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1-6单元) 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挛生an)铁钳(qian)花鸨(bao)葬莽榛榛(zhen) B.啤啤mbu)窗棂(ng)椭圆(tub)随声附和(h6) C.澄激(deng)哪吒(c)寤窣(zha)头晕目眩(yun) D.掺和(chan)淬火(cu)收敛(lan)夜不能寐(m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红润预兆模模糊糊惊慌失措 B.霹雳祢漫神通广大开膛破肚 C.绵延卑徹一叶孤舟一丝不苟 D.山崖寻觅不可救药眉开眼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 一起的天伦之乐。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 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掌握所学知识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洪波涌起。 ①②③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 似曾相识燕归来。 思而不学则殆。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4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岀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 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_⑨ 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岀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 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 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惕,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2分) (2)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人教版)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1-6 单元) 一、积累和运用(共 6 小题.计 l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孪.生(lán) 铁钳.(qián)花鸨.(bǎo)莽莽榛.榛(zhēn) B.哞.哞(mōu) 窗棂.(líng )椭.圆(tuǒ)随声附和.(hé) C.澄.澈(dèng) 哪吒.(cù) 窸窣.(zhā ) 头晕.目眩(yūn ) D.掺.和(chān)淬.火(cuì)收敛.(liǎn)夜不能寐.(mèi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红润 预兆 模模糊糊 惊慌失措 B.霹雳 祢漫 神通广大 开膛破肚 C.绵延 卑微 一叶孤舟 一丝不苟 D.山崖 寻觅 不可救药 眉开眼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 一起的天伦之乐 ....。 B.暑假里小丽随家长到山东威海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 ....的 美景让小丽流连忘返。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掌握所学知识。 4.经典诗文默写 (6 分) ① ,洪波涌起。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 ,思而不学则殆。 ⑤“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4 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 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 ① 把头藏在翅膀下面, ② 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 chù, 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 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惕,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2 分) (2)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6.名著阅读。(2分) 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健却推也推不动。这 时,鸦想起了他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渐渐地升 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请写出其寓意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 在恰当位置)(1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 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2分)
6.名著阅读。(2 分) 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这 时,鸦想起了他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渐渐地升 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请写出其寓意 。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 分) 跌 倒 牧 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 在恰当位置)(1 分) 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 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2 分)
(3)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先写几句话, 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3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 马、亚洲野驴(蒙、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 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氏及山斑马)和一种1860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 始祖马,身高不足30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 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1200 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已经有100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 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蹄子,身高达到140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 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还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 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 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 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 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 凭智慧而捕马,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 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 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 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6000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 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元前1000年,即3000年前,人 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 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了一个帝 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 而安;繁殖、配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 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 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3)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先写几句话, 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3 分) 三、阅读(共 15 小题,计 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 9 小题,计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 马、亚洲野驴(蒙、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 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氏及山斑马)和一种 1860 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 始祖马,身高不足 30 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 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 1200 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已经有 100 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 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蹄子,身高达到 140 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 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 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 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 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 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 凭智慧而捕马,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 8000 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 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 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 6000 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 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元前 1000 年,即 3000 年前,人 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 写了人类的时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了一个帝 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 而安;繁殖、配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 300 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 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 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8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分) 9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0.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3分) 第⑧段“据考古学记录”和“达百种之多”,有何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6题。(18分) 夏梁衡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还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 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 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 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的舰船金 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 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 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 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 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黄,那朝天举 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 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
(选文有改动) 8.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 分) 9.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 分) 10.为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3 分) 11.第③段“据考古学记录”和“达百种之多”,有何作用?(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6 题。(18 分) 夏 梁衡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 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 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 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 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 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 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 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 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 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 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
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 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 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 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 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散文集《复感与秋思》,有删改) 1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 13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 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洹着的一艘艘舰船。 14.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5.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6.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意在赞美哪些人?(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记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 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断欤?
