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分析 一、词类误用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的类别。 词类误用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捉词的词性和用法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词义造成 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四)副词的误用 (五)介词的误用 (六)连词的误用 (七)助词的误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例1: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 例2:毕业之际,我面临工作和考研的两种选择。前者自然会对减轻家庭负相非常牌益。 例3: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文学结晶了贵族语言风格。 例4: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例1中名词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为.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例2中名词“裨益”误用为动词,可改为.非常有益”。 例3中名词“结晶”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古典文学体现了 ” 例4中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 .很有智慧的人”或“很聪慧的人”。 2、动词的误用 2、动词的误用 例1: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例2: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保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例3: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 的文科很钻研。 例1中动词道”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例2中动词“保密”误用为名词,“保密”不能作动词拥有的宾语,可改为.拥有秘 密 例3中动词“钻研”误用为形容词,“钻研”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可改为“深入 钻研”或“.努力钻研
病句分析 一、词类误用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的类别。 词类误用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词的词性和用法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词义造成 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三)代词的误用 (四)副词的误用 (五)介词的误用 (六)连词的误用 (七)助词的误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例 1: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 例 2:毕业之际,我面临工作和考研的两种选择。前者自然会对减轻家庭负担非常裨益。 例 3: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文学结晶了贵族语言风格。 例 4: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例 1 中名词“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为“.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例 2 中名词“裨益”误用为动词,可改为“.非常有益”。 例 3 中名词“结晶”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古典文学体现了.”。 例 4 中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很有智慧的人”或“.很聪慧的人”。 2、动词的误用 2、动词的误用 例 1: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例 2: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保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例 3: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 的文科很钻研。 例 1 中动词“道歉”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例 2 中动词“保密”误用为名词,“保密”不能作动词“拥有”的宾语,可改为“.拥有秘 密.”。 例 3 中动词“钻研”误用为形容词,“钻研”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可改为“.深入 钻研”或“.努力钻研
3、形容词的误用 、形容词的误用 例1: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 例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有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例3:京城里上干家大大小小的报刊壮,玩这一类狡猾的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例4:互联网作为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已经成功广阔。 例1中形容词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例2中形容词活跃”误用为名词,“一线”不能修饰形容词活跃”,可改为.一线活 力和生机” 例3中形容词狡猾”误用为名词,“一类不能修饰形容词“狡猾”,可改为.一类伎 俩”或“ 一类狡猾的伎俩”。 例4中形容词“广阔误用为动词,“广阔不能受“成功”修饰,可政为.已经获得广 泛应用”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例1:巴以冲突并不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而是二个民族的纷净。 例2:二个小点的娃娃硬撑着上学,烂衣薄裳,少吃没喝,在学堂里遭白眼,受委屈。 例3: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两就行。 例4: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分之百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 在百分之两十以下 分析: 表示基数时,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时候,除了重量单位“斤两”的两”必须用“二”之 外,其他用“二或“两”均可: 在其他量词前面时,除了表人量词“位”前二”和“两”通用外,其他两次前面只能用“两, 不能用“二 因此,例1和例2中的“二”都应该改为两”。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例3中的“第两”应改为第 一 表示分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例4中的“百分之两十以下”应改为百分之二 2、“俩”、“仁”的误用 例1:他们俩个人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道里走去,都感到新奇、激动,谁连一句
