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雁桥中学 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 九()班座号:姓名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号填写好。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囗口囗口囗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2)大漠孤烟直,囗口口口口。(王维《使至塞上》)(1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分)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 句对语精警工整,是作者的得意之句,被后人赞誉为“天然奇偶”句。(2分)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如果我能 kuan shu人,体谅人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家庭sux便往往触他之怒 (3)有一位长期以来 xian wei ren zh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shi nd jiu wen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 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在“青年学生”后加上“时期 B.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删除“充分的”) C.由于道路泥泞打滑,使多数救援人员不得不跪在淤泥中用肩膀顶着架子前行。(删除 “使”)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机制,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 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和“重视”调换位置)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字之内)(4分) 凝视憔悴来势汹汹张皇失措磨磨蹭蹭镇定自若手舞足蹈
1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雁桥中学 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 文 九( )班 座号: 姓名: 说明:1.全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号填写好。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基础(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 分) (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1 分) (3)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 分)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的 “□□□□□□□,□□□□□□□” 两 句对语精警工整,是作者的得意之句,被后人赞誉为“天然奇偶”句。(2 分)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 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如果我能 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 (2)家庭 suǒ 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 ) (3)有一位长期以来 xiān wéi rén 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 ( )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 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在“青年学生”后加上“时期”) B.到会的 15 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删除“充分的”) C.由于道路泥泞打滑,使多数救援人员不得不跪在淤泥中用肩膀顶着架子前行。(删除 “使”)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机制,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 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和“重视”调换位置)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 字之内)(4 分) 凝视 憔悴 来势汹汹 张皇失措 磨磨蹭蹭 镇定自若 手舞足蹈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母亲节前夕,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母亲的距离”的问卷小调 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调查显示,有7成以上网友和母亲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 1000公里以上的有1/4。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母亲,他们大多是远离家 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母亲的时间不到10天;1/3 的网友则只有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母亲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郑州市空巢老人约10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 “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5月2日至5月8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 类母亲节产品的消费数据统计,做了趣味排行。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购买 母亲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最舍得给妈妈花钱”省份前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不超过50个字)(2分)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2分)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秋水(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 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 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河伯始旋其面目/其妻献疑曰 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 C.河伯欣然自喜/然则何时而乐耶D.秋水时至/山间之四时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材料一:母亲节前夕,某报社联合网站邀请网友参与“和母亲的距离”的问卷小调 查,共有数百位网友投票。调查显示,有 7 成以上网友和母亲不在同一城市生活,距离 1000 公里以上的有 1/4。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母亲,他们大多是远离家 乡到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 35%以上的网友说,一年中陪母亲的时间不到 10 天;1/3 的网友则只有在黄金周或小长假才会回去陪母亲。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郑州市空巢老人约 10 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 “对他们来说,节日送东西不在礼物多少,重在心意。” 材料三:天猫对 5 月 2 日至 5 月 8 日在天猫上购买鲜花速递、美容保健、首饰等各 类母亲节产品的消费数据统计,做了趣味排行。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购买 母亲节类产品总体金额最高,排行“最舍得给妈妈花钱”省份前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不超过 50 个字)(2 分)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50 个字)(2 分)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18 题。 (一) 秋 水 (12 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 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 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河伯始旋其.面目/其.妻献疑曰 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 C.河伯欣然.自喜/然.则何时而乐耶 D.秋水时.至/山间之四时.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8.河伯的说话首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的口口囗口:再说自 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口囗口囗:然后,河伯 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也就是成语“囗囗囗口”之意。(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诚人们不能囿于见闻 而骄傲自大。 B.河伯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叹不如,可见他有自知 之明。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 不断开拓进取。 (二)(10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 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 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 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 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 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 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 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 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 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 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
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8.河伯的说话首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的□□□□;再说自 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然后,河伯 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也就是成语 “□□□□”之意。(3 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 而骄傲自大。 B.河伯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 自叹不如,可见他有自知 之明。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 不断开拓进取。 (二)(10 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 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 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 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 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 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 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 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 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 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 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
的人,更容易成为—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 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 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 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 福的阅读则是—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 “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 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旁。 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 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 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 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 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 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 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 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 和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 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 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1日,有改动) 1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4 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 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 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 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 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 “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 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 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 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 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 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 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 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 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 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 和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 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 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2012 年 2 月 21 日,有改动) 1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文章第①、②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文章第⑤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分) 12.试分析本文第⑤段中的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论证方法: 作用 (三)(15分) 奔跑之梦 仲达明 那个小城,因为她而著名。 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每天,人们都会看到 她骑着辆半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她的儿子已上高中,成绩优异 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上学之前,世界在他眼里,是高低起伏、不太平坦的。因为,他看到母亲走路时, 总是倾斜着身子。那时,他还不知道,母亲生来就患有腿疾。 他上了小学时,有的同学跟在他身后,用不堪的词语侮辱他的母亲,他认为,那是 母亲给他的无法弥补的缺陷 回到家里,他沉默不语。母亲问了多遍,他哭了,最终还是没有说 晚上,母亲走到他的床边,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妈妈也曾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 让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我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 还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他趴在母亲的怀里,哭得很伤心。 她告诉他,她面对的嘲笑比他多得多。为了自食其力,她在书店买书时,营业员给 她白眼;走进电脑培训学校,同一期学员对她侧目;去学校应聘,一同参加应聘的人对 她不屑一顾…可她,就是在这些冷脸和鄙视中学会了坚强。她打字比别人快,排出的
5 B.文章第①、②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文章第⑤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11.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 (3 分) 12.试分析本文第⑤段中的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论证方法: 作用: (三)(15 分) 奔跑之梦 仲达明 那个小城,因为她而著名。 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每天,人们都会看到 她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她的儿子已上高中,成绩优异。 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上学之前,世界在他眼里,是高低起伏、不太平坦的。因为,他看到母亲走路时, 总是倾斜着身子。那时,他还不知道,母亲生来就患有腿疾。 他上了小学时,有的同学跟在他身后,用不堪的词语侮辱他的母亲,他认为,那是 母亲给他的无法弥补的缺陷。 回到家里,他沉默不语。母亲问了多遍,他哭了,最终还是没有说。 晚上,母亲走到他的床边,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妈妈也曾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 让我对生活彻底绝望。但是我现在不这么想了,我有一个优秀的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 还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他趴在母亲的怀里,哭得很伤心。 她告诉他,她面对的嘲笑比他多得多。为了自食其力,她在书店买书时,营业员给 她白眼;走进电脑培训学校,同一期学员对她侧目;去学校应聘,一同参加应聘的人对 她不屑一顾……可她,就是在这些冷脸和鄙视中学会了坚强。她打字比别人快,排出的
版式比别人漂亮,她的缺陷,也成了—个打字员的长项—善于坐着工作。最后,她说, 当—个人有了奔跑的梦想,就没有人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 他很感动,但仍然无法从被同学嘲笑的阴影里走出来 一天晚上,吃饭时,妈妈征求全家人意见:全市要举行一个打字比赛,一等奖奖金 干块,你们说我参不参加? 参加!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说。倒不是因为一干块钱,而是要证明你自己。对不对, 儿子? 他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不说话。他怕最后落败的母亲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母亲还是参加了。 决赛那天,母亲和其他各行各业20余名打字高手在电脑面前一字排开,当前面的投 影上出现一篇文章,裁判哨声发岀以后,各人就迅速地敲起键盘。 借着转播画面,他看到母亲第个举起手来:一篇两干多字的文章,她打完并排好 版,仅仅用了一分半钟 母亲毫无争议地成了第一名,领回了那一千元奖金。一下子,母亲成了小城的名人 那个晚上,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吃着母亲买回的点心,忽然,他说,妈,我想 看看你的手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 个个发着黄光的、厚厚的老茧。他终于忍不住,抱着母亲的手哭了起来 他当然也不知道,他母亲之所以获得那个奖项,是因为母亲说服了市残联的领导, 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赛。 母亲和父亲商量好,等他上了大学之后再告诉他。 毫不知情的他却从母亲身上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 大学,成为那个小城几十年来唯一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6 版式比别人漂亮,她的缺陷,也成了一个打字员的长项——善于坐着工作。最后,她说, 当一个人有了奔跑的梦想,就没有人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 他很感动,但仍然无法从被同学嘲笑的阴影里走出来。 一天晚上,吃饭时,妈妈征求全家人意见:全市要举行一个打字比赛,一等奖奖金 一千块,你们说我参不参加? 参加!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说。倒不是因为一千块钱,而是要证明你自己。对不对, 儿子? 他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不说话。他怕最后落败的母亲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母亲还是参加了。 决赛那天,母亲和其他各行各业 20 余名打字高手在电脑面前一字排开,当前面的投 影上出现一篇文章,裁判哨声发出以后,各人就迅速地敲起键盘。 借着转播画面,他看到母亲第一个举起手来: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她打完并排好 版,仅仅用了一分半钟。 母亲毫无争议地成了第一名,领回了那一千元奖金。一下子,母亲成了小城的名人。 那个晚上,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吃着母亲买回的点心,忽然,他说,妈,我想 看看你的手。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 一个个发着黄光的、厚厚的老茧。他终于忍不住,抱着母亲的手哭了起来。 他当然也不知道,他母亲之所以获得那个奖项,是因为母亲说服了市残联的领导, 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赛。 母亲和父亲商量好,等他上了大学之后再告诉他。 毫不知情的他却从母亲身上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名牌 大学,成为那个小城几十年来唯一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晩上,父母郑重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她母亲那次获奖的秘密. 并告诉他:没有人是全能的,就算是腿部有残疾的母亲,也有别人比不了的长项。因为 她有奔跑的梦想,她奔跑,不是用脚,而是用十个手指;她奔跑着的道路,是小小的键 盘。 几年后,他把积攒下来的几万元捐给家乡,在他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建起一座雕塑, 名为《奔跑的梦想》,造型为在空中舞动的-双手。 从此,那个城市也被人们称为“梦想之都″。(摘自《感悟》2011年第7期) 13.随着事情的发展,“他”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 写下表。