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5)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144.5KB,团购合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人教版必修-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 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 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 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 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 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 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 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碳元素的说明,分析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 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 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 人教版 必修一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 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 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 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 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 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 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 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碳元素的说明,分析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 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 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 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前准备 教具: 1、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糖类、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现象、注意事项表格,3个表制成课件,探究实 验的步骤和原则制成课件 2、实验材料准备 ①试剂:斐林试剂甲液、乙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B液、碘液、体积分数 为50%的酒精液、蒸馏水。 ②实验材料:葡萄糖液、植物油滴,鸡蛋白稀释液、淀粉液、苹果汁、梨汁、花生种子 匀浆、马铃薯匀浆、鲜肝提取液、豆浆 ③实验仪器:徒手切片刀、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讲述、讨论、对比 学生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学法指导: 1、通过观察对比,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加强记忆法: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弄清组成生物体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 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析,完成对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七、思路分析 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 量表,得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结论。 利用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和干重的百分比含量图,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 表,通过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获得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为碳。 利用课本“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表,获得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把课本上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教师的 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实验的原理。教师创设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 生在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有关基础知识,在对实验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和掌 握实验的科学方法。本设计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观察

2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前准备 教具: 1、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糖类、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现象、注意事项表格,3 个表制成课件,探究实 验的步骤和原则制成课件。 2、实验材料准备 ①试剂:斐林试剂甲液、乙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A 液、B 液、碘液、体积分数 为 50%的酒精液、蒸馏水。 ②实验材料:葡萄糖液、植物油滴,鸡蛋白稀释液、淀粉液、苹果汁、梨汁、花生种子 匀浆、马铃薯匀浆、鲜肝提取液、豆浆。 ③实验仪器:徒手切片刀、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讲述、讨论、对比 学生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学法指导: 1、通过观察对比,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加强记忆法: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弄清组成生物体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 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析,完成对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七、思路分析 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 量表,得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结论。 利用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和干重的百分比含量图,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 表,通过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获得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为碳。 利用课本“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表,获得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把课本上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教师的 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实验的原理。教师创设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 生在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有关基础知识,在对实验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和掌 握实验的科学方法。本设计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观察

思考能力、进行讨论交流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 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过程 讲述: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它可以构成不同的生物体,细胞为什么能表现出生命 的特征?是组成它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些分子在非生物物体中能不能找到?组成 这些分子的元素,在非生命物体中能不能找到?这些分子是怎样构成细胞的呢?要认识细胞 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首先要分析这个系统的物质成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 和化合物。(教学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出课题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 师生互动 屏幕展示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 元素 地壳 细胞 48.60 26.30 极少 C 0.087 18.0 0.03 H 0.76 10.0 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种类有没有什么不同? 答:没有 问: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特有的,说 明生物界和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问: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没有不同,请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又说 明了什么? 答:有不相同,例如,C、H、N三种元素在组成人和地壳的化学成分中百分比含量相差 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交流中发现并且总结出组成 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中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的异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培养学生识图比较 能力。)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讲述:分子是由元素构成的,细胞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元素在各种细胞中的含量是 怎样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P17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和干重的百 分比含量图

3 思考能力、进行讨论交流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 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过程 讲述: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它可以构成不同的生物体,细胞为什么能表现出生命 的特征?是组成它的分子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些分子在非生物 物体中能不能找到?组成 这些分子的元素,在非生命物体中能不能找到?这些分子是怎样构成细胞的呢?要认识细胞 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首先要分析这个系统的物质成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 和化合物。(教学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出课题)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 师生互动 屏幕展示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 元素 地壳 细胞 O 48.60 65.0 Si 26.30 极少 C 0.087 18.0 N[ 0.03 3.0 H 0.76 10.0 问:组成生命的细胞和组成地壳的元素种类有没有什么不同? 答:没有 问: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特有的,说 明生物界和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问: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没有不同,请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又说 明了什么? 答:有不相同,例如,C、H、N 三种元素在组成人和地壳的化学成分中百分比含量相差 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比较、交流中发现并且总结出组成 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中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的异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培养学生识图比较 能力。)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讲述:分子是由元素构成的,细胞又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元素在各种细胞中的含量是 怎样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课本 P17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和干重的百 分比含量图

