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考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2.8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 碎培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殷晓蓉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黄旦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充中心研究员 韩纲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廖圣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说明:按姓氏笔画排列,职称、职务均为与会时状况)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功国洋握尹  友厚李犷才 邵 培仁 殷晓蓉 廖圣 清 魏 永征 浙江 大学人文学 院教授 、 副 院长 复旦 大学 信息 与传播研 究中心副研究员 复旦 大学 信息与传播研 究中心研 究员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 究中心研究助理 复旦大学 信息 与传播研究中心助理 研究员 上海 社会 科学 院新 闻研 究所研究员 黄韩 旦纲 说 明  按 性 氏 笔 画排 列 , 职 称 、 职务均 为 与会 时状 况

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考 廖圣清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近年的发展速度尤为明 显。1996年,传播学被确认为与新闻学并列的二级学科。在 正式引入不到20年的时间里,传播学由大学的一门选修课发 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98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学院设立传播学博士点。2000年,国家教育部在复 旦大学设立了国家级传播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 播研究中心)。2001年传播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中国传播学 正面临发展的大好良机,如何推动中国传播学健康、快速地发 展,成为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欲通 过分析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讨论和研究,探讨关涉中国传播 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 的思考 廖圣清 传播学 在 中 国 的 发展 是 迅 速的 , 近 年 的 发 展 速 度尤 为 明 显 。    年 , 传播 学被确 认 为 与 新 闻学并 列 的 二 级 学 科 。 在 正 式 引入不 到  年的 时 间里 , 传 播 学 由大 学的 一 门 选修课 发 展 为一 门独 立 的 学科 。    年 , 复旦 大学 新 闻 学院 、 中国 人民 大学 新 闻学 院 设 立 传播 学 博 士 点 。     年 , 国 家教 育部在 复 旦 大学设立 了国 家级 传播 学 重 点 研 究基地 复旦 大学信息与传 播 研究 中心  。    年 传 播 学 上 升 为 一 级 学 科 。 中国 传播 学 正 面临发展 的大 好 良机 , 如何 推 动 中国 传播 学健 康 、 快速地 发 展 , 成 为一 个极具 理 论 意义 和 实 际 意义 的重 要 课题 。 本文欲通 过 分 析 关于 中国 传播 学 发展 的 讨论 和 研究 , 探讨 关 涉中国传 播 学 发展 的 几 个主 要 问题 。

并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孝 、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自正式引入中国大陆以来,传播学的发展问题一贯为研究者 们所关注。因此,它一直是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研讨主题或热门 话题;而且,传播学每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学者对其进行小结,提 出新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看,关于传播学发展的研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研 究,主要是对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道路做“外在”考察概括中 国大陆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侧重于分析社会环境对其产生 的影响,这类研究所占的比例较大。近期出现了另外一种研究,主 要是对传播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做“内在”分析,考察中国大陆学者 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并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这类 研究毕竟才刚刚开始,数量有限,也尚未形成严格的主题分类 标准② 虽然,在如何发展中国传播学的问题上,已经积累了许多研究 成果,但是,我们尚未对上述研究进行综合研究。