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 修辞方式又称修辞格。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修辞方式共有多少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 发凡》里列举了38种。此后学者又一再补充。当然,有些是否为修辞方式,还有不同看法。我们 在前面所讲的“词语的锤炼”中,有的就和某些修辞方式的运用有关: 末句说成“切忌过分脂粉气”或“不能过分脂粉气”均可,又是“切忌”,又是“不能”,犹如“负 负得正”一样,成肯定语气了。 比喻是人们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式之一。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辟,警喻:也物,他物。意思是譬喻是以他物来说明此 物,讲得简洁而中肯。比喻,就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 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比喻的运用很频繁,有的词语习用己久,比喻意义逐渐凝定化,变成了 比喻义,不仔细琢磨,都感觉不出来了。例如“风云(动荡的局势)”、“瓶颈(事情进行中容易发 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倾斜(对某一方更为关注)”、“和稀泥(无原则地调解、折中)”,就是如 此。 我国古代的作品中,比喻用得很普遍,有人统计,《诗经》用比喻的地方有二百多处,《孟子》 有一百多处。熟语中的比喻也非常多,像“如牛负重、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泣如诉”等成语, 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比喻包含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两个部分,前者称为本体,后者称为喻体。主体 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二)比喻的类型 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二者常用“像、好像、比如.似的”等词语明确地显示出比哈 关系。明喻在比喻中用得很广泛,效果也显豁。例如: (1)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者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 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团烧得正旺 的火焰。(杨朔《茶花赋》) (2)我好像,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鲁迅语。许广平《欣慰的纪 念) (3)所谓韧,就是不要像前清做八股文的“敲门砖”似的办法。(鲁迅《对左翼作 家联明的意见》) (4)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已的儿女一样抚有 者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激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杨 1
1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修辞方式 修辞方式又称修辞格。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修辞方式共有多少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 发凡》里列举了 38 种。此后学者又一再补充。当然,有些是否为修辞方式,还有不同看法。我们 在前面所讲的“词语的锤炼”中,有的就和某些修辞方式的运用有关; 末句说成“切忌过分脂粉气”或“不能过分脂粉气”均可,又是“切忌”,又是“不能”,犹如“负 负得正”一样,成肯定语气了。 比喻是人们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式之一。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墨翟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辟,譬喻;也物,他物。意思是譬喻是以他物来说明此 物,讲得简洁而中肯。比喻,就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 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比喻的运用很频繁,有的词语习用已久,比喻意义逐渐凝定化,变成了 比喻义,不仔细琢磨,都感觉不出来了。例如“风云(动荡的局势)”、“瓶颈(事情进行中容易发 生阻碍的关键环节)”、“倾斜(对某一方更为关注)”、“和稀泥(无原则地调解、折中)”,就是如 此。 我国古代的作品中,比喻用得很普遍,有人统计,《诗经》用比喻的地方有二百多处,《孟子》 有一百多处。熟语中的比喻也非常多,像“如牛负重、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泣如诉”等成语, 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比喻包含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两个部分,前者称为本体,后者称为喻体。主体 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二)比喻的类型 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二者常用“像、好像、比如.似的”等词语明确地显示出比喻 关系。明喻在比喻中用得很广泛,效果也显豁。例如: (1)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 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 ....... 的火焰 ...。(杨朔《茶花赋》) (2)我好像一只牛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鲁迅语。许广平《欣慰的纪 念》) (3)所谓韧,就是不要像前清做八股文的“敲门砖”似的 ...............办法。(鲁迅《对左翼作 家联盟的意见》) (4)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 ..........抚育 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激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杨
