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随堂作业—练双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知识点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 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 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A.自然科学的诞生 B.工商业的发展 C.探寻新航路成功 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答案:B 解析:由“十四五世纪”“西欧”“新世界”可知,此“新 世界”是指资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而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 2.“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 漠的心情结束了,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这场运动
第 6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随堂作业——练双基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知识点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 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 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 A.自然科学的诞生 B.工商业的发展 C.探寻新航路成功 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答案:B 解析:由“十四五世纪”“西欧”“新世界”可知,此“新 世界”是指资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而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 2.“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 漠的心情结束了,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这场运动
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 C.资产阶级革命D.宗教改革 解析:关键信息是“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结束了,开 启了……新的时代”。由“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可 以排除A、C;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 3.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 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 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拥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原因的理 解。A、B、C、D四项都是原因,A、C两项是历史原因,B项 是根本原因,D项是阶级条件。故选B项。 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 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 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资产阶级革命 D.宗教改革 解析:关键信息是“这场运动将中世纪晚期……结束了,开 启了……新的时代”。由“开启了人类思想的一个新的时代”可 以排除 A、C;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 D。 3.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 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 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拥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原因的理 解。A、B、C、D 四项都是原因,A、C 两项是历史原因,B 项 是根本原因,D 项是阶级条件。故选 B 项。 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 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 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B 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养育了“人文主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知识点二文艺复兴 5.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贵族的特权制度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真正主宰欧洲一切的是天主教会神 学思想,所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 神学统治。 6.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反对封建专制B.强调人、否定神 C.抨击教会的黑暗D.主张政治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部作品的相似处。这两部文学作品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B 解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是早期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养育了“人文主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知识点二 文艺复兴 5.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贵族的特权制度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真正主宰欧洲一切的是天主教会神 学思想,所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 神学统治。 6.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反对封建专制 B.强调人、否定神 C.抨击教会的黑暗 D.主张政治革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部作品的相似处。这两部文学作品虽
然都强调人,但是并不否定神,它们只是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 因此C项正确B项错误两部作品没有明确提岀反对封建专制 主张政治革新,A、D排除。 7.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要以 “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十日谈》B.《歌集》 C.《最后的晚餐》D.《神曲》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最早提岀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 的学问’”可知,“他”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 克的代表作是《歌集》,故选B。A的作者是薄伽丘,C的作者 是达芬奇,D的作者是但丁。 8.莎士比亚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 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 们。”这表明莎士比亚()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具有求实的精神 C.信仰上帝造人学说D.批判基督教信仰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莎士比亚通过其作品展示人类本来 的面目,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B、C两项曲解材料 信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然都强调人,但是并不否定神,它们只是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 因此 C 项正确,B 项错误;两部作品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 主张政治革新,A、D 排除。 7.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要以 “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 ) A.《十日谈》 B.《歌集》 C.《最后的晚餐》 D.《神曲》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 的学问’”可知,“他”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 克的代表作是《歌集》,故选 B。A 的作者是薄伽丘,C 的作者 是达·芬奇,D 的作者是但丁。 8.莎士比亚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 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 们。”这表明莎士比亚 ( )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具有求实的精神 C.信仰上帝造人学说 D.批判基督教信仰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莎士比亚通过其作品展示人类本来 的面目,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 项正确。B、C 两项曲解材料 信息,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知识点三宗教改革 9.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C.确立了路德教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 除了教阶制度。这说明改革是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否定了天 主教会的作用。 10.“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 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 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材料旨在( A.强调“因信称义”B.否定教会权威 C.发展人文主义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其旨在反对 教会的精神禁锢,否定教会权威。A项属于对材料的表述;B项 符合题意;C项是引申意义;D项是启蒙运动的目的。 11.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
知识点三 宗教改革 9.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 )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C.确立了路德教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 除了教阶制度。这说明改革是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否定了天 主教会的作用。 10.“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 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 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材料旨在( ) A.强调“因信称义” B.否定教会权威 C.发展人文主义 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其旨在反对 教会的精神禁锢,否定教会权威。A 项属于对材料的表述;B 项 符合题意;C 项是引申意义;D 项是启蒙运动的目的。 11.某宗教改革家提出:“人是否能得到救赎,不在于任何
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对此观点理解合理 的是( A.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 答案:A 解析: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C项 错误,材料中的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精神需求;D项错 误,材料观点并不反对信仰宗教。 12.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 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使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中心内容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很 大,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C。A表述错误,不是 彻底动摇;马亍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宗教信仰 没有出现危机。材料表述与启蒙运动无关。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其他原因,而是由上帝的永恒判决决定的。”对此观点理解合理 的是( ) A.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符合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需要 D.反对信仰宗教,倡导自我奋斗 答案:A 解析: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C 项 错误,材料中的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经济的精神需求;D 项错 误,材料观点并不反对信仰宗教。 12.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 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宗教改革( ) A.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B.使宗教信仰在欧洲出现了全面危机 C.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中心内容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很 大,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 C。A 表述错误,不是 彻底动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宗教信仰 没有出现危机。材料表述与启蒙运动无关。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幅名画。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 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 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的 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诗人但丁 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 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 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 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 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 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 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回答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幅名画。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 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 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的 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诗人但丁 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 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 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 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 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 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 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请回答:
(1)与中世纪的绘画相比,三幅名画有何特点?分析三幅名画 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让马丁·路德“明白”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特点: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 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社会条件:意大利较多 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观念: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 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进步性:从注重神 到注重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 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3)观点: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 (4)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天主 教会的斗争;欧洲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天主教会的神学 统治开始动摇
(1)与中世纪的绘画相比,三幅名画有何特点?分析三幅名画 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让马丁·路德“明白”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1)特点: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 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社会条件:意大利较多 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观念: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 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进步性:从注重神 到注重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 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3)观点: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 (4)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天主 教会的斗争;欧洲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天主教会的神学 统治开始动摇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组织材料,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运动第(1)题结合人文主义的含义和文艺复兴首先发 生在意大利的原因回答。第(2)题考查对人文主义的评价,注意辩 证回答。第(3)题结合“信仰得救”及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尤其是 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来回答。第(4)题注意结合材料归纳总结。 14.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 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 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 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 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 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 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路德将他 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 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 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 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组织材料,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运动。第(1)题结合人文主义的含义和文艺复兴首先发 生在意大利的原因回答。第(2)题考查对人文主义的评价,注意辩 证回答。第(3)题结合“信仰得救”及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尤其是 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来回答。第(4)题注意结合材料归纳总结。 14.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 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 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 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 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 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 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 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路德将他 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 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 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 年 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
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 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 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 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 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 想的相似之处。 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 明本心”(答“‘灵明’即是本心,是良知”也可);致良知;知 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 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 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上 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
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 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 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 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 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 想的相似之处。 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 明本心”(答“‘灵明’即是本心,是良知”也可);致良知;知 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 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 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上 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