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 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原因 〔材料)他(泰勒斯)所以得到这种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而 且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并靠湿气产生的(万物从中产生的东西,也就是万物本源)。他得到 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 来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解读】希腊哲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哲学产生到智者活动时期。哲学从神话 中产生出来,泰勒斯(前624—前547)第一次以物质性的水作为万物的本原,意味着哲学从神话中 分离出来,标志着哲学的产生。泰勒斯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这个观点 看似简单,但却涵盖了万物的最初皆诞生于水这一真理。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 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 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论世界万物的本源及其运动发展规律,因而被称为自然哲学家。第二阶 段: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第三阶段: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 1)水是万物的本源。本源是万物的开始,万物都由它而产生出来;(2)万物都以水为滋养 物,热也是由水而生,并靠水来维持;(3)万物的种子都以湿润为其原理,而水是湿润的来源 2.毕达哥拉斯“人是万物的尺度 (l)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 弗里曼《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 中译文:“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197年版,第254页 【解读】毕达哥拉斯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他著名的哲学命 题。公元前5世纪中叶,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由于平民地位的 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哲学家放 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 者”。智者运动的出现,标志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人 是万物尺度”是这次古代启蒙运动的根本原则。与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主要研究事物客观的本性相 比,智者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对人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 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原因 〔材料〕他(泰勒斯)所以得到这种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而 且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并靠湿气产生的(万物从中产生的东西,也就是万物本源)。他得到 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 来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解读】希腊哲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哲学产生到智者活动时期。哲学从神话 中产生出来,泰勒斯(前 624—前 547)第一次以物质性的水作为万物的本原,意味着哲学从神话中 分离出来,标志着哲学的产生。泰勒斯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这个观点 看似简单,但却涵盖了万物的最初皆诞生于水这一真理。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 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 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论世界万物的本源及其运动发展规律,因而被称为自然哲学家。第二阶 段: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第三阶段: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 (1)水是万物的本源。本源是万物的开始,万物都由它而产生出来;(2)万物都以水为滋养 物,热也是由水而生,并靠水来维持;(3)万物的种子都以湿润为其原理,而水是湿润的来源。 2.毕达哥拉斯“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 . ──弗里曼《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 中译文:“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1997 年版,第 254 页 【解读】毕达哥拉斯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他著名的哲学命 题。公元前 5 世纪中叶,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由于平民地位的 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哲学家放 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 者”。智者运动的出现,标志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人 是万物尺度”是这次古代启蒙运动的根本原则。与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主要研究事物客观的本性相 比,智者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对人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1)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2)存在与否的权衡标准在于人,由人的感觉来衡量 3.毕达哥拉斯的疑神论 〔材料〕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而且人生又是短促的。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1997年版,第194页 【解读】智者运动的时代怀疑神的观念相当普遍。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神的 存在只是一种推断而已,我们谁也没有见过。”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说:“谁说天上有神?不,没 有!如果人有说有,就告诉他不要傻乎乎地相信那些古老的故事了。”普罗泰戈拉的疑神思想同他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的思想是一个整体:关于世间事物,只有人的感觉可以 作为判断的标准:关于神我们无法感受或体验到他究竟是什么形态什么性质。 (1)人们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2)人们也无法知道神是如何存在,具有什么性质:(3)因 为关于神的问题是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而且人生又是短促的,一辈子也体验不到。 