朔《茶花赋》) (5)天下起雨来了,战士们身上的军装浇得湿淋淋的,冷得发抖。天又黑得像口锅。 令人迈不开步。(李天佑《首战平型关》) 明喻中比喻性词语在句子里可以充当各种不同的成分,例(1)(2)为谓语,例(3)为定语 例(4)为状语,例(5)为补语。 2,暗喻 又称隐喻。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明确表示是在打比方,而是用“是(为入、就是、 成、变成”等词语来显示两者的关系。如果说明喻本体和喻体是相类关系,那么暗喻则是相合关 系,暗喻比明喻形式上显得更紧凑,内容也更密切。例如: (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失败为成功之母。 (3)知识就是力量。 (4)我骑在马上也这样叹了声气:“唉!这就是雨中的江南。”不期忘记了抓牢疆绳 松手,马前足一滑,连人带马滚在塘里。幸而塘水不深,我被别人拖起,变 成了,个落水鸡!(陈毅《江南抗战之春》) 也有的暗喻本体和响体之间的关系,是利用破折号来显示的。例如: (1)环境卫士一一纸蚓 (2)沙漠之舟——骆驼 (3)纤维皇后一—丝绸 (4)五点钟,第一回声很有劲地叫了。红砖“罐头”的盖子一一那扇铁门一推开, 就像放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夏衍《包身工》) 3.借喻 本体不出现。它不用“像”、“是”一类词语,干脆把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作被比方的事物来 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表达深厚而含 蓄。例如: (1)人生终点站的服务员一—访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工刘瑞安 (2)他想回头看看离油库多远了,汽油桶爆炸对油库还有没有威胁,但是身后驼着,个 大火球,挡住了视线。(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3)傅家杰是体贴的。他在屋里拉起一块绿色的塑料布,把三屉桌挪到布幔后面,希望 能在这瓶瓶罐罐、哭哭啼略的世界里,为妻子另辟一块安定的绿洲,使她能像以前 一样夜夜攻读。这谈何容易!(谌容《人到中年》) 以上数例中,本体均未出现。例(1)“人生终点站”代替了“疾仪馆”。例(2)“一个大火球”代 替了“着了火的汽油桶”。例(3)“安定的绿洲”代替了“安静的地方”。 (三)比喻的修辞作用 1.说明事理
2 朔《茶花赋》) (5)天下起雨来了,战士们身上的军装浇得湿淋淋的,冷得发抖。天又黑得像口锅 ..., 令人迈不开步。(李天佑《首战平型关》) 明喻中比喻性词语在句子里可以充当各种不同的成分,例(1)(2)为谓语,例(3)为定语, 例(4)为状语,例(5)为补语。 2.暗喻 又称隐喻。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明确表示是在打比方,而是用“是(为)、就是、 成、变成”等词语来显示两者的关系。如果说明喻本体和喻体是相类关系,那么暗喻则是相合关 系,暗喻比明喻形式上显得更紧凑,内容也更密切。例如: (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 (2)失败为成功之母 .....。 (3)知识就是力量 ....。 (4)我骑在马上也这样叹了声气:“唉!这就是雨中的江南。”不期忘记了抓牢缰绳, 一松手,马前足一滑,连人带马滚在塘里。幸而塘水不深,我被别人拖起,变. 成了一个落水鸡 .......!(陈毅《江南抗战之春》) 也有的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是利用破折号来显示的。例如: (1)环境卫士——蚯蚓.. (2)沙漠之舟——骆驼.. (3)纤维皇后——丝绸.. (4)五点钟,第一回声很有劲地叫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 ....一推开, 就像放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夏衍《包身工》) 3.借喻 本体不出现。它不用“像”、“是”一类词语,干脆把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作被比方的事物来 说,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表达深厚而含 蓄。例如: (1)人生终点站 .....的服务员——访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工刘瑞安 (2)他想回头看看离油库多远了,汽油桶爆炸对油库还有没有威胁,但是身后驼着一个.. 大火球 ...,挡住了视线。(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3)傅家杰是体贴的。他在屋里拉起一块绿色的塑料布,把三屉桌挪到布幔后面,希望 能在这瓶瓶罐罐、哭哭啼啼的世界里,为妻子另辟一块安定的绿洲 .....,使她能像以前 一样夜夜攻读。这谈何容易!(谌容《人到中年》) 以上数例中,本体均未出现。例(1)“人生终点站”代替了“殡仪馆”。例(2)“一个大火球”代 替了“着了火的汽油桶”。例(3)“安定的绿洲”代替了“安静的地方”。 (三)比喻的修辞作用 1.说明事理
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平易,使抽 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例如: (1)“你疲劳了。”“不,我一点也不疲劳。”傅家杰斜躺在床边,一手撑着自己的头,望 着她说:“金属也会疲劳。先产生疲劳显微裂纹,然后逐步扩展,到一定程度就发 生断裂.”(谌容《人到中年》) 这是傅家杰和妻子陆文婷的一段对话,陆文婷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傅家杰劝说她要注意休总,长 期劳累会出现严重后果。但是这个意思并没有去讲一般的道理,而是用了一个“金属也会疲劳” 由渐变到断裂的比喻。金属是坚硬的,尚且如此,何况血肉之躯的人?由于比喻说服力强,所以 小说接下去说,陆文婷觉得它“仿佛有者千钧重量”,“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论说文中,比喻更是常用的手段。例如: (2)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成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 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 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冰,他们不使自已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 步骤地到达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在这段文字里,毛泽东同志向红军指挥员提出了反对什么,提侣什么。为了使大家知其然而又知 其所以然,以游泳作譬,亦喻亦议,并据此作出结论:“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 真是通俗而透辟。 比喻通常是由语句来表述的,有时也可以是一则带有情节性的故事、寓言等等。例如: (3)有些人手里的权力虽不很大,却特别善于滥用。别的单位要经过他们的手办点事, 本来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应该尽力办好的,他们却要拿一手,从中捞点油水。你不 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处处刁难,使你“行不得也哥哥”。人们把这种行为,称 之为“雁过拔毛”. 有这么一则笑话:一个嘴巴馋得厉害的人,实在弄不到肉,就去咬自己的胳膊, 虽然一时应付了馋虫,但不久就因失血过多而鸣呼哀战了。这自然是人们编造出来 用以警世讥俗的,但今日之热衷于“雁过拔毛”者,其短见和无知,与这种“啮臂 自啖”的叁人相去能有几许?戕害着自己的生命而自以为得计,够可悲的了。(谢云 《谁家的“雁”,拔谁的“毛”?》) “笑话”虽然荒诞可笑,但蕴涵丰富犀利,发人深思。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雁过拔毛”者 “啮臂自啖”的短见和无知,贪梦和愚盘。以致作者无需作更多的分析,就阐明了个人、小团体 和国家,当前和长远关系的深刻道理。 2.描述事物 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人们的感知度。在景物 描写中,比喻用得很多。例如: (1)汽车大转弯上雪山了,像雄鹰在苍空盘旋,越飞越高。眼看被我们超越过的一辆辆 3
