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清三中2006学年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上)语文 Hi,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 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 己。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老师真诚提醒你:请你务必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分5分。时间120分钟。 2、试卷答案填在谷题纸上。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测测你的记忆力。(14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长歌怀采薇。(《野望》) (3)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诗句,试写出连续的一句。 (4)苷痕上阶绿 (5)无丝竹之乱耳 (6)会当凌绝顶, (7) 城春草木深 (8)《爱莲说》中写莲坚守自我,既不因处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 形的句子是 (9)《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著名诗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遏(e)寒噤(jn)仄歪(ze)孤媚( shuang) B、骇人(he)绥靖(su)地窖(gdo)愧怍(zuo) C、箱箧(ji6)荒谬(mibo)掳走(10)尴尬(ga) D、蹿越(cudn)狼藉(1)躏跚shan)瓦砾) 3.根据下面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 另一个强盗 。似乎得胜 之后,便可以动手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A.行窃洗劫劫掠放火B.行窃洗劫放火劫掠 C.洗劫放火行窃劫掠D.放火劫掠洗劫行窃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1 金清三中 2006 学年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上)语文 Hi,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 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 己。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老师真诚提醒你:请你务必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说明: 1、 本试卷满分 120 分,其中卷面分 5 分。时间 120 分钟。 2、 试卷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1.测测你的记忆力。(14 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 ,长歌怀采薇。(《野望》) (3)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诗句,试写出连续的一句。 , 。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8)《爱莲说》中写莲坚守自我,既不因处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 形的句子是_ , _。 (9)《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著名诗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阻遏.(è) 寒噤.(jìn) 仄.歪(zè) 孤孀.(shuāng) B、骇.人(hè) 绥.靖(suǐ) 地窖.(gào) 愧怍.(zuò) C、箱箧.(jiá) 荒谬.(miào) 掳.走(lǚ) 尴尬.(gà) D、蹿.越(cuàn) 狼藉.(jí) 蹒跚.(shān) 瓦砾.(lì) 3.根据下面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 ,另一个强盗 。似乎得胜 之后,便可以动手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A.行窃 洗劫 劫掠 放火 B.行窃 洗劫 放火 劫掠 C.洗劫 放火 行窃 劫掠 D.放火 劫掠 洗劫 行窃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C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3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入侵伊拉克,残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 是正义的战争。 7.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6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⑥ 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 离苇塘远一墜,鬼孑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孑在水塘泗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 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 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岀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 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 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白洋淀蹬眼他们冲着船吆喝 叫他过来 考头孑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 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 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 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 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 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 扫过。鬼孑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 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 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瞽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 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者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 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 在迎风飘撒。 8.下面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B.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C.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 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3 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入侵伊拉克,残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是正义的战争。 7.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6 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12 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 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塘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 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 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 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 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白洋淀瞪眼。他们冲着船吆喝, 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 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 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 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 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 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 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 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 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 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 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 在迎风飘撒。 8.下面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不开鬼子往北飞去。(2分) (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分) 9.下面的句子表现出“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征? (1)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2 分) (2)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2分) 10.将反间句改成陈述句(1分)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陈述句 1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3分) (二)(10分) a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 妇女。显然她在独自沉思,b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 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着这种奇特的举动, 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老兵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咕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 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孑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去了。