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三点导析】 1.考点: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 展。 2.重点: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方法导拨】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四大思想家是否脱离了儒学体系? 本课的一大难点是:四大思想家是反传统的,有的甚至公然抨击孔子,但从课标和教科 书的标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看,他们应当属于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一个新阶段 对此,我们既要看到他们在哪些方面反传统,又要看到他们的思想本质来所是传统的延续。 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 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 个性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这些,都与 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 但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 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能够发现他们在对传统儒学的批 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能够感受到他们重新构筑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体系。因此他们的思想既迎合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又使传统的儒学思想向近代转化。 2.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有哪些?为何没有形成西欧启蒙运动式的影 响? 无论是产生的社会背景还是影响没有像西欧那样的原因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展开探究 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理学走向“极端”,引发人们的思考与 批判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的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较 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要点导学】 要点一:李费的离经叛道 1.背景 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江南一带的 成为 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神化孔子以抬高自己 2.主张: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 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 而变化:强调人正当的 认为 就是“人伦物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三点导析】 1. 考点: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 展。 2.重点:探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方法导拨】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四大思想家是否脱离了儒学体系? 本课的一大难点是:四大思想家是反传统的,有的甚至公然抨击孔子,但从课标和教科 书的标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看,他们应当属于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一个新阶段。 对此,我们既要看到他们在哪些方面反传统,又要看到他们的思想本质来所是传统的延续。 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 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 个性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这些,都与 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 但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 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能够发现他们在对传统儒学的批 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能够感受到他们重新构筑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体系。因此他们的思想既迎合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又使传统的儒学思想向近代转化。 2.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有哪些?为何没有形成西欧启蒙运动式的影 响? 无论是产生的社会背景还是影响没有像西欧那样的原因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展开探究。 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理学走向“极端”,引发人们的思考与 批判。 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的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较 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要点导学】 要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江南一带的 成为 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神化孔子以抬高自己。 2.主张: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 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________而变化;强调人正当的 ;认为_______就是“人伦物
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 去空谈仁义道德, 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要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押击 1.主张:他从明亡的历史中看到了 的腐朽,提出“ 主思想,主张限制以“ ”取代皇帝的“ 2.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 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 的思想。巨著《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日知录》中提出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概括为 2影响:顾炎武以他_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_的先河 要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认为世界是_的,其发展变化可循: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引 起的;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是绝对的 2.影响:王夫之的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探究导引】 1.阅读下列材料,感悟以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对当时的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经由明代王学对正统意识形态的瓦解而 来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思想取向,在明清之际的天崩地裂的鼎革之中,却统统转化为一个简单 的民族主义思路。…尽管明王朝的政治总是使他们一次次地失望甚至绝望。尽管他们也曾 经在事前事后反复批评明朝的弊政和皇权的腐败,但是,当这个王朝真的被反叛的民众和异 族的军队颠覆的时候,他们又不能接受这种现实。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 晩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 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 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________去空谈仁义道德。 3.评价: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要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张:他从明亡的历史中看到了 的腐朽,提出“ ”的民 主思想,主张限制以“ ”取代皇帝的“______”。 2.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 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 的思想。巨著《____________》, 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日知录》中提出关于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概括为 “ ”。 2.影响:顾炎武以他 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的先河。 要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认为世界是 的,其发展变化 可循;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 引 起的;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 是绝对的。 2.影响:王夫之的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探究导引】 1. 阅读下列材料,感悟以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对当时的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经由明代王学对正统意识形态的瓦解而 来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思想取向,在明清之际的天崩地裂的鼎革之中,却统统转化为一个简单 的民族主义思路。……尽管明王朝的政治总是使他们一次次地失望甚至绝望。