3、形容词的误用 3、形容词的误用 例 1: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 例 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例 3:京城里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报刊社,玩这一类狡猾的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例 4:互联网作为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已经成功广阔。 例 1 中形容词“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例 2 中形容词“活跃”误用为名词,“一线”不能修饰形容词“活跃”,可改为“.一线活 力和生机”。 例 3 中形容词“狡猾”误用为名词,“一类”不能修饰形容词“狡猾”,可改为“.一类伎 俩.”或“.一类狡猾的伎俩.”。 例 4 中形容词“广阔”误用为动词,“广阔”不能受“成功”修饰,可改为“.已经获得广 泛应用”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例 1:巴以冲突并不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而是二个民族的纷争。 例 2:二个小点的娃娃硬撑着上学,烂衣薄裳,少吃没喝,在学堂里遭白眼,受委屈。 例 3: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两就行。 例 4: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分之百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 在百分之两十以下。 分析: 表示基数时,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时候,除了重量单位“斤两”的“两”必须用“二”之 外,其他用“二”或“两”均可; 在其他量词前面时,除了表人量词“位”前“二”和“两”通用外,其他两次前面只能用“两”, 不能用“二”。 因此,例 1 和例 2 中的“二”都应该改为“两”。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例 3 中的“第两”应改为“第 二”。 表示分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例 4 中的“百分之两十以下”应改为“百分之二 十以下”。 2、“俩”、“仨”的误用 2、“俩”、“仨”的误用 例 1:他们俩个人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都感到新奇、激动,谁连一句
话也不说。 例2:夫妻俩个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一商量,说什么也要帮这孩子一把。可是家里 哪有钱呀? 例3:仁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拳头一般大,吱哩哇喇吹起了“大摆队” 例4:这一天,因为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仁个人的情绪都很好. “俩”是数词两”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仁”是数词“三”与量词“个”的 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因此,应作如下修改: 或者去掉“个 例3:或者将“仁”应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例4:或者将“仁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例1:如今,许多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来调整了,有些以前卖十元的商品,现在竟然 卖到了50元,价格足足增长了5倍. 例2:工资调整政策实行后,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增加到10%, 例3: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与日本的外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倍。 例4:北京市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1.7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0%多。 表示数字增长时,“增长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长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 总数。因此,例1中的数字从10增加到了“50”,只能说增长了4倍"或增长到5倍”,不 能说增长了5倍”。 例2中“10%”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增加到"政为增加了”。 例3中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说减少或降低了百分之几,“降低了2倍”可改为“降 低了百分之二十”。 例4中“近”与“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一,或近40%”,或40%多”。 (三)代词的误用 1、指代不明 1、指代不明 例1: 他说你不知道昨天晚上他哥哥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 例2: 她似乎很听这位女看守的话她支使她不论什么事她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去照着办
话也不说。 例 2:夫妻俩个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一商量,说什么也要帮这孩子一把。可是家里 哪有钱呀? 例 3:仨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拳头一般大,吱哩哇喇吹起了“大摆队”。 例 4:这一天,因为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仨个人的情绪都很好。 “俩”是数词“两”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仨”是数词“三”与量词“个”的 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因此,应作如下修改: 例 1:或者将“俩”改为“两”,或者去掉“个人”。 例 2:或者将“俩”应改为“两”,或者去掉“个”。 例 3:或者将“仨”应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例 4:或者将“仨”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例 1:如今,许多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来“调整”了,有些以前卖十元的商品,现在竟然 卖到了 50 元,价格足足增长了 5 倍。 例 2:工资调整政策实行后,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增加到 10%。 例 3: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与日本的外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 2 倍。 例 4:北京市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 11.7 万,比去年增长了近 40%多。 表示数字增长时,“增长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长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 总数。因此,例 1 中的数字从“10”增加到了“50”,只能说“增长了 4 倍”或“增长到 5 倍”,不 能说“增长了 5 倍”。 例 2 中“10%”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增加到”改为“增加了”。 例3 中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说减少或降低了百分之几,“降低了 2 倍”可改为“降 低了百分之二十”。 例 4 中“近”与“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一,或“近 40%”,或“40%多”。 (三)代词的误用 1、指代不明 1、指代不明 例 1: 他说你不知道昨天晚上他哥哥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 例 2: 她似乎很听这位女看守的话,她支使她,不论什么事她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去照着办