4.安提丰的平等观念 〔材料〕人们尊重那些出身高贵的家族并赋予他们荣誉,但对那些出身低贱的人却既不尊重也 不予以荣誉。我们这里是这样,我们的邻人野蛮人也是这样。实际上按照法律( physis),不论是 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 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 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1997年版,第224页 【解读】古代希腊从奴隶主贵族制向民主制转化以来,等级观念就逐渐淡薄。除了主人和奴隶 之分、希腊人和异族人之分外,在自由民中随着民主制的确立,等级观念就淡化了。等级观念的淡 化可以说是古代希腊人留给后代西方人的一个好传统。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尽管尊重等级,但始终 遭到各种形式的抵制,现实中实际起作用的还是财产和权利,出身门第并不像中国封建社会那么得 到重视,即使在《圣经》中也确认在上帝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过渡到文 艺复兴以后开始提出的天赋人权也就是在自然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学说,就比较容易了。安提丰以“人 的本性是同一的”为依据,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势必 要否认主人和奴隶的天然差别。安提丰打破希腊人和野蛮人、出身高贵者和身份低贱者的界限,为 后来平等观念创造了前提。安提丰平等观念的提出是很了不起的进步思想。 (1)根据人性,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这个“人”包括希腊人,也包括野蛮人。(2)根据人 性,人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5.智者学派关于人与法律关系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1)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2)存在与否的权衡标准在于人,由人的感觉来衡量。 3.毕达哥拉斯的疑神论 〔材料〕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 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而且人生又是短促的。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1997 年版,第 194 页 【解读】智者运动的时代怀疑神的观念相当普遍。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神的 存在只是一种推断而已,我们谁也没有见过。”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说:“谁说天上有神?不,没 有!如果人有说有,就告诉他不要傻乎乎地相信那些古老的故事了。” 普罗泰戈拉的疑神思想同他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的思想是一个整体:关于世间事物,只有人的感觉可以 作为判断的标准;关于神我们无法感受或体验到他究竟是什么形态什么性质。 (1)人们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2)人们也无法知道神是如何存在,具有什么性质;(3)因 为关于神的问题是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而且人生又是短促的,一辈子也体验不到。 4.安提丰的平等观念 〔材料〕人们尊重那些出身高贵的家族并赋予他们荣誉,但对那些出身低贱的人却既不尊重也 不予以荣誉。我们这里是这样,我们的邻人野蛮人也是这样。实际上按照法律(physis),不论是 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 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 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1997 年版,第 224 页 【解读】古代希腊从奴隶主贵族制向民主制转化以来,等级观念就逐渐淡薄。除了主人和奴隶 之分、希腊人和异族人之分外,在自由民中随着民主制的确立,等级观念就淡化了。等级观念的淡 化可以说是古代希腊人留给后代西方人的一个好传统。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尽管尊重等级,但始终 遭到各种形式的抵制,现实中实际起作用的还是财产和权利,出身门第并不像中国封建社会那么得 到重视,即使在《圣经》中也确认在上帝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过渡到文 艺复兴以后开始提出的天赋人权也就是在自然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学说,就比较容易了。安提丰以“人 的本性是同一的”为依据,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势必 要否认主人和奴隶的天然差别。安提丰打破希腊人和野蛮人、出身高贵者和身份低贱者的界限,为 后来平等观念创造了前提。安提丰平等观念的提出是很了不起的进步思想。 (1)根据人性,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这个“人”包括希腊人,也包括野蛮人。(2)根据人 性,人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5.智者学派关于人与法律关系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材料一)15.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 phsis(本性)和 nomos(法律)统治的 在这三者之中, physis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 nomos却是共同的一致的:对所有的人都是适用 的。本性可以败坏,而且常常以欲望作为根据,这种人常常做错事。 16.可是法律追求正义的高尚的有益的目标,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 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要服从法律,这是有许多理由的,特别是因为法律是 神所发明和赐予,是智慧的人所订立的,而且是故意犯罪和无意过错的分辨者。此外它又是城邦 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 0.我所说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也不是我的发明和创造,而是你和我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 元老们要有议事会?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 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 野蛮的水平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1997年版,第216~217页 〔材料二)[第一栏]……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而形成的,然而自然的 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 [第二栏]……法律所确认的许多正义行为是违背自然的。对于眼睛有它的自然限制。 [第三栏]那就是可以看到的和不可能看到的界限;耳朵有耳朵的限制,哪些是可以听见的, 哪些是不可能听见的;舌头有舌头的限制,哪些是可以说出的,哪些是无法说出的……至于心灵也 有可以探求的和无法探求的界限。仅此而己,岂有他哉!不存在何者更近人意,何者更接近自然的 问题。