3 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平易,使抽 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例如: (1)“你疲劳了。”“不,我一点也不疲劳。”傅家杰斜躺在床边,一手撑着自己的头,望 着她说:“金属也会疲劳。先产生疲劳显微裂纹,然后逐步扩展,到一定程度就发 生断裂.”(谌容《人到中年》) 这是傅家杰和妻子陆文婷的一段对话,陆文婷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傅家杰劝说她要注意休息,长 期劳累会出现严重后果。但是这个意思并没有去讲一般的道理,而是用了一个“金属也会疲劳” 由渐变到断裂的比喻。金属是坚硬的,尚且如此,何况血肉之躯的人?由于比喻说服力强,所以 小说接下去说,陆文婷觉得它“仿佛有着千钧重量”,“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论说文中,比喻更是常用的手段。例如: (2)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成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 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 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 步骤地到达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在这段文字里,毛泽东同志向红军指挥员提出了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为了使大家知其然而又知 其所以然,以游泳作譬,亦喻亦议,并据此作出结论:“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 真是通俗而透辟。 比喻通常是由语句来表述的,有时也可以是一则带有情节性的故事、寓言等等。例如: (3)有些人手里的权力虽不很大,却特别善于滥用。别的单位要经过他们的手办点事, 本来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应该尽力办好的,他们却要拿一手,从中捞点油水。你不 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处处刁难,使你“行不得也哥哥”。人们把这种行为,称 之为“雁过拔毛”. 有这么一则笑话:一个嘴巴馋得厉害的人,实在弄不到肉,就去咬自己的胳膊, 虽然一时应付了馋虫,但不久就因失血过多而呜呼哀哉了。这自然是人们编造出来 用以警世讥俗的,但今日之热衷于“雁过拔毛”者,其短见和无知,与这种“啮臂 自啖”的蠢人相去能有几许?戕害着自己的生命而自以为得计,够可悲的了。(谢云 《谁家的“雁”,拔谁的“毛”?》) “笑话”虽然荒诞可笑,但蕴涵丰富犀利,发人深思。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雁过拔毛”者 “啮臂自啖”的短见和无知,贪婪和愚蠢。以致作者无需作更多的分析,就阐明了个人、小团体 和国家,当前和长远关系的深刻道理。 2.描述事物 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人们的感知度。在景物 描写中,比喻用得很多。例如: (1)汽车大转弯上雪山了,像雄鹰在苍空盘旋,越飞越高。眼看被我们超越过的一辆辆
载重汽车,深远地落在后边,就像甲虫似的爬行在崖谷底下。雪山上冷气通人,副 师长和我都穿上了随身带的大衣。公路穿行在雪山的半山岸壁上,岸边竖立着成串 的黑白相间的防护桩,像标兵似的屹立着,不许汽车往岸边越过一分一寸。随着汽 车的哮喘声,高插在路边的警语牌越来越多了:连续转弯!鸣号!限制车速!路滑! 车轮加铁链!(碧野《雪路云程》) 例中的比喻不仅逼真生动,而且信息丰富。“雄度”喻,表现了汽车在高山迂回曲折的公路上飞驰 的景象:“甲虫”喻,表现了从高处俯视载重汽车行进的情状:“标兵”喻,把一个不起眼的物体 写活了,那么威严地忠于职守,从而反衬出了峻岭之险:而一个“哮喘声”则又写出了机械动力 居然也“体力不支”,登山艰难。作者以其神奇之笔,仿佛把我们带上了雪路云程。 在其他记述性文字里,比喻也常常可见,下面是一则报道: (2)一种新式的“导弹”诞生了。它不在深山丛林的发射场,而在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 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瞄准着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说它是“导弹”,因为它 具有极高的“命中率”一一一旦进入人体,即绕过各种不相关的组织细胞,直捣“敌 巢”一一隐藏在肝脏深处的肿瘤。它还装有杀伤力很强的“弹头”一一蓖麻毒蛋白, 一个毒分子就可消灭一个癌细胞。它,称为“人体肝癌单克降抗体”,简称“肝癌 单抗”。(《文汇报》) 这是关于抗癌新药“人体肝癌单克隆抗体”的报道,如果平直叙来太无味了,作者以奇突的想象 把它比作“导弹”,那种神奇的手段、效果,写得多么有趣。人们惊喜于药物疗效的同时,又得了 语言艺术的享受。 3.刻划人物 运用比喻刻划人物,可以使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例如: (1)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拿起身边的长早烟管根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太阳 现在正当他头项,他的影子落在泥地上,短短地像一段乌焦木头,还穿着破棉袄的 他,觉得浑身躁热起来了。(茅盾《春蚕》) 作家对勤劳朴实而饱受生活折磨的老通宝,并没有就他的音容笑貌作工笔画式的描绘,只是借助 于比喻,摄取他在太阳下的投影:“像一段乌焦木头”。这是写形,却又以形传神,淡淡一笔,活 画出了一个油尽灯枯近于麻木的中国苦难农民的形象。贴切而深邃的比喻,可以取得多么强烈的 艺术效果 作家刻划人物时,除了运用比喻写他的外在形体特征,更重视写他的意志品格、精神风貌。 例如: (2)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 升登.餐霜饮露,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己:汗如雨下。时常感到他支 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多少次上去了摔下 来。就是铁鞋,也早该踏破了。人们嘲笑他穿的是通风透气不会得脚气病的一双鞋 子。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平粉身碎骨。他无法统计他失败了多少次
4 载重汽车,深远地落在后边,就像甲虫似的爬行在崖谷底下。雪山上冷气逼人,副 师长和我都穿上了随身带的大衣。公路穿行在雪山的半山崖壁上,崖边竖立着成串 的黑白相间的防护桩,像标兵似的屹立着,不许汽车往崖边越过一分一寸。随着汽 车的哮喘声,高插在路边的警语牌越来越多了:连续转弯!鸣号!限制车速!路滑! 车轮加铁链!(碧野《雪路云程》) 例中的比喻不仅逼真生动,而且信息丰富。“雄鹰”喻,表现了汽车在高山迂回曲折的公路上飞驰 的景象;“甲虫”喻,表现了从高处俯视载重汽车行进的情状;“标兵”喻,把一个不起眼的物体 写活了,那么威严地忠于职守,从而反衬出了峻岭之险;而一个“哮喘声”则又写出了机械动力 居然也“体力不支”,登山艰难。作者以其神奇之笔,仿佛把我们带上了雪路云程。 在其他记述性文字里,比喻也常常可见,下面是一则报道: (2)一种新式的“导弹”诞生了。它不在深山丛林的发射场,而在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 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瞄准着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说它是“导弹”,因为它 具有极高的“命中率”——一旦进入人体,即绕过各种不相关的组织细胞,直捣“敌 巢”——隐藏在肝脏深处的肿瘤。它还装有杀伤力很强的“弹头”——蓖麻毒蛋白, 一个毒分子就可消灭一个癌细胞。它,称为“人体肝癌单克隆抗体”,简称“肝癌 单抗”。(《文汇报》) 这是关于抗癌新药“人体肝癌单克隆抗体”的报道,如果平直叙来太无味了,作者以奇突的想象, 把它比作“导弹”,那种神奇的手段、效果,写得多么有趣。人们惊喜于药物疗效的同时,又得了 语言艺术的享受。 3.刻划人物 运用比喻刻划人物,可以使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例如: (1)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拿起身边的长旱烟管恨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太阳 现在正当他头顶,他的影子落在泥地上,短短地像一段乌焦木头,还穿着破棉袄的 他,觉得浑身躁热起来了。