本研究欲通过分 析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研究和讨论,揭示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 程,探讨关涉中国传播学进一步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求有助于 推进中国传播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①廖圣清:《我国20年来传播学研究的回顾》,载《新闻大学》,1998冬季号。 ②廖圣清、张凯蒙:《促进传播学理论研究与传媒实际的互动》,戴《传播学论文 选萃(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183页。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尖于户国潜者尹龙虎阿彦矽厚考 自正 式引入 中国大陆以来 , 传播学的 发展问题一 贯为研究者 们所关注 。 因此 , 它一直 是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研讨主 题或热 门 话题  而且 , 传播学每发展 到一 定阶段 , 都有学者对其进行小结 , 提 出新的发展方向 。 总的来看 , 关于传播学发展 的研 究可 分为两种 类型 。 一 种研 究 , 主 要是对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道路做 “ 外在 ” 考察 , 概括 中 国大陆传播学的发展历 程和 现状 , 侧 重于 分析社会环境对 其产生 的影响 , 这类研究所占的比例较大 。 近 期出现了 另外一 种研究 , 主 要是对传播学研究的具 体内容做 “ 内在 ” 分析 , 考察中国大 陆 学者 已经做 了哪些研究 , 取得了哪些 成果 , 并使用定 研 究方法 。 这类 研究毕 竟才刚 刚 开 始 , 数  有 限 , 也尚未形 成 严 格 的 主 题 分类 标准 。 虽然 , 在如何发展中国传播学的 问题上 , 已经积 累了许多研究 成果 , 但是 , 我们尚未对上述研究进行综合研究 。 本研究欲通过分 析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 的研究和 讨论 , 揭 示 中国传播学 的发展 历 程 , 探讨关涉 中国传播学进一步 发展 的 几个主 要 问题 , 以求有助于 推进中国传播学的健康 、 快速发展 。  序圣清  《我国  年来传播学研究的 回 顾》 , 载《新闻大学》 ,   冬 季号 。  序圣清 、 张凯蒙  《促进传播 学理论研 究与传媒 实际的 互 动》 , 载《传播 学论文 选萃  》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年版  第  。一 页 。

中国传学:反思与前赠 、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1978年,以翻译论文,开设选修课、讲座等为主要形式,中国 正式引入传播学。将传播学引入中国大陆的是一批新闻学研究 者。他们是将传播学作为西方的新闻理论来进行介绍研究,希望 借此推动和深化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所以,传播学研究者多是新 闻学研究者并且这种状况持续至今。同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对传播学的审视和批判,主要集中于强调它是西方新闻学 并且是为资产阶级辫护的,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相容。 正因如此在中国传播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发展传 播学与如何看待传播学,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学者的诸多 讨论和思考。 综观这些讨论和思考,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三个不同发展 阶段上出现的三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一是1978年至1990年代初 的“对传播学批判的辩驳”;二是1993年至1996年的“传播学本土 化”;三是1996年以来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这些话题的 依次演变,正好反映了诞生和发展于西方的传播学,逐渐被中国大 陆接受并得到发展的过程。 (一)对传播学批判的驳,传播学赢得安身立命的根基 从传播学引入之初到1990年代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 如何发展传播学的讨论和思考,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传播 学的问题上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护国徉奋尹  次苏李方甘   年 , 以翻译论 文 , 开 设选修课 、 讲座等 为主 要 形式 , 中国 正 式引入传播学 。 将传播学 引入 中国大陆的是一 批 新闻学研究 者 。 他们是将传播学作为西方的新闻理论来进行介绍 、 研究 , 希望 借此推动和深化中国 的 新闻学研 究 。 所 以 , 传播 学研究者多是新 闻学研究者 , 并且这 种状况 持续至 今 。 同时 , 我 们也就不 难理解 , 为什么对传播学的审视和 批判 , 主要集中于 强调它是西方新闻学 , 并且是为资产阶级辩护的 , 与社会主义 的意识形态不 相容 。 正 因如此 , 在 中国传播学  多年的 发展历 程中 , 如何发展传 播学与如何看待传播学 , 两 个问题 交织在一起 , 引发了学者的诸多 讨论和 思考 。 综观 这些 讨论和 思考 , 我们 可以 把它 们 归结 为 三个不 同 发展 阶段上 出现 的三 个较为集中的话题 。 一 是    年至   年代初 的 “ 对传播 学批判的辩驳,’二 是   年至    年的 “ 传播学本土 化 ”  三是   年以来的 “ 新闻学 与传播 学 的关系 ” 。 这 些 话题的 依次演变 , 正好反映了诞生和 发展 于西方 的传播 学 , 逐 渐被中国大 陆接受并得 到发展的 过程 。 一  对传播 学批判 的辩驳  传 学旅一 安身 立命的 根甚 从传播学 引入之初到   年代初 期 , 很长 一段时 间里 , 关于 如何发展 传播学 的 讨论 和思 考 , 主 要 集中在如何 看待西 方传播 学 的问题 上 。