然而法律所作的限制却使人们越来越背离自己,它教唆人们逆自然而动,其实人的生存本身 就是属于自然的 [第四栏]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第六栏]……对于那些遵守法律的人,法律没有力量给予公正的待遇和帮助。法律实际上是 默认受害者遭难,允许害人者犯罪:法律不能防止受害者遇害,也不能防止作案者犯罪 第七栏]原告可以控告,被告冋样可以为自己辩护,二者是均等的,谁能胜诉全靠技艺…… 【解读】公元前6至5世纪希腊人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城邦法律制度,并形成了适应城邦经 济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以来有过希腊波斯同盟、提洛同盟、伯罗奔 尼撒同盟以及城邦内部的各种协议和契约。这样人们对法律制度、伦理规范以及各种协议和契约的 认识都大大提高了。人们看到法律对城邦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赞赏法律。但是伯罗 奔尼撒战争以后,各种法律制度和协议契约遭到践踏,人们的道德标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 生了急剧变化,因而在智者中对法律就发生了两种取向的对立:一种是维护法律和正义,指责破坏 法律和正义的言行:另一种就是反对法律,为法律唱挽歌。这则材料选自《德谟斯提尼演讲集》第 十五号的《反阿里司托格通》,它显示的观点正是前一种
〔材料一〕15.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 phsis(本性)和 nomos(法律)统治的。 在这三者之中,physis 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 nomos 却是共同的一致的;对所有的人都是适用 的。本性可以败坏,而且常常以欲望作为根据,这种人常常做错事。 16.可是法律追求正义的高尚的有益的目标,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 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要服从法律,这是有许多理由的,特别是因为法律是 神所发明和赐予,是智慧的人所订立的,而且是故意犯罪和无意过错的分辨者。此外它又是城邦一 致协议而规定的,以此规范每个公民的生活。 20.我所说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也不是我的发明和创造,而是你和我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 元老们要有议事会?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 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 野蛮的水平。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1997 年版,第 216~217 页 〔材料二〕[第一栏]……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而形成的,然而自然的 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 [第二栏]……法律所确认的许多正义行为是违背自然的。对于眼睛有它的自然限制。 [第三栏]那就是可以看到的和不可能看到的界限;耳朵有耳朵的限制,哪些是可以听见的, 哪些是不可能听见的;舌头有舌头的限制,哪些是可以说出的,哪些是无法说出的……至于心灵也 有可以探求的和无法探求的界限。仅此而已,岂有他哉!不存在何者更近人意,何者更接近自然的 问题。然而法律所作的限制却使人们越来越背离自己,它教唆人们逆自然而动,其实人的生存本身 就是属于自然的…… [第四栏]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 [第六栏]……对于那些遵守法律的人,法律没有力量给予公正的待遇和帮助。法律实际上是 默认受害者遭难,允许害人者犯罪;法律不能防止受害者遇害,也不能防止作案者犯罪。…… [第七栏]原告可以控告,被告同样可以为自己辩护,二者是均等的,谁能胜诉全靠技艺…… 【解读】公元前 6 至 5 世纪希腊人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城邦法律制度,并形成了适应城邦经 济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元前 5 世纪希波战争以来有过希腊波斯同盟、提洛同盟、伯罗奔 尼撒同盟以及城邦内部的各种协议和契约。这样人们对法律制度、伦理规范以及各种协议和契约的 认识都大大提高了。人们看到法律对城邦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赞赏法律。但是伯罗 奔尼撒战争以后,各种法律制度和协议契约遭到践踏,人们的道德标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 生了急剧变化,因而在智者中对法律就发生了两种取向的对立:一种是维护法律和正义,指责破坏 法律和正义的言行;另一种就是反对法律,为法律唱挽歌。这则材料选自《德谟斯提尼演讲集》第 二十五号的《反阿里司托格通》,它显示的观点正是前一种
(1)人的自然性状态是没有秩序的动物般的,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2)法律作为 公民的约定,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城邦就不可能存在,人们的生活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1)法律是人为约定的,是本性的桎梏,是束缚人的自由的,甚至是不义的。(2)法律的局 限性。法律本身无法防止犯罪,而且法律没有足够的力量给人们以公正对待和帮助。(3)法律所要 求的同自然所要求的正好相反 【注释】阿里司托格通是雅典的名门望族,公元前514年他和哈尔谟狄乌一起刺杀了僭主希庇 亚的兄弟希帕库。事发后哈尔谟狄乌被卫队杀死,阿里司托格通出逃,后被捕拷打致死,他决不出 卖同谋者。四年后,僭主希庇亚被逐,阿里司托格通和哈尔谟狄乌恢复了名誉,他们的家族后代受 到尊重。《反阿里司托格通》评论了这一事情,作者反对阿里司托格通因为他的朋友哈尔谟狄乌妹 妹被侮辱,不顾法律参与谋杀 “美德即知识” 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制 〔材料)我们生活在一种并非效法我们邻人制度的政体之下。相反,我们自己与其说是别人的 模仿者,不如说是一些人仿效的楷模。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 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对人们的价值而言,无论每个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来,优于他人充任一些荣耀公职,那不是因为 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再者,一个穷困的人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 不会由于其等级低下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我们不仅在政治生活中是自由的,而且在日常生活 中摆脱了彼此间的猜疑。如果我们的邻人做了他喜欢做的事,我们感觉不到怨恨,也不会露出讨厌 的神情,这种神情虽然无害,但却会让人看到了不舒服。所为“我们在自己的私人交往中避免冒犯 他人,在自己的公共生活中则主要是出于畏惧而与不法行为绝缘。”我们服从政府官员和遵守法律, 特别是遵守那些为扶助被压迫者而定出的法律,遵守那些虽未成文但却能使违反者蒙受一种公认耻 辱的法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0页 【解读】这则材料摘自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年雅典公葬仪式上的演说。伯里克利利用 这次机会,热情歌颂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443年一前429年,贵族出身的伯里克利连任15年 首席将军,这段时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期雅典不仅表现出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上的辉煌, 其民主制度亦发展到了巅峰。