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学 体。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 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 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 4500个左右 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 定数量的形声字(20% 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 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如(手写):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 骨文大致由前辞 贞(问)辞 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 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 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 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 2.全文 先泰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吉铜为铜铅合金,吉铜器是古代中 国治炼铸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产物, 在当时属于帝王、贵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铜器以 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 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 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 熟的形体。 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 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500),如著名的盂、毛公鼎 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 括甲骨文、金文、籍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 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籍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 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 字形更趋整齐。 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 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 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签,小篆字形更为 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 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 4.求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 下级吏员。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 体。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 甲骨文于 1899 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 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 4500 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 1000 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 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 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如(手写):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 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 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 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 2.金文 先秦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为铜铅合金,青铜器是古代中 国冶炼铸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属于帝王、贵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铜器以钟 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 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 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 熟的形体。 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 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 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 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 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 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 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 字形更趋整齐。 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 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 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为 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 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 4.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 下级吏员。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
隶并用。小这是却菊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预自小等。故保留了较多的停书特 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 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隶又称今求,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 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 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 “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 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 的标准字体。 6.草书和行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 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 骨义 篆书、求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 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 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 的被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 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 书)加张相 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 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 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 到方块形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常规形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 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 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制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 2,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2)仿宋体 (真宋体)3)楷体(大宋体)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 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 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 于书法作品
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 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 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 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 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 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 的标准字体。 6.草书和行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 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的草体。 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 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 的波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 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 己书),如张旭、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 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 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 到方块形。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常规形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 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 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 2.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2)仿宋体 (真宋体)3)楷体(大宋体)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 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 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 于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