(茅盾《春蚕》) 作家对勤劳朴实而饱受生活折磨的老通宝,并没有就他的音容笑貌作工笔画式的描绘,只是借助 于比喻,摄取他在太阳下的投影:“像一段乌焦木头”。这是写形,却又以形传神,淡淡一笔,活 画出了一个油尽灯枯近于麻木的中国苦难农民的形象。贴切而深邃的比喻,可以取得多么强烈的 艺术效果。 作家刻划人物时,除了运用比喻写他的外在形体特征,更重视写他的意志品格、精神风貌。 例如: (2)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 升登.餐霜饮露,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汗如雨下。时常感到他支 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多少次上去了摔下 来。就是铁鞋,也早该踏破了。人们嘲笑他穿的是通风透气不会得脚气病的一双鞋 子。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乎粉身碎骨。他无法统计他失败了多少次
他毫不气佞。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前进之母:成功由失败 堆垒而成。他越过了雪线,到达了雪峰和现代冰川,更感缺氧的严重了。多少次坚 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登山运动员,爬呵 爬呵,爬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享誉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为了攻克二百多年米一直没有人拿下的一道国际数学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是对这个精神领域里的劳动怎样去表现呢?作家 徐迟创造性地运用了人们所熟悉的比喻:攀登科学高峰。他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部“艰苦卓绝” 的登山纪实片。一切抽象的词语在这里都化成了可视的具体形象,人物为夺取祖国荣誉而顽强拼 搏的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使人肃然起敬。 (四)运用比喻的要求 1.贴切。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共同之处,这是构成比喻的基础:而要有共同之处 就要求比喻贴切。钱钢《唐山大地震》对我们很有启示。作者在地震后曾去灾区访问,一些灾民 谈到当时的声响、身体感觉以及景物时,各自用了这样一些比喻: (1)这时我就听见了“鸣一一鸣”的巨响,像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动 (2)我紧紧抱住大树。黑暗中,只觉得大地晃晃悠悠,我和大树都在往一个万丈深渊里 落、落、落。 (3)猛然间,像当头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一一”地动山摇!我像让一个扫堂腿扫倒 在地,往左翻了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 (4)我们闲聊了几句,刚刚摆开架式想打拳,就听见“鸣 一鸣一一”声响,像刮大风 又像旧社会矿上的“响汽”.就觉一阵子“噜松”一一人像搁在一个大筛子上 样,被没完没了筛着! (5)那摇晃刚停,我就从车上滑下来。这时候车头大灯还亮,往前一看,天呐:溜直的 铁道,都拧了麻花,曲里拐弯像大长虫。 (6)话还没说完,就听:“咣!!”那声响啊!把人都震憎了。我觉得是两个高速行驶的 车头对撞了! (7)光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脚底下像过电似的。 (8)全厂的空气都紧张到了极点,房在倒,地在颤。蜂鸣报警器“客!嘟!嘟!”地响, 还有电铃,小喇叭,都一齐发疯似的叫。最怕人的是几台锅炉发出的排气声。由于 安全阀这阵儿起作用了,锅炉里的水蒸汽,以每平方厘米一百公斤的压力猛劲喷射 出来,发出扎耳的尖声。所有的人都被这尖声惊呆了,它比几百台火车头一块喷气 的声音还要响,就像要把人的心切烂撕碎! 以上被访者所用的比喻各不相同,但因为他们是亲身经历的,都十分真切,使人们感同身受,从 而重现了1976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历史性浩劫。 2,新颖。人云亦云的比喻会使人厌烦,而新颖的比喻则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例如: 5
5 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 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前进之母;成功由失败 堆垒而成。他越过了雪线,到达了雪峰和现代冰川,更感缺氧的严重了。多少次坚 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登山运动员,爬呵, 爬呵,爬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享誉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为了攻克二百多年来一直没有人拿下的一道国际数学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是对这个精神领域里的劳动怎样去表现呢?作家 徐迟创造性地运用了人们所熟悉的比喻:攀登科学高峰。他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部“艰苦卓绝” 的登山纪实片。一切抽象的词语在这里都化成了可视的具体形象,人物为夺取祖国荣誉而顽强拼 搏的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使人肃然起敬。 (四)运用比喻的要求 1.贴切。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共同之处,这是构成比喻的基础;而要有共同之处, 就要求比喻贴切。钱钢《唐山大地震》对我们很有启示。作者在地震后曾去灾区访问,一些灾民 谈到当时的声响、身体感觉以及景物时,各自用了这样一些比喻: (1)这时我就听见了“呜——呜”的巨响,像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动。 (2)我紧紧抱住大树。黑暗中,只觉得大地晃晃悠悠,我和大树都在往一个万丈深渊里 落、落、落。 (3)猛然间,像当头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像让一个扫堂腿扫倒 在地,往左翻了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 (4)我们闲聊了几句,刚刚摆开架式想打拳,就听见“呜——呜——”声响,像刮大风, 又像旧社会矿上的“响汽”.就觉一阵子“噜松”——人像搁在一个大筛子上一 样,被没完没了筛着! (5)那摇晃刚停,我就从车上滑下来。这时候车头大灯还亮,往前一看,天呐!溜直的 铁道,都拧了麻花,曲里拐弯像大长虫。 (6)话还没说完,就听:“咣!!!”那声响啊!把人都震懵了。我觉得是两个高速行驶的 车头对撞了! (7)光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脚底下像过电似的。 (8)全厂的空气都紧张到了极点,房在倒,地在颤。蜂鸣报警器“嘟!嘟!嘟!”地响, 还有电铃,小喇叭,都一齐发疯似的叫。最怕人的是几台锅炉发出的排气声。由于 安全阀这阵儿起作用了,锅炉里的水蒸汽,以每平方厘米一百公斤的压力猛劲喷射 出来,发出扎耳的尖声。所有的人都被这尖声惊呆了,它比几百台火车头一块喷气 的声音还要响,就像要把人的心切烂撕碎! 以上被访者所用的比喻各不相同,但因为他们是亲身经历的,都十分真切,使人们感同身受,从 而重现了 1976 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历史性浩劫。 2.新颖。人云亦云的比喻会使人厌烦,而新颖的比喻则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例如:
(1)给沙漠“锁边儿”,内蒙自治区伊克昭盟的群众正在这样做.年复一年,树和草 向沙漠反蚕食。现在,沙漠边己被锁住了,农牧民衣食丰足,有的户己开始富起来 了。(《人民日报》) (2)《张(张协状元)》剧产生于南宋中期,是中国戏曲形成阶段的作品。为我国现存最 早、最完整的戏曲剧本,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徐雪梅《戏曲活化石 (张协状元)》) 例(1)人们缝制衣服时怕纤维散落,所以要“锁边儿”,如今为防止沙漠蚕蚀,也给它来个“锁 边儿”一一植树种草,真是新奇有趣。例(2)一提起化石,人们就会想起坚硬的石块,如今南宋 时期的一个剧本竞成了“活化石”。细细品味,可不是!“化石”者,深覆之古遗物也,实在妙绝! 3.精巧。用壁之道,不在量多,而在精巧。精湛工巧的比喻会使人玩味沉思。例如: (1)过去,在说明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渊源问题上,考古学界长期持一个中心向外 扩展、蔓延的观点,随着近些年考古新发掘的新材料出现,这种观点被质疑、动摇 了.我国古文化的发生不是一堆镶火,而是星火点点。(《光明日报》) (2)目前,在群众中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歪风邪气面前,现在瓦匠多了,木匠多了, 铁匠少了。”笔者问其何意,原来群众把瓦匠喻为“和稀泥”,把木匠喻为“睁只眼, 闭只眼”(为了找平面和取直线),而认为只有铁匠才是“硬碰硬”的。(《人民日报海 外版》) 例(1)把扩展、蔓延的古代文化喻为“火”,而且把一个“中心”和多个“渊源”分别喻为“一 堆薄火”和“星火点点”。遥想远在那蛮荒时期,东方大地上已经遍地亮起瑰丽的文明之光,作为 中华儿女能不自豪?例(2)人们把“和稀泥”的人喻为瓦匠,“睁只眼,闭只眼”的人验为木匠, “硬碰硬”的人喻为铁匠,并以此区分“在歪风邪气面前”的三种不同的人,通俗形象,耐人寻 味,表现了群众的创作智慧。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 的,向上提者。一一鲁迅《药》 下面的例子在比喻的运用上有缺点: (1)*看球赛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个水泄不通。站在后面的人都踮起了 脚,脖子伸得老长,仿佛许多鸭子要抢盆里的食,拼命地往前挤。 “仿佛许多鸭子.”比喻欠妥。作者以此作譬,可能仿自鲁迅小说《药》。鲁迅那样比喻是有用 意的。反动统治者杀害革命青年,而一些小市民却挤在刑场上围观,鲁迅是讽刺他们的麻木、冷 漠。这里用于比喻观看球赛的观众,显然不很恰当,尽管他们不够注意文明礼貌。 (2)*已经是深秋了,未名湖一派肃杀气氛。湖边垂柳叶子稀稀拉拉,像是病后女人的 头发。 “像是病后女人的头发”,欠妥。比喻对女性不够尊重,感情色彩也显得消沉。 (五)比喻的辨识 以下诸例中的有关词语不是比喻:
6 (1)给沙漠“锁边儿”,内蒙自治区伊克昭盟的群众正在这样做.年复一年,树和草 向沙漠反蚕食。现在,沙漠边已被锁住了,农牧民衣食丰足,有的户已开始富起来 了。(《人民日报》) (2)《张(张协状元)》剧产生于南宋中期,是中国戏曲形成阶段的作品。为我国现存最 早、最完整的戏曲剧本,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徐雪梅《戏曲活化石 (张协状元)》) 例(1)人们缝制衣服时怕纤维散落,所以要“锁边儿”,如今为防止沙漠蚕蚀,也给它来个“锁 边儿”——植树种草,真是新奇有趣。例(2)一提起化石,人们就会想起坚硬的石块,如今南宋 时期的一个剧本竟成了“活化石”。细细品味,可不是!“化石”者,深藏之古遗物也,实在妙绝! 3.精巧。用譬之道,不在量多,而在精巧。精湛工巧的比喻会使人玩味沉思。例如: (1)过去,在说明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的渊源问题上,考古学界长期持一个中心向外 扩展、蔓延的观点,随着近些年考古新发掘的新材料出现,这种观点被质疑、动摇 了.我国古文化的发生不是一堆篝火,而是星火点点。(《光明日报》) (2)目前,在群众中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歪风邪气面前,现在瓦匠多了,木匠多了, 铁匠少了。”笔者问其何意,原来群众把瓦匠喻为“和稀泥”,把木匠喻为“睁只眼, 闭只眼”(为了找平面和取直线),而认为只有铁匠才是“硬碰硬”的。(《人民日报·海 外版》) 例(1)把扩展、蔓延的古代文化喻为“火”,而且把一个“中心”和多个“渊源”分别喻为“一 堆篝火”和“星火点点”。遥想远在那蛮荒时期,东方大地上已经遍地亮起瑰丽的文明之光,作为 中华儿女能不自豪?例(2)人们把“和稀泥”的人喻为瓦匠,“睁只眼,闭只眼”的人喻为木匠, “硬碰硬”的人喻为铁匠,并以此区分“在歪风邪气面前”的三种不同的人,通俗形象,耐人寻 味,表现了群众的创作智慧。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 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下面的例子在比喻的运用上有缺点: (1)*看球赛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个水泄不通。站在后面的人都踮起了 脚,脖子伸得老长,仿佛许多鸭子要抢盆里的食,拼命地往前挤。 “仿佛许多鸭子.”比喻欠妥。作者以此作譬,可能仿自鲁迅小说《药》。鲁迅那样比喻是有用 意的。反动统治者杀害革命青年,而一些小市民却挤在刑场上围观,鲁迅是讽刺他们的麻木、冷 漠。这里用于比喻观看球赛的观众,显然不很恰当,尽管他们不够注意文明礼貌。 (2)*已经是深秋了,未名湖一派肃杀气氛。湖边垂柳叶子稀稀拉拉,像是病后女人的 头发。 “像是病后女人的头发”,欠妥。比喻对女性不够尊重,感情色彩也显得消沉。 (五)比喻的辨识 以下诸例中的有关词语不是比喻:
(1)社会呼吁给小学生松绑,他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 (2)你看她今天老板若脸,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 (3)王大爷七十多了,每天上山下山喷噔地,一点不显累,就像三十来岁的人。 (4)我们这一代人,像插秧、采煤、修路等等,什么苦活儿没干过?不过说实话,对自 己倒也是个锻炼 例(1)“松绑”是运用多义词的比喻义。这个词原指解开捆绵在身上的绳索,由此转化喻指放宽 约束限制。它已经固定下来,成为词的义项之一。所以这里说“松绑”,不是临时性的打比方,不 是运用修辞手法“比喻”。例(2)“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是猜度。例(3)“像三十来岁的人” 是同类比较。(4)“像插秧、采煤、修路”是例证。这些都不是修辞方式比喻的运用。 、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被 代替的事物称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称借体。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借代用得很多。例如:“皓首”代老人,“红颜”代少女,“长缨”代 贵人,“短褐”代贫苦人,“管弦”代音乐,“杜康”代酒,等等。现代用得更为广泛。 (二)借代的方式 1.以部分代全体 (1)不拿群众,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草,木。(姚雪垠《李自成》) 例(1)中的“一针一线”和例(2)中的“一草一木”原本指某种东西,这里用指一般的东西。 2.以专称代通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 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毛洋东《组织起来》) (2)一对老八路两个白求恩任永志岳进夫妇离休后到山区义务行医(《光明日报》) 例(1)中的“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在民间传说中,他料事如神,被视 为智慧的化身。这里代指充满智慧的人物。例(2)中的“老八路”,指八路军:“白求恩”,是抗 战期间援助我国的著名的加拿大医生。这里,“老八路”、“白求恩”分别代指革命战士和救死扶伤 乐于助人的医生。 3.以特征代本体 (1)“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一一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一 一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 《药》) (2),撮毛噗地坐倒在地上,“那不成.还是把我留在这里,你们不是优待俘虏吗?” (曲波《林海雪原》) 7