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表现为:1.各级官职,除将军外,向所 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 陪审法庭握有最充分的权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 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4.原有的贵族会议的权力几乎丧 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尽管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 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但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它的抽签选举和 轮流坐庄的方式,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公正的。例如雅典人用它的民主法庭以否定传统的神和腐 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处死了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1)人的自然性状态是没有秩序的动物般的,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2)法律作为 公民的约定,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城邦就不可能存在,人们的生活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1)法律是人为约定的,是本性的桎梏,是束缚人的自由的,甚至是不义的。(2)法律的局 限性。法律本身无法防止犯罪,而且法律没有足够的力量给人们以公正对待和帮助。(3)法律所要 求的同自然所要求的正好相反。 【注释】阿里司托格通是雅典的名门望族,公元前 514 年他和哈尔谟狄乌一起刺杀了僭主希庇 亚的兄弟希帕库。事发后哈尔谟狄乌被卫队杀死,阿里司托格通出逃,后被捕拷打致死,他决不出 卖同谋者。四年后,僭主希庇亚被逐,阿里司托格通和哈尔谟狄乌恢复了名誉,他们的家族后代受 到尊重。《反阿里司托格通》评论了这一事情,作者反对阿里司托格通因为他的朋友哈尔谟狄乌妹 妹被侮辱,不顾法律参与谋杀。 “美德即知识” 1.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制 〔材料〕我们生活在一种并非效法我们邻人制度的政体之下。相反,我们自己与其说是别人的 模仿者,不如说是一些人仿效的楷模。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 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对人们的价值而言,无论每个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来,优于他人充任一些荣耀公职,那不是因为 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再者,一个穷困的人只要给国家提供某种服务,他便 不会由于其等级低下而被排斥于政治生涯之外。我们不仅在政治生活中是自由的,而且在日常生活 中摆脱了彼此间的猜疑。如果我们的邻人做了他喜欢做的事,我们感觉不到怨恨,也不会露出讨厌 的神情,这种神情虽然无害,但却会让人看到了不舒服。所为“我们在自己的私人交往中避免冒犯 他人,在自己的公共生活中则主要是出于畏惧而与不法行为绝缘。”我们服从政府官员和遵守法律, 特别是遵守那些为扶助被压迫者而定出的法律,遵守那些虽未成文但却能使违反者蒙受一种公认耻 辱的法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130 页 【解读】这则材料摘自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年雅典公葬仪式上的演说。伯里克利利用 这次机会,热情歌颂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 443 年—前 429 年,贵族出身的伯里克利连任 15 年 首席将军,这段时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期雅典不仅表现出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上的辉煌, 其民主制度亦发展到了巅峰。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表现为:1.各级官职,除将军外,向所 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 陪审法庭握有最充分的权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 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4.原有的贵族会议的权力几乎丧 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尽管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 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但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它的抽签选举和 轮流坐庄的方式,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公正的。例如雅典人用它的民主法庭以否定传统的神和腐 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处死了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1)民主政治的政权在全体公民之手,而不是少数人手中;(2)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 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3)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被排斥于政 治生活之外 2.美德即知识 〔材料〕美诺:……在寻求获得美德时,我们究竟是应该把美德看作得自教育的东西,还是看 作一种天赋的东西,还是看作以某种其他方式来到人这样的东西呢? 苏格拉底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 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 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一一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 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 美诺:我同意。 苏格拉底:那么如果美德即知识,美德就可以是由教育而来的了?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那么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结论了:如果美德具有这样一种本性,它就是 由教育来的:如果不是,就不是由教育来的?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其次一个问题是,美德究竟是知识还是属于另外一类的? 苏格拉底:我们不是说美德是一种善吗?—这是一个不能搁在一边的假设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现在,如果有任何一种的善是和知识有别的,美德就可能是那种的善:但如果知识 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美诺:对的。 苏格拉底: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结论:美德整个的或部分的是智慧。 美诺:我想,苏格拉底,你所想的是很对的 苏格拉底:但如果这样是对的,那么善也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呢?