并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考 在此期间,1982年和1986年召开了两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 它们对于增进中国大陆新闻学者对传播学的了解,起了重要的作 用,并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可和接受传播学。第一次研讨 会,基本确立了对传播学的态度,会议最后明确:“既然传播学是 门新科学,就应当了解、介绍、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系统了解、分 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的十六字研究方针①。第二次研讨 会,回顾了第一次研讨会以来中国大陆开展传播学教学和科研工 作的成果,对国外传播学理论的新发展,对美国传播学派和西欧的 批判学派两个学派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中国大陆普及和发展传播 学的前景作了讨论和规划。会议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 学”的目标,并明确把新闻传播作为今后传播学研究的主攻方向, 决定集中人力撰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学论著② 但是,直到1990年代初,经过对传播学批判的辫驳,人们对传 播学才普遍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如何看待传播学问题上 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紧张对抗才日趋平和。在传播学引 入之初,有人将传播学完全视为西方(资产阶级)学科的态度十分 鲜明。而且,往往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不少人对其持彻底 否定态度,这种情况可以说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1983年,由 复且大学主办、邀请了美、日等国学者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传播学研 讨会在开会前几天突然停止举行,因为传播学有传播“资产阶级异 端邪说”之嫌③。当然,最为强烈的反应莫过于1989年展开的对 ①徐蠣魁、黄林:《西方传播学研究座谈会综述》载《国际新闻界》,1982年第4期。 ②宁新:《创立中国式新闻传播学,促进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载《新闻学刊》,1986 年第5期 ③李启:《贺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新闻传播》,1995年第5期。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尖于功国带奋尹戈虎问建时矛者 在此期间 ,    年和  ! 年召开 了两 次全国传播学研 讨会 。 它们对于增进中国大陆新 闻学者对 传播学 的 了解 , 起 了重 要 的作 用 , 并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可 和接受传播学 。 第一 次研讨 会 , 基本确立 了对传播学 的态度 , 会议最后 明确  “ 既 然传播 学是一 门新科学 , 就应当了解 、 介绍 、 分析 、 研究 ” , 并提出了 “ 系统了解 、 分 析研究 、 批判吸 收 、 自主 创 造 ” 的 十六 字研究方针 。 第二 次研 讨 会 , 回顾 了第一次研讨会 以来中国大陆开 展传播学教学和 科 研 工 作的成果 , 对国外传播学理论 的新发展 , 对美国传播学派和 西欧 的 批 判学派两 个学派进行分析和评价 , 对中国 大陆普及和 发展 传播 学 的前景作了 讨论和规划 。 会议提出了 “ 建立 有中国特色的 传播 学 ” 的 目标 , 并明确把新 闻传播作为今后传播学研究的 主 攻方 向 , 决定集中人力撰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 学论 著 。 但是 , 直到   年代初 , 经过对传播学批 判 的辩驳 , 人们对传 播 学才普遍有了更 加全面 、 深入 的了解 , 在如何看待传播 学 问题 上 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方面 的紧张 对抗 才 日趋 平 和 。 在传播学 引 入之初 , 有人将传播学完全 视为西方  资 产阶级 学 科 的态 度十分 鲜 明 。 而且 , 往往由于意识 形态的 不 同 而导 致不 少人对其 持 彻底 否定态度 , 这种情况 可以说一 直延 续到   年代 初 。    年 , 由 复旦 大学主办 、 邀请了美 、 日等国学 者参加的第一次国际 传播 学研 讨会在开会前几天突然停止举行 , 因为传播学有传播 “ 资产阶 级异 端邪说 ” 之嫌 。 当然 , 最为强 烈 的 反应 莫过 于   年展 开 的对  徐烟魁 、 黄林 《西 方传播学研究座谈会综述 , 载《国 际新闻界 ,   年第  期 。  宁新  《创立中国 式新闻传播学 , 促进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 , 载《新闻学刊》 ,  年第  期 。  李启  《贺传播学在我国 的发展》 , 载《新 闻传播 ,  年第  期 。

