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句式的选择 1.句式和修辞 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对句子进行锤炼的过程,就是对句子不断推敲琢磨,不圈 加工提炼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句子的表达效果,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修 )我打破了杯子 打子我打破 (3)杯千抽我打破了 (4)我把杯子打破了。 四句基本意义相同,都是“我打破了杯子”的意思,但是句式不同,例(1)是一般的主动宾 句式,例(2)是主谓谓语句,例(3)是“被”字句,例(4)是“把”字句,句式不同,表意的 重点和使用的场合也就不一样。 语序的变化,虚词的增减,都可以造成不同的句式。例如: 标的铁塔高丝入云 标语 这四句话,所用词语基本相同, 只是排列次序有所变化,虚词有所增减这样一来句式 就不同了 不同的句式有者不同的重点,表达不同的意思。例(5》说明铁塔高,例(6)重点强 调谓语,例(7)变成复句,表达顺承关系,例(8)重在说明标语的处所。 语序的变化,虚词的增减,再加上语气的不同,可供选择的句式就更多。例如: (9)乌鸦的翅膀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10)乌鸦的翅膀不能挡住太阳的光辉。 (11)乌鸦的翅膀怎能挡住太阳的光辉 139 能 金阳的光辉 15)太 的光辉会马的 思相同 气不同, 这一角度来谈的,有从“太阳的光辉”这一角度来谈的。究竟选用哪一种好,完全要根据表达和 上下文的需要来确定。由此可以看出,汉语的确是一种非常发达的语言,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句 式也多样化。同义句式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同义句式。 (1)长句和短 )长句和短句的 定义及其特点 第 长句短句的定) 所 外在开 式说的 界 句和短合 可都可以是单 也可以是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句的长短不 单从句丝 号去辨认 主要是看句子本 的结构如何 第二,长句短句的特点 长句只有书面性强、表达严密、精确、细致等特点。短句只有口语性强,结构短促,停顿多, 生动活泼等特点。 长句常常因为修饰语多或句子成分复杂、联合成分多或复杂,分句层次多。这就使长句的意 密的特点。例如: 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 革命的真理。 《毛洋东 集》819页 ②用友我相信 到那时,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 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 了死 将代替了 方志敏司
第三章 句式的选择 1.句式和修辞 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对句子进行锤炼的过程,就是对句子不断推敲琢磨,不断 加工提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句子的表达效果,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修 辞情境的需要从同义句式中选择最恰当的句子。所谓同义句式是指基本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语 气、色彩、功能上有些细微差别的句子叫同义句式。例如: (1)我打破了杯子。 (2)杯子我打破了。 (3)杯子被我打破了。 (4)我把杯子打破了。 四句基本意义相同,都是“我打破了杯子”的意思,但是句式不同,例(1)是一般的主动宾 句式,例(2)是主谓谓语句,例(3)是“被”字句,例(4)是“把”字句,句式不同,表意的 重点和使用的场合也就不一样。 语序的变化,虚词的增减,都可以造成不同的句式。例如: (5)挂着“共产党万岁”标语的铁塔高耸入云。 (6)高耸入云的铁塔上挂着“共产党万岁”的标语。 (7)铁塔高耸入云,上面挂着“共产党万岁”的标语。 (8)“共产党万岁”的标语挂在高耸入云的铁塔上。 这四句话,所用词语基本相同,只是排列次序有所变化,虚词有所增减,这样一来,句式也 就不同了,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重点,表达不同的意思。例(5)说明铁塔高,例(6)重点强 调谓语,例(7)变成复句,表达顺承关系,例(8)重在说明标语的处所。 语序的变化,虚词的增减,再加上语气的不同,可供选择的句式就更多。例如: (9)乌鸦的翅膀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10)乌鸦的翅膀不能挡住太阳的光辉。 (11)乌鸦的翅膀怎能挡住太阳的光辉! (12)乌鸦的翅膀不能把太阳的光辉挡住。 (13)乌鸦的翅膀怎能把太阳的光辉挡住! (14)太阳的光辉不会被乌鸦的翅膀挡住。 (15)太阳的光辉怎会被乌鸦的翅膀挡住! 这七句基本意思相同,但有区别:(一)语气不同,有陈述语气,有反问语气。(二)结构不 同,有一般的主谓句,有“把”字句,有“被”字句。(三)叙述的角度不同。有从“乌鸦的翅膀” 这一角度来谈的,有从“太阳的光辉”这一角度来谈的。究竟选用哪一种好,完全要根据表达和 上下文的需要来确定。由此可以看出,汉语的确是一种非常发达的语言,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句 式也多样化。同义句式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同义句式。 (1)长句和短句 ①长句和短句的定义及其特点 第一,长句短句的定义 句子的长短是就句子的外在形式说的。所谓长句,是指形体长,词语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 子;所谓短句,是指形体短,词语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但这都是相对的,二者没有绝对的 界限。长句和短句都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句子的长短不能单从句终 点号去辨认,主要是看句子本身的结构如何。 第二,长句短句的特点 长句具有书面性强、表达严密、精确、细致等特点。短句具有口语性强,结构短促,停顿多, 生动活泼等特点。 长句常常因为修饰语多或句子成分复杂、联合成分多或复杂,分句层次多。这就使长句的意 义容量大,往往有精确、严密的特点。例如: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 革命的真理。 (《毛泽东选集》819 页) ②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 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 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方志敏《可
爱的中国》) ③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业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居 的住所: 11不希 早闲逸, 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 多而成长司基本是〈 主义是真理”,为了把话说得更具体 明确 是在“ 前边加上两个定语 明确指出议 个真理是“从观实际 下明的 “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 后者表明这个真理的正确性、 科学 和革命性。马古甲宁主义之所以且右正确性、割学性、革合性,之所以成为直理,是因为它“从 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从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 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②是联合成分多而形成的长句。“朋友”是呼语, “我 是主语, “相信”是动语,宾语是后面的联合成分构成的。这里选用长句,抒发作者强烈的无 阶级激情和对理 的热任。例③是云次教多 结构较复杂而形成的长句。 表示目的 的, 个开列分可 其中 有四 关联的事物连起米, 气说出, 了。这 气势畅 长短句的特点决定 它们的使用范围。长句一般适用于政论文,科技学术论文,翻译作品以 及文艺语体的描写和好情性的议论部分。短句多用于日常谈话 文章的标题、剧本里的台词、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曲艺、诗词、儿童文学作品,至于面对面的呼 告,感叹,则尤其宜短。此外,一般文章中结论性质的话,提纲挈领的话,画龙点晴的文字, 般都用短句。 (1)制本的说明文字,或交代场景,或提示动作,都要求简明扼要,一股都选用短句。例如 。一在时间紧情有生大 ,日出 吗。牛叫 在时 的 况节拍 。(王大化 李波 路由《兄妹开荒》 还可以利用手势,实物等条件交流思想,那时 迎者老齐的问话,华子良上前。步, 不慌不忙地说:“共产党员。 “为什么到这里来? “党需要我现在发挥作用。” 你找谁? 九四六 年三月十八。” (罗广斌、杨誉言《红岩》) 这是齐晓和华子良两人接头时的一段重要对话。敌情的严重,斗争的困难,不允许他们细 谈,长谈,也不允许他们运用长句交谈。因而这段对话多用短句,有的还是独语句。这些短句, 干净利落,紧渗明快,壑酱有力,可说是字字千钩。读时一气回成,听时简直要屏住呼吸。 (3)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动的情绪,多用短句。例如: ③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 “桃色事件” 祝什么共严觉余共严觉,尤耻!九 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分 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 这是的 动静 杀害前 民李 派杀我害金同去残害,切抗日爱人 的 的情第,用短句才能怡当地表达出来 敌人的胸膛,像 敌人的心。这种