尽管他们也曾 经在事前事后反复批评明朝的弊政和皇权的腐败,但是,当这个王朝真的被反叛的民众和异 族的军队颠覆的时候,他们又不能接受这种现实。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 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 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 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探讨明末清初的四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产生的背景? 2.阅读下列材料,以“异端李贽”为突破口,探究李贽的思想,感悟明清之际中国社 会的大变革。 材料一李贽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 “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 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二李贽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 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纰糠。”强调穿衣吃饭就 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 (1)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的哪些主要思想? (2)你如何评价这些思想? 【精题导析】 例1(2010年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 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思路:据题干“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等信息,得出结论:这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 的正统地位提出挑战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 评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要能读懂材料,知道一些基本的历 史知识即可。 例2(2008年广东卷)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思路: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思想家)反对的是”《出仕)为天下”“非为一姓”。 直译出材料的大致意思:当官为了天下,不是为一人。然后用排除法。民主共和制度“为万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探讨明末清初的四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产生的背景? 2.阅读下列材料,以“异端李贽”为突破口,探究李贽的思想,感悟明清之际中国社 会的大变革。 材料一 李贽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 “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 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二 李贽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 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强调穿衣吃饭就 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 欲。 (1)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的哪些主要思想? (2)你如何评价这些思想? 【精题导析】 例 1(2010 年江苏卷)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 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思路:据题干“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等信息,得出结论:这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 的正统地位提出挑战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B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要能读懂材料,知道一些基本的历 史知识即可。 例 2 (2008 年广东卷)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思路: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思想家)反对的是”“(出仕)为天下”“非为一姓”。 直译出材料的大致意思:当官为了天下,不是为一人。然后用排除法。民主共和制度“为万
民”,思想家不会反对;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制都可能为民主制度,该思想家不一定会反对, 可——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评析:本题考查以所学知识为背景,从题干史料中获取信息,并对被选项加以判断的能 力。第一是从题干中获取历史信息,找岀关键词,并与所学知识融通;第二是对选择肢进行 准确、合理地排除。文言文不一定要完全翻译出,但注意不能把文言文的意思搞反了。 【基础导练】 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曾经这样写道“理学诞生于北宋,经过两宋和元的发展,到明 清时期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由于这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制约,明清时期形成的社会 行为和表现包括 ①科举考试内容更加僵化和反动②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③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销声匿迹④“缠足”、“蓄发”日益普及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有人说,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 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反思的直接渊源最有可能是 A.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者东来B.倭寇骚扰,戚继光领衔抗倭 C.鸦片战争,英夷入侵 D.李自成起义,明亡清兴 3.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曾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下图的四位 思想家中,与唐甄的思想相似的最可能是 八A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 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 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5.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民”,思想家不会反对;中央集权和君主立宪制都可能为民主制度,该思想家不一定会反对, 可一一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以所学知识为背景,从题干史料中获取信息,并对被选项加以判断的能 力。第一是从题干中获取历史信息,找出关键词,并与所学知识融通;第二是对选择肢进行 准确、合理地排除。文言文不一定要完全翻译出,但注意不能把文言文的意思搞反了。 【基础导练】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曾经这样写道“理学诞生于北宋,经过两宋和元的发展,到明 清时期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由于这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制约,明清时期形成的社会 行为和表现包括 ①科举考试内容更加僵化和反动 ②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③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销声匿迹 ④“缠足”、“蓄发”日益普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有人说,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 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反思的直接渊源最有可能是 A.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者东来 B.倭寇骚扰,戚继光领衔抗倭 C.鸦片战争,英夷入侵 D.李自成起义,明亡清兴 3.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曾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下图的四位 思想家中,与唐甄的思想相似的最可能是 A.李 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 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 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5.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6.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经世致用 7.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 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对正统的挑战引起统治阶层的不满 C.从县令博士一帆风顺做到太学博士D.与各级官吏接触结下了深厚友谊 梁启超尽管以维新派而著称,民国时却为政党—一进步党领袖。他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 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最早且最深。”他评价的书最可能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藏书》《焚书》D.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明末学者冯元仲曾在一位思想家墓前作诗以祭:“手辟鸿濛破混茫,浪翻今古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亦彰。髡顶逃禅又杂儒,放言横议不粗疏。世皆欲杀身殂狱, 天下何人容卓吾。”他祭奠的人最可能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1.