7 (1)社会呼吁给小学生松绑,他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 (2)你看她今天老板着脸,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 (3)王大爷七十多了,每天上山下山噔噔地,一点不显累,就像三十来岁的人。 (4)我们这一代人,像插秧、采煤、修路等等,什么苦活儿没干过?不过说实话,对自 己倒也是个锻炼。 例(1)“松绑”是运用多义词的比喻义。这个词原指解开捆绑在身上的绳索,由此转化喻指放宽 约束限制。它已经固定下来,成为词的义项之一。所以这里说“松绑”,不是临时性的打比方,不 是运用修辞手法“比喻”。例(2)“好像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是猜度。例(3)“像三十来岁的人” 是同类比较。(4)“像插秧、采煤、修路”是例证。这些都不是修辞方式比喻的运用。 二、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被 代替的事物称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称借体。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借代用得很多。例如:“皓首”代老人,“红颜”代少女,“长缨”代 贵人,“短褐”代贫苦人,“管弦”代音乐,“杜康”代酒,等等。现代用得更为广泛。 (二)借代的方式 1.以部分代全体 (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红军歌曲《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 ....。(姚雪垠《李自成》) 例(1)中的“一针一线”和例(2)中的“一草一木”原本指某种东西,这里用指一般的东西。 2.以专称代通称 (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 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 ...”,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 (毛泽东《组织起来》) (2)一对老八路 ... 两个白求恩 ... 任永志岳进夫妇离休后到山区义务行医(《光明日报》) 例(1)中的“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在民间传说中,他料事如神,被视 为智慧的化身。这里代指充满智慧的人物。例(2)中的“老八路”,指八路军;“白求恩”,是抗 战期间援助我国的著名的加拿大医生。这里,“老八路”、“白求恩”分别代指革命战士和救死扶伤、 乐于助人的医生。 3.以特征代本体 (1)“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 ....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 《药》) (2)一撮毛 ...噗地坐倒在地上,“那不成.还是把我留在这里,你们不是优待俘虏吗?” (曲波《林海雪原》)
例(1)以“花白胡子”这一特征,代指“花白胡子的人”。例(2)“一撮毛”指特务刘维山,他 右腮上长着二寸多长的一撮黑白间杂的毛,人称“一撮毛”,以此代指其人。 4.以具体代抽象 (1)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 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 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北京晚报》) 例(1)旧制一市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代指“差不多”。例(2)“菜园子”指副食品生产 基地,“菜篮子”指居民能购买到的副食品品种。 (三)借代的修辞作用 1.简洁形象。例如: (1)一个真正牧马人的自述(《光明日报》) 通讯开头的“编者按”说:“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营口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曲啸有者和电影《牧马人》 主人公相似的经历。他先是被划成右派,继而被送去劳动教养,‘文革'中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坐牢十余载.”“自述”十分感人,读来催人泪下。“牧马人”即代指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马列主义信仰不动摇这样不平常的人。这里运用借代手法,不仅符合标题 语言要高度简练的要求,而且对人物,对自述内容,也起了形象的概括性介绍作用。 (2)子女争为父母做“红娘”,单位邻里为老人“搭鹊桥”,这是海淀区老年婚烟发生的 可喜变化,老年人再婚人数,正逐年增长。(《北京晚报》) 《西厢记》中的“红娘”和牛郎织女七夕“搭鹊桥”的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这里用以代指婚 姻介绍者,语言给人以形象感,并带有美满幸福的喜庆色彩。 (3)斗笠村不大不小,东西长南北短。穿村而过的京塘公路两旁,各有人家几十户,家 家都经营小买卖。有的开茶馆,有的开饭铺,有的卖杂货,还有两家客店。这一方 之地,形成一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市街,便是斗签村的大相栏或王府井。(刘 绍棠《不虚此行》) “大栅栏”和“王府井”都是北京有名的商业区,斗签村市街以此指代,可以使人感知到它在村 中的地位,以及热闹繁忙的景象。 2.新鲜风趣。例如: (1)国产“蛮蜂”编队飞万里(《光明日报》) 这是一则标题,报道的是我国取名“蜜蜂”的超轻型飞机编队万里飞行(自乌鲁木齐至哈尔滨), 胜利归来,标题以品牌型号名称指代飞机,富于趣味。再如: (2)拉萨街头出现英语热年轻喇嘛也念ABC(《人民日报》) 标题第二句以英语字母代英语,既可避免与第一句用词重复,又可使人感受到琅琅书声,这出于 成天价诵经人之口,不能不使人觉得新鲜。笑语实行改革开放,真是一切都变了。 (3)盛夏的清华园,行人寥寥。绿树掩映的校园里,格外安静。炎炎酷暑中,却有八位 身份独特的“学生,端坐在近春楼的教室里,听汉语教授细说“主谓宾”。他们
8 例(1)以“花白胡子”这一特征,代指“花白胡子的人”。例(2)“一撮毛”指特务刘维山,他 右腮上长着二寸多长的一撮黑白间杂的毛,人称“一撮毛”,以此代指其人。 4.以具体代抽象 (1)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 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 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搞好菜园子 ... 丰富菜篮子 ...(《北京晚报》) 例(1)旧制一市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代指“差不多”。例(2)“菜园子”指副食品生产 基地,“菜篮子”指居民能购买到的副食品品种。 (三)借代的修辞作用 1.简洁形象。例如: (1)一个真正牧马人的自述(《光明日报》) 通讯开头的“编者按”说:“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营口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曲啸有着和电影《牧马人》 主人公相似的经历。