爱的中国》) ③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居 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 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猪窝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受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 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方志敏《狱中纪实》) 例①是修饰语多而构成长句。基本成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为了把话说得更具体, 明确,于是在“真理”前边加上两个定语,明确指出这个真理是“从客观实际.证明的”,是 “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前者表明这个真理的客观性,后者表明这个真理的正确性、科学性 和革命性。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具有正确性、科学性、革命性,之所以成为真理,是因为它“从 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从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 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②是联合成分多而形成的长句。“朋友”是呼语,“我” 是主语,“相信”是动语,宾语是后面的联合成分构成的。这里选用长句,抒发作者强烈的无产 阶级激情和对理想的热烈向往。例③是层次较多,结构较复杂而形成的长句。这是一个表示目的 关系的复句,“|”前表目的,其中又有两个并列分句,“|”后部分表示行为,其中又有四个并 列分句,每一个分句又都是表示选择的复句。因为联合成分多,层次多,所以句子就长了。这样 组织起来的长句可以把相互关联的事物连缀起来,一气说出,显得表达周密,气势畅达。 第三,长句和短句的使用范围 长短句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使用范围。长句一般适用于政论文,科技学术论文,翻译作品以 及文艺语体的描写和抒情性的议论部分。短句多用于日常谈话、辩论、演讲、标语口号、号召、 文章的标题、剧本里的台词、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曲艺、诗词、儿童文学作品,至于面对面的呼 告,感叹,则尤其宜短。此外,一般文章中结论性质的话,提纲挈领的话,画龙点睛的文字,一 般都用短句。 (1)剧本的说明文字,或交代场景,或提示动作,都要求简明扼要,一般都选用短句。例如: ①开场锣鼓敲奏,愉快又热烈。 音乐起。日出。鸡鸣。牛叫。 兄扛一把雪亮的锄头,踏着节拍上。(王大化、李波、路由《兄妹开荒》) (2)在时间紧迫,情况险恶的环境中,交际者还可以利用手势,实物等条件交流思想,那时 各种形式的短句都可能成为重要的表达手段。例如: ②“你是什么人?” 迎着老齐的问话,华子良上前一步, 不慌不忙地说:“共产党员。” “为什么到这里来?” “党需要我现在发挥作用。” “你找谁?” “特支书记齐晓轩同志。” “谁告诉你的?” “罗世文同志。” “什么时候?”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 (罗广斌、杨誉言《红岩》) 这是齐晓轩和华子良两人接头时的一段重要对话。敌情的严重,斗争的困难,不允许他们细 谈,长谈,也不允许他们运用长句交谈。因而这段对话多用短句,有的还是独语句。这些短句, 干净利落,紧凑明快,铿锵有力,可说是字字千钧。读时一气呵成,听时简直要屏住呼吸。 (3)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动的情绪,多用短句。例如: ③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 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闻一多被杀害前的讲演。他对国民党反动派谋杀残害革命同志,残害一切抗日爱国人士, 迫害广大劳动群众的罪行恨之入骨。这是他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的发言,义愤填膺,情绪激动。 简短而有力的句子像一颗颗子弹打中敌人的胸膛,像一把把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这种激昂义愤 的情绪,用短句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
正因为长句有长句的好处,短句有短句的优点,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各有各 的修辞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孤立地说哪一种句式好,哪一种句式不好。平常使用时,最多 的是长短句并 大致有四种情况: a,长 交错运用: 先用短包 说出 牌用 ,用短句 下,接若用 些 长句加以申述,最后又用短句总括起来 第四,长句化为短句 的方法 公斯 分散法是将长句中结构复杂的部分化为若干个短句来表达。例如: ①这位芭蕾舞女演员是在多年来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国家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被 人们称为“超级芭蕾舞蹈家” “最激动人心的演员” “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一枝奇德” 时蜚声舞坛,倾到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同行望尘莫及的时候获得这项最高荣誉和奖励的。 这段话用分散法可以变为三个句子米构成: 年来 1 爆固内 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国家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众, 过巴 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获得 这项 高荣 和奖励的 代 称代法是指有些长句的修饰语或宾语本身是由若干个短语构成的,可以先用代词指代它,然 后再将被指代的内容用若干分句来表达。例如: ②他是一个画家,住在 一条老闻若角腥味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 (徐志摩《巴黎的鳞爪》) 称代法可改为: 他 个画家,住在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这所老屋子在一条老闻者鱼腥 味的小街底头 去是指对一些长句中的复杂短语, 列出几个分句 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出现,将复杂短语分别 ③我们谈到红军,苛捐杂税,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以及她住在这里 的生活情形 用反复法可以改为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 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2)整句和散句 整句和散句是就 子结构而言 就是整齐 整句 ,就是指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在修辞中 对他 排比 层 反复、顶真、回环等 辞格常常构成整句。 ☒是 拟 此联把三 把的 J的 品、 切生 地写出 起到了很好的招 个日门 第一个日 ,咱们娘娘不言笑:第三个月来, 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项真: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散句就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整句和散句各有各的修辞作用。整句的作用是对称美,音乐美,其目的是增强语言的气势, 使相反的特点更加突出,中国的古典文学以整句占优势。散句的特点是随心所欲,但散而不乱, 显得自然活泼,容易避免单调呆板的毛病,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散句使用的频 率较高,在口语和书面语中 正因为整句和散句各有各的特色 以多 情况下 这两种句式往有 错运用。综观历代作家的句法修辞艺术,我们可 ,散句 自表情 意的长处, 无所 行文时常奇 节奏分明
正因为长句有长句的好处,短句有短句的优点,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各有各 的修辞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孤立地说哪一种句式好,哪一种句式不好。平常使用时,最多 的是长短句并用,大致有四种情况: a,长短句交错运用; b,先用短句简要地说出,再用一些长句加以申述。 c,先用一些长句叙述,最后用一短句加以小结。 d,开头用短句简要地总提一下,接着用一些长句加以申述,最后又用短句总括起来。 第四,长句化为短句的方法 a.分散法 分散法是将长句中结构复杂的部分化为若干个短句来表达。例如: ①这位芭蕾舞女演员是在多年来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国家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被 人们称为“超级芭蕾舞蹈家”、“最激动人心的演员”、“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一枝奇葩”,一 时蜚声舞坛,倾到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同行望尘莫及的时候获得这项最高荣誉和奖励的。 这段话用分散法可以变为三个句子来构成: 多年来,这位芭蕾舞女演员除国内各地外还到国外许多国家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一时 蜚声舞坛,倾倒无数观众,其艺术造诣已使其他同行望尘莫及。她被人们称为“超级芭蕾舞蹈家”、 “最激动人心的演员”、“当代群星中最迷人的一枝奇葩”。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获得了这项最 高荣誉和奖励的。 b.称代法 称代法是指有些长句的修饰语或宾语本身是由若干个短语构成的,可以先用代词指代它,然 后再将被指代的内容用若干分句来表达。例如: ②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味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 A 字式的尖阁里。 (徐志摩《巴黎的鳞爪》) 用称代法可改为: 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 A 字式的尖阁里,这所老屋子在一条老闻着鱼腥 味的小街底头。 