例3: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的进步很大。 例4: 在校友聚会那天他们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 例1中的后两个“他”指代都不明确。 例2中第 “她”既可以指“女看守”,也可以指“这位女人” 例3中“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例4中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2、人称代词误用 2、人称代词误用 例1: 又是立交桥又是单行线,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才晓得我生活了四十年的这座城市,对 于我来说,已经很是陌生了。 例2: 你做我的私人司机,我给他开的工资绝对会很高的。他这样的性格做司机最为合适,我 很欣赏你。 例3: 他跟小张和小刘的个人关系都不错,但不能因关系好就容许他胡来! 例1中两个人称代词“我”都属误用,都应改为“他”。 例2中两个人称代词“他”都应改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例3中第二个“他”应改为表示复数的他们”。 3、近指和远指混用 3、近指和远指混用 例1: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我对小张说:“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啊!” 例2: 走进屋里,他很客气地说:我那里条件蛮差劲,没什么招待你的,你不要见怪啊。” 例3: 他似笑非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一手啊,告到我队长这里去了。” 例4: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操场看去,同学们正在这里做课间操。 例1中“我”回忆的是“当时”的情景,表示远指的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 例2中“他”说的是“走进屋里”的情况,应该使用近指代词“这里
例 3: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的进步很大。 例 4: 在校友聚会那天,他们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 例 1 中的后两个“他”指代都不明确。 例 2 中第二个“她”既可以指“女看守”,也可以指“这位女人”。 例 3 中“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例 4 中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2、人称代词误用 2、人称代词误用 例 1: 又是立交桥又是单行线, 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才晓得我生活了四十年的这座城市,对 于我来说,已经很是陌生了。 例 2: 你做我的私人司机,我给他开的工资绝对会很高的。他这样的性格做司机最为合适,我 很欣赏你。 例 3: 他跟小张和小刘的个人关系都不错,但不能因关系好就容许他胡来!。 例 1 中两个人称代词“我”都属误用,都应改为“他”。 例 2 中两个人称代词“他”都应改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例 3 中第二个“他”应改为表示复数的“他们”。 3、近指和远指混用 3、近指和远指混用 例 1: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我对小张说:“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啊!” 例 2: 走进屋里,他很客气地说:“我那里条件蛮差劲,没什么招待你的,你不要见怪啊。” 例 3: 他似笑非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一手啊,告到我队长这里去了。” 例 4: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操场看去,同学们正在这里做课间操。 例 1 中“我”回忆的是“当时”的情景,表示远指的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 例 2 中“他”说的是“走进屋里”的情况,应该使用近指代词“这里
例3中“交警说的队长“不在场,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例4中“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四)副词的误用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例1: 这话来得太忽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完全不符 例2: 这一天,校园内的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偶尔事件所震骇。 例3: 他对特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闻不问的老庄态度”是一向的。 以上例句都是副词误用为形容的情况,副词“忽然”、“偶尔”、“一向”都不能在句中充当 谓语(或谓语中心),应改为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突然、偶然、一贯”。 2、副词之间的混用 例1: 对于他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更大的精神创伤。 例2: 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该说他还是个稍微不错的人。 例1没有比较的意味。“更”表示程度增加,用于比较,这里不应使用“更”,可改为“很 或“相当”等程度副词。 例2中“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 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3、时间副词误用为时间名词 例1: 我们对信仰是不干涉的。只要不影响即将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任何是党员 的人退党. 例2: 今天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 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例1中时间副词即将”应改为时间名词“将米”。 例2中时间副词“刚刚应改为时间名词刚才”。 4、否定副词的误用 例1: 难道你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 3 中“交警”说的“队长”不在场,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例 4 中“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四)副词的误用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例 1: 这话来得太忽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完全不符。 例 2: 这一天,校园内的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偶尔事件所震骇。 例 3: 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闻不问的“老庄态度”是一向的。 以上例句都是副词误用为形容的情况,副词“忽然”、“偶尔”、“一向”都不能在句中充当 谓语(或谓语中心),应改为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突然、偶然、一贯”。 2、副词之间的混用 例 1: 对于他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更大的精神创伤。 例 2: 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该说他还是个稍微不错的人。 例 1 没有比较的意味。“更”表示程度增加,用于比较,这里不应使用“更”,可改为“很” 或“相当”等程度副词。 例 2 中“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 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3、时间副词误用为时间名词 例 1: 我们对信仰是不干涉的。只要不影响即将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任何是党员 的人退党。 例 2: 今天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 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例 1 中时间副词“即将”应改为时间名词“将来”。 例 2 中时间副词“刚刚”应改为时间名词“刚才”。 4、否定副词的误用 例 1: 难道你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 谁地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1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否认“和不”是双重否定, 再加上反问语气,相当于三重否定,与原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将否定副词不”去掉。 