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 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 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 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 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 选自梁衡散文集《复感与秋思》,有删改) 1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 分) 13.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 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舰船。 14.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分) [来源:学 科 网 Z X XK] 15.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 ( 4 分) 16. 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意在赞美哪些人?( 4 分) 【古诗文阅读】(共 6 小题,计 l6 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l7—20 题。(12 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 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 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茸堂笔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二石兽并沉焉: (4)竟不可得: 18.翻译(4分)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欤? 19.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 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 ,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 有实践经验。(2分) 20、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1.诗的一、二两句,从“初”和“全”中可以看出,诗人雨前、雨后的心情有何变化? (2分) 22.“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句中的“疑”,有人认为是指诗人,有 人认为是写蜂蝶。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2分) 四、作文(5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 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 支持,朋友的一次鼓励,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 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流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 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 要求: 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 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 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阅.十余岁: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3)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4)竟.不可得:________ 18.翻译(4 分)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 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 ,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 有实践经验。(2 分) 20、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l—22 题。( 4 分) 雨晴 [唐]王驾 雨 前初见花间蕊, 雨 后全无叶底花。 蜂 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21. 诗的一、二两句,从“初”和“全”中可以看出,诗人雨前、雨后的心情有何变化? (2分) 22.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句中的“疑”,有人认为是指诗人,有 人 认为是写蜂蝶。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2分) 四、作文(50 分) 23.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指引你前行的“星”,虽没有太阳般灿烂的光辉, 却能在你前进的黑夜中给你希望与慰藉。父母的一次叮嘱,老师的一次教诲,同学的一次 支持,朋友的一次鼓励,陌生人的一次帮助,名人故事的一次洗礼……有多少的进步与欢 笑,有多少的感动与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犹如夜空中的流星,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 请以“那颗带我前行的星”为题作文。 要求: 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 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 ③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8分) 1.D(2分) 2.B(2分) 3.D((2分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①秋风萧瑟 ②谁家春燕啄春泥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学而不思则罔 ⑤一年之计在于春 5.(1)①常常②偶尔(2分,各1分) (2)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2分,意思对即可) 6.智慧往往胜过力气(2分) 、综合性学习(6分) 7.(1)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2分) (2)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2分) (3)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 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最美的嗓音大胆去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和运用(共 6 小题.计 l8 分) 1. D (2 分) 2. B (2 分) 3.D ( (2 分) 4.经典诗文默写。(6 分) ①秋风萧瑟 ②谁家春燕啄春泥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④学而不思则罔 ⑤一年之计在于春 5.(1)①常常 ②偶尔(2 分,各 1 分) (2)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2 分,意思对即可) 6.智慧往往胜过力气(2 分)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7.(1)才 有 了/ 滋 润 大 地 的 雨 水(2 分) (2)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2 分) (3)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 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最美的嗓音大胆去
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3分,要有称呼,要结合本诗,要有鼓励性 话语。)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2分) 8.(3分)(1)马的分类(2)马的起源、进化(3)人类对马的驯化(马与人类的关系) 9.(3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马进化的历程之长、/身高及肢体 结构的变化。 10.(3分)迫于果腹(猎杀)的压力,人类开始驯化马;/马与人无争、容易繁殖等特殊性, 使其更易被人类成功驯化;/当马成为人类工具时,马力强化和弥补了人类的外力,使人类 更强大 11.(3分)示例:第段“据考古学记录”,交代了“达百种之多”这一数据的来源,增 加了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18分) 1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2分) 13、“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意思 相近即可)(4分) 14、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迫肥、浇水,他 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2分) 1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 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后一问意思相近即可)(4分 16、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4分) 【古诗文阅读】(16分) (三)(12分) 17(1)经过,过了(2)你们(3)一起4终于,到底(2分) 18.(1)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 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 判断吗?(4分) 19.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2分) 20.“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 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或“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 观推理,实践出真知。”(4分) (四)(4分) 21.从“初”字可以看出雨前诗人看到花蕊时的欣喜,从“全”字可以看出诗人看到无花 空有叶时的惋情和失落。(2分)
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3 分,要有称呼,要结合本诗,要有鼓励性 话语。) 三、阅读(共 15 小题,计 46 分) 【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 (12 分) 8.(3 分)(1)马的分类 (2)马的起源、进化 (3)人类对马的驯化(马与人类的关系) 9.(3 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马进化的历程之长、/身高及肢体 结构的变化。 10.(3 分)迫于果腹(猎杀)的压力,人类开始驯化马;/马与人无争、容易繁殖等特殊性, 使其更易被人类成功驯化;/当马成为人类工具时,马力强化和弥补了人类的外力,使人类 更强大。 11.(3 分)示例:第③段“据考古学记录”,/交代了“达百种之多”这一数据的来源,增 加了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18 分) 12、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2 分) 13、 “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意思 相近即可)(4 分) 14、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他 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2 分) 1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 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后一问意思相近即可)(4 分) 16、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 (4 分) 【古诗文阅读】(l6 分) (三) (12 分) 17.(1)经过,过了(2)你们(3)一起(4)终于,到底(2 分) 18.(1)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 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 判断吗?(4 分) 19.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2 分) 20.“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 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或“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 观推理,实践出真知。”(4 分) (四)( 4 分) 21.从“初”字可以看出雨前诗人看到花蕊时的欣喜,从“全”字可以看出诗人看到无花 空有叶时的惋惜和失落。(2分)
22.示例:指诗人。诗人看到蜂蝶纷纷越过院墙飞到邻家却了,刹那间产生了奇妙联想, 怀疑“春色在邻家”,这样把诗人的惜春、怅惘之情推向极致。指写蜂蝶,被苦雨久困的 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却不料扑了个空,因而怀疑春 色在邻家,懊丧地纷纷越墙而去。蜂蝶如此,人何以堪,更衬出诗人的怅惘之情。(2分) 四、作文(50分)
22.示例:指诗人。诗人看到蜂蝶纷纷越过院墙飞到邻家却了,刹那间产生了奇妙联想, 怀疑“春色在邻家”,这样把诗人的惜春、怅惘之情推向极致。指写蜂蝶,被苦雨久困的 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却不料扑了个空,因而怀疑春 色在邻家,懊丧地纷纷越墙而去。蜂蝶如此,人何以堪,更衬出诗人的怅惘之情。(2分) 四、作文(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