c.反复法 反复法是指对一些长句中的复杂短语,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出现,将复杂短语分别 列出几个分句。例如: ③我们谈到红军,苛捐杂税,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以及她住在这里 的生活情形。 用反复法可以改为: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 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2)整句和散句 整句和散句是就句子结构而言。“整”就是整齐,“整句”就是指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在修辞中,对偶、排比、层递、反复、顶真、回环等辞格常常构成整句。如对偶:米浆糖油巧成 三角,香软酥甜不费几何。这是四川一个卖三角粑的个体户店门的广告对联。这个个体户于 1987 年请他读书时的数学老师拟写此联。此联把三角粑的质料、特点、物美价廉,恰切生动地写出来, 起到了很好的招徕顾客的作用。又如排比:山脚下,火光闪闪,炮声隆隆,硝烟滚滚。层递:第 一个月,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顶真: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散句就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整句和散句各有各的修辞作用。整句的作用是对称美,音乐美,其目的是增强语言的气势, 使相反的特点更加突出,中国的古典文学以整句占优势。散句的特点是随心所欲,但散而不乱, 显得自然活泼,容易避免单调呆板的毛病,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散句使用的频 率较高,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它都占多数,正因为整句和散句各有各的特色和作用,所以在多数 情况下,这两种句式往往交错运用。综观历代作家的句法修辞艺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多吸 取了整句、散句各自表情达意的长处,行文时常常奇中行偶,偶中有奇,整散交错,参互成篇。 为什么如此?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句式的“整”与“散”是语言艺术的对立统一,没有“整”, 无所谓“散”;没有“散”也显不出“整”来。整句排比成文,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分明
气势贯通,便于表达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文意,给人以对称的美感,鲜明的印象,但如用得过分, 反伤于凝滞,缺乏多姿的风 来。而散句由于结网灵活多 虽不像整句 样第 不乱 保板之柄 没有整句的点 也云 成 式就 如谐之美 ①惨象,己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 使我耳不忍间 的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 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堡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 和珍君》) ②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 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砜,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 非花香之可比。(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 象”心头尾用整句中间用敬句,开头的复句通过整齐的语言形式,匀称的音节组合:梳步 为面 作者郁 的悲愤心情 末尾是连续 反复交错运 两个散句作为过透 使全段文 由 的 和谱之美 只见许多异草 加果写成“不见 只见许多异草”就成为“整”的句式了 接下去,作者用十个短语对异草加以描 这十个短语构成五个对偶,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整”的句式,但是从这一对偶跟另一对偶的 比较上看,又是用的“散”的句式了。比如“垂檐绕柱”跟“萦砌盘阶”构成对偶,这是“整 的,但是“垂檐绕柱、萦砌盘阶”跟它前面的“或垂山懒,或字石隙 或者跟它后面的“或如 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联系起来看,又觉得“整”中有“散”, “散”中有“整”,参差错 落,言有变化了 (3)主动句和被云 动句 采用主动可 语是动 行为的施事 (发出者 (承受者)来说的 用被动 表意时,者跟于动 动作 行为船 句。在语实我中 主动句用相多动句比垃小田 般说来, 事者 成者为了使前后句子的主语一致 话集中,语句连贯语气流肠。例方 ①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峻 青《秋色赋》)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米,被二诸葛栏回去,还骂个不休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个分句,即 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这是 王动 而它后面的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 语都是“树枝 ,前后叙述的角 四 四 仪的 人以深刻的 要用木杆撑 多 而 诸葛把她拦回去, 不咒 公包有西个不同的主语, 语气显得不顺畅。改为例② 分句主语相同,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又承前省略。 这样,整个复 句叙述角度统 叙述重点(二诸葛老婆)突出,显得简洁、紧凑、通畅。 被动句的修辞作用为: 第一,可以强调突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如: 3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 足的得胜地走了: (鲁迅《阿Q正传》) 胜利这里用被动句把“儿子”突显出来,鲜明地表现出阿Q的枝动性,从而强调了阿Q的“精神 可以保持叙述角度 例如①② 他也可 不 被他 这里使用被动句
气势贯通,便于表达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文意,给人以对称的美感,鲜明的印象,但如用得过分, 反伤于凝滞,缺乏多姿的风采。而散句由于结构灵活多变,音节自然,曲折舒展,驱遣自如,所 表达的内容虽不像整句那样集中,但因散而不乱,丰富多彩,故能避免单调、呆板之病,适于表 现急剧变化的情景,收到生动感人的修辞效果。但如清一色的散,没有整句的点缀,也会伤于烦 琐。从语言美学的角度说,行文时若能有意造成奇偶相参,整散相错,句式就既具整齐和谐之美, 又具参差错落之妙,显得洒脱灵活,跌宕起伏,构成美的语言艺术。例如: ①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 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 和珍君》) ②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 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 非花香之可比。(曹雪芹《红楼梦》第 17 回) 例①头尾用整句,中间用散句,开头的复句,通过整齐的语言形式,匀称的音节组合,从“惨 象”与“流言”这两个方面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无耻,集中地表达了作者郁结胸中的悲愤心情。 末尾的复句,形式匀称,音节铿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 末尾是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错运用,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愈来愈强烈。中间的两个散句作为过渡, 使全段文字整中有散,散中有整,整齐和谐之美与参差错落之美配合协调,浑然一体,增强了语 言的表达效果。例②“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用的是“散句”,如果写成“不见 一株花木,只见许多异草”就成为“整”的句式了。接下去,作者用十个短语对异草加以描写。 这十个短语构成五个对偶,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整”的句式,但是从这一对偶跟另一对偶的 比较上看,又是用的“散”的句式了。比如“垂檐绕柱”跟“萦砌盘阶”构成对偶,这是“整” 的,但是“垂檐绕柱、萦砌盘阶”跟它前面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或者跟它后面的“或如 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联系起来看,又觉得“整”中有“散”,“散”中有“整”,参差错 落,富有变化了。 (3)主动句和被动句 句子的主动被动是就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发出者)还是受事者(承受者)来说的。 采用主动句还是采用被动句,总的来讲,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来决定。一般来说, 表意时,着眼于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宜用主动句;如果着眼于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宜用被动 句。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句用得较多,被动句比较少用。一般说来,用被动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受 事者,或者为了使前后句子的主语一致,话题集中,语句连贯,语气流畅。例如: ①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峻 青《秋色赋》)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拦回去,还骂个不休。