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问:人体细胞在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 答: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别是C元素和0元素。 讲述: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屏幕 展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玉米与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 元素 玉米 人 元素 玉米 44.4 0.20 0.18 H 6.24 7.46 0.17 1.46 9.33 Cl 0.14 0.47 1.17 K 1.09 Fe 0.08 0.012 0.47 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答:是C 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答:0、H、 讲述:从表中可以看出C、H、0、N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 C、H、0、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问:图中只列举了14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细胞内只含有这些元素呢? 答:不是。 讲述:实际上除了表中的14种元素之外,还有Mn等。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 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 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很少,差别很大。 讲述: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素,一类是微量元素。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最后一自然段。 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答:C、H、0、N、P、S、Ca、Mg、K等 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4 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 问:人体细胞在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 答:干重状态下和鲜重状态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别是 C 元素和 O 元素。 讲述: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屏幕 展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玉米与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 元素 玉米 人 元素 玉米 人 O 44.43 14.62 P 0.20 3.11 C 43.57 55.99 Mg 0.18 0.16 H 6.24 7.46 S 0.17 0.78 N 1.46 9.33 Cl 0.14 0.47 Si 1.17 0.005 Zn / 0.01 K 0.92 1.0 9 Fe 0.08 0.012 Ca 0.23 4.67 Na / 0.47 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答:是 C 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答:O、H、N 讲述:从表中可以看出 C、H、O、N 这 4 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 C、H、O、N 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问:图中只列举了 14 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细胞内只含有这些元素呢? 答:不是。 讲述:实际上除了表中的 14 种元素之外,还有 Mn 等。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 可以找到 62 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 29 种,重要的有 24 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 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 20 多种。 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很少,差别很大。 讲述: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素,一类是微量元素。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16 最后一自然段。 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答:C、H、O、N、P、S、Ca、Mg、K 等。 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答:生物体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答 Mo等 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 物体内可有可无呢?请举例说明? 答:不是,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铁是血红 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 (教学意图:利用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鲜重的百分比含量,玉米和人体化学元 素对比表,通过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获 得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讲述: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的化学 知识,碳原子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 从初中所学元素周期表,知道C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 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 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 间结合形成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 物质。C是构成生命有机物中最重要的元素。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讨论:作为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 式存在的?(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比如花生和大豆的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花生可以用来榨 油,而大豆常用来做豆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课本P17页的3个问题 问: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主要看他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 素组成,水是无机物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问: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分别是哪一种?(你能推测它们对生命的 意义吗 答: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 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问: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含量都一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植物器官的细 胞中富含糖类、脂质或蛋白质? 答: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

5 答:生物体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答:Cu、B、Fe、Mn、Zn、Mo 等。 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 物体内可有可无呢?请举例说明? 答:不是,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铁是血红 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 (教学意图:利用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鲜重的百分比含量,玉米和人体化学元 素对比表,通过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获 得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讲述: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 是最基本的元素。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的化学 知识,碳原子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 从初中所学元素周期表,知道 C 的原子序数是 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 6 个质子, 核外有 6 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 4 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 4 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正是这 4 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 间结合形成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这样就有 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 物质。C 是构成生命有机物中最重要的元素。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讨论:作为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 式存在的?(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比如花生和大豆的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花生可以用来榨 油,而大豆常用来做豆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课本 P17 页的 3 个问题。 问: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答:主要看他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 素组成,水是无机物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问: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 物和无机化合物分别是哪一种?(你能推测它们对生命的 意义吗? 答: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 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问: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含量都一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植物器官的细 胞中富含糖类、脂质或蛋白质? 答: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糖多,花生、芝 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

多等 问:怎样从植物器官中提取这些化合物? 答: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讲述:组成细胞的元素大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怎 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表解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85%~90% 蛋白质:7%~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核酸和糖类 1.5% 无机盐:1%~1.5% (教学意图: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 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探讨细胞 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本实验难度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待测样品葡萄糖、植物油滴、鸡蛋白稀释液、淀粉液,加入相应试剂,观察颜 色变化,砖红色、橘黄色、紫色、蓝色,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实验的简单原理。把这个实验 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作比 2、实验中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例如:在做脂肪鉴定中,一个同学做临时装片,另 个同学则可进行调试显微镜,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洗玻璃片和整理显 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做鉴定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 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检测还 原糖时将水浴加热改为直接加热(但是不能煮沸) 4、教师讲解可溶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现象、注意事 项,并且用屏幕展 知识点 可溶性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与斐林试 被苏丹Ⅲ 与双缩脲试剂淀粉 剂反应生成砖染液成橘黄色反应产生紫色物质遇碘变蓝 实验原理 红色沉淀 或被苏丹Ⅳ染 色红色 样液 含糖较|富含脂肪的种|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制备选材高、颜色为白子以花生最好 匀浆 6

