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名称 《夏感》教学设计 课案作者 王有莲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 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 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 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 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切记把课文 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果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 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 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 qian qian)细草 黛(di)色磅礴( pang bo)贮(zhu)满 匍匐(puf)秋波澹澹( dan da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课案名称: 《夏感》教学设计 课案作者 王有莲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 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 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 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 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切记把课文 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 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 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 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A、B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一一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草渐密渐厚,林带凝成了黛色的长墙 蜂蝶不见了,换来蝉儿潜在树叶间长鸣。 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麦香,经过半年的积蓄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 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一夏天到了 ☆选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 ☆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描写 ☆本段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点。 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3、自读第三段,说说本段描绘夏天的什么色彩?为何要写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体显 示问题) 生回答后明确: (大屏幕展示农作物图片:高粱一一赤红,玉米—一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金黄色 突出夏的特点一—热烈 ☆写春和秋是运用对比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夏天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么文中写到了人的活动没有?在第四自然段中,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夏日里什么人的什么景象? 4、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合作完成下面问题(多媒体逐个显示): A、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景色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气氛的? B、他们忙些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生讨论后明确: ☆写农民劳动场面。们忙着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夜间还担心天气变化 5、文章描写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难道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色吗?目 的是赞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图片展示农民劳动割麦和打麦场上打麦两个场景) 回答后明确:赞美农人的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开篇就描写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发赞美 之情,这种写法是什么表现手法?(屏幕显示)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 A 、B 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草渐密渐厚,林带凝成了黛色的长墙。 蜂蝶不见了,换来蝉儿潜在树叶间长鸣。 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麦香,经过半年的积蓄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 野 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 选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 ☆ 从视觉 听觉 嗅觉、触觉上描写。 ☆ 本段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点。 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3、自读第三段,说说本段描绘夏天的什么色彩?为何要写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体显 示问题) 生回答后明确: (大屏幕展示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 金黄色 突出夏的特点——热烈 ☆ 写春和秋是运用对比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夏天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么文中写到了人的活动没有?在第四自然段中, 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夏日里什么人的什么景象? 4、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合作完成下面问题(多媒体逐个显示): A、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景色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气氛的? B、他们忙些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生讨论后明确: ☆ 写农民劳动场面。们忙着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夜间还担心天气变化。 5、文章描写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难道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色吗?目 的是赞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图片展示农民劳动割麦和打麦场上打麦两个场景) 回答后明确: 赞美农人的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开篇就描写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发赞美 之情,这种写法是什么表现手法?(屏幕显示)
回答后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7、集体朗读第4、5自然段,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通过学习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小时候我 们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每天 中午吃饭时,学校校园广播也播诵,同学们是哪一首诗?(《悯农》唐·李绅),对。虽然今天我们 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富足,但是仍要爱惜粮食,农民耕种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要尊重, 对劳动者要尊重 四.比较阅读:问作者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 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后明确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大红大绿夏日荷花图画。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曲折的表达 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 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人生的春 天,也处于金子般的年龄,但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飞扬激情,勃发英姿,和着这紧张 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你们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 1、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式仿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如 冬之色为 如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夏之特点:紧张急促热烈 草树蝉阳光山云麦浪 夏之景致金黄色 自然之景 分 割麦浇水施肥劳动者 劳动之景 夏之感情热爱赞美向往 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后,学生不难理解课文 可是教学中要研讨的内容过多,时间显得紧张,朗读的时间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不 易了解,如果放到文章末段的研讨后再思考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回答后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7、集体朗读第 4、5 自然段,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通过学习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小时候我 们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每天 中午吃饭时,学校校园广播也播诵,同学们是哪一首诗?(《悯农》唐·李绅),对。虽然今天我们 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富足,但是仍要爱惜粮食,农民耕种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要尊重, 对劳动者要尊重。 四.比较阅读:问作者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 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后明确: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大红大绿夏日荷花图画。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曲折的表达 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 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人生的春 天,也处于金子般的年龄,但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飞扬激情,勃发英姿,和着这紧张、 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你们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 1、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式仿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如 ,如 , 。 冬之色为 ,如 ,如 , 。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 感 梁衡 : 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后,学生不难理解课文。 可是教学中要研讨的内容过多,时间显得紧张,朗读的时间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不 易了解,如果放到文章末段的研讨后再思考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总 分 总 夏之特点: 紧张 急促 热烈 草 树 蝉 阳光 山 云 麦浪 夏之景致 金黄色 割麦 浇水 施肥劳动者 夏之感情 热爱 赞美 向往 自然之景 劳动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