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例①中的头两个分句原来是一个分句,即“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这是一个主动句, 主语是“累累的果实”,而它后面的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主语都是“树枝”,前后叙述的角度 不一致,话题分散。修改后全句有四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是描写句,正面着笔,第二至第四分句 都是被动句,从侧面描写,从树枝的压弯、压断和要用木杆撑住,反衬苹果结得又多又大,而且 句式协调,语义连贯,语气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②的原文是“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 诸葛把她拦回去,二诸葛老婆还骂个不休。”这三个分句有两个不同的主语,叙述角度变来变去, 语气显得不顺畅。改为例②,三个分句主语相同,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又承前省略。这样,整个复 句叙述角度统一,叙述重点(二诸葛老婆)突出,显得简洁、紧凑、通畅。 被动句的修辞作用为: 第一,可以强调突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如: ③阿 Q 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 足的得胜地走了。 (鲁迅《阿 Q 正传》) 这里用被动句把“儿子”突显出来,鲜明地表现出阿 Q 的被动性,从而强调了阿 Q 的“精神 胜利法”。 第二,可以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例如①②。 第三,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 ④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乡》) 这里使用被动句,细腻地表现出闰土不愿意回家的留恋之情。若改用主动句“他父亲终于带
走了他”,就没有“不情愿”的意味了。 此外,使用被动句,有时还可以协调音节,使语言结构匀称。总之,被动句在表达上有它的 用 对事物的定和香定就句千的气来说的:肯定句品 达,但句武不同 强弱以及 味等也会显 句的语意要面 气直截了当,否定句的语气较委婉、缓和。比较: ①他赞成这样做。 ②他不反对这样做 ③他的字写得很好」 ④他的字写得不错。 例①③是肯定句,语气强些:②④是否定句,语气要委婉些 是基不定的意想, 与一般的肯定句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气上比肯定句 毛常 情 白求 些双重香定的句子在语气 反而比肯定 同多读点书不于好外 ©多读点书很有好处 ⑦我不是不相信你。 ®我很相信你 ⑨对于你这种做法,我不是没有意见。 ⑩对于你这种做法,我很有意见 都是风重可都在请话动国“证行调,显有比牧强6四 比安 语气要比肯定句轻。语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 现象, 双重 他们 用 不 尚 思更鲜明、突出。例如 他们赞成这样 (5)日 和书面 日语句武和书面语句式 就句子的语体风格来说的。口语句式就是经常用于口语而具有口语 风格特点的句式,它通俗、生动、活泼:书面语句式,就是经常用于书面语而其有书面语风格特 点的句式,它庄重、文雅、严密。例如: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流煮 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朱德《回忆我 的母亲》) ②古时候有个孩了 ,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 ,川他吃剩饭 有床铺 织文 共综的 开的地 十万年前由伟大的 类劳力战 自然的成果,是 例①②是口语句式,例③是书面语句式,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第一,口语句式在结构上比较松散,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严谨,较多使用修饰、限制成分 联合成分。 第二,口语句式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多用长句。 第三,口语句式比较朴素自然,书面语句式较讲求锤 大多由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多用书面语词。有时还沿用某些文言词以至 第五,语可 用关联词语,书面语句式多用关联词语。 每 珠的用法
走了他”,就没有“不情愿”的意味了。 此外,使用被动句,有时还可以协调音节,使语言结构匀称。总之,被动句在表达上有它的 特殊作用,写说时应注意选用。 (4)肯定句和否定句 句子的肯定和否定是就句子的语气来说的。肯定句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是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同一个意思,通常既可以用肯定的句式,也可以用否定的句式来表 达,但句式不同,语气的轻重、强弱以及情味等也会显示出差别。肯定句式同单重否定句相比,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要重些,语气要强些,否定句的语意要轻些,语气要弱些;肯定句的语 气直截了当,否定句的语气较委婉、缓和。比较: ①他赞成这样做。 ②他不反对这样做。 ③他的字写得很好。 ④他的字写得不错。 例①③是肯定句,语气强些;②④是否定句,语气要委婉些。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与一般的肯定句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气上比肯定句 明显地强烈,这是基本的,通常的情况,也是大家公认的。如:“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 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是某些双重否定的句子在语气上反而比肯定句 委婉,不如肯定句的语气那么强而有力。例如: ⑤多读点书不无好处。 ⑥多读点书很有好处。 ⑦我不是不相信你。 ⑧我很相信你。 ⑨对于你这种做法,我不是没有意见。 ⑩对于你这种做法,我很有意见。 由于例⑥⑧⑩句都在谓语动词前用了副词“很”进行强调,语气显得比较强。而例⑤⑦⑨句, 虽然都是双重否定句式,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语气要比肯定句轻。语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 现象,双重否定句在什么情况下所表示的语气比肯定句轻,尚须进一步探讨。 有时,否定句与肯定句并用,肯定句与否定句互相衬托,使肯定的意思更鲜明、突出。例如: 他们不反对,他们赞成这样做。 (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是就句子的语体风格来说的。口语句式就是经常用于口语而具有口语 风格特点的句式,它通俗、生动、活泼;书面语句式,就是经常用于书面语而具有书面语风格特 点的句式,它庄重、文雅、严密。例如: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流煮 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朱德《回忆我 的母亲》) ②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 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牛郎织女》) ③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 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 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茅盾《白杨礼赞》) 例①②是口语句式,例③是书面语句式,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第一,口语句式在结构上比较松散,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严谨,较多使用修饰、限制成分、 联合成分。 第二,口语句式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多用长句。 第三,口语句式比较朴素自然,书面语句式较讲求锤炼。 第四,口语句式大多由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多用书面语词。有时还沿用某些文言词以至 文言句式,因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第五,口语句式少用关联词语,书面语句式多用关联词语。 (二)实词和修辞 每一类词都有特殊的用法
