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91403 课程名称:《心理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时:48学时 3学分 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研究生 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旨在把最基础和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以通俗 易懂的语言讲解并教给学生。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相 关法、实验法、准实验法以及小样本设计,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数据分析程序和 研究报告的撰写规范。本课程注重学生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兴趣,使心理学研究方法 的学习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专 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2、教学目标 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 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 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第二,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常用方法, 包括相关研究法,真实验法,准实验法与小样本实验,相对应的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研 究报告的撰写规则 第三,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 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 1
1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91403 课程名称:《心理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 时: 48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研究生 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旨在把最基础和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以通俗 易懂的语言讲解并教给学生。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相 关法、实验法、准实验法以及小样本设计,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数据分析程序和 研究报告的撰写规范。本课程注重学生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兴趣,使心理学研究方法 的学习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专 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2、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 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 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第二,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常用方法, 包括相关研究法,真实验法,准实验法与小样本实验,相对应的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研 究报告的撰写规则。 第三,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 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
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独立设计出相应的研究方 案,并规划处相应的收据收集程序与收据分析流程。教师给予引导与示范,务必使学 生独立完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颗。 3、教学要求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认识和理解这个学科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和心理测验 方法来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下一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研 究方法中的各种研究设计的优点与局限性。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 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 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 理统计与测量相 关知识。 牛在 中加以运用 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结合中国的国情,成 功做出有本土特色的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4、思政内容 思政内容分布在各个章节,包括第 (要求学生从网络上寻找疫情防控的文章 辨别支持断言和结论的原始资料。让学生结合本章学习知识思考),第二章(要求学 生阅读论文《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分析学术论文的各个要素),第六章(以 疫情防控为例进行观察研究,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对提高民众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影响), 第十二音(以020在我闲人口善杏中的详用杏为 讲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及抽样的基本原理) 十四章 的新元 疫苗为例来 收性以及 功效),第十五章(以钟南山院士有关防疫抗疫的科普为例,讲解基础研究应该如何 向民众推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课程介绍与心理研究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因果关系的三要素,定义和描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熟悉行为科学的4个目的, 了解本课程及其学习方法 (二)数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介绍(1课时) 1.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的特征:课程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科学研究的4个目的及其具体表述 3.问题与应用 可以定义和举例说明行为科学研究的4个目的 第二节第三节因果关系(2课时) 2
2 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独立设计出相应的研究方 案,并规划处相应的收据收集程序与收据分析流程。教师给予引导与示范,务必使学 生独立完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3、教学要求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认识和理解这个学科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和心理测验 方法来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下一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研 究方法中的各种研究设计的优点与局限性。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 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相 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结合中国的国情,成 功做出有本土特色的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4、思政内容 思政内容分布在各个章节,包括第一章(要求学生从网络上寻找疫情防控的文章, 辨别支持断言和结论的原始资料。让学生结合本章学习知识思考),第二章(要求学 生阅读论文《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分析学术论文的各个要素),第六章(以 疫情防控为例进行观察研究,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对提高民众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影响), 第十三章(以 2020 年我国人口普查中的抽样调查为例,讲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以 及抽样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以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为例来讲解统计有效性以及 功效),第十五章(以钟南山院士有关防疫抗疫的科普为例,讲解基础研究应该如何 向民众推广)。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课程介绍与心理研究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因果关系的三要素,定义和描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熟悉行为科学的4 个目的, 了解本课程及其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介绍(1 课时) 1.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的特征;课程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科学研究的 4 个目的及其具体表述 3.问题与应用 可以定义和举例说明行为科学研究的 4 个目的 第二节 第三节 因果关系(2 课时)