关于君民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下列思想最可能属于黄宗羲的观点的是 A.认为君权的获得来自于神和百姓 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含民本思想 D.认为君主拥有权力是正当的 12.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 说的器主要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干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 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 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复 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遽可以定本行赏罚哉!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6.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经世致用 7.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 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对正统的挑战引起统治阶层的不满 C.从县令博士一帆风顺做到太学博士 D.与各级官吏接触结下了深厚友谊 8.梁启超尽管以维新派而著称,民国时却为政党——进步党领袖。他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 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最早且最深。”他评价的书最可能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藏书》《焚书》 D.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明末学者冯元仲曾在一位思想家墓前作诗以祭:“手辟鸿濛破混茫,浪翻今古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亦彰。髡顶逃禅又杂儒,放言横议不粗疏。世皆欲杀身殂狱, 天下何人容卓吾。”他祭奠的人最可能是 A.李 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1.关于君民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下列思想最可能属于黄宗羲的观点的是 A.认为君权的获得来自于神和百姓 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含民本思想 D. 认为君主拥有权力是正当的 12.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 说的器主要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 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 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复 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遽可以定本行赏罚哉!
一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 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利进取之获,而后举 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李贽《藏书·德业儒臣后论》 材料四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 初矣 李贽《焚书·童心论》 材料五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 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也不可为天地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揭露和批判? (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观点有何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 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材料二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 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三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 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利进取之获,而后举 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李贽《藏书•德业儒臣后论》 材料四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 初矣。 ──李贽《焚书•童心论》 材料五 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 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也不可为天地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揭露和批判? (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观点有何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 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材料二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 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
理之依也 材料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 他的这种主张的?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上述思想家的思想没有形成如西欧近代思想解放的波澜 壮阔的景象? 【创新导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 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后辞官著有《焚书》、《藏书》等著 作。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逮捕,并焚毁他 的著作。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愤而以剃刀自刎。 (1)林料中显示出李贽有怎样的思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 2)材料中李贽的最好境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遇?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要点导学】 要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明朝,市民工商业者,道学家
理之依也”。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 他的这种主张的?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上述思想家的思想没有形成如西欧近代思想解放的波澜 壮阔的景象? 【创新导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l2 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 岁中举人, 30 岁至 45 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 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后辞官著有《焚书》、《藏书》等著 作。万历三十年(1602 年),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逮捕,并焚毁他 的著作。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愤而以剃刀自刎。 (1)材料中显示出李贽有怎样的思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 (2)材料中李贽的最好境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遇?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要点导学】 要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明朝,市民工商业者,道学家
2.儒家经典,时代变化,私欲,穿衣吃饭,物质生活 3.资本主义萌芽 要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押击 1.封建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一家之法 2.反专制 要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崇尚实用,朴实学风 要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物质,有规律,客观对象,运动 2.唯物思想 【探究导引】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 统治危机日益深化;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 渐;正统意识形态的瓦解:个人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明王朝覆 亡的现实,促使许多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地主阶级革新 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 2.(1)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存天理,灭人欲”),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发展。 (2)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基础导练】 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可用排除法。明朝的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清朝初期“留发不留头”,排除③④。 2.答案:D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直接渊源”’对明清之际的中国人来说,汉族的明朝被满洲的淸朝 所取代是最能直接推动他们进行反思的因素之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唐甄的言论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对皇帝的直接批判。 4.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明心见性之空言”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A是董仲舒的主张,B是黄宗羲的主张,C是朱熹的主张,D是韩非子的主张。 6.答案:C 解析: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7.答案:B 解析:关键是要弄清楚“触”的原因。 8.答案:D 解析: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政治主张,对中国近代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 作用《明夷待访录》 9.答案:A 解析:只要熟记明清之际四大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即可 10.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末”。李贽死于1602年,属于明朝末年;而黄宗羲、顾炎