1.数词(见前) 这里从量 富是汉语词 的重要特点,量词具有辞格的表达效果更是汉语文化底蕴丰富的体现 倍的 量词辞格的成因两个方面来论述汉语量词的修辞色彩,衫 个 的角 )量 的 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不是任意的,是要道循一定的语义规范进行搭配的。但是,在文学语言中 有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有时却能够突破规范,超越规范,而收到极佳的修辞效果。量词辞格的 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达事物,形象生动。例如: ①一扇扇的大红蝴蝶早就从如今这黑瀑布 大波浪卷发上飞离了。(孔捷生《南方的岸》) 2不到一刻钟,便见沧波万里,银光如污, 一丸冷月,傲视天空。 (陈衡哲《再游北臧河》 列)中的 大红蝴蝶 以“厨 为年 不仅把静态的 三命的蝴蝶结描绘成了动态的栩栩如生的蝴蝶,而且把蝴蝶飘飞 时双 ④站在母亲的坟前 我物 如献给我的祖国 一掬相思,我的记忆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⑤他钻到第 许第四 竞遇到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 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脊背,脊背上还有汗在流下来。 (鲁迅《阿Q正传》) 例③和④中“一腔热血”与“一掬相思”所用量词均为废义量词,前者是夸张用法,感情充 沛,热血满腔,褒扬作者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操,后者采用通感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眷 恋的情怀。以上两例均含褒义色彩。例⑤中的量词是 种比拟的用法,作者用数量短语 来修饰 贬交色牌很国的符青,是以其身体的能壮反衬美精神的麻木,表达了作者帽恶与酸省 之情, 增加的味。 列如 园中人两兰粒而已张金气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⑦难得而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钓》) 例⑥是记者湖上远观雪景所见,其用心重在量词,作者分别用“痕、点、芥”来描写“长堤 湖心亨、舟” ,微小隐约之状跃然纸上,描绘出一幅辽阔深远的雪趣图。用“粒”来修饰人,既 写雪中游人稀少,又写从湖心亭远观雪景,了了数笔,而妙趣横生,西湖雪景尽收眼底,意境之 美,令人叫绝。例⑦“才钓得”与“ 一方和平 一礼宁静”相搭配。量词的选用别具匠心。 方和平” 既表现范窄小, 与上文的“难得”相呼应 方和平”的不易,这时 标 齐有序的氛围,以与 和 的气氛相协调 有 中心 勾勒出 一幅清新静谧的画面,具有诗的意境 画的韵味, 化康 量词化虚为实的作用,是由运用修饰具体名词的量词来修饰抽象名词而形成的。从修辞的角 度看,即为量词的比拟用法。例⑧中的“春”是虚无的,朦胧的,抓不到,摸不若,然而“聊见 一枝春”,此礼物又是最为贵重的,朋友的情意切切犹如江南的春意融融,朋友所给予的春天般 的温暖,确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的。正是这种以实状虚,以虚衬实,虚虚实实,朦胧真切的修辞 手法,才把朋友的深情写得诗意无穷。 (2)量词醉格的成因 变化日 内部借用 ①只体与抽象。如“缕缕清香
1.数词(见前) 2.量词 量词丰富是汉语词类的重要特点,量词具有辞格的表达效果更是汉语文化底蕴丰富的体现。 这里从量词辞格的表达效果,量词辞格的成因两个方面来论述汉语量词的修辞色彩,想从一个新 的角度去考察量词的特殊用法。 (1)量词辞格的修辞效果 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不是任意的,是要遵循一定的语义规范进行搭配的。但是,在文学语言中, 有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有时却能够突破规范,超越规范,而收到极佳的修辞效果。量词辞格的 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达事物,形象生动。例如: ①一扇扇的大红蝴蝶早就从如今这黑瀑布——大波浪卷发上飞离了。 (孔捷生《南方的岸》) ②不到一刻钟,便见沧波万里,银光如泻,一丸冷月,傲视天空。 (陈衡哲《再游北戴河》) 以上两例由于量词的超常运用而文彩大增,例①中的“一扇扇的大红蝴蝶”,以“扇”为量 词形成比喻,不仅把静态的、无生命的蝴蝶结描绘成了动态的栩栩如生的蝴蝶,而且把蝴蝶飘飞 时双翅如扇的情态表现得真真切切。 第二,抒发感情,褒贬适宜。例如: ③一腔热血,满怀激情,我要把一切献给我的祖国。 ④站在母亲的坟前,捧出一掬相思,我的记忆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⑤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到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 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脊背,脊背上还有汗在流下来。 (鲁迅《阿 Q 正传》) 例③和④中“一腔热血”与“一掬相思”所用量词均为褒义量词,前者是夸张用法,感情充 沛,热血满腔,褒扬作者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操,后者采用通感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眷 恋的情怀。以上两例均含褒义色彩。例⑤中的量词是一种比拟的用法,作者用数量短语“一座” 来修饰“赤条条的很阔的脊背”,是以其身体的健壮反衬其精神的麻木,表达了作者憎恶与鞭笞 之情,贬义色彩浓重。 第三,创造意境,增加韵味。例如: ⑥看雪雾凇沉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园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⑦难得而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钓》) 例⑥是记者湖上远观雪景所见,其用心重在量词,作者分别用“痕、点、芥”来描写“长堤、 湖心亭、舟”,微小隐约之状跃然纸上,描绘出一幅辽阔深远的雪趣图。用“粒”来修饰人,既 写雪中游人稀少,又写从湖心亭远观雪景,了了数笔,而妙趣横生,西湖雪景尽收眼底,意境之 美,令人叫绝。例⑦“才钓得”与“一方和平”“一泓宁静”相搭配。量词的选用别具匠心。“一 方和平”既表现范围窄小,与上文的“难得”相呼应,以描写“钓得一方和平”的不易,这时, 量词“方”有方圆之意,侧重于表示范围,又烘托整齐有序的氛围,以与“和平”的气氛相协调, 这时,量词“方”有方正之意。而“一泓宁静”,量词“泓”则含有清澈深邃的意蕴,与后面的 中心词“宁静”形成浑然一体的搭配,勾勒出一幅清新静谧的画面,具有诗的意境,画的韵味。 第四,化虚为实,朦胧真切。例如: ⑧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诗) 量词化虚为实的作用,是由运用修饰具体名词的量词来修饰抽象名词而形成的。从修辞的角 度看,即为量词的比拟用法。例⑧中的“春”是虚无的,朦胧的,抓不到,摸不着,然而“聊赠 一枝春”,此礼物又是最为贵重的,朋友的情意切切犹如江南的春意融融,朋友所给予的春天般 的温暖,确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的。正是这种以实状虚,以虚衬实,虚虚实实,朦胧真切的修辞 手法,才把朋友的深情写得诗意无穷。 (2)量词辞格的成因 量词具有辞格的表达效果。而量词辞格的形成,有量词自身的原因,也有其外部的原因。究 其自身的原因,是汉语量词丰富,且搭配灵活;考察其外部原因,是汉语的词类能够活用,且不 受形态变化的干扰。 第一,量词内部借用 量词辞格的形成,与量词内部互相借用有关,主要有三种关系: ①具体与抽象。如“缕缕清香、一捧捧诗句、一大堆原则”所用的量词本身都是修饰具体事
物的,而作者却用它来修饰抽象事物,以产生特殊的修辞效果,使被修饰的事物鲜活、生动、透 着灵气,这种以实状虚的用法,可以使文章诗意朦胧,意味深远。 2表人与表初 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表人的量 来表示事物或用表物的量词来表示人,都能 整情色程子后生就是用修饰物的量词来修饰人,表示作对手好闲之徒的有 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把于后生, 的也不会看点书什么的 老舍《 1物 例②中的 表乙物 药 月”,描绘了天空的宁静,以与海上“沧波万里”的动态互相呼应。 第二,其他词类活用 汉语词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词类的多功能,词类多功能又与词类活用没有明确的界限,因 此,其他词类活用,是量词辞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惜用名词。汉语的临时性量词大都是借用名词充当的,当充当量词的名词其形状及特征与 所修饰的名词有相似 处的,任任会出现 辞格用法。如 叶扁舟 。借用名词充当量词形成的辞格用法 前面的数 的情况比较 固 标准的明喻 辞格 喻,这种格式还会形成一种变换关 本体、喻体和喻词俱全。请看 衣带水 一叶启 点舟如叶 ②借用动词或形容词。汉语借用动词或形容词的量词比较少,但借用动词的量词修饰中心语 可以描绘出中心语所指事物的动态特点,如“一挂瀑布” 串脚印 等。这些由量词构成的莫 绘手法,可以使被描慕的事物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形容词借作量词,也具有摹绘的修辞效果。 例如“ 弯新月 量词“弯”便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状态。要是单从描摹的角度来看,“一弯 新月”也可以变换为“弯弯的月亮”或“月亮弯弯 3.增动 打破常规 增强 动力 及灯》) “餐这是杨在埃及灯》中对埃及女蹈家的一段指写 不写“品 二不写“挂” 却用了一个持续性较久的“摇”子,这就把女舞蹈家 娜多姿的体态和舞蹈般的步履,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1)构成增动的方法 构成增动的方法有两种: 选用动 是美化语言的重要一环。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主要的是动词 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 ”因为动词选用得当,可使表意明 晰、准确,使 。 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全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 清《绿》) ④奇形怪状的礁石白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 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 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排来」 (杨朔《雪浪花》) ⑤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若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他回过头去说 水生,给老爷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米打拱,那孩子 在他背后:〈鲁迅做乡》 本义是野兽蹲的姿态 现在说导于 顶的状态写 在山岩的 一角 就把亭 子雄峙 小, 形 儿的”形状:例 浪花侵蚀醮石, 春意益然 形象