(3分) 同学言语 母亲说出 母亲参加 事件 侮辱母亲 自身经历 比赛获奖 感情 14.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4分)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 一个个发着黄光的、厚厚的老茧 15.文中“他”以“奔跑的梦想”来命名雕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奔跑的梦想”的 含义。(4分) 16.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中“极其普通”“不 起眼”与她伟大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这位母亲的可敬。 B.母亲说服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 赛,是为了参加比赛用自己的成功激励儿子。 C.文中母亲把自己遭受到嘲笑的经历告诉儿子是希望得到儿子的同情和理解。 D.文章首尾呼应,“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一句总领下文。 (四)(8分)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回到老宅,躺在吊床上的那份惬意。我的房子简直是一个尽善尽 美的住处,舒适而温馨。倘若我命中注定要呆在这岛上,我决定再也不远游
7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晚上,父母郑重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她母亲那次获奖的秘密。 并告诉他:没有人是全能的,就算是腿部有残疾的母亲,也有别人比不了的长项。因为 她有奔跑的梦想,她奔跑,不是用脚,而是用十个手指;她奔跑着的道路,是小小的键 盘。 几年后,他把积攒下来的几万元捐给家乡,在他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建起一座雕塑, 名为《奔跑的梦想》,造型为在空中舞动的一双手。 从此,那个城市也被人们称为“梦想之都”。 (摘自《感悟》2011 年第 7 期) 13.随着事情的发展,“他”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填 写下表。(3 分) 事件 同学言语 侮辱母亲 母亲说出 自身经历 母亲参加 比赛获奖 感情 14.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4 分) 母亲把手伸到他的面前,他拿着那又瘦削..的手,发现她的手指头很特别,指尖上有 一个个发着黄光的 .....、厚厚的老茧 .....。 15.文中“他”以“奔跑的梦想”来命名雕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奔跑的梦想”的 含义。 (4 分) 16.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 A.“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中“极其普通”“ 不 起眼”与她伟大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这位母亲的可敬。 B.母亲说服市残联的领导,并以赞助一千元为条件,请求在全市范围举办一届打字比 赛,是为了参加比赛用自己的成功激励儿子。 C.文中母亲把自己遭受到嘲笑的经历告诉儿子是希望得到儿子的同情和理解。 D.文章首尾呼应,“这个男孩,也是从她那儿,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奔跑的梦想。” 一句总领下文。 (四)(8 分)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回到老宅,躺在吊床上的那份惬意。我的房子简直是一个尽善尽 美的住处,舒适而温馨。倘若我命中注定要呆在这岛上,我决定再也不远游
经过这么一番长途跋涉后,我休息了一个星期,尽情地吃喝一通。这期间,一个重 要任务是为鹦鹉波尔做—个笼子。它已非常驯服,与我相处得很融洽。我记起圈起来的 那只小山羊,打算去把它带回家来,或给它喂点食物。我去了,发现它还在老地方,因 为它根本出不去。小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我赶紧出来砍一些能找到的树枝和灌木,扔 进围篱喂它。喂完后,我用绳子拴住它,带它离开。其实我根本没有必要拴它,它饿怕 了,变得非常驯服,像只狗似的跟着我,我不断喂它,它变得那么温驯、可爱,很快就 加入到我的宠物行列,以后再也没离开过我 我把九月三十日,即我登陆的周年纪念日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来对待。我已经在这 儿滞留两年,跟第—天来这儿时一样,毫无获救希望。我满怀谦卑、感激之情追忆上苍 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我虔诚衷心地感谢上帝,他的存在,他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 补了我的孤独生活的不足,人际往来的缺乏。他支持着我,安慰我,鼓励我仰仗他的神 力,期待他永久的惠顾。 我完全改变了对快乐和痛苦的看法,我的欲望变了,情感变了,内心的喜悦已不同 于初次来这儿的时候,甚至不同于过去两年的心态。(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17.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4 分) 18.“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岀海远游的经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 游的遭遇。(4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自拟一个包含“味 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和校名
8 经过这么一番长途跋涉后,我休息了一个星期,尽情地吃喝一通。这期间,一个重 要任务是为鹦鹉波尔做一个笼子。它已非常驯服,与我相处得很融洽。我记起圈起来的 那只小山羊,打算去把它带回家来,或给它喂点食物。我去了,发现它还在老地方,因 为它根本出不去。小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我赶紧出来砍一些能找到的树枝和灌木,扔 进围篱喂它。喂完后,我用绳子拴住它,带它离开。其实我根本没有必要拴它,它饿怕 了,变得非常驯服,像只狗似的跟着我,我不断喂它,它变得那么温驯、可爱,很快就 加入到我的宠物行列,以后再也没离开过我。 我把九月三十日,即我登陆的周年纪念日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来对待。我已经在这 儿滞留两年,跟第一天来这儿时一样,毫无获救希望。我满怀谦卑、感激之情追忆上苍 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我虔诚衷心地感谢上帝,他的存在,他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 补了我的孤独生活的不足,人际往来的缺乏。他支持着我,安慰我,鼓励我仰仗他的神 力,期待他永久的惠顾。 我完全改变了对快乐和痛苦的看法,我的欲望变了,情感变了,内心的喜悦已不同 于初次来这儿的时候,甚至不同于过去两年的心态。 (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17.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4 分) 18.“我”被抛到荒岛前有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 游的遭遇。(4 分) 三、作文(5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自拟一个包含“味 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 日还书。生旦往索。日:“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 书,往见,曰:“此清灲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 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2)清即持所假书(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2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9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 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 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 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 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分)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