2.儒家经典,时代变化,私欲,穿衣吃饭,物质生活 3.资本主义萌芽 要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封建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一家之法 2.反专制 要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崇尚实用,朴实学风 要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物质,有规律,客观对象,运动 2.唯物思想 【探究导引】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 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 渐;正统意识形态的瓦解;个人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明王朝覆 亡的现实,促使许多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地主阶级革新 派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 2.(1)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存天理,灭人欲”),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发展。 (2)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基础导练】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可用排除法。明朝的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清朝初期“留发不留头”,排除③④。 2.答案:D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直接渊源”,对明清之际的中国人来说,汉族的明朝被满洲的清朝 所取代是最能直接推动他们进行反思的因素之一。 3.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唐甄的言论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抨击,对皇帝的直接批判。 4.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明心见性之空言”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A 是董仲舒的主张,B 是黄宗羲的主张,C 是朱熹的主张,D 是韩非子的主张。 6.答案:C 解析: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7.答案:B 解析:关键是要弄清楚“触”的原因。 8.答案:D 解析: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政治主张,对中国近代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 作用《明夷待访录》 9.答案:A 解析:只要熟记明清之际四大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即可。 10.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末”。李贽死于 1602 年,属于明朝末年;而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都死于清初。 11.答案:C 解析:只要熟记黄宗羲的主张即可。 12.答案:A 解析:王夫之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都是可以认识 13.(1)材料一主张“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封建正统派“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观点,表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精神。材料二中认为穿衣吃饭是百姓生活的根本大计,是 人伦所在。批判了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材料三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 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 (2)王阳明要人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义理,义理的标准是良知。李贽要人保持童心,反 对义理,以为义理会蒙蔽童心,义理懂得越多,童心就丧失得越多 14.(1)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王夫之;用“气”和“理”来比做物质实体与是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 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 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 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创新导演】 (1)思想: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的、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原因:李贽生活在明代中晚期,此时的明朝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政治上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新兴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 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成为一潭死水。 (2)境遇:自杀 原因:一方面,处于历史发展转折点上的李贽,在面对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趋利逐 欲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伦理价值之间发生冲突,伦理异化下的士人心态发生扭曲,即“阳 为道学、阴为富贵”的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将矛头直指虚伪的假道学,肯定人的“私情私 欲”。批判和挑战传统的儒学体系,遭到传统卫道士的抨击:一方面,他又是接受传统文化 教育的士人,深受传统的道德规范的影响,当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时自杀身亡
武、王夫之都死于清初。 11.答案:C 解析:只要熟记黄宗羲的主张即可。 12.答案:A 解析:王夫之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都是可以认识 的。 13. (1)材料一主张“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封建正统派“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观点,表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精神。材料二中认为穿衣吃饭是百姓生活的根本大计,是 人伦所在。批判了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材料三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 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 (2)王阳明要人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义理,义理的标准是良知。李贽要人保持童心,反 对义理,以为义理会蒙蔽童心,义理懂得越多,童心就丧失得越多。 14.(1)黄宗羲;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王夫之;用“气”和“理”来比做物质实体与是客观规律,(或精神是依赖于物质 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强调物质是普遍存在的(或物质是第一性的), 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 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创新导演】 (1)思想: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的、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原因:李贽生活在明代中晚期,此时的明朝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政治上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新兴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 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成为一潭死水。 (2)境遇:自杀。 原因:一方面,处于历史发展转折点上的李贽,在面对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趋利逐 欲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伦理价值之间发生冲突,伦理异化下的士人心态发生扭曲,即“阳 为道学、阴为富贵”的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将矛头直指虚伪的假道学,肯定人的“私情私 欲”。批判和挑战传统的儒学体系,遭到传统卫道士的抨击;一方面,他又是接受传统文化 教育的士人,深受传统的道德规范的影响,当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时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