例2原句“谁也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加上后一句中“不”,形成三重否定,正好与原句 所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后一个“不”去掉,或将“否认”改为认为”。 (五)介词的误用 、“关于”与“对于"的误用 例1: 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对于私人奖学金的信息手 册。 例2: 辞职关于一个凡人实在不是什么小事。 例3: 采访开始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局长给我一份《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材 料 例4: 我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一些. “关于”与“对于”的作用不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因 此例1中的“对于”改为关于”,例2中的“关于”应改为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而“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 因此例3中“《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应改为《关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 ,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 放在主语前后均可。例4应改为“对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了解一些”。 2、“对”与“对于”的误用 例1 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于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查了么? 例2: 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 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1和例2中的“为 于”都应改为对” 3、“在”的误用 例1: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提前超额完
例 2: 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 1 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否认”和“不”是双重否定, 再加上反问语气,相当于三重否定,与原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将否定副词“不”去掉。 例 2 原句“谁也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加上后一句中“不”,形成三重否定,正好与原句 所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后一个“不”去掉,或将“否认”改为“认为”。 (五)介词的误用 1、“关于”与“对于”的误用 例 1: 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对于私人奖学金的信息手 册。 例 2: 辞职关于一个凡人实在不是什么小事。 例 3: 采访开始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局长给我一份《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材 料。 例 4: 我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一些。 “关于”与“对于”的作用不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因 此例 1 中的“对于”改为“关于”,例 2 中的“关于”应改为“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而“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 因此例 3 中“《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应改为“《关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 放在主语前后均可。例 4 应改为“对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了解一些”。 2、“对”与“对于”的误用 例 1: 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于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查了么? 例 2: 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 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 1 和例 2 中的“对 于”都应改为“对”。 3、“在”的误用 例 1: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提前超额完
成了. 例2: 在不见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 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例3: 在毫无精神准备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 例4: 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在一个减速下继续发展,已经是最现实和最严峻的挑战, “在上/下中间应该插入名词性词语, 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 例1“在.下”中间插入了主谓短语“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可改为“由于全 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厂”。 例2“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可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前提下.”。 例3在毫无精神准备下.”可改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 例4“ 在 一个减速下”可改为在一 个减速的情况下” (大)连词的误用 1、“和”的误用 例1: 他嗓音浑厚,虽然未受过专业训陈,但他的歐声嘹亮和美妙 例2: 这部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专家的肯定。 例1中“嘹亮和美妙”不能直接作谓语,可改为.但他的歌声十分嘹亮和美妙”。 例2中“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述宾短语,可改为.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得到评论家的 肯定 2、“和”与或(者)”的混用 例1: 第一次购买月票者应持本人的学生证和工作证 例2: 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和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例3: 鲜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力或生机 例4: 倘若个人或商家利益都受到损害时,挨板子的通常只会是那些无助的个人
