作业内容不同而已。这是把重点放在视觉元素与昭织原 理还是议题来设计课程的分别。试看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网路游戏《东京》,从建筑、 人物造型、服装、兵器设计等都可以在中国绘画、民族文化符号、日本漫画、西方电影等找 到联系,并可田北扩展去探讨『暴力』、『典型化』、『原创性』等议题,再从这两个大主 题延伸,就像一张意念的万维网,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子题目。娱乐圈的『纤体代言人』、麦 当劳、可口可乐、电影、《哈利波特』、『指环王』等,何尝不可以作为艺术与文化探讨的 起点。 5·建构主义:批判思考与知识建立 研究显示, 教学行为的改变不一定是观念改变所致 (Prawat,1992) ,教师真正 的内化知识才主导著教师的课堂行为,尤凸显在师圣互动的对话内容中,接受不同培育方法 的教师,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验,以及所建立的知识也就不尽相同,教师怎样学习新 观念往往便怎样教学。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相对’住的、个人性的和情境性的,重视知识形 成的过程和批判性反思的作用,认为知识的获得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在先前的经验基 础上探究、分析、反思,形成和再形成解释。批判性反思是高层次的思考,其最後结果是个 人的认知改变:透过甚么手段、创设什么情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批判反思能刀,成为 当前艺术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 美国高等教青受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影响,各门学科或多或少都要求实地研究,导师的 任务是建立教学目标,提供专业意见和研究的大框架,研究的具体题目是学生的自主选择。 『学习日志』(journal)也是同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是学习者的学习心得、感受、经
验等的自我纪录:这类日志有时候是高度结构哎的作业,目的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思想 信念等的盲点与改变过程参 情境认知除了可在职场直接观察与体验边 北美教授Kerry Freedman把後现代的资讯特 徵结合上述的教学手段运用在一门准艺术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和作业要求上,直接冲击 他们价值反思,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例子。 (1)【学习日志」。学期开始时,配合理论的教学,Freedman要求学生自主活环坟 中收集自己有兴趣的各类视觉资计 并记下个人的想法 往後再加进 阅读过的相关文章、自 己的课堂学习与学校观察心得、对生活现象的回应等。图像资讯的搜集是整学期的活动。 著课程的深化,学生要回应怎样把这些材科用在课堂教学上。待诀定了课程设计的主题後, 资料搜集的焦点便放在与图像,形式包括印刷复制品、摄影、高映片、幻灯片、影昔材料、 相关文献等。个人对材料内容的反思性回应又比材料的量重要oFreedman在学生的「学习日 志】定时给予回馈, (2)类比 境、游戏与反思。帮助学生了解价值冲突的艺术世界和利益冲突的社会世 界,从参与中体会与反思。活动是配合理论课交替进行,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 情境中,分析、批判反思而产生新的认识,作为进一层次学习的诠释基石。例如类比情境是 结合资料搜集和研探的活动,目的在透过角色扮演参与讨论的过程,协助学生厘清艺术教育 果程内容及数学方法与时代需要的关系,了解艺术数师要面对的可能补会阻力,培养学圣价 为未来的课程领导者、沟通著、教有改革的承担者。活动给予学生的任务是假设为联邦政府 1世纪教育议会】下的地万小组成员,就制定未来国家课程而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将 决定视觉艺术(文化)是否纳入未来的国家课程:因此小组须就什么是必要的知识和艺术教 学策略提出能兼顾各方美国公民利益的前瞻性建议。小组成员包括艺术教师、艺术专业团体 成员、联邦教师工会代表、其他专业人工、学校议会成员、学校行政人员和联邦政府代表等。 小组要在成品中洗 位士席王持过论及报结果 位元秘书纪录会议内容。角色的利益 等资料於 周前发予学生,学生需搜寻其他与角色有关的新闻或研究资料, 所以讨论不是 空想像。学生投入茌所扮演角色的互动讨论中,更能从中发现矛盾和冲突的文化问题,有利 日後教学。经过这样的探讨活动,学生都能对视觉文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明确地认同。 (3)基於研究的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在现实世界搜集资料,了解最吸引时下例如中学 生的视觉文化产品是什么,包括内容和形式:然後根据自己最有兴趣的主题(theme)思考 未来与中学生探讨可能的相关文化与艺术观念 这些文化议题是在「学习日志」的最早阶段 萌芽的。这样发展出来的课程,不但能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是教师熟识和有兴趣 的研究课题,在课堂互动活动中,能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知识建构。 (4)Freedman要求学生根据最後的自选课程设计主题,写一篇课程理据(rationale) 馏明这个主题基本的重要性和适切性,从哪一方面与艺术史关联。这是进一步巩固己内化的 矢口识。为了更清晰、明快地表达课程的理念,学生还需提供一个视觉的课程概念图(visual concept map. 即以图像和文字交互组织的概念图,涵括各子教学单元的探讨课题(topc) 让人对课程研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其实这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到的後现代讯 总表达手段。 (5)Freedman提供学生一个课程内容的组织指引,列出十五项围绕一个王题开展的视 觉文化课程单元所要涵盖的学习专案,即有关社会、想像、视角观点、诠释、身份、文化、 (沟通)仲介、过去/现在、形式(form)、 媒材、探究、批评 内涵(contexts)、反思 实我(ref.lective practice)和教导(didactics)。这些组织要素可依学习的观念(concepts) 和目标适切地渗入各单元学习内,并在每日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评量显现出来:有关媒材 一项必须涵盖电子科技,而形式就是指视觉元素与组织原理。除了要编写最少八十个每日教 室外,对於每项在课程探过的文化奥题,学生需设计能激发思考的教材,如课堂派发的问状
