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 “梅兰竹菊”与“松竹梅” 一、 花中四君子赞 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 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自古我国的文人 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 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 梅、兰、 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 “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中国文 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元代大画家 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 生不仕不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 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 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 雪的坚贞之性。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 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 成了菊花的代名词。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 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人们还将 “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 谷佳人” 等美誉封于兰花。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 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比较著名 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 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 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 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犹有花枝俏”和“她在丛中笑”显 得奔放,充满斗争的活力。这其中充满着斗争之意,赋予梅花崭新的共产主义战 士的乐观主义胸怀: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这正是中 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当然生活中, 人们说得更多的是“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绽放”和“梅花香自寒来”这种 比喻经历一番苦寒后,一定能迎来成功和胜利。无论是她的“孤芳自赏”还是“斗 雪傲霜”都是“君子的风范”,否则,怎会有那么多的人爱梅、赏梅、踏雪寻梅、 凌寒探梅、谈梅、咏梅、画梅呢!
96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 “梅兰竹菊”与“松竹梅” 一、 花中四君子赞 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 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自古我国的文人 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 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 梅、兰、 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 “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中国文 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元代大画家 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 生不仕不娶。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 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 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 雪的坚贞之性。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 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 成了菊花的代名词。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 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人们还将 “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 谷佳人” 等美誉封于兰花。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 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比较著名 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 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 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 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犹有花枝俏”和“她在丛中笑”显 得奔放,充满斗争的活力。这其中充满着斗争之意,赋予梅花崭新的共产主义战 士的乐观主义胸怀: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这正是中 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当然生活中, 人们说得更多的是“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绽放”和“梅花香自寒来”这种 比喻经历一番苦寒后,一定能迎来成功和胜利。无论是她的“孤芳自赏”还是“斗 雪傲霜”都是“君子的风范”,否则,怎会有那么多的人爱梅、赏梅、踏雪寻梅、 凌寒探梅、谈梅、咏梅、画梅呢!