成了。 例 2: 在不见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 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例 3: 在毫无精神准备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 例 4: 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在一个减速下继续发展,已经是最现实和最严峻的挑战。 “在.上/下”中间应该插入名词性词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 例 1“在.下”中间插入了主谓短语“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可改为“由于全厂 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厂.”。 例 2“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可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前提下.”。 例 3“在毫无精神准备下.”可改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 例 4“.在一个减速下.”可改为“.在一个减速的情况下.”。 (六)连词的误用 1、“和”的误用 例 1: 他嗓音浑厚,虽然未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歌声嘹亮和美妙。 例 2: 这部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专家的肯定。 例 1 中“嘹亮和美妙”不能直接作谓语,可改为“.但他的歌声十分嘹亮和美妙”。 例 2 中“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述宾短语,可改为“.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得到评论家的 肯定”。 2、“和”与“或(者)”的混用 例 1: 第一次购买月票者应持本人的学生证和工作证。 例 2: 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和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例 3: 鲜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力或生机。 例 4: 倘若个人或商家利益都受到损害时,挨板子的通常只会是那些无助的个人
“和”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所取舍:“或表示选择关系,选择的各项有所取 舍。 例1“学生证和“工作证”、例2“纪念碑”和“纪念堂”都是选择关系,二者取一,不能用 “和,改为“或”。 例3“活力”和“生机”、例4“个人“和“商家”是并列关系,二者兼有,不能用“或”应改为 “和”。 3、“或者”的误用 例 我们究竞是同学或者兄弟? 例2: 是靠天等雨,或者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或者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或者”和“还是”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或者”不含疑问语气 不能用于疑问句中。例1中的“,是同学或者兄弟”应改为“.是同学还是兄弟”。例2中 的“.或者靠人找水.或者听天由命应改为.还是靠人找水.还是听天由命”。 4、“而”的误用 例1 他顾不得先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却被师傅的死压得喘不过气来。 例2: 我们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而”表示原因、目的、依据等意义时,要与为、因为、由于”等介词配合使用 例1“顾不得再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应改为“.顾不得再为自己的感情而痛 苦”。 例2.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做自满起来”应改为“决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 成绩而骄做白满起来”。 七)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的误用 例1: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联系,转变作风,简化贷款手续,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 实到每一个学校】 例2: 听见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价响。 例3: 与国际惯例对接,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得发生一系 列实质性变化. 例4:
“和”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所取舍;“或”表示选择关系,选择的各项有所取 舍。 例 1“学生证”和“工作证”、例 2“纪念碑”和“纪念堂”都是选择关系,二者取一,不能用 “和”,改为“或”。 例 3“活力”和“生机”、例 4“个人”和“商家”是并列关系,二者兼有,不能用“或”应改为 “和”。 3、“或者”的误用 例 1: 我们究竟是同学或者兄弟? 例 2: 是靠天等雨,或者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或者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或者”和“还是”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或者”不含疑问语气, 不能用于疑问句中。例 1 中的“.是同学或者兄弟”应改为“.是同学还是兄弟”。例 2 中 的“.或者靠人找水.或者听天由命”应改为“.还是靠人找水.还是听天由命”。 4、“而”的误用 例 1: 他顾不得先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却被师傅的死压得喘不过气来。 例 2: 我们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而”表示原因、目的、依据等意义时,要与“为、因为、由于”等介词配合使用。 例 1“.顾不得再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应改为“.顾不得再为自己的感情而痛 苦”。 例 2“.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应改为“.决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 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七)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的误用 例 1: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联系,转变作风,简化贷款手续,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 实到每一个学校。 例 2: 听见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价响。 例 3: 与国际惯例对接,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得发生一系 列实质性变化。 例 4:
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 例5: 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表现,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人格品行。 例6: 他现在机械拿着铁锨往架子车上装土,驼了背的高大身躯尽量弯下来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例1中“积极主动”是“联系”的状语,应将“的”改为“地”。 例2中“啪啪价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 例3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地”。 例4中“该国”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例5中“价 观和 人”之后的的”不能省略 例6中“机械”之后的“地”不能省路。 2、动态助词的误用 例1 国家制定着优惠政策,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 例2: 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草原上的落日又红又大,把山、湖、原野都染成了 片绛红 “者“”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例1并不表示“优惠政策”正在“制定”,所以不 能用“者”,应该改为“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实现,例2中“正在与“了”相矛盾,应将“了”去掉。 二、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1: 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例2: 这个县的小麦生产,由于改良品种,合理种植,科学管理,长势一直不错。 例3: 虽然家境贫赛,父母多病,但是学习干万不能荒废。 例4:
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 例 5: 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表现,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人格品行。 例 6: 他现在机械拿着铁锨往架子车上装土,驼了背的高大身躯尽量弯下来。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例 1 中“积极主动”是“联系”的状语,应将“的”改为“地”。 例 2 中“啪啪价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 例 3 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地”。 例 4 中“该国”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例 5 中“价值观”和“一个人”之后的“的”不能省略。 例 6 中“机械”之后的“地”不能省略。 2、动态助词的误用 例 1: 国家制定着优惠政策,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 例 2: 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草原上的落日又红又大,把山、湖、原野都染成了一 片绛红。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例 1 并不表示“优惠政策”正在“制定”,所以不 能用“着”,应该改为“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实现,例 2 中“正在”与“了”相矛盾,应将“了”去掉。 二、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 1: 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例 2: 这个县的小麦生产,由于改良品种,合理种植,科学管理,长势一直不错。 例 3: 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多病,但是学习千万不能荒废。 例 4:
这家电厂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用电需要外,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输送 分析: 例1中主语“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是抽象事物,与“浮现”不能搭配,可改为“他执 著于科研事业的情景”。 例2中主语“这个县的小麦生产”与谓语“长势一直不错”不能搭配。“长势良好”的应该是 “小麦”,而不是“小麦生产”,可改为“这个县的小麦,由于改良品种” 例3后一分句中主语“学习”与谓语动词“荒废”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业千万不能荒 废”。 例4电“可以“使用”,也可以“输送”:但是,“发电量“既不能“使用”,也不能“输送”。 在汉语中,“量”只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而不表示事物本身。本句可改为这家电厂发的 电,除了满足”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 市委和市政府责成工作组,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事故,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例2: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例3: 中国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和风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4: 根据客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航空公司新近开辟了从上海直达旧金山的航班。 分析: 例1中“拾数”与“事故”不能搭配,可改为“务必喝尽全力拾数伤病员,认直”。 例2中“塑造”不能支配“英雄事迹”,错误在于逻辑语义关系违背常规,因为英雄事迹 是英雄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塑造”出来的。本句可改为.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 华、林红等人的英雄形象”。 例3中“发挥”与“风格”不能搭配,“风格”一般只能与“发扬搭配。本句的错误在于联合 短语作中心语时,其中含有不能与定语配的词,可改为发挥了自身的水平”。 例4中开辟与“航班”不能搭配,可改为.开辟了.航线”。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 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是他自己非负担起那一种责任感的。 例2: 小老头干干巴巴的,精致设计的头发,仍无法将头皮全部遮蔽。 例3: 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很,却明白感情用事的严重危害性
这家电厂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用电需要外,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输送。 分析: 例 1 中主语“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是抽象事物,与“浮现”不能搭配,可改为“他执 著于科研事业的情景.”。 例 2 中主语“这个县的小麦生产”与谓语“长势一直不错”不能搭配。“长势良好”的应该是 “小麦”,而不是“小麦生产”,可改为“这个县的小麦,由于改良品种.”。 例 3 后一分句中主语“学习”与谓语动词“荒废”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业千万不能荒 废”。 例 4“电”可以“使用”,也可以“输送”;但是,“发电量”既不能“使用”,也不能“输送”。 在汉语中,“量”只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而不表示事物本身。本句可改为“这家电厂发的 电,除了满足.”。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 1: 市委和市政府责成工作组,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事故,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例 2: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例 3: 中国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和风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 4: 根据客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航空公司新近开辟了从上海直达旧金山的航班。 分析: 例 1 中“抢救”与“事故”不能搭配,可改为“.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伤病员,认真.”。 例 2 中“塑造”不能支配“英雄事迹”,错误在于逻辑语义关系违背常规,因为“英雄事迹” 是英雄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塑造”出来的。本句可改为“.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 华、林红等人的英雄形象”。 例 3 中“发挥”与“风格”不能搭配,“风格”一般只能与“发扬”搭配。本句的错误在于联合 短语作中心语时,其中含有不能与定语配的词,可改为“.发挥了自身的水平.”。 例 4 中“开辟”与“航班”不能搭配,可改为“.开辟了.航线”。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1: 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是他自己非负担起那一种责任感的。 例 2: 小老头干干巴巴的,精致设计的头发,仍无法将头皮全部遮蔽。 例 3: 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很,却明白感情用事的严重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