物的,而作者却用它来修饰抽象事物,以产生特殊的修辞效果,使被修饰的事物鲜活、生动、透 着灵气,这种以实状虚的用法,可以使文章诗意朦胧,意味深远。 ②表人与表物。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表人的量词来表示事物或用表物的量词来表示人,都能 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如“这把子后生,成天溜溜达达的也不会看点书什么的。” (老舍《二 马》)其中“这把子后生”就是用修饰物的量词来修饰人,表示作者对游手好闲之徒的厌恶,具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 ③表甲物与表乙物。有时用修饰甲事物的量词修饰乙事物,也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 例②中的“一丸冷月”中的量词“丸”,多用来修饰药,如“一丸药”,而这里却用来修饰“冷 月”,描绘了天空的宁静,以与海上“沧波万里”的动态互相呼应。 第二,其他词类活用 汉语词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词类的多功能,词类多功能又与词类活用没有明确的界限,因 此,其他词类活用,是量词辞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借用名词。汉语的临时性量词大都是借用名词充当的,当充当量词的名词其形状及特征与 所修饰的名词有相似之处时,往往会出现量词的辞格用法。如“一衣带水”“一叶扁舟”“一线 希望”“一丝忧伤”等。借用名词充当量词形成的辞格用法,前面的数词为“一”的情况比较多, 往往可以形成固定格式“一+X+NP”,如果所形成的辞格是比喻,这种格式还会形成一种变换关 系,变式即是一种标准的明喻,本体、喻体和喻词俱全。请看: 一+X+NP——NP+如+X 一衣带水——水如衣带 一叶扁舟——扁舟如叶 ②借用动词或形容词。汉语借用动词或形容词的量词比较少,但借用动词的量词修饰中心语, 可以描绘出中心语所指事物的动态特点,如“一挂瀑布”“一串脚印”等。这些由量词构成的摹 绘手法,可以使被描摹的事物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形容词借作量词,也具有摹绘的修辞效果。 例如“一弯新月”,量词“弯”便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状态。要是单从描摹的角度来看,“一弯 新月”也可以变换为“弯弯的月亮”或“月亮弯弯”。 3.增动 增动是故意打破常规,增强动力,表现出动者益动的情貌或给人以立体感的辞格。例如: ①她约摸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摇着两只金色大耳环,怪好看的。(杨朔《埃 及灯》) 这是杨朔在《埃及灯》中对埃及女舞蹈家的一段描写。他对埃及女舞蹈家的耳环,一不写 “戴”,二不写“吊”,三不写“挂”,却用了一个持续性较久的“摇”字,这就把女舞蹈家婀 娜多姿的体态和舞蹈般的步履,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1)构成增动的方法 构成增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选用动词 动词的锤炼是美化语言的重要一环。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主要的是动词”,“要 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因为动词选用得当,可使表意明 晰、准确,使语言新鲜生动,富有情趣,叙事简练,深刻有力。例如: ②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 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朱自清《绿》)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 (杨朔《雪浪花》) ⑤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⑥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鲁迅《故乡》) 例②中的“踞”本义是野兽蹲的姿态,现在说亭子“踞”在山岩的一角上,就把亭子雄峙山 顶的状态写活了;“浮”,动静结合,亦动亦静,形象地展示了“上下都空空儿的”形状。例③ 一个“闹”字以动写静,静中显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跃然纸上。例④中一个“咬”字,写 浪花侵蚀礁石,使礁石变成奇形怪状,然而更形象,更能表现说话者(老泰山)鲜明的个性。例
⑤不说“姑娘们穿着彩色长裙”,而说“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清新活泼!“飘者”一词把姑 ⑥中“拖”的动作持续性较长,它把“前拽后 形象打 得 第 或副 容词巧妙地安排在特 定的上下文中,使这些形容词产生一些特殊意义,产生艺术化的效 果。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片片绿野新天地,面面红旗壮山河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例①用“直”不用“升”,用“圆”不用“红”,更能写出沙漠中的寂静无风,落日时的开 阔境界。例②中的“新”和“壮”是表示事物状态的形容词。这里让它们具有使动词的语法特点 后面带上了宾语,亦即由静态转动态了。片片绿野使天地为之一新,面面红旗使山河为之一壮 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例⑥更是词语锤炼的佳话其中 字最初选用“到”,王安石觉得 ”到 字不好,圈去 的绿” 还 见得不 后改定为 日 片珀经 过生机动清的 春色君 道出 作陶 的浓情 如此迷人的江南景色,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景生情 情动于衷 出“明月何时 照我不”的成 作者动情,读者共鸣, 田作动司 “绿遍江南 新又奇,春景顿时生辉,喜春悦春的情意饱含其中,有情有趣,为“明月何时照我还”作了铺垫。 “到、过、入、满”都是抽象动词,无形无色,无法道出情与景的交融,不能为“明月何时照我 还”作铺垫,前后必然脱节。 副词主要表现为几个意义不和谐的副词连用,从而产生艺术效果。例如: 少我到现在终 于没有见 约孔乙☑已的确死了。(进《孔乙已》 ,使知道大 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 镇人与艺的冷。 用到一个句子 知正表现了乙己是生是死 人关心命楼 别②“似平”与“确 但对刻制 Q的浑浑疆垂却又非常贴切。 增动在功能上,能品示出动者动的情短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在方法上,洗用独特的 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在结构上,属于描述体描述对象体。 (三)语气词和修辞 语气词用得恰当可以传神。例如: ①“好了,好了! 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 用看的人们说,不 1道是解劝, 还是煽动 (鲁迅《阿Q正传》) “好 。确地 好了 是希望 大的区刚。又如 动他们继续打下去 不要再打了: 来现了幸灾乐的星有没行气词在表意上有 ②快去 ③快去啊 ④快夫型! 例②不用语气词,语气较重。例③用了语气词“啊”,带有析使、催促语气。例④用了语气 词“吧”,带有劝说意味 ,比较委婉 根据不同的语气可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析使句、感叹句四类。这四类不同语气的句 子可以互相变 从修辞角度讲,其变换的前提是变换前后的意思相同。 1陈 、感叹句的变织 与疑问句的变换局限于陈述句和反诘句的变换,因为反诘句本 示明确的 。例如
⑤不说“姑娘们穿着彩色长裙”,而说“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清新活泼!“飘着”一词把姑 娘们顶水时步履迅速而生风的情形描绘出来了。例⑥中“拖”的动作持续性较长,它把“前拽后 挣”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一个“贴”字,又把“越靠越紧”的动态描绘出来。 第二,选用形容词或副词 把形容词巧妙地安排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使这些形容词产生一些特殊意义,产生艺术化的效 果。例如: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片片绿野新天地,面面红旗壮山河。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例①用“直”不用“升”,用“圆”不用“红”,更能写出沙漠中的寂静无风,落日时的开 阔境界。例②中的“新”和“壮”是表示事物状态的形容词。这里让它们具有使动词的语法特点: 后面带上了宾语,亦即由静态转动态了。片片绿野使天地为之一新,面面红旗使山河为之一壮! 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例⑥更是词语锤炼的佳话。其中“绿”字最初选用“到”,王安石觉得“到” 字不好,圈去,改为“过”;又觉得“过”字也不好,又圈去,改为“入”;还是觉得不好,再 改为“满”字;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一连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王安石为什么要 把“到、过、入、满”等圈去,最后改定为“绿”?“绿”具有鲜明的色彩;既描绘出江南大地 一片碧绿,生机勃勃的春景春色春意,又道出了作者陶醉江南春色的浓情蜜意,情景交融,感人 至深。如此迷人的江南景色,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景生情;情动于衷,自然发出“明月何时 照我还”的感慨。作者动情,读者共鸣,“绿”本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绿遍江南”,用法又 新又奇,春景顿时生辉,喜春悦春的情意饱含其中,有情有趣,为“明月何时照我还”作了铺垫。 “到、过、入、满”都是抽象动词,无形无色,无法道出情与景的交融,不能为“明月何时照我 还”作铺垫,前后必然脱节。 副词主要表现为几个意义不和谐的副词连用,从而产生艺术效果。例如: ①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②阿 Q 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 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鲁迅《阿 Q 正传》) 例①“大约”“的确”前后矛盾,但两个词用到一个句子中,却正表现了孔乙己是生是死无 人关心,命运悲惨,鲁镇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例②“似乎”与“确凿”也前后矛盾,但对刻划阿 Q 的浑浑噩噩却又非常贴切。 