(1)民主政治的政权在全体公民之手,而不是少数人手中;(2)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 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3)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被排斥于政 治生活之外。 2.美德即知识 〔材料〕美诺:……在寻求获得美德时,我们究竟是应该把美德看作得自教育的东西,还是看 作一种天赋的东西,还是看作以某种其他方式来到人这样的东西呢? 苏格拉底:……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 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 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 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 呢? 美诺:我同意。 苏格拉底:那么如果美德即知识,美德就可以是由教育而来的了?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那么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结论了:如果美德具有这样一种本性,它就是 由教育来的;如果不是,就不是由教育来的?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其次一个问题是,美德究竟是知识还是属于另外一类的? 苏格拉底:我们不是说美德是一种善吗?──这是一个不能搁在一边的假设。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现在,如果有任何一种的善是和知识有别的,美德就可能是那种的善;但如果知识 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美诺:对的。 …… 苏格拉底: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结论:美德整个的或部分的是智慧。 美诺:我想,苏格拉底,你所想的是很对的。 苏格拉底:但如果这样是对的,那么善也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呢?
美诺:我想不是。 苏格拉底:但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美诺:似乎不可能有别的答案,苏格拉底。假定了美德就是知识,则无可怀疑地美德是由教育 来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63~ 167页 【解读】上述资料显示的是苏格拉底和美诺讨论美德是什么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 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活动时期正值雅典以及整个希腊世界激烈动荡之秋,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思想 方面都有急剧的变革。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言论通过他的学生 柏拉图、色诺芬等的著作为人所知。公元前399年,他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 神,腐蚀青年”的罪名被雅典陪审法庭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道德晢学的基本原则有“美德即知识” 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他力倡“知德合一”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 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知识和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 的。他认为善是人生的最高的目的,也是最高的道德价值。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一生孜孜不倦, 和人辩论就是在进行道德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这是一门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 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的教育艺术。本则资料鲜明地反映出他的这种教育艺术。 苏格拉底用启发的方式逐步提问,让美诺自己思考并做出答案 (1)教育对于美德的重要性,即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2)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公民的划分 〔材料〕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 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 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 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 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1982年版,第239页 【解读】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理想国》《辩诉篇》 《毕达哥拉斯篇》《菲多篇》《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他的理 想国中起关键作用的护国者是哲学家。他认为除非由哲学家来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 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治理不好的,这条原则也可以推及全人类。这种所谓“哲学王”的观点 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支柱。第一、第二等级不得拥有私产,而第三等级即供养者却可以拥有私产,这
美诺:我想不是。 …… 苏格拉底:但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美诺:似乎不可能有别的答案,苏格拉底。假定了美德就是知识,则无可怀疑地美德是由教育 来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 163~ 167 页 【解读】上述资料显示的是苏格拉底和美诺讨论美德是什么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 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活动时期正值雅典以及整个希腊世界激烈动荡之秋,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思想 方面都有急剧的变革。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言论通过他的学生 柏拉图、色诺芬等的著作为人所知。公元前 399 年,他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 神,腐蚀青年”的罪名被雅典陪审法庭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有“美德即知识” 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他力倡“知德合一”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 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知识和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 的。他认为善是人生的最高的目的,也是最高的道德价值。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一生孜孜不倦, 和人辩论就是在进行道德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这是一门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 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的教育艺术。