96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暗 传播学的全面批判。 1989年发生“六四”风波期间,新闻界的作用令人注目。之 后,新闻界认真反思,并引申出对传播学的批判。由此,中国大陆 传播学研究跌入低谷。一项对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学期刊上发表的 传播学论文作内容分析的研究表明,1981年至1996年间,这些刊 物中的传播学论文不断增加,形成两个高峰时期,即1985年至 1988年和1993年至1996年两个时期,而1989年至1992年则为 低谷时期⑩ 虽然198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因受批判而受到较 大影响但许多学者此时正埋头著书立说(1992年起中国大陆出 版了一大批传播学著作),一些学者则以科学的态度来为传播学申 辩。例如,1990年第4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发表了题为《西 方新闻传播学有哪些可供借鉴》文章,作者指出:“如果因为西方 传播理论中的概念、范畴的中性,抽象作用难以把握,易受其影响 于是就把其中符合科学抽象的东西也一齐抛掉,那样就不可取 了。”而是需要“介绍和借鉴西方新闻学中一些符合我国新闻事业 需要的观念如信息观念新闻反馈观念和受众观念等 在争论中,新闻理论界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传播学有了更 加正确的评价和准确的理解,传播学研究又逐渐热闹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张隆栋教授在总结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 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贯彻,两个基本点的 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为人正确理解时,传播学研究也得以吸收展 ①黄且、韩国飚:《1981-1996年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几种新闻 学术刊物的筒略考察》载《新闻大学》,1997年春季号。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户国考奋尹  友不有育才 传播学的 全面批判 。    年发生 “ 六 四 ” 风波期 间 , 新闻界的作用 令人注 目 。 之 后 , 新闻界认真反思 , 并引申出对传播学的批判 。 由此 , 中国 大陆 传播学研究跌入低谷 。 一项 对中国大陆主要新闻学期刊 上发表的 传播学论 文作内容分析的研究表明 ,    年至    年间 , 这 些刊 物中的 传播学论 文不 断 增加 , 形成两 个高峰时 期 , 即  年 至    年和    年至     年两个时 期 , 而   年至  年则为 低谷时期 。 虽 然  年下 半年以来 , 中国大陆传播学因受批判而受到较 大影响 , 但许多学者此时 正 埋 头著书立 说    年起 中国大陆出 版 了一大批传播学著作 , 一些学者则 以科学的态度来为传播学 申 辩 。 例如 ,   年第  期《中国 广播 电视学刊》上 发表了题为《西 方新闻传播学有哪些 可供借鉴》的文章 , 作者指出  “ 如果因为西方 传播理论中的概念 、 范畴的中性 , 抽象 作用难以把握 , 易受其影响 , 于 是就 把其 中符 合 科学 抽象 的东 西 也一 齐抛掉 , 那 样就不 可 取 了 。 ” 而是 需要 “ 介绍 和借鉴西 方新 闻学 中一 些 符合 我国新闻事业 需要 的观念 如信息观念 、 新闻反馈观 念和受 众观念 等 ” 。 在争论 中 , 新 闻理论 界本着 实事求 是的 精神 , 对传播学有了更 加正确的评 价和准 确的理解 , 传播学研究又逐渐热 闹起来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 系张隆栋教授在总结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 的经验教训 时指 出  “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贯彻 , 两 个基本点的 相 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为人正 确理解时 , 传播学研究也得以吸 收展 ’  黄且 、 韩国跳  《 一  年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对几种新闻 学术 刊物的简略考察 , 载《新 闻大学 , ,  年春季号 。

并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孝 97 开。反之,改革开放政策受到极‘左’思想干扰,两个基本点的辫证 关系被人曲解时,传播学研究也为之受挫,趋于消沉,所幸传播学 研究的历程,总的说来是顺利的,至于一些波折,为时比较短暂,并 且均已成为过去。① 具体地说,1990年代初,传播学在中国大陆重新获得自由的 研究空间,其主要原因是:①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再次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只要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拿过来 借鉴和应用;②中共十四大确定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 济的特征是开放性,建设社会主义新闻学,需要吸收世界优秀的思 想文化成果;③传播学原理和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学研究和 传媒实践 (二)关于“传播学本土化”的争论,传播学界创新意识增强 对本土化,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它所反映出来的强调传播 学研究要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学者们还是普遍认同、接受的。