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 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 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于是产生 新 司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 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 创造新词,如“火箭、卫星、电视机、计算机、软件、遥感、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凝 聚力、力度、透明度”等。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单音 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出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带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大 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特别是政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 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也有不少的 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主要为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 此外,附加式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的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构成一系 列的派生词。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 的逐渐缩小使用范用。例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锄奸队、堡垒户、堡垒村”等。 但有的旧词词义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例如:“产 前、产后”两个词,近年来就分别增加了“产品生产前、产出后”的意义。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 语,又重新出现了。如“太太、小姐、夫人、先生、乡长、村长、当铺、红包”,等等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下列几种: 1.词义的扩大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2.词义的缩小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义的反面, 如称小孩子为“小鬼”表示亲昵,把不听话的孩子或娇生惯养、脾气很坏的核子叫“小祖宗”。 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 词或其他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简单说来,就是避免用错己有的词语或生造词语。它涉及词汇的 各个方面,本章前面各节中提到的生造词语、词义误解误用,同义词选用不当、成语误用等 都是词汇规范的重点。 词汇规范的另一重点便是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提范。在这方面成 该考虑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是必要性,就是说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 不可少的: 第二是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第三是明确性,就是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 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 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 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 创造新词,如“火箭、卫星、电视机、计算机、软件、遥感、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凝 聚力、力度、透明度”等。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单音 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出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 大多是双音节,占新词总量的 70%左右,也有不少的三音节词。 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主要为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 此外,附加式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的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构成一系 列的派生词。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 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例如:“丫环、童养媳、变工队、锄奸队、堡垒户、堡垒村”等。 但有的旧词词义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例如:“产 前、产后”两个词,近年来就分别增加了“产品生产前、产出后”的意义。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 语,又重新出现了。如“太太、小姐、夫人、先生、乡长、村长、当铺、红包”,等等。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下列几种: 1.词义的扩大 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义的反面, 如称小孩子为“小鬼”表示亲昵,把不听话的孩子或娇生惯养、脾气很坏的孩子叫“小祖宗”。 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 词或其他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简单说来,就是避免用错已有的词语或生造词语。它涉及词汇的 各个方面,本章前面各节中提到的生造词语、词义误解误用,同义词选用不当、成语误用等 都是词汇规范的重点。 词汇规范的另一重点便是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规范。在这方面应 该考虑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第一是必要性,就是说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 不可少的; 第二是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第三是明确性,就是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第一,方言词的规范 在方言词的规范中 一定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产生于或常用于某些方言 地区的词,由于它具有某种特殊表现力或特殊表现范围,已经或将会成为普通话中某同义词 群中的有用的一员。 那些标志若只在某个或某几个地区产生和存在的事物的词,例如东北的“基拉、钻窝”」 广东、广西的“剑麻、荔枝、些果”,西北的“吉稞、耗生”等等,不应看做“规范对象” 因为普通话中不必要再另外造个词来替代它们 对方言词加以规范,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方言词用得好,既 可以发挥它们独特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为丰富普通话词汇提供可以吸收的素材。但是要防止 毫无必要地潘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构词理据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或歧 义的词语。 第一外业词的想 (1)不要溢用外来词 (2)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工,淘汰其他形式。例如用“托拉斯”不 用“托拉思”,用“雨果”不用“嚣俄”,用“高尔基”不用“戈里基”,用“尼龙”不用 “呢隆”。 (3)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受民族语言 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话筒”不用“麦克风”等等 第三,古语词的规范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如“逝世、 哀蛋、呼吁、秀才、状元”之类,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
第一,方言词的规范 在方言词的规范中,一定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产生于或常用于某些方言 地区的词,由于它具有某种特殊表现力或特殊表现范围,已经或将会成为普通话中某同义词 群中的有用的一员。 那些标志着只在某个或某几个地区产生和存在的事物的词,例如东北的“革兀革拉、毡窝”, 广东、广西的“剑麻、荔枝、芒果”,西北的“青稞、牦牛”等等,不应看做“规范对象”, 因为普通话中不必要再另外造个词来替代它们。 对方言词加以规范,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方言词用得好,既 可以发挥它们独特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为丰富普通话词汇提供可以吸收的素材。但是要防止 毫无必要地滥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构词理据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或歧 义的词语。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 (2)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工,淘汰其他形式。例如用“托拉斯”不 用“托拉思”,用“雨果”不用“嚣俄”,用“高尔基”不用“戈里基”,用“尼龙”不用 “呢隆”。 (3)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受民族语言 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话筒”不用“麦克风”等等。 第三,古语词的规范 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如“逝世、 哀蛋、呼吁、秀才、状元”之类,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