97 至于兰花,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国兰花。中国兰大都小而少,颜色清雅不艳, 冰洁素丽,却清淡含娇;雅而不俗,丽而不妖,朴实而又含蓄,简直就是一个亭 亭玉立、气质高雅的美人。再来看其“香”,更是居群香之首,自古以来,兰花 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其特点:一是浓郁而不刺鼻,二是香气 悠长而穿透力强。兰花虽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生长在穷乡僻野、深山峡谷之中, 不与百花争艳,不求在世上闻名,她“不因贫寒而萎缩,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 尚品德,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颂。同时,她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不争名 利,不炫耀自己。因此,中国文人喜欢将兰花比作谦谦君子,说她“终年不凋, 幽香清远,神静韵高”。更有一些古人用“兰友”、“兰章”、“金兰之拜”、 “兰客”、“兰肴”、“桂子兰孙”、“蕙质兰心”等词语来比喻最美、最佳的 事物,对她可算是推崇备至。不少人爱兰、写兰、画兰、养兰、以兰会友。养兰 之人都希望通过养兰来达到修身养息、陶冶情操的目的,可见兰花早已成为“君 子的典范和楷模”了。 再来谈一下竹,她不但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竹笋 可食用,烹出百余道菜,且味道鲜美;竹子也可建屋,造竹筏,当盛器,做成竹 筷、工艺品等。中国的“丝竹”乐器,笛、萧、笙等都是用竹做的。有人称竹子 是“穷人的木材”,她不但在远古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 然发挥着作用。所以说,除了观赏价值以外,竹子的使用价值是任何花卉都不能 比拟的。竹子虽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她坚韧挺拔,竹叶 迎风飞舞,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并带有气冲霄汉的节操和傲岸之势。她坦诚无 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财 富奉献给人民。又因为竹子是中空的又有明显的节,所以人们还经常赞扬她“虚 心有节”。古人常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赞美她或用她 来比喻人的气节,因此她还有“高风亮节”之美誉。将竹子誉为“君子”,是当 之无愧的。难怪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 竹令人俗。”由于竹干挺拔,枝叶婆娑飘逸,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公园里、村 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最后说说菊花。每年从春到夏,迎春、玉兰、桃花、牡丹、荷花、月季等相 继开放,秋天到了,唯有菊花没有丝毫动静,正在大家替她着急并惋惜时,她便 应时而开。花开时,光华亮丽非常吸引人。硕大的花瓣,好像是先受了压迫似的, 突然解放后,便将怒气也释放了开来,开得很有骨感。别的花卉开时,大多开得 娇艳有余,力度不足,有些当不起“怒放”一词。想想古人形容花开用怒放,实 在是很有意思,对于形容菊花的开放倒很贴切。不知道为什么,菊花非要经过严
97 至于兰花,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国兰花。中国兰大都小而少,颜色清雅不艳, 冰洁素丽,却清淡含娇;雅而不俗,丽而不妖,朴实而又含蓄,简直就是一个亭 亭玉立、气质高雅的美人。再来看其“香”,更是居群香之首,自古以来,兰花 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其特点:一是浓郁而不刺鼻,二是香气 悠长而穿透力强。兰花虽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生长在穷乡僻野、深山峡谷之中, 不与百花争艳,不求在世上闻名,她“不因贫寒而萎缩,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 尚品德,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颂。同时,她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不争名 利,不炫耀自己。因此,中国文人喜欢将兰花比作谦谦君子,说她“终年不凋, 幽香清远,神静韵高”。更有一些古人用“兰友”、“兰章”、“金兰之拜”、 “兰客”、“兰肴”、“桂子兰孙”、“蕙质兰心”等词语来比喻最美、最佳的 事物,对她可算是推崇备至。不少人爱兰、写兰、画兰、养兰、以兰会友。养兰 之人都希望通过养兰来达到修身养息、陶冶情操的目的,可见兰花早已成为“君 子的典范和楷模”了。 再来谈一下竹,她不但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竹笋 可食用,烹出百余道菜,且味道鲜美;竹子也可建屋,造竹筏,当盛器,做成竹 筷、工艺品等。中国的“丝竹”乐器,笛、萧、笙等都是用竹做的。有人称竹子 是“穷人的木材”,她不但在远古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 然发挥着作用。所以说,除了观赏价值以外,竹子的使用价值是任何花卉都不能 比拟的。竹子虽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她坚韧挺拔,竹叶 迎风飞舞,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并带有气冲霄汉的节操和傲岸之势。她坦诚无 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财 富奉献给人民。又因为竹子是中空的又有明显的节,所以人们还经常赞扬她“虚 心有节”。古人常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赞美她或用她 来比喻人的气节,因此她还有“高风亮节”之美誉。将竹子誉为“君子”,是当 之无愧的。难怪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 竹令人俗。”由于竹干挺拔,枝叶婆娑飘逸,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公园里、村 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最后说说菊花。每年从春到夏,迎春、玉兰、桃花、牡丹、荷花、月季等相 继开放,秋天到了,唯有菊花没有丝毫动静,正在大家替她着急并惋惜时,她便 应时而开。花开时,光华亮丽非常吸引人。硕大的花瓣,好像是先受了压迫似的, 突然解放后,便将怒气也释放了开来,开得很有骨感。别的花卉开时,大多开得 娇艳有余,力度不足,有些当不起“怒放”一词。想想古人形容花开用怒放,实 在是很有意思,对于形容菊花的开放倒很贴切。不知道为什么,菊花非要经过严
98 霜后,才能花开、怒放,这大概也是其被视为傲骨的由来。的确,菊花其实是些 骄傲的,严霜之下,还可以将花开得这样漂亮,确实是值得骄傲。古诗有云:“菊 残犹有傲霜枝”,菊花也的确有这样的傲骨。此外,古人称她“春露不染色,秋 霜不改条” 和“宁肯抱香枝头死,不随落叶舞秋风”两句诗也是对她正直不阿, 不随波逐流人格的赞美。不仅如此,大诗人苏东坡还赋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 残犹有傲霜枝”赞扬她身处逆境自强不息,这一点可为残疾人树立良好的典范。 菊花的寒霜中昂首怒放的特性、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无不显示出“君子风范”。 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虽然都不是同一个科、属,但是她们有 共同品格,是气节、风骨最高的花木。这四者之中,梅花比较孤傲;兰花喜欢孤 芳自赏;竹子则很清高;而菊花则性格刚。她们有共同的性格、品质,那就是一 身清肌傲骨、不畏强暴、不争名利、勇于奉献,这样的“品德”才是真正的君子。 千百年来,她们已成为了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许多古代文人想要赞美、夸 耀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时,往往借赞美“花中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精 神,如元代大画家王冕的题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其实是 借花来比喻自己人格的清白。而有时文人们想要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或不满,又 害怕打击报复时,只好“忌直言,贵曲笔”借“花中四君子”来作比喻。如陆游 的《卜算子·咏梅》就是用梅花来比喻诗人一生的坎坷。作者屡遭谗陷,仕途挫 折,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 因而梅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表示忠心和气节的象征。还有杜甫的“每恨陶 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佘”。