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二)_送东阳马生序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4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 (2)弗之怠() (3)不敢稍逾()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或遇斥()咄(): (6)负箧曳屣()()() (7)足肤皲()而不知: (8)媵()人持汤沃灌: (9)右备容臭(): (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2)无冻馁()之患: (13)撰长书以为资(): 2.理解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用法。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当余之从师也 (3)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 (5)其业有不精 (6)生以乡人于谒余: (7)为学之难以告之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注意体会其用法。 (1)寓逆旅: (2)主人日再食: (3)无鲜肥滋味之享 (4)腰白玉之环 4.体会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 今义:(2)趋古义 (1)冠{古义 今义: (3)走古义 今义 (4)致{古义 今义 (5)汤古义 1今义: (6)行/古义 今义 能力题 5.根据下列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1)遇其chi()duo()负qie()曳xi() (2)足肤jn()1ie()ying()人持汤沃guan() (3)以qin()拥f()qia()g∈()之遗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余幼时即嗜( )学: (2)弗之怠( ): (3)不敢稍逾( )约: (4)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或遇斥( )咄( ): (6)负箧曳屣( )( )( ): (7)足肤皲( )而不知: (8)媵( )人持汤沃灌: (9)右备容臭( ): (10)余则缊( )袍敝衣处其间: (1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12)无冻馁( )之患: (13)撰长书以为贽( ): 2.理解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用法。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当余之从师也: (3)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 (5)其业有不精: (6)生以乡人于谒余: (7)为学之难以告之: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注意体会其用法。 (1)寓逆旅: (2)主人日再食: (3)无鲜肥滋味之享: (4)腰白玉之环: 4.体会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 ( )冠 古义: 今义: ( )趋 古义: 今义: ( )走 古义: 今义: ( )致 古义: 今义: ( )汤 古义: 今义: ( )行 古义: 今义: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 能力题 5.根据下列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1)遇其 chì( )duō( ) 负 qiè( )曳 xǐ( ) (2)足肤 jūn( )liè( ) yìng( )人持汤沃 guàn( ) (3)以 qīn( )拥 fù( ) qiú( )gé( )之遗

(4)yin()袍bi()衣 zhuan()长书以为zhi() 6.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俟其欣悦(等候) 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 7.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非天质之卑。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B.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不必若余之手录 8.解释下列句中“以”字的具体用法 1)计日以还: (2)以衾拥覆: (3)以中有足乐者: (4)生以乡人子谒余: (5)撰长书以为贽 (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9.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 mn(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叩问 译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 创新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程门立雪 杨时(1)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2),稍长,潜心(3)经史。 熙宁九年(4),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5)讲孔、孟绝学(6)于熙、元之 际,河、洛(7)之士翕然(8)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9),相得 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10),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11),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 瞑坐,时与游酢(12)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 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八《杨时传》)

(4)yùn( )袍 bì( )衣 zhuàn( )长书以为 zhì( ) 6.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 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俟其欣悦(等候) C.穷冬烈风(极) 不敢出一言(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 7.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 例句:非天质之卑。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B.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不必若余之手录 8.解释下列句中“以”字的具体用法。 (1)计日以还: (2)以衾拥覆: (3)以中有足乐者: (4)生以乡人子谒余: (5)撰长书以为贽: (6)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9.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程门立雪 杨时(1)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2),稍长,潜心(3)经史。 熙宁九年(4),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5)讲孔、孟绝学(6)于熙、元之 际,河、洛(7)之士翕然(8)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9),相得 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10),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11),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 瞑坐,时与游酢(12)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 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八《杨时传》)

注)(1)杨时(1053~1135年):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建州将乐(今属福 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程颢、程 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朱熹之学和他有间接师承关系。 (2)属(zh)文:写文章。属,连缀。 (3)潜心:用心专而深。 4)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年)。下文“熙 元之际”,指熙宁、元丰年间。 (5)程颢(hao)与弟颐: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程颐(1033~1107 年),字正叔。洛阳人。俱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 程”。其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6)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⑦)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8)翕(x)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9)颍昌:今河南许昌。 (10)寝门:内门。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 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11)洛:今河南洛阳。 (12)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参见注(1)。 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理解其用法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 (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 12.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 故事吗? 答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shi特别爱好 (2)dai懈怠 (3)yu超过 (4)qu跑向 (5)chi训斥 (6)qie箱子,这里指书籍ye拖ⅹi鞋子 (7)jin皲裂,皮肤因寒冷而冻裂