他先是被划成右派,继而被送去劳动教养,‘文革’中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坐牢十余载.”“自述”十分感人,读来催人泪下。“牧马人”即代指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马列主义信仰不动摇这样不平常的人。这里运用借代手法,不仅符合标题 语言要高度简练的要求,而且对人物,对自述内容,也起了形象的概括性介绍作用。 (2)子女争为父母做“红娘”,单位邻里为老人“搭鹊桥”,这是海淀区老年婚姻发生的 可喜变化,老年人再婚人数,正逐年增长。(《北京晚报》) 《西厢记》中的“红娘”和牛郎织女七夕“搭鹊桥”的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这里用以代指婚 姻介绍者,语言给人以形象感,并带有美满幸福的喜庆色彩。 (3)斗笠村不大不小,东西长南北短。穿村而过的京塘公路两旁,各有人家几十户,家 家都经营小买卖。有的开茶馆,有的开饭铺,有的卖杂货,还有两家客店。这一方 之地,形成一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市街,便是斗笠村的大栅栏或王府井。(刘 绍棠《不虚此行》) “大栅栏”和“王府井”都是北京有名的商业区,斗笠村市街以此指代,可以使人感知到它在村 中的地位,以及热闹繁忙的景象。 2.新鲜风趣。例如: (1)国产“蜜蜂”编队飞万里(《光明日报》) 这是一则标题,报道的是我国取名“蜜蜂”的超轻型飞机编队万里飞行(自乌鲁木齐至哈尔滨), 胜利归来,标题以品牌型号名称指代飞机,富于趣味。再如: (2)拉萨街头出现英语热 年轻喇嘛也念 ABC(《人民日报》) 标题第二句以英语字母代英语,既可避免与第一句用词重复,又可使人感受到琅琅书声,这出于 成天价诵经人之口,不能不使人觉得新鲜。笑语实行改革开放,真是一切都变了。 (3)盛夏的清华园,行人寥寥。绿树掩映的校园里,格外安静。炎炎酷暑中,却有八位 身份独特的“学生”,端坐在近春楼的教室里,听汉语教授细说“主谓宾”。他们
就是来自香港的八位法官。(《北京青年报》) 例中的“主谓宾”如写成“现代汉语语法”就流于平实了,而以“主谓宾”代指,则给人以新鲜 形象之感。 (4)刘思佳真的是为了多捞几个钱?难道他还会缺钱花吗?谁不知道两年前他就成了钢 厂的第一个“七机部长”·(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机部”是国务院过去所属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的简称。此处以“七机部长”代指他“家有 电视机、录音机、电唱机、照像机、洗衣机、袖珍计算机、电冰箱”,别有趣味。 3.含意丰富。例如: (1)没有句号的人生一一空军英雄于福海事迹之三(《人民日报·海外版》) “句号”原指一个陈述句完了以后所用的标点,此处指代为人民服务终止之时,标题表现了人物 高贵的品格。 (2)“祥子”的后代(《人民日报·海外版》 “样子”是老舍《骆驼样子》中主人公的名字,一名饱经苦难的人力车夫。这篇报道所写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三轮车工人的幸福生活。此处以“祥子”代指三轮车工人,可使人联想起“样子” 所处的悲惨社会和不幸造遇,从而构成对比,感受到两个不同时代的深刻变化 (3)“闰土”用上程控电话(《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总一则摄影标颗。表现的是浙江绍兴农民牛活中的新事。“土”总鲁讯《故乡》中所写到的 个贫苦农民,因为闺土是绍兴人,作者构思 巧 少,用以代指绍兴农民。读者细细欣赏着照片中 人物拨打电话时的兴奋心情,品味者蕴涵深厚的标题用语,心头几多喜悦,几多感慨! (4)“四二么综合症”是独生子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症目前有蔓延之势。(《光 明日报》) “四二么”分别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父母,独生子女。“四二么综合症”是说由于祖父母、外祖 父母,父母都对孩子溺爱,因而养成了孩子任性、胆小、不爱劳动 不合群、 大手大脚等毛病 这里以“四二么综合症”代指独生子女的种种不良习性,并说它是独生子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不是值得人们反思么? (四)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一共同点,即本体都不出现,借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例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普 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 放生”,一样的·人、手、口、刀、生、羊·,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半 斤八两”是借代,代指“差不多”之类意思: 而“小放牛”和“人 .”则是借喻,前者喻 指通俗文艺(小型演唱),后者喻指识字课本里的汉字,即初级文化学习教材 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以此喻彼,而且可以改成明喻。借代的本体 和借体之间仅仅是相互有关的事物,以此代彼,不能够改成比喻。简单地说,借代就是为了取得 某种修薜效果而换用的另一种说法。 三、比拟 (一)什么是比拟? 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绘、说明。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 运用了比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 诗人把《折杨柳》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 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二)比拟的类型 9
9 就是来自香港的八位法官。(《北京青年报》) 例中的“主谓宾”如写成“现代汉语语法”就流于平实了,而以“主谓宾”代指,则给人以新鲜 形象之感。 (4)刘思佳真的是为了多捞几个钱?难道他还会缺钱花吗?谁不知道两年前他就成了钢 厂的第一个“七机部长”.(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机部”是国务院过去所属的“第七机械工业部”的简称。此处以“七机部长”代指他“家有 电视机、录音机、电唱机、照像机、洗衣机、袖珍计算机、电冰箱”,别有趣味。 3.含意丰富。例如: (1)没有句号的人生——空军英雄于福海事迹之三(《人民日报·海外版》) “句号”原指一个陈述句完了以后所用的标点,此处指代为人民服务终止之时,标题表现了人物 高贵的品格。 (2)“祥子”的后代(《人民日报·海外版》) “祥子”是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名字,一名饱经苦难的人力车夫。这篇报道所写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三轮车工人的幸福生活。此处以“祥子”代指三轮车工人,可使人联想起“祥子” 所处的悲惨社会和不幸遭遇,从而构成对比,感受到两个不同时代的深刻变化。 (3)“闰土”用上程控电话(《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是一则摄影标题,表现的是浙江绍兴农民生活中的新鲜事。“闰土”是鲁迅《故乡》中所写到的 一个贫苦农民,因为闰土是绍兴人,作者构思巧妙,用以代指绍兴农民。读者细细欣赏着照片中 人物拨打电话时的兴奋心情,品味着蕴涵深厚的标题用语,心头几多喜悦,几多感慨! (4)“四二幺综合症”是独生子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症目前有蔓延之势。(《光 明日报》) “四二幺”分别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父母,独生子女。“四二幺综合症”是说由于祖父母、外祖 父母,父母都对孩子溺爱,因而养成了孩子任性、胆小、不爱劳动、不合群、大手大脚等毛病。 