也是对这个不公道的社会的不 满。毛泽东主席也借梅花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山 花烂漫”的春天的信心。难怪有人不但喜欢这“四君子”,而且立下:“做君子 之人,行君子之风,养君子之花,传君子之道”这样的座右铭,以勉励自己去作 一个堂堂整整的正人君子。 二、岁寒三友赞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常借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 界的追求。中国的修养学和美学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岁寒即严 冬,三友即指松、竹、梅。她们虽系不同科属,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尚品质。 其实,最早把“松、竹、梅”联系在一起的并对她们高尚品质进行赞美的 是大文豪苏东坡,他“岁寒三友”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年间,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 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胸中的烦忧。《卜算子·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98 霜后,才能花开、怒放,这大概也是其被视为傲骨的由来。的确,菊花其实是些 骄傲的,严霜之下,还可以将花开得这样漂亮,确实是值得骄傲。古诗有云:“菊 残犹有傲霜枝”,菊花也的确有这样的傲骨。此外,古人称她“春露不染色,秋 霜不改条” 和“宁肯抱香枝头死,不随落叶舞秋风”两句诗也是对她正直不阿, 不随波逐流人格的赞美。不仅如此,大诗人苏东坡还赋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 残犹有傲霜枝”赞扬她身处逆境自强不息,这一点可为残疾人树立良好的典范。 菊花的寒霜中昂首怒放的特性、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无不显示出“君子风范”。 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虽然都不是同一个科、属,但是她们有 共同品格,是气节、风骨最高的花木。这四者之中,梅花比较孤傲;兰花喜欢孤 芳自赏;竹子则很清高;而菊花则性格刚。她们有共同的性格、品质,那就是一 身清肌傲骨、不畏强暴、不争名利、勇于奉献,这样的“品德”才是真正的君子。 千百年来,她们已成为了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许多古代文人想要赞美、夸 耀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时,往往借赞美“花中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精 神,如元代大画家王冕的题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其实是 借花来比喻自己人格的清白。而有时文人们想要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或不满,又 害怕打击报复时,只好“忌直言,贵曲笔”借“花中四君子”来作比喻。如陆游 的《卜算子·咏梅》就是用梅花来比喻诗人一生的坎坷。作者屡遭谗陷,仕途挫 折,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 因而梅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表示忠心和气节的象征。还有杜甫的“每恨陶 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佘”。也是对这个不公道的社会的不 满。毛泽东主席也借梅花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山 花烂漫”的春天的信心。难怪有人不但喜欢这“四君子”,而且立下:“做君子 之人,行君子之风,养君子之花,传君子之道”这样的座右铭,以勉励自己去作 一个堂堂整整的正人君子。 二、岁寒三友赞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常借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 界的追求。中国的修养学和美学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岁寒即严 冬,三友即指松、竹、梅。她们虽系不同科属,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尚品质。 其实,最早把“松、竹、梅”联系在一起的并对她们高尚品质进行赞美的 是大文豪苏东坡,他“岁寒三友”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年间,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 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胸中的烦忧。《卜算子·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99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 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 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 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住所被他装 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契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 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 不是太寂寞,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 乐,松竹梅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 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 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 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 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同时也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人们不但赋诗、填词来歌颂、赞美“松、竹、梅”,而且,由“松、竹、梅” 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因此, “岁寒三友”图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让我们分别谈谈“松、竹、梅”: 首先来说一下“松”: 松树是北方寒冷地区常见的常绿树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万木萧疏,其枝 叶仍翠绿可爱,寒风冰霜而不改色,坚毅不拔的青松,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 这种精神确实值得人们赞扬。此外,陶铸同志在他《松树的风格》一文中对松树 只知奉献,不要索取的风格进行了赞美。 松树的这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高尚品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魄, 风霜雨雪不改色的大无畏精神不但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她象征着中华民族 的铮铮铁骨,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中国人民对她充满特殊的 情感。人们以歌赞松,以诗咏松,以画绘松,以文记松,松树的精神和风格将 千秋万代永远让人们赞颂。 再来论论“竹”: 虽然竹生长在温暖地区,但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她仍然保持翠绿常青,临风 潇洒。人们形容她“狂飙呼啸似奔雷,海立山撼树木摧,独有竹君持劲节,挺然 奋斗踞崔嵬”。中国人民种竹、食竹、用竹、爱竹、赏竹、咏竹、画竹。竹子对 于人类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竹子的功用:食者竹笋