事实 上,第一、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就传播学的发展问题,许多学 者各抒已见、热烈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争的主题也是指涉 传播学的本土化。 1982年的第一次会议,提出“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 自主创造”的十六字研究方针,研究的归宿点是“自主创造”,预示 着传播学的本土化方向 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在系统介绍西方传播学 的同时,出现了探讨建立中国传播学理论体系和模式的趋势,特别 ①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尖于价国考拼尹龙泥阿万对厚者 开 。 反之 , 改革开放政策受到极 ‘ 左 ’ 思想干扰 ,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 关系被人曲解时 , 传播 学研究也为之受挫 , 趋于 消沉 , 所 幸传播学 研究的历程 , 总的说来是顺利的 , 至于 一 些波折 , 为时 比较短暂 , 并 且 均已成为过去 。 ”  具 体地说 ,   。年代初 , 传 播学在 中国大陆重 新获得 自由的 研 究空 间 , 其主 要原因是   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 要讲话 再次解 放了人们的 思想 , 只要是人类创造的一 切文明成 果 , 都可 以拿过来 借鉴和 应用   中共十 四大确定要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 , 市场 经 济的特征是开放性 , 建设社会主义新闻学 , 需要吸收世 界优秀的思 想文化 成果   传播学原理和 方法已被广泛 运 用于 新闻学研究和 传媒实 践 。 《二  关 于“ 传播 学本土化 一 的争论 , 传 播 学界创 新盘 识增 强 对本土 化 , 学界有不同 的看法 , 但对它所反映 出来 的强 调传播 学 研究要有中国 自己 的东西 , 学者们还 是普 遍认同 、 接受的 。 事实 上 , 第一 、 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 , 就传播 学 的发展 问题 , 许多学 者各抒己见 、 热烈讨论 。 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 , 论争的主 题也是指涉 传播学的本土化 。 扭 年的第一 次会议 , 提出 “ 系 统了解 、 分析研究 、 批 判 吸 收 、 自主创 造 ” 的 十六字研究方针 , 研究的 归宿 点是 “ 自主 创造 ” , 预示 着传播学的本土化方向 。 这次会议以后 , 中国 大陆传播 学 研究在系统介绍 西 方传播学 的 同时 , 出现 了探讨建立中国传播学理论体系和模式的趋 势 , 特别  张隆栋 《大众传播学总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 是对西方传播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指出了其局限性,开始思考传播学中国化的问题。 1986年的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 学”的目标,并把新闻传播学作为今后传播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集 中人力撰写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传播学论著。 1993、1995年召开的第三、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就传播学 本土化问题专门进行了研讨。这时,传播学本土化成为一个鲜明 的学术问题,并为学界热烈争论① 对于传播学的本土化,出现两种对立的意见。 种意见明确要求传播学本土化,并就如何促进传播学本土 化,提出了不少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①系统研究国外传 播学的主要学派,摈弃其错误的观点和繁杂无用的成分,吸收、借 鉴其科学的研究成果;②认真总结我国悠久的传播事业史的传播 经验传播思想和传播理论,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和总结;③调查 研究我国传播事业的现状和问题,弄清其特点和弊端,大胆进行改 革和尝试,以建立新的新闻传播体制;④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际,开展传播学课题的研究,以期早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 学理论体系。 与此相对,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特色”不宜到处套用,研究 传播学不要硬贴中国的标签,不宜过分强调“中国特色”。中国特 色应在研究传播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中国人研究传播学,自 ①参阅吴文虎:《对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思考》载《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1994年4月号;刘民安《传播学需要传播—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侧记》载 新闻知识》,1993年第8期;潇湘《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综述)载《新闻与传播 研究》,1995年第1期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拼尹  友厚李方甘 是对 西方传播学的理论 意义 和 实践意义进行 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 指出了其局限 性 , 开 始 思考传播学中国化的问题 。    