增动,在功能上,能显示出动者益动的情貌,或给人以立体的感受。在方法上,选用独特的 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在结构上,属于描述体描述对象体。 (三)语气词和修辞 语气词用得恰当可以传神。例如: ①“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鲁迅《阿 Q 正传》) 这两段一个用“了”,一个不用“了”,就把旁边观看阿 Q 和小 D 打架的人的态度明确地表 现出来了。“好了,好了!”用了语气词“了”,是希望他们不要再打了;“好,好!”没有语 气词“了”,是煽动他们继续打下去,表现了幸灾乐祸的心理。有没有语气词,在表意上就有很 大的区别。又如: ②快去。 ③快去啊! ④快去吧! 例②不用语气词,语气较重。例③用了语气词“啊”,带有祈使、催促语气。例④用了语气 词“吧”,带有劝说意味,比较委婉。 根据不同的语气可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这四类不同语气的句 子可以互相变换,从修辞角度讲,其变换的前提是变换前后的意思相同。 1.陈述句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 (1)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根据同义变换的原则,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局限于陈述句和反诘句的变换,因为反诘句本 身不表示疑问而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例如: ①到山西观光,一定要去晋祠一游
②到山西观光,难道能不去晋祠一游吗? 例①是陈述句,例②是反诘句。陈述句改成反诘疑问句时,在句中恰当地加上表反诘的副词 (如难道、岂)和疑问语气词,同时把肯定句式变换为否定形式,或把否定句式变换成肯定形式。 从语 看,反向句比陈述句 气更强烈 。例如 一个星期 ⑤生水不能喝。 ©别喝生水, 例③⑤是陈述句,例④⑥是析使句。陈述句变换成析使句的方法是:去掉表陈述的语气词, 在句中适当地加上表祈使的词语(如“请”“别”)。 (3)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例如: ⑦这是一个动心的时刻 ⑧这员 个多么微人 的时刻啊! 例⑦是陈述句 例是 感叹句。陈述句变换成感叹句的方法是:在句中适当地加 强化语意 汉的至语后加感叹号。如 号:或把谓语前置,并在谓语后加表感叹 2。疑问句与析使句、聚问句与感叹句、析使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1)疑问句与析使句的变换。例如: (11)别吵了 (12)别吵了好不好? 正反的母不是行佳智不料,2能朵樱:新包东极新批 行不行” “能不能”等词语,并把句末标点符号改成问号。疑问句较祈使句, 问句 句的变换 14)在一个这子的眼时里 公平!多么伟大! ?能不伟大 例(13)是感 句。用反问句表感叹语气,比一般的感叹句语气要强 烈,表达感叹时感情曲折含蓄】 (四)语序和修辞 语序是主要的语法手段,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段。过去,街巷里修铝锅的摊子上常挂着“包不 脱底”的牌子,以示信誉。但是如果从右往左念,却成了“底脱不包”,岂不信誉全无?这个例 子说明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同样,语序也是汉语修辞的 一种有效手段。有限的词汇 如同万花筒里的几颗彩色碎粒, 经语言高手巧匠的 贝 摇,却能化成干姿百态, 变化多瑞的图 有的修 人们利用汉语语序的这 组相同的词用不同的次 继出 的生 的表 学无术而又善于钻营的馆 馆长 朱的学识, 一日,朱的好友告之 馆长说你‘目无官长,。 有不失季海 当即托友传话给馆 乃长无”乃拂神面去 “目无官长”是责人自高自大,无视领导:而“长官无目”则 是讥人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朱先生巧用馆长原话,以“回文”这一修辞手法反击对方, 一语中 的,力重千钧。 从形式上看,语序的变化使语言新奇、节奏匀称均衡,常能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情趣。例如 有人问亚里斯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 为 子 从表意上看,语序 化有多种作用 成年明 对 例 讲与品是不战 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在鲁迅先生公祭大会上的讲话,见《演
②到山西观光,难道能不去晋祠一游吗? 例①是陈述句,例②是反诘句。陈述句改成反诘疑问句时,在句中恰当地加上表反诘的副词 (如难道、岂)和疑问语气词,同时把肯定句式变换为否定形式,或把否定句式变换成肯定形式。 从语气上看,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 (2)陈述句与祈使句的变换。例如: ③你的书借给我用了一个星期。 ④请把你的书借给我用一个星期。 ⑤生水不能喝。 ⑥别喝生水。 例③⑤是陈述句,例④⑥是祈使句。陈述句变换成祈使句的方法是:去掉表陈述的语气词, 在句中适当地加上表祈使的词语(如“请”“别”)。 (3)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例如: ⑦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⑧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例⑦是陈述句,例⑧是感叹句。陈述句变换成感叹句的方法是:在句中适当地加上强化语意 的程度副词,句末加上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句号变感叹号;或把谓语前置,并在谓语后加表感叹 的语气词,主谓之间用逗号隔开,主语后加感叹号。例如: ⑨这幅画画得好。 ⑩画得多好哇,这幅画! 2.疑问句与祈使句、疑问句与感叹句、祈使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1)疑问句与祈使句的变换。例如: (11)别吵了。 (12)别吵了好不好? 例(11)是祈使句,例(12)是疑问句。祈使句变成疑问句是在原祈使句中适当地方加上表 正反的“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等词语,并把句末标点符号改成问号。疑问句较祈使句, 口气要委婉些,客气些。 (2)疑问句与感叹句的变换。例如: (13)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 (14)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能不慈爱?能不公平?能不伟大? 例(13)是感叹句,例(14)是反诘问句。用反问句表感叹语气,比一般的感叹句语气要强 烈,表达感叹时感情曲折含蓄。 (四)语序和修辞 语序是主要的语法手段,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段。过去,街巷里修铝锅的摊子上常挂着“包不 脱底”的牌子,以示信誉。但是如果从右往左念,却成了“底脱不包”,岂不信誉全无?这个例 子说明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同样,语序也是汉语修辞的一种有效手段。有限的词汇, 如同万花筒里的几颗彩色碎粒,经语言高手巧匠的一颠一摇,却能化成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图 案,传达出丰富的情态来。有时候,人们利用汉语语序的这一特点,把一组相同的词用不同的次 序加以组合,使之相继出现,形成比较和映衬,常常可以获得独特的表达效果。例如:1946 年, 精通训诂并且通晓英、日、德三国语言的朱季海受聘于南京国史馆。朱先生秉性刚直,对当时不 学无术而又善于钻营的馆长十分看不惯。馆长虽多有不满,却碍于朱的学识,只能在背后嘀咕。 一日,朱的好友告之曰:“馆长说你‘目无官长’.”朱季海一听,当即托友传话给馆长:“此 乃‘长官无目’!”乃拂袖而去。“目无官长”是责人自高自大,无视领导;而“长官无目”则 是讥人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朱先生巧用馆长原话,以“回文”这一修辞手法反击对方,一语中 的,力重千钧。 从形式上看,语序的变化使语言新奇、节奏匀称均衡,常能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情趣。例如: ①有人问亚里斯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 为了活着。”哲学家回答。 从表意上看,语序的变化有多种作用。 1.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例如: ②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在鲁迅先生公祭大会上的讲话,见《演 讲与口才》1985 年 5 期)
③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 ④女性并不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托尔斯泰) ⑤往日不见,一日好像三年:今日相逢,三年却如同一日。(郭沫若《棠棣之花》) 例②“不战而屈”与“战而不屈”两相对照,有力地烘托了鲁迅先生坚韧不拔地与黑暗势力 顽强抗争的伟大人格。例③通过对比,道出了不同的为人态度和作风。例④前后两句中“漂亮” 和“可爱”的位置不同,使两种对立的审美观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哲理性。例⑤中“一日”跟 “三年”对换,即“三年如同一日”,叹光阴短暂:而“一日好像三年”,恨时间漫长。真是各 得其妙。各尽其宜。 2.便于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例如: ⑥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⑦当你自赏时,你应该想到别人和你一样:当你自卑时,你应该想到你和别人一样。 例⑥把“生活”和“理想”的位置交换,组成两个不同的偏正短语,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辩证 关系,言简意赅,寓意隽永。例⑦“别人和你一样”换成“你和别人一样”,孤立地看,没什么 两样,但是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别人和你一样”是指“你”切不可 孤芳自赏,认为比别人高,沾沾自喜,应该想到自己与别人一样,都有长处。