验等的自我纪录:这类日志有时候是高度结构哎的作业,目的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思想、 信念等的盲点与改变过程(参看 Stout,1992)。情境认知除了可在职场直接观察与体验达 成外,也可在类比的情境中代入角色去提升。北美教授 Kerry Freedman 把後现代的资讯特 徵结合上述的教学手段运用在一门准艺术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和作业要求上,直接冲击 他们价值反思,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例子。 (1) 『学习日志』。学期开始时,配合理论的教学,Freedman 要求学生自主活环坟 中收集自己有兴趣的各类视觉资讯,并记下个人的想法:往後再加进阅读过的相关文章、自 己的课堂学习与学校观察心得、对生活现象的回应等。图像资讯的搜集是整学期的活动。随 著课程的深化,学生要回应怎样把这些材料用在课堂教学上。待决定了课程设计的主题後, 资料搜集的焦点便放在与图像,形式包括印刷复制品、摄影、高映片、幻灯片、影昔材料、 相关文献等。个人对材料内容的反思性回应又比材料的量重要 oFreedman 在学生的『学习日 志』定时给予回馈。 (2)类比情境、游戏与反思。帮助学生了解价值冲突的艺术世界和利益冲突的社会世 界,从参与中体会与反思。活动是配合理论课交替进行,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 情境中,分析、批判反思而产生新的认识,作为进一层次学习的诠释基石。例如类比情境是 结合资料搜集和研探的活动,目的在透过角色扮演参与讨论的过程,协助学生厘清艺术教育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时代需要的关系,了解艺术教师要面对的可能社会阻力,培养学圣作 为未来的课程领导者、沟通著、教育改革的承担者。活动给予学生的任务是假设为联邦政府 『21 世纪教育议会』下的地万小组成员,就制定未来国家课程而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将 决定视觉艺术(文化)是否纳入未来的国家课程:因此小组须就什么是必要的知识和艺术教 学策略提出能兼顾各方美国公民利益的前瞻性建议。小组成员包括艺术教师、艺术专业团体 成员、联邦教师工会代表、其他专业人工、学校议会成员、学校行政人员和联邦政府代表等。 小组要在成员中选出一位主席王持讨论及汇报结果、一位元秘书纪录会议内容。角色的利益 等资料於一周前发予学生,学生需搜寻其他与角色有关的新闻或研究资料,所以讨论不是凭 空想像。学生投入茌所扮演角色的互动讨论中,更能从中发现矛盾和冲突的文化问题,有利 日後教学。经过这样的探讨活动,学生都能对视觉文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明确地认同。 (3)基於研究的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在现实世界搜集资料,了解最吸引时下例如中学 生的视觉文化产品是什么,包括内容和形式:然後根据自己最有兴趣的主题 (theme)思考 未来与中学生探讨可能的相关文化与艺术观念。这些文化议题是在『学习日志』的最早阶段 萌芽的。这样发展出来的课程,不但能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是教师熟识和有兴趣 的研究课题,在课堂互动活动中,能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知识建构。 (4)Freedman 要求学生根据最後的自选课程设计主题,写一篇课程理据(rationale), 阐明这个主题基本的重要性和适切性,从哪一方面与艺术史关联。这是进一步巩固已内化的 矢口识。为了更清晰、明快地表达课程的理念,学生还需提供一个视觉的课程概念图(visual concept map) ,即以图像和文字交互组织的概念图,涵括各子教学单元的探讨课题(topic), 让人对课程研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其实这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到的後现代讯 息表达手段。 (5)Freedman 提供学生一个课程内容的组织指引,列出十五项围绕一个王题开展的视 觉文化课程单元所要涵盖的学习专案,即有关社会、想像、视角观点、诠释、身份、文化、 (沟通)仲介、过去/现在、形式(form)、媒材、探究、批评、内涵(contexts)、反思 实践(ref- lective practice)和教导(didactics)。这些组织要素可依学习的观念(concepts) 和目标适切地渗入各单元学习内,并在每日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评量显现出来;有关媒材 一项必须涵盖电子科技,而形式就是指视觉元素与组织原理。除了要编写最少八十个每日教 案外,对於每项在课程探讨的文化课题,学生需设计能激发思考的教材,如课堂派发的问巷
小组讨论的重点、相关的讨论资料等,视觉教材需含印刷复制品、高映片、幻灯片、电子教 材及/或刊物。整个课程设计就是准教师的内化知识的具体体现。 6、结语 视觉文化是新兴的艺术理论,覆盖的内涵很广,在艺术教育范围内,就课程内容和教学 方法,未来还需更多研探与讨论。不过,在师资的培有方法上,毋庸置疑教师的批判反思能 力和内化知识建构是艺术教师教育的必要课愿
小组讨论的重点、相关的讨论资料等,视觉教材需含印刷复制品、高映片、幻灯片、电子教 材及/或刊物。整个课程设计就是准教师的内化知识的具体体现。 6、结语 视觉文化是新兴的艺术理论,覆盖的内涵很广,在艺术教育范围内,就课程内容和教学 方法,未来还需更多研探与讨论。不过,在师资的培育方法上,毋庸置疑教师的批判反思能 力和内化知识建构是艺术教师教育的必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