年的 第二次 会议 , 明确提出 了 “ 建立 有中国 特色 的传播 学 ” 的 目标 , 并把新闻传播学作为今后 传播学 研 究的主 攻方 向 , 集 中人力撰写适合中国 国情的新 闻传播学论著 。   、    年召开的 第三 、 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 , 就传播学 本土 化问题专门进行了研 讨 。 这时 , 传播学本土 化 成为一 个鲜明 的学术 问题 , 并为学界热烈争论 。 对于 传播学 的本土化 , 出现两 种对立的 意见 。 一种意见明确要 求传播学本土 化 , 并就如何促进传播 学本土 化 , 提出了不 少建议 。 比较有代表性的 意见是   系统研究国外传 播学的主 要学派 , 摈 弃其错误 的观 点和 繁杂无 用 的成 分 , 吸 收 、 借 鉴 其科学 的研 究成 果  认 真总 结我国悠 久的传播事业史的传播 经验 、 传播思 想和传播理 论 , 分门别 类地进行研 究和 总结   调查 研究我国传播 事业 的现状 和 问题 , 弄 清其特点和弊端 , 大胆进行改 革和尝试 , 以建 立新 的新闻传播 体制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 段实际 , 开展 传播学 课题的研究 , 以期 早 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 学理论 体系 。 与此相对 , 另一 种 意见 认 为 , “ 中国特色 ” 不 宜 到 处套用 , 研究 传播学不 要硬贴 中国 的标签 , 不 宜过分强调 “ 中国 特色 ” 。 中国 特 色应在 研 究传播 学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产生 , 中国人研究传播学 , 自  参 阅吴文虎  《对中国大陆传 学研究的思考》 , 续《里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 ,  年  月号 刘民安  《传播学需要传抽— 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 讨会侧记》 , 载 《新闻知识》 ,   年第  期  潇湘 《第四 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综述》 , 载《新闻与传播 研究 ,  年第  期 。

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孝 然要结合国情,结合实际,自然就有中国特色。对于西方传播学, 我们还有一个系统了解、深入研究的问题。过分强调“中国特色 反而影响对西方传播学的批判吸收。实际上,这种观点所透露出 的是研究者对中国大陆传播学健康发展的关切。它进一步强调如 何正确对待西方传播学,并不是反对传播学本土化。 对本土化问题的论争,反映出学界不满足于只是介绍、评价西 方传播学。最终,它激发了学界的创新意识。 三)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争论,传播学迎来发展 良机 自1993年起,中国大陆传播学走出研究低谷,特别是1993 年、1995年连续召开的两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总结了中国大陆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本土化”这一新阶段的努力方向,共同 讨论了一些问题,中国传播学全面走向活跃、渐成气候。 新闻学界将传播学引进介绍到中国大陆之后,传播学与新闻 学产生了碰撞,给理论界和实践界以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思想解 放。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自大范围引进传播学以来,中国 学者时有涉及,但一直未能够深入探讨。1996年,从各方面情况 如传播媒介的空前发展、传播学的一定普及、学术界和实践界的 期待)看,较为深入、科学地探究这一课题已成必需,时机亦相对 成熟。 1996年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论文,例如中国新闻学院李启教 授的《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 第1期)。 5月8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新闻大学》编辑部邀请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尖于功国考奋学龙虎阿龙矽厚考 然要 结合国情 , 结合实际 , 自然就有中国特色 。 对 于 西方传播学 , 我们还有一个系统了解 、 深入研究的问题 。 过 分强调 “ 中国特色 ” , 反而 影响对西 方传播学的 批 判吸 收 。 实际 上 , 这种观点所透露 出 的是研究者对中国 大陆传播学健康发展 的关切 。 它进一 步强调如 何正确对待西 方传播学 , 并不 是反对传播学本土化 。 对本土化问题的论争 , 反映 出学界不满足于只是介绍 、 评价西 方传播学 。 最终 , 它激发了学界的创 新惫识 。 三  关 于 “ 新 闻学 与传 播 学关 系  的争 论 , 传 播学 迎 来 发 展 良机 自  年起 , 中国 大陆传播 学 走出研究低谷 , 特别 是     年 、  年连续召开 的 两 次全国 传播学研 讨会 , 总结了 中国 大陆 传播学 的发展 历程 , 提出 了 “ 本土化 ” 这一 新阶段的努力方向 , 共 同 讨论 了一 些 问题 , 中国传播学 全面走 向活 跃 、 渐 成气候 。 新 闻学界将传播学 引进 、 介绍 到中国大陆之后 , 传播学 与新 闻 学产生 了碰撞 , 给理 论 界和 实 践界以巨 大的 冲击 , 带来 了 思 想解 放 。 新闻学 与传播学的关系 问题 , 自大范 围引进传播 学 以来 , 中国 学者时 有涉及 , 但 一 直 未能 够深入探讨 。   年 , 从 各 方面情况 如传播 媒介的空 前发 展 、 传播 学 的 一 定普及 、 学术界和 实践界 的 期待看 , 较为深 入 、 科 学 地 探究这 一 课题 已 成必 需 , 时 机 亦相对 成熟 。  年 出现 了一 些这方面 的论文 , 例如中国新 闻学院李启教 授 的试 论传播 学 与新闻学的 定位 载新 闻与传播研 究》   年 第  期 。  月  日 , 复旦大学 新闻 学 院主 办的 新 闻大 学 编 辑部邀 请

中国传学:反思与前 本院部分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就“新闻学与传播学 的关系”问题,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 的研究做了一番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 别,着重探讨了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并预测中国新闻学发展 的前景,就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提出建议。虽然没有得 出统一的结论性意见,但是,从中大家都感觉到传统新闻学教育与 研究的困境,更看到传播学在中国大陆已站稳了脚跟Φ。 正是这一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闻学由原二级学科提升 为一级学科,并定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成为与新闻学并列 的二级学科。传播学终于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从而赢得 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997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传播 学博士点。198年,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新闻传播学 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被批准为具有 级授予权的新闻传播学博土点。同年,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 究中心通过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被教育部确定为传播学的国家 级文科研究基地。2001年,又传来传播学将上升为一级学科的 消息。 由上可知,如何发展传播学,基于如何认识和对待传播学。随 着对传播学理解的深入,中国传播学界对待传播学的态度,经历了 单纯把它看作是国外的一门学科,进行批判分析,转而接受它是一 门能为我所用的需加倍建设的新学科。因此,从译介引进,传播 学在中国大陆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不但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还还渐成为一门显学。现在,传播学对新闻传播学科和社会实际 ①谢静、张国良:《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研讨会纪要)敦《新闻大学》,1996年秋季号。 e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功国涝奋尹  友尽李方甘 本院部分师生 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 , 就 “ 新闻学与传播学 的关系 ” 问题 , 举行了一 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 的研究做了一番简单回顾的 基础 上 , 分析 了新闻学与传播 学的 区 别 , 粉重探讨了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 , 并预测中国新闻学发展 的前景 , 就如何发展 有中国 特色的传播学提 出建议 。 虽然没有得 出统一 的结论 性意见 , 但是 , 从中大家都感觉到传统新闻学教育与 研究的困境 , 更 看到传播学在中国大陆已站稳了脚 跟 。 正是这一 年 , 经 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 新闻学 由原 二级 学科提升 为一级学科 , 并定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播学成 为与新闻学并列 的二级学 科 。 传播学 终于 获得 了 自己独 立 的学科地位 , 从而 宜得 了更大的发展 空 间 。   年 , 复旦 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设立 传播 学博士 点 。  年 , 复旦大学建立 了 中国大陆第一个新 闻传播学 博士后 流动 站 。   年 , 复旦大学 、 中国人 民 大学被批 准为具 有 一 级授予权的新闻传播 学博士 点 。 同年 , 复旦 大学信息与传播研 究中心 通过 专家评审和 实地考察 , 被教育部确定为传播 学的国 家 级文科研究基地 。   年 , 又传 来传播 学 将上 升 为一 级 学科的 消息 。 由上可 知 , 如何发展传播学 , 基于 如何 认识和对待传播学 。 随 着对传播学理解的深入 , 中国传播学 界对待传播学 的态度 , 经 历了 单纯把它看作 是 国外的一 门学 科 , 进行 批判 分析 , 转而接受它是 一 门能为我所用的 、 需加 倍建 设的 新学 科 。 因 此 , 从译介引进 , 传播 学在中国大陆得 到较为快速的发展 , 不 但获得了独立 的学 科地位 , 还逐渐成为一 门显学 。 现 在 , 传播学对 新 闻传播 学科和 社会 实际  谢静 、 张国 良  《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研讨会纪要》 ,嗽断闻大学》 ,  年秋季号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