而“你和别人一样”, 则是要“你”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这里,非常简单的两句话,不是很值得玩味么? 3.强化语意。例如 ⑧陶行知概括新旧时代读书的特点:旧时代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新时代是“用 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这是凭借语序的变动来加强语意的,于右任曾写了一张纸条“不可随处小便”,贴在家门外 墙上。某人极爱他的书法,把它取了下来,重新剪接成“小处不可随便”。这一语序的调换,把 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警告他人的话,换成了一句格言,“化腐朽为神奇”,妙趣横生。 4.求同辨异。 《饮冰室合集》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学政大人到某县选拔人才,发现生员水平太低,于 是在前三名的试卷上分别批了一句话:“放狗屁!”(动宾)“狗放屁!”(主谓)“放屁狗!” (偏正)这三个批语同中有异,学政大人解释道:“这第一名还算个人,只是放了一通狗屁:第 二名简直成了狗,在那里放屁:第三名更糟,是一条除了放屁之外什么也不会的狗,故曰‘放屁 狗’。”学政大人是通过“放”“狗”“屁”三个词的不同搭配,组成了三句评语。这样的评语 真是新奇,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又如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谈吃。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 “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 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 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这种语序的颠倒,造成了奇异的修辞效果。 如今这种手法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如某学校教学大楼的三条标语:“一切为 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 心。第一句话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话强 调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第三句话表明服务的彻底性, 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汉语的语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下斧凿刀痕。某些刊物的 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 刊名,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 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 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语,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有些语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创作者的智慧。中 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 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这样一句广告 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的词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左右旋转,自由 地装上卸下,这是汉语意合的体现。 (五)标点符号和修辞(见前)
③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 ④女性并不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托尔斯泰) ⑤往日不见,一日好像三年;今日相逢,三年却如同一日。 (郭沫若《棠棣之花》) 例②“不战而屈”与“战而不屈”两相对照,有力地烘托了鲁迅先生坚韧不拔地与黑暗势力 顽强抗争的伟大人格。例③通过对比,道出了不同的为人态度和作风。例④前后两句中“漂亮” 和“可爱”的位置不同,使两种对立的审美观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哲理性。例⑤中“一日”跟 “三年”对换,即“三年如同一日”,叹光阴短暂;而“一日好像三年”,恨时间漫长。真是各 得其妙。各尽其宜。 2.便于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例如: ⑥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⑦当你自赏时,你应该想到别人和你一样;当你自卑时,你应该想到你和别人一样。 例⑥把“生活”和“理想”的位置交换,组成两个不同的偏正短语,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辩证 关系,言简意赅,寓意隽永。例⑦“别人和你一样”换成“你和别人一样”,孤立地看,没什么 两样,但是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别人和你一样”是指“你”切不可 孤芳自赏,认为比别人高,沾沾自喜,应该想到自己与别人一样,都有长处。而“你和别人一样”, 则是要“你”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这里,非常简单的两句话,不是很值得玩味么? 3.强化语意。 例如: ⑧陶行知概括新旧时代读书的特点:旧时代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新时代是“用 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这是凭借语序的变动来加强语意的,于右任曾写了一张纸条“不可随处小便”,贴在家门外 墙上。某人极爱他的书法,把它取了下来,重新剪接成“小处不可随便”。这一语序的调换,把 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警告他人的话,换成了一句格言,“化腐朽为神奇”,妙趣横生。 4.求同辨异。 《饮冰室合集》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学政大人到某县选拔人才,发现生员水平太低,于 是在前三名的试卷上分别批了一句话:“放狗屁!”(动宾)“狗放屁!”(主谓)“放屁狗!” (偏正)这三个批语同中有异,学政大人解释道:“这第一名还算个人,只是放了一通狗屁;第 二名简直成了狗,在那里放屁;第三名更糟,是一条除了放屁之外什么也不会的狗,故曰‘放屁 狗’。”学政大人是通过“放”“狗”“屁”三个词的不同搭配,组成了三句评语。这样的评语 真是新奇,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又如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谈吃。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 “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 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 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这种语序的颠倒,造成了奇异的修辞效果。 如今这种手法也在现代宣传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如某学校教学大楼的三条标语:“一切为 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 心。第一句话揭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某些方面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第二句话强 调自己的服务对象,不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第三句话表明服务的彻底性, 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不作任何推诿。面对学校这样的承诺,作为学生,作为家长,能不感动吗? 汉语的语序变化,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关键是要自然、贴切,不留下斧凿刀痕。某些刊物的 广告,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比如湖北的《今古传奇》:“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前一句是 刊名,后一句是特色,一正一反,天衣无缝。又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理财》周刊,其广告词 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样是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本是寻常口语,一经倒置以后,顿 时魅力四射。五分说理,七分幽默,十分自信。读到这样的广告语,编者和读者的心是会贴近的。 有些语序变化,不但变得恰到好处,而且变得恰逢其时,让你不得不惊叹创作者的智慧。中 央电视台某农村栏目播出了一句广告语:“听您想说的,说您想听的。”一个“听”字,一个“说” 字,忽前忽后。前一句表明了倾听意见的虚心,后一句则表明了办好节目的决心。这样一句广告 语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精神面貌的折射。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的词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左右旋转,自由 地装上卸下,这是汉语意合的体现。 (五)标点符号和修辞(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