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 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 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那是一个遗憾相随的时代导入,通过当时东西方思想 对比引出明清情况。(课件1-3) 【讲述新课】学生阅读ppt5、6,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课件 老师总结 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结合必修 1 和必修 2 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 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 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那是一个遗憾相随的时代导入,通过当时东西方思想 对比 引出明清情况。(课件 1—3) 【讲述新课】学生阅读 ppt5、6,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课件 5---7) 老师总结: 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盛行, 束缚思想,阻碍进步;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开阔国人 视野,注入新的生机。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特别强调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课件8--12) 教师简述李贽有关生平。 学生阅读ppt5、6,概括李贽主要思想: 老师讲解概括 (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合作探究】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老师总结:强调一分为二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2)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3)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性。(主观唯心的哲学思想;很多方面仍然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 建正统标准相对抗)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课件13--17) (一)1.教师筒述黄宗羲有关生平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盛行, 束缚思想,阻碍进步;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开阔国人 视野,注入新的生机。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特别强调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课件 8---12) 教师简述李贽有关生平。 学生阅读 ppt5、6,概括李贽主要思想: 老师讲解概括: (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合作探究】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老师总结:强调一分为二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2)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3)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性。(主观唯心的哲学思想;很多方面仍然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 建正统标准相对抗)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课件 13---17) (一)1.教师简述黄宗羲有关生平: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 被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官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 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菅”,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 隐居著述。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2.学生看书总结黄宗羲观点: ①最精彩之处一一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 之法” 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d、限制君权的主张 ②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 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老师点拨:对黄宗羲思想评价: 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②是明 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二)、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顾炎武生平:(学生讲) 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 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 以救世的思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2)主要思想:(老师点拨)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其父为东林党名士, 被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后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 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屡拒清廷征召, 隐居著述。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2.学生看书总结黄宗羲观点: 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 之法” 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d、限制君权的主张 ②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 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老师点拨:对黄宗羲思想评价: 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②是明 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二)、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顾炎武生平:(学生讲) 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 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 以救世的思想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2)主要思想:(老师点拨)
(A)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B)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一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 问 (三、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王夫之的生平:(学生讲) 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 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 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 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 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 (2)主要思想:(老师点拨) (A)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B)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 当作私产的作法 (C)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合作探究】(3)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 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合作探究】填表
(A)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B)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 问。 (三、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王夫之的生平:(学生讲) 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 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 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 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 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 70 种。 (2)主要思想:(老师点拨) (A)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B)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 当作私产的作法; (C)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合作探究】(3)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 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合作探究】填表: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筮平浙江余姚人。江苏昆山人测南衡阳人 反宦 抗清 隐居著述 蘆喜述抗清3是者述 作品《明爽待访录》《玉正部国《读通鉴论》 出天主0倡导经世致的家人 主张君为客以天下用 物是可认 之法代一家之法②把亡围和亡设的对的静 是绝对的 相同明末清初人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 点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猛烈抨击君倡导经世致用朴素唯物论和 老师总结 点主专制制度和爱国精神辩证法思想 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学生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 澜壮阔的景象? 老师总结: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 整的体系。 【本课小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老师总结: 相同 点 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生平 作品 不同 点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 利病书》 《读通鉴论》 ①抨击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以天下 之法代一家之法 ② 农工商皆本 ①倡导经世致 用 ②把亡国和亡 天下相区分 ①世界是物质 的,变化有规律; ②事物是可认 识的。③静止 是相对的,运 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人,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猛烈抨击君 主专制制度 倡导经世致用 和爱国精神 朴素唯物论和 辩证法思想 浙江余姚人 反宦官,抗清 隐居著述 江苏昆山人 反宦官,抗清 隐居著述。 湖南衡阳人 抗清 隐居著述 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学生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 澜壮阔的景象? 老师总结: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 整的体系。 【本课小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春欣时朝,孔子提出“仁”“和”的管镅 战国时期,孟子、发晟“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2、继承:君轻”思翘,有子,对“礼”深入封论 3、重创:素觑,“楚书” 4、正僥:西汉,董仲舒提出“罢■百家,表彰六经” 5、冲啬:南北朝,三数并立,量学受理了来启于健数 教的肿 6、酗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醒学:宋明时期,黌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浙 吸纳其剧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 冒学。 θ、訕判明清时期,判缮承传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继承:新剧想体系。 【板书设计】 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 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 儒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板书设计】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