1.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2)因果关系 (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因果关系的三要素: (2)基础研究的定义 (3)应用研究的定义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从网络上寻找疫情防控的文章,辨别支持断言和结论的原始资料。让学 生结合本章学习知识思考。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章研究报告的设计和撰写 (一)教学目的与要 掌握因果关系的三要素,定义和描述基础与应用研究,熟悉行为科学的4个目的:, 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使用。 笋节研究的准各阶(1里时) 1.主要内容 握研究的对象和术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演绎法、归纳法 (2)研究问题界定 (3)研究设想的形成 二节图书馆研究(1课时) 1.主要内容 总结进行心理学图书馆研究的基础,包括使用psyINFO。.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杂志性质、文献综述、 (9) 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3)在线学术研究数据库: psyINFO (4) 其他 子资源 第三节研究论文的剖析(1课时 1,主要内容总结论文的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各节所包含的信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摘要、引言、方法 结里、过论 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阅读论文《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分析学术论文的各个要素 3
3 1.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2)因果关系 (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因果关系的三要素; (2)基础研究的定义 (3)应用研究的定义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从网络上寻找疫情防控的文章,辨别支持断言和结论的原始资料。让学 生结合本章学习知识思考。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章 研究报告的设计和撰写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因果关系的三要素,定义和描述基础与应用研究,熟悉行为科学的 4 个目的;, 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使用。 第一节 研究的准备阶段(1 课时) 1.主要内容 掌握研究的对象和术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演绎法、归纳法 (2) 研究问题界定 (3) 研究设想的形成 第二节 图书馆研究(1 课时) 1.主要内容 总结进行心理学图书馆研究的基础,包括使用 psyINFO。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杂志性质、文献综述、 (2) 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3) 在线学术研究数据库:psyINFO (4) 其他电子资源、互联网搜索 第三节 研究论文的剖析(1 课时) 1.主要内容 总结论文的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各节所包含的信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摘要、引言、方法 (2) 结果、讨论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阅读论文《脱贫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探究》,分析学术论文的各个要素
(思政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三章研究涉及的道德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探讨研究中的的道德问题,掌握并熟记处理这些道德问题的准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前的道德问题(1课时) 1,主要内容研究前的道德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米 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与贝尔蒙报告 (2) 估风险与利益 (3)知情同意 第二节第三节研究中与研究后的道德问题(2课时) 1.主要 与研究后的道德问题 2. (1) 事后解说的重要性 (2) 替代欺骗术的备择方法 (3) 公正与参与者洗择 (4) 研究者的承诺 (5)》 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6) 用人参与者的研究、道德与动物研究、再论风险与利益 (7) 失实陈述:欺诈与剽窃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提高学生的研究的道德素养 二)思 要求学生写两段话,分别支持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议题题目为:现场实验中受 到观察的人应该得到事后解说吗?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四章实验研究中的效度 (一)数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定义变量与描述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熟识效度的种类和定义,描述变量之间 的不同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效度与变量(1课时) 1,主要内容效度与变量 4
4 (思政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三章 研究涉及的道德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探讨研究中的的道德问题,掌握并熟记处理这些道德问题的准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前的道德问题(1 课时) 1. 主要内容 研究前的道德问题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与贝尔蒙报告 (2) 评估风险与利益 (3) 知情同意 第二节 第三节 研究中与研究后的道德问题(2 课时) 1.主要内容 研究中与研究后的道德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事后解说的重要性 (2) 替代欺骗术的备择方法 (3) 公正与参与者选择 (4) 研究者的承诺 (5) 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6) 用人参与者的研究、道德与动物研究、再论风险与利益 (7) 失实陈述;欺诈与剽窃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提高学生的研究的道德素养。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写两段话,分别支持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议题题目为:现场实验中受 到观察的人应该得到事后解说吗?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四章 实验研究中的效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定义变量与描述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熟识效度的种类和定义,描述变量之间 的不同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度与变量(1 课时) 1.主要内容 效度与变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效度 (2)变量的操作定义与变量间的关系 第二节变量与实验法(1课时) 主要内家 变量与 实验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非实验法对实验法 (2)自变量与因变量 第二节效度 1.主要内容效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 (3)方法选择 (4)对研究的评估:三种效度的总结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用非实验观察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日常学习中,高分学生往往坐在教 室的前排位置,成绩差的学生坐在后排位置。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五章 测量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讨论建立构念信度的方法:描述行为测量的反应性:描述四种测量量表的属性 (二)数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的信度(1课时) 1,主要内容测量的信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重测信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 (3)评判员间信度 (4)测量的信度与准确性 第二节第 测量、 变量与量表(2课时) 1.主要内容测量、变量与量表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测量的反应性 (2)变量与测量量表 (3)关于个性与个体差异的研究 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参加网上的人格测验,基于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报告测验的信度、构 5