6 多等。 问:怎样从植物器官中提取这些化合物? 答: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讲述:组成细胞的元素大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怎 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17 表解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85%~90% 蛋白质:7%~10%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核酸和糖类:1%~1.5% 无机盐:1%~1.5% 脂质:1~2% (教学意图:利用“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 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探讨细胞 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本实验难度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长,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待测样品葡萄糖、植物油滴、鸡蛋白稀释液、淀粉液,加入相应试剂,观察颜 色变化,砖红色、橘黄色、紫色、蓝色,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实验的简单原理。把这个实验 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作比 较。 2、实验中要求同学们分工合作。例如:在做脂肪鉴定中,一个同学做临时装片,另一 个同学则可进行调试显微镜,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1 个学生洗刷试管,洗玻璃片和整理显 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做鉴定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 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检测还 原糖时将水浴加热改为直接加热(但是不能煮沸)。 4、教师讲解可溶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现象、注意事 项,并且用屏幕展示。 知识点 可溶性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实验原理 与斐林试 剂反应生成砖 红色沉淀 被苏丹Ⅲ 染液成橘黄色 或被苏丹Ⅳ染 色红色 与双缩脲试剂 反应产生紫色物质 淀 粉 遇碘变蓝 色 样液 制备 选材 含糖较 高、颜色为白 富含脂肪的种 子以花生最好 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马 铃 匀浆

色或近于白色 实 的植物组织 验步骤 苹果、梨最好 苹果切块制作花生鸡蛋白进行稀 马铃 研磨→过滤种子的切片释 薯切块→ 方法 滤液 研磨→过 滤→滤液 样液→加 切片→染 组织样液→加 样液 斐林试剂→振色→漂洗→镜双缩脲试剂A→再加碘液→振 鉴定荡→直接加热检 加双缩脲试剂B→荡→观察颜 步骤 观察颜色变 观察→颜色变化色变化 蓝色一棕「脂肪被苏丹加双缩脲试剂|蓝色 色→砖红色沉Ⅲ染液染成橘黄|A无明显变化,加 实验现象 色或被苏丹Ⅳ染双缩脲试剂后溶液 成红色 变成紫色 1、选材要 1、切片改1、用鸡蛋蛋白 碘液 用含糖较高、成刮取花生子时,一定要加以稀浓度不宜 颜色为白色或叶泥制作临时释,如果稀释不够,过高,要稀 近于白色的植装片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释 物组织。 2、染色后反应后会粘固在试 2、斐林试一定要用50%管内壁上,使反应 剂不稳定,用的酒精溶液洗不彻底,且试管不 时必须将甲、去浮色。 易洗干净, 两混合均匀3、观察时2、双缩脲使用 注意事项 后使用,切勿找最薄处,最时,应先加A造成 分别加入组织好只有1~2层碱环境,再加B。 样液中进行检细胞。 3、为了在 较短时间内观 察到实验结 果,将水浴加 热,改为直接 加热(但是不

7 实 验步骤 色或近于白色 的植物组织, 苹果、梨最好 方法 苹果切块 →研磨→过滤 →滤液 制作花生 种子的切片 鸡蛋白进行稀 释 马 铃 薯切块 → 研 磨 → 过 滤→滤液 鉴定 步骤 样液→加 斐林试剂→振 荡→直接加热 →观察颜色变 化 切片→染 色→漂洗→镜 检 组织样液→加 双缩脲试剂 A→再 加双缩脲试剂 B→ 观察→颜色变化 样液→ 加碘液→振 荡→观察颜 色变化 实验现象 蓝色→棕 色→砖红色沉 淀 脂肪被苏丹 Ⅲ染液染成橘黄 色或被苏丹Ⅳ染 成红色 加双缩脲试剂 A 无明显变化,加 双缩脲试剂后溶液 变成紫色 蓝色 注意事项 1、选材要 用含糖较高、 颜色为白色或 近于白色的植 物组织。 2、斐林试 剂不稳定,用 时必须将甲、 乙两混合均匀 后使用,切勿 分别加入组织 样液中进行检 测。 3、为了在 较短时间内观 察到实验结 果,将水浴加 热,改为直接 加热(但是不 1、切片改 成刮取花生子 叶泥制作临时 装片。 2、染色后 一定要用 50% 的酒精溶液洗 去浮色。 3、观察时 找最薄处,最 好只有 1~2 层 细胞。 1、用鸡蛋蛋白 时,一定要加以稀 释,如果稀释不够,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 反应后会粘固在试 管内壁上,使反应 不彻底,且试管不 易洗干净。 2、双缩脲使用 时,应先加 A 造成 碱环境,再加 B。 碘 液 浓度不宜 过高,要稀 释