99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 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 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 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住所被他装 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契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 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 不是太寂寞,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 乐,松竹梅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 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 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 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 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同时也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人们不但赋诗、填词来歌颂、赞美“松、竹、梅”,而且,由“松、竹、梅” 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因此, “岁寒三友”图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让我们分别谈谈“松、竹、梅”: 首先来说一下“松”: 松树是北方寒冷地区常见的常绿树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万木萧疏,其枝 叶仍翠绿可爱,寒风冰霜而不改色,坚毅不拔的青松,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 这种精神确实值得人们赞扬。此外,陶铸同志在他《松树的风格》一文中对松树 只知奉献,不要索取的风格进行了赞美。 松树的这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高尚品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魄, 风霜雨雪不改色的大无畏精神不但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她象征着中华民族 的铮铮铁骨,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中国人民对她充满特殊的 情感。人们以歌赞松,以诗咏松,以画绘松,以文记松,松树的精神和风格将 千秋万代永远让人们赞颂。 再来论论“竹”: 虽然竹生长在温暖地区,但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她仍然保持翠绿常青,临风 潇洒。人们形容她“狂飙呼啸似奔雷,海立山撼树木摧,独有竹君持劲节,挺然 奋斗踞崔嵬”。中国人民种竹、食竹、用竹、爱竹、赏竹、咏竹、画竹。竹子对 于人类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竹子的功用:食者竹笋
100 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 一日无此君也。 此外,人们也从竹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她顶冰雪、战寒霜的大无 畏精神;再就是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 把自己的财富奉献给大地的无私精神;以及她“虚心有节”、“高风亮节”的高 尚品质。古人对她的总结是对她最好评价:“根生大地,吸取甘泉,未出土时便 有节;横枝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 上的东西,更可贵的是精神上的东西。 关于“梅”,我们在上面“梅、兰、竹、菊”中已经谈过了。 “松、竹、梅”都具有顶冰雪、战寒霜的优秀品质,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 慕,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现代文人雨蒙曾这样赞颂这“岁寒三友”: 古有桃园三结义,名传青史永留芳。 今昔网络情缘中,续佳话义结金兰。 寒冬梅花傲雪开,千姿百态遍地白。 文豪佳客闻风醉,梦里他乡不知归。 青松无畏岩石坚,挺身展枝耸云间。 俯首天下谁与比,尽收美景存心间。 竹儿无心逢细雨,迎松寻梅叙友情。 他日相见岁寒舍,陪君再饮三百杯。 此诗对“岁寒三友”进行了人性化的比喻,中国人在情感上、在人与人的关 系上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伦理、道德都非常讲究“友情”,提倡“同 生死、共患难”、“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风雨同舟”等风尚,而“岁寒三 友”中的“松、竹、梅”的品格也成为“同甘共苦”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100 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 一日无此君也。 此外,人们也从竹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她顶冰雪、战寒霜的大无 畏精神;再就是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 把自己的财富奉献给大地的无私精神;以及她“虚心有节”、“高风亮节”的高 尚品质。古人对她的总结是对她最好评价:“根生大地,吸取甘泉,未出土时便 有节;横枝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 上的东西,更可贵的是精神上的东西。 关于“梅”,我们在上面“梅、兰、竹、菊”中已经谈过了。 “松、竹、梅”都具有顶冰雪、战寒霜的优秀品质,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 慕,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现代文人雨蒙曾这样赞颂这“岁寒三友”: 古有桃园三结义,名传青史永留芳。 今昔网络情缘中,续佳话义结金兰。 寒冬梅花傲雪开,千姿百态遍地白。 文豪佳客闻风醉,梦里他乡不知归。 青松无畏岩石坚,挺身展枝耸云间。 俯首天下谁与比,尽收美景存心间。 竹儿无心逢细雨,迎松寻梅叙友情。 他日相见岁寒舍,陪君再饮三百杯。 此诗对“岁寒三友”进行了人性化的比喻,中国人在情感上、在人与人的关 系上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伦理、道德都非常讲究“友情”,提倡“同 生死、共患难”、“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风雨同舟”等风尚,而“岁寒三 友”中的“松、竹、梅”的品格也成为“同甘共苦”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