5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效度 (2) 变量的操作定义与变量间的关系 第二节 变量与实验法(1 课时) 1.主要内容 变量与实验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非实验法对实验法 (2) 自变量与因变量 第三节 效度 1.主要内容 效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内部效度 (2) 外部效度 (3) 方法选择 (4) 对研究的评估:三种效度的总结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用非实验观察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在日常学习中,高分学生往往坐在教 室的前排位置,成绩差的学生坐在后排位置。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五章 测量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讨论建立构念信度的方法;描述行为测量的反应性;描述四种测量量表的属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测量的信度(1 课时) 1.主要内容 测量的信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重测信度 (2) 内部一致性信度 (3) 评判员间信度 (4) 测量的信度与准确性 第二节 第三节 测量、变量与量表(2 课时) 1.主要内容测量、变量与量表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测量的反应性 (2) 变量与测量量表 (3) 关于个性与个体差异的研究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参加网上的人格测验,基于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报告测验的信度、构
念效度和反应性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樱、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讲行教学」 第六章观察法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案例研究和档案研究的特点,熟识观察法的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定量与定性方法(1课时) 1.主要内容定量与定性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定量方法 (2) 定性方法 第二节第三节观察与研究(2课时) 1.主要内容 观察与研究 疫情防 为例进行观察研究,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对提高民众的公共卫生知识的 影响(思政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2)案例研究与档案研究 要求学生设计 个简单的编码系统,对大众杂志中的平面广告做内容分析。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七章问卷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种取样方法,熟识区分概率与非概率:了解实施调查的两种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调查的前期准备(1课时) 1.主要内容调查的前期准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调查的原因与要问的问题 (2) 对问题的反应 (3)问卷最后的定稿 第二、第三节调查的实施与取样(2课时) 1.主要内容调查的实施与取样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实施调查 6
6 念效度和反应性。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六章 观察法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案例研究和档案研究的特点,熟识观察法的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定量与定性方法(1 课时) 1.主要内容 定量与定性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定量方法 (2) 定性方法 第二节 第三节 观察与研究(2 课时) 1.主要内容 观察与研究 以疫情防控为例进行观察研究,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对提高民众的公共卫生知识的 影响(思政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2) 案例研究与档案研究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编码系统,对大众杂志中的平面广告做内容分析。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七章 问卷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种取样方法,熟识区分概率与非概率;了解实施调查的两种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查的前期准备(1 课时) 1.主要内容 调查的前期准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调查的原因与要问的问题 (2) 对问题的反应 (3) 问卷最后的定稿 第二、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与取样(2 课时) 1.主要内容 调查的实施与取样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实施调查
(2) 为研究时间上的变化调查取样 (3) 三种取样方法 (4)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选择 个调查课题,至少写出5个可用于研究中的封闭问题,对每一个 问题分为好的和差的版本。对于每一个差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陈述什么元素使问题 变差,以及好的版本得到了什么样的改进。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八章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混淆变量的定义和基本实验方法,掌握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配对设 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准备(1课时》 1.主要内容实验准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混淆与内部效度 (2) (3) 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目的抽样、定额抽样、简便抽样》 第二、三节实验方法(2课时) 1.主要内容实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独立组设计 (2)重复测量设计、拉丁方法 (3)配对设计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检验以下假设的实验:单一性别的数学班对少女是否有益。 (四)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九章做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挑选被试与自变量(1课时)
7 (2) 为研究时间上的变化调查取样 (3) 三种取样方法 (4) 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调查课题,至少写出 5 个可用于研究中的封闭问题,对每一个 问题分为好的和差的版本。对于每一个差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陈述什么元素使问题 变差,以及好的版本得到了什么样的改进。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八章 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混淆变量的定义和基本实验方法,掌握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配对设 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准备(1 课时) 1.主要内容 实验准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混淆与内部效度 (2) 基本实验 (3) 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目的抽样、定额抽样、简便抽样) 第二、三节 实验方法(2 