5、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 问: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哪几大类? 答: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讲述:均衡膳食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么哪种食物主要含有哪种有机物一定是大家关心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几种食物中所含的主要有机物。 教师准备了包括鲜肝提取液、苹果汁、梨汁、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匀浆、豆浆 等十多种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 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供材料中的两种进行探究,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首先预测所选 材料中主要含有何种有机物,再选定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再进行实 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实测结果和预期结果相比较,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对实验材料可能的假设。如 (1)鲜肝提取液:①主要含蛋白质;②主要含有还原糖;③主要含有脂肪。 2)豆浆:①主要含有蛋白质:②主要含有脂肪 (3)苹果汁:主要含有还原糖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在学生探究活动基本结束时,选择几个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探究方法方 案,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如:鲜肝提取液遇斐林试剂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遇双缩脲试剂 呈现紫色,说明鲜肝不含还原糖,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它小组认真听取报告,教师鼓励 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分析。这时 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有不少漏洞,比如:对照不充分,斐林试剂、双缩脲试 剂使用不规范,滴管混用等。这样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非预设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或 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包括原 理、材料、设备、方案、预测)④实施计划⑤分析结论⑥表达交流 (2)实验设计的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简便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 强调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并把探究的步骤和原则投影在大屏幕上。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获得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失败 的教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精讲: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但无机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不 能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在生物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种,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8 能煮沸) 5、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 问: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有哪几大类? 答: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讲述:均衡膳食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么哪种食物主要含有哪种有机物一定是大家关心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几种食物中所含的主要有机物。 教师准备了包括鲜肝提取液、苹果汁、梨汁、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匀浆、豆浆 等十多种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 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供材料中的两种进行探究,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首先预测所选 材料中主要含有何种有机物,再选定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格再进行实 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实测结果和预期结果相比较,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对实验材料可能的假设。如: (1)鲜肝提取液:①主要含蛋白质;②主要含有还原糖;③主要含有脂肪。 (2)豆浆:①主要含有蛋白质;②主要含有脂肪。 (3)苹果汁:主要含有还原糖。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在学生探究活动基本结束时,选择几个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探究方法方 案,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如:鲜肝提取液遇斐林试剂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遇双缩脲试剂 呈现紫色,说明鲜肝不含还原糖,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它小组认真听取报告,教师鼓励 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分析。这时 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有不少漏洞,比如:对照不充分,斐林试剂、双缩脲试 剂使用不规范,滴管混用等。这样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非预设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或 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包括原 理、材料、设备、方案、预测)④实施计划⑤分析结论⑥表达交流。 (2)实验设计的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简便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 强调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并把探究的步骤和原则投影在大屏幕上。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获得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失败 的教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精讲: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但无机自然界的各种元素不 能表现生命现象,只有在生物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 20 种,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部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元素,它是构成有 机物的标志性元素,有机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 不同的组织中有机物含量是不同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检测和区分不同有机物 评价反馈 1、相同种类、相同含量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表现为生命现象,在自然界中则不能 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D) A、统一性 多样性 C、变异性 D、差异性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所需的材料最好选用的颜色是(A) A、白色 B、红色 C、紫色 蓝色 3、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D)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水 4、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A)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核酸 5、画概念图 画一个概念图,将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 元素之间的关系表示清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解生命的物质性一一即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且 这些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可以区分出在组织中是否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但是具体是哪种糖类或蛋白质还要通过其 他才能鉴定 布置作业P19一、基础题2:二、拓展题2 课后拓展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 在?试运用对照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板书设计: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世界上没有生命特有的元素 2、差异性:含量相差很大 大量元素:C、H、0、N、P、S等 、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Cu、B、Fe、Mn、Zn等

9 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部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细胞中,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C 元素,它是构成有 机物的标志性元素,有机物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 不同的组织中有机物含量是不同的,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来检测和区分不同有机物。 评价反馈 1、相同种类、相同含量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表现为生命现象,在自然界中则不能, 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D)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差异性 2、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所需的材料最好选用的颜色是(A) A、白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3、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D)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水 4、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A)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质 D、核酸 5、画概念图 画一个概念图,将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 元素之间的关系表示清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即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且 这些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可以区分出在组织中是否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但是具体是哪种糖类或蛋白质还要通过其 他才能鉴定。 布置作业 P19 一、基础题 2;二、拓展题 2 课后拓展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 在?试运用对照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板书设计: 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 1 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世界上没有生命特有的元素 2、差异性:含量相差很大 大量元素:C、H、O、N、P、S 等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Cu、B、Fe、Mn、Zn 等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糖类 脂质 有机物蛋白质 核酸 四、检测生物组织的常见有机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 素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联系初中生物课有关的知识,联系本地 学生的生活常识展开学习。 本实验由于时间关系,对选则实验材料的原则,无法在本实验中拓展完成,另外,若时 间较充足,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将成功与实验的机会更多地让位于学生,使学 生建立自信,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10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糖类 脂质 有机物 蛋白质 核酸 四、检测生物组织的常见有机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 素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联系 初中生物课有关的知识,联系本地 学生的生活常识展开学习。 本实验由于时间关系,对选则实验材料的原则,无法在本实验中拓展完成,另外,若时 间较充足,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将成功与实验的机会更多地让位 于学生,使学 生建立自信,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