这里以“四二幺综合症”代指独生子女的种种不良习性,并说它是独生子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不是值得人们反思么? (四)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有一共同点,即本体都不出现,借另一事物代替本体。例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普 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 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半 斤八两”是借代,代指“差不多”之类意思;而“小放牛”和“人、手.”则是借喻,前者喻 指通俗文艺(小型演唱),后者喻指识字课本里的汉字,即初级文化学习教材。 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以此喻彼,而且可以改成明喻。借代的本体 和借体之间仅仅是相互有关的事物,以此代彼,不能够改成比喻。简单地说,借代就是为了取得 某种修辞效果而换用的另一种说法。 三、比拟 (一)什么是比拟? 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绘、说明。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 运用了比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 诗人把《折杨柳》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 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二)比拟的类型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叫拟人。拟人手法让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动作神态,其表现形式有: (1)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硬更正悄然“退休”(《文摘报》 (2)浙江重新审定茶叶品牌名蒸不搞终身制(《每日电讯》) (3)前不久,武汉锣厂制造了直径一点四二米,重五十六公斤,音响可闻数十公 里的世界上目煎最太的太抄超。这锣即将“应邀”东渡日本,与世界上最大 的鼓匹配。(《人民日报·海外版》) (4)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可能有一个甚至几个“兄弟”,但当它们以很近的 距离掠过木星或其它大行星表面时,由于引力作用被抛向了外太空。(《科学 时报》) (2)把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水族“移民” 一记罗氏沼在广东省落户(《光明日报》) (2)西伯利亚来客—一红嘴重游春城(《人民日报》) (3)松息,谢谢你这顽皮的播种家。(黄宗英《大雁情》) (4)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蚁子叮咬的最佳人选是那些能为它们带来丰富胆 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们,这两样物质为蚊子等令人讨厌的昆虫生存所必需, 而它们自己又不能产生。(谷利源《最受蚊子青睐的人》) (3)把抽象的概念、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科学技术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亿万农民正向贫穷愚魅告别(《人民日报·海 外版》) (2).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朵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鲁迅《伤逝》) (3)玻璃窗上的冰花己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 屋顶也是白皑皑的。条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 芜《屋里的春天》)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叫拟物。它可以使描述具有新的寓意和色彩,其表 现形式有: 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1)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钦差大更”两天飞。(毛洋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3)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菊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10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叫拟人。拟人手法让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动作神态,其表现形式有: (1)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硬币正悄然“退休..”(《文摘报》) (2)浙江重新审定茶叶品牌 名茶不搞终身制 ...(《每日电讯》) (3)前不久,武汉锣厂制造了直径一点四二米,重五十六公斤,音响可闻数十公 里的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大抄锣。这锣即将“应邀..”东渡日本,与世界上最大 的鼓匹配。(《人民日报·海外版》) (4)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可能有一个甚至几个“兄弟..”,但当它们以很近的 距离掠过木星或其它大行星表面时,由于引力作用被抛向了外太空。(《科学 时报》) (2)把有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水族“移民..”——记罗氏沼在广东省落户..(《光明日报》) (2)西伯利亚来客..——红嘴鸥重游..春城(《人民日报》) (3)小松鼠,谢谢你这顽皮的播种家 ...。(黄宗英《大雁情》) (4)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蚊子叮咬的最佳人选 ....是那些能为它们带来丰富胆 固醇和维生素 B 的人们,这两样物质为蚊子等令人讨厌的昆虫生存所必需, 而它们自己又不能产生。(谷利源《最受蚊子青睐..的人》) (3)把抽象的概念、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 (1)科学技术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亿万农民正向贫穷愚昧告别..(《人民日报·海 外版》) (2).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朵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鲁迅《伤逝》) (3)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 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 芜《屋里的春天》)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叫拟物。它可以使描述具有新的寓意和色彩,其表 现形式有: 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1)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3)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