本则资料鲜明地反映出他的这种教育艺术。 苏格拉底用启发的方式逐步提问,让美诺自己思考并做出答案。 (1)教育对于美德的重要性,即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2)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公民的划分 〔材料〕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 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 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 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 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1982 年版,第 239 页 【解读】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理想国》《辩诉篇》 《毕达哥拉斯篇》《菲多篇》《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他的理 想国中起关键作用的护国者是哲学家。他认为除非由哲学家来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 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治理不好的,这条原则也可以推及全人类。这种所谓“哲学王”的观点, 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支柱。第一、第二等级不得拥有私产,而第三等级即供养者却可以拥有私产,这
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而采取的措施,力求造成一个有权力者无私产、有私产者无权力的局面。 他认为只要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从其事,这样就达到了正义。正义是各等级、阶级的调和,实现 正义是国家的主要职能,这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问题 (1)公民需要具有四种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2)理想的国家应该划分为护国 者、卫国者、供养者三个等级。护国者由哲学家担任,卫国者由武士担任,供养者即农民和手工业 者等劳动者。(3)第一和第二等级不得拥有私产,第三等级则可以拥有,但要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2.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主人和奴隶是天经地义的 〔材料〕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自 然赋予自由人和奴隶不同的身体,它使得一部分身体粗壮益于劳役,使得另一部分身体挺拔,这虽 然无益于劳动,却有益于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的政治生活,但相反的情况也常常发生,有些奴 隶具有自由人的灵魂,有些人则有自由人的身体,无可置疑,如果人们之间在体形上的差别有如神 像和人像的差别那样大,那么大家就应当承认,低贱者应当成为高贵者的奴隶。如果对于身体这是 事实,那么同样的差别存在于灵魂之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呢?不过身体的俊美可以为人所见,而灵魂 的俊美无法被看见罢了。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 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柏拉图的弟子。恩格斯 称他是古希腊世界最博学的人。他几乎对当时那个时代的各个学科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而且开辟 了诸如逻辑学、动物学等新的领域。他的著作内容极其广泛,而且还颇丰厚,有400卷(另一说1000 卷)之多,现存47部著作。他反对老师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理念是一种与物质世界毫无关系的虚 构的东西,是不能用来解释世界的。他的名言“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就反映了这一点。他的《政 治学》划分了希腊城邦的政体,并认为把人类划分为主人和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为奴隶制作了最大 胆的辩护。尽管我们今天反对他把奴隶制看成是极自然的事情,但是他和他所在的时代潮流是协调 一致的 (1)人分两种,一种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种人天生是当奴隶的。(2)自由人奴役奴隶是 对奴隶有益的,也是正义的。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而采取的措施,力求造成一个有权力者无私产、有私产者无权力的局面。 他认为只要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从其事,这样就达到了正义。正义是各等级、阶级的调和,实现 正义是国家的主要职能,这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问题。 (1)公民需要具有四种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2)理想的国家应该划分为护国 者、卫国者、供养者三个等级。护国者由哲学家担任,卫国者由武士担任,供养者即农民和手工业 者等劳动者。(3)第一和第二等级不得拥有私产,第三等级则可以拥有,但要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2.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主人和奴隶是天经地义的 〔材料〕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自 然赋予自由人和奴隶不同的身体,它使得一部分身体粗壮益于劳役,使得另一部分身体挺拔,这虽 然无益于劳动,却有益于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的政治生活,但相反的情况也常常发生,有些奴 隶具有自由人的灵魂,有些人则有自由人的身体,无可置疑,如果人们之间在体形上的差别有如神 像和人像的差别那样大,那么大家就应当承认,低贱者应当成为高贵者的奴隶。如果对于身体这是 事实,那么同样的差别存在于灵魂之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呢?不过身体的俊美可以为人所见,而灵魂 的俊美无法被看见罢了。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 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 11~12 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柏拉图的弟子。恩格斯 称他是古希腊世界最博学的人。他几乎对当时那个时代的各个学科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而且开辟 了诸如逻辑学、动物学等新的领域。他的著作内容极其广泛,而且还颇丰厚,有 400 卷(另一说 1 000 卷)之多,现存 47 部著作。他反对老师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理念是一种与物质世界毫无关系的虚 构的东西,是不能用来解释世界的。他的名言“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就反映了这一点。他的《政 治学》划分了希腊城邦的政体,并认为把人类划分为主人和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为奴隶制作了最大 胆的辩护。尽管我们今天反对他把奴隶制看成是极自然的事情,但是他和他所在的时代潮流是协调 一致的。 (1)人分两种,一种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种人天生是当奴隶的。(2)自由人奴役奴隶是 对奴隶有益的,也是正义的。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