在我走之 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c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2.综观全文,加线句子a包含了哪些信息?(2分) 13.读加线句子b思考:数数的声音是否真的盖过了火车声?为什么?(2分) 14.读加线句子c思考:车厢里为什么“静得可怕”?(2分) 15.上文的主题是()(2分) A.反战B.爱国C称赞勇敢D歌颂李献 16.看了上文,你对战争有多了一层了解,请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2分) (三)(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3 (1)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不开鬼子往北飞去。(2 分) (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 分) 9.下面的句子表现出“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征? (1)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2 分) (2)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2 分) 10.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 分)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3 分) (二)(10 分) a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 妇女。显然她在独自沉思,b 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 “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着这种奇特的举动, 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老兵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 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去了。在我走之 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c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2.综观全文,加线句子 a 包含了哪些信息?(2 分) 。 13.读加线句子 b 思考:数数的声音是否真的盖过了火车声?为什么?(2 分) 。 14.读加线句子 c 思考:车厢里为什么“静得可怕”?(2 分) 。 15.上文的主题是( )(2 分) A.反战 B.爱国 C.称赞勇敢 D.歌颂奉献 16.看了上文,你对战争有多了一层了解,请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2 分) (三)(10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缘溪行() 渔人甚异之 便要还家( 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桃花源”是人间仙境,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请用优美的语句写出你心中理想 的人生境界。(2分) (四)(8分) 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衡因洞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日: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1)好学 )(2)洞壁()(3)求偿() 2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2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2.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1分) 题目 23.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后谈谈你的想法。(2分) 三.作文(40分) 24.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亲人朋友 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 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班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4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7.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缘.溪行( ) 渔人甚异.之( ) 便要.还家(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8.翻译句子。(4 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桃花源”是人间仙境,是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请用优美的语句写出你心中理想 的人生境界。(2 分) (四)(8 分) 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衡因洞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 分) (1)好.学( ) (2)洞.壁( )(3)求偿.( ) 2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2 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2.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1 分) 题目: 23.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后谈谈你的想法。(2 分) 三.作文(40 分) 24.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亲人朋友 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 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班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班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测测你的记忆力。(14分) (1) (2) (3) (4) (5) (6) (8) (9) 6.(3分) 7.(6分) 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2分) (2) (2分) 9.(1) (2分) (2分) 10.(1分) 11.(3分)
5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1.测测你的记忆力。(14 分) (1) (2) (3) , (4) (5) (6) (7) (8) (9) 2.( ) 3.( ) 4. ( ) 5.( ) 6.(3 分) 7.(6 分) ⑴ (2) (3)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12 分) 8. (1) (2 分) (2) (2 分) 9. (1) (2 分) (2) (2 分) 10.(1 分) 11.(3 分)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二)(10分) 12.(2分) 13.(2分) 4.(2分) 15.(2分)( 16.(2分) (三)(10分) 17.(4分)( 18.(4分) (1) (2) 19.(2分) (四)(8分) 0.(3分)( )( 21.(2分) 22.(1分) 23.(2分) 三.作文(40分) 24.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亲人朋友的安 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 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班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6 (二)(10 分) 12. (2 分) 13.(2 分) 14.(2 分) 15.(2 分)( ) 16.(2 分) (三)(10 分) 17.(4 分)( ) ( ) ( ) ( ) 18.(4 分) (1) (2) 19.(2 分) (四)(8 分) 20.(3 分)( ) ( ) ( ) 21.(2 分) 22.(1 分) 23.(2 分) 三.作文(40 分) 24.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亲人朋友的安 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 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班名和人名,否则扣分
参考答案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略2。D3。C4。C5。B6。略7。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8 ①用鸟的行为,说明鬼子的残暴 ②衬托出了老英雄狠砸鬼子后的一种愉快轻松的心情。 9.①沉着、勇敢 ②沉着、勇敢、机智、有勇有谋 10.不到白洋淀,是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的 11.将钩子拟人化,表现出对鬼子的刻骨仇恨,连物都如此,根本不用说人了 (二)(10分) 说明健壮男子都去了前线,暗示本文主题。也明确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一一德国柏林的 列火车。 13.不是,这种声音不正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从内容来看,老妇人刚在战争中失去了 个儿子。 14.周围的人听了老兵的话,为这个女人的不幸所震撼。同时也反映了德国战败前疲惫不堪、 死寂的气氛 (三)(10分) 17.沿着对此感到诧异邀请值得 (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四)(8分) 20.(1)喜欢(2)凿洞(3)报酬 21.(1)希望能得到主人家的书全部读完它们。 2.凿壁借光或凿壁偷光 23.(略)
7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1.略 2。D 3。C 4。C 5。B 6。 略 7。略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12 分) 8. ①用鸟的行为,说明鬼子的残暴 。 ②衬托出了老英雄狠砸鬼子后的一种愉快轻松的心情。 9.①沉着、勇敢 ②沉着、勇敢、机智、有勇有谋 10.不到白洋淀,是吃不到这样新鲜的东西的。 11.将钩子拟人化,表现出对鬼子的刻骨仇恨,连物都如此,根本不用说人了。 (二)(10 分) 12.说明健壮男子都去了前线,暗示本文主题。也明确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德国柏林的一 列火车。 13.不是,这种声音不正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从内容来看,老妇人刚在战争中失去了 3 个儿子。 14.周围的人听了老兵的话,为这个女人的不幸所震撼。同时也反映了德国战败前疲惫不堪、 死寂的气氛。 15.A 16.略 (三)(10 分) 17.沿着 对此感到诧异 邀请 值得 18. (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9. 略 (四)(8 分) 20.(1)喜欢 (2)凿洞 (3)报酬 21.(1)希望能得到主人家的书全部读完它们。 22.凿壁借光或凿壁偷光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