〔注〕(1)杨时(1053~1135 年):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建州将乐(今属福 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程颢、程 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朱熹之学和他有间接师承关系。 (2)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3)潜心:用心专而深。 (4)熙宁九年:公元 1076 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 年)。下文“熙 元之际”,指熙宁、元丰年间。 (5)程颢(hào)与弟颐:程颢(1032~1085 年),字伯淳;程颐(1033~1107 年),字正叔。洛阳人。俱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 程”。其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6)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7)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8)翕(xì)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9)颍昌:今河南许昌。 (10)寝门:内门。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 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11)洛:今河南洛阳。 (12)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参见注(1)。 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并理解其用法。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 故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shì 特别爱好 (2)dài 懈怠 (3)yú 超过 (4)qū 跑向 (5)chì 训斥 (6)qiè 箱子,这里指书籍 yè 拖 xǐ 鞋子 (7)jūn 皲裂,皮肤因寒冷而冻裂

(8)ying伙计 (9)xi气味 (10)yun旧絮 (11)wei赠送、送予 (12)ni挨饿 (13)zhi初次见面的见面礼 2.(1)于是,副词。 (2)在,介词。 (3)好久,时间副词。 (4)因,因为,连词。 (5)如果,假设连词。 (6)凭……身份,介词 (7)来,连词。 3.(1)寄住,名词用作动词 (2)给……吃,名词用作动词 (3)鲜鱼和肥肉,形容词用作名词 (4)腰挂,名词用作动词 戴上成年人的帽子 4.(1)冠 帽子 (2)趋跑向 快走 (3)击赶快去,跑 (4)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行走 达到,实现 热水 走在 (5)汤 (6)行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能力题 5.(1)叱咄箧屣 (2)皲裂媵灌 (3)衾覆裘葛 (4)缊敝撰贽 6.D7.C 8.(1)表顺承连词,相当于“而” (2)用 (3)因为 (4)凭,凭……身份 (5)把 (6)来 创新题 10.(1)师从,拜某人为师 (2)一日日,一天天地

(8)yìng 伙计 (9)xiù 气味 (10)yùn 旧絮 (11)wèi 赠送、送予 (12)něi 挨饿 (13)zhì 初次见面的见面礼 2.(1)于是,副词。 (2)在,介词。 (3)好久,时间副词。 (4)因,因为,连词。 (5)如果,假设连词。 (6)凭……身份,介词。 (7)来,连词。 3.(1)寄住,名词用作动词 (2)给……吃,名词用作动词 (3)鲜鱼和肥肉,形容词用作名词 (4)腰挂,名词用作动词 4 1 2 3 4 5 6 .( )冠 戴上成年人的帽子 帽子 ( )趋 跑向 快走 ( )走 赶快去,跑 行走 ( )致 取得,这里指买到 达到,实现 ( )汤 热水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 )行 走在 走                   能力题 5.(1)叱咄 箧 屣 (2)皲 裂 媵 灌 (3)衾 覆 裘 葛 (4)缊 敝 撰 贽 6.D 7.C 8.(1)表顺承连词,相当于“而” (2)用 (3)因为 (4)凭,凭……身份 (5)把 (6)来 9.略 创新题 10.(1)师从,拜某人为师 (2)一日日,一天天地

(3)向南 11.(1)(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2)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 非常愉悦 (3)那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偶然闭目养神,杨时便与游酢等人侍立在旁边, 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看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12.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四年而颢死,时闻之, 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 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如“韦编三绝

(3)向南 11.(1)(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2)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 非常愉悦。 (3)那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偶然闭目养神,杨时便与游酢等人侍立在旁边, 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看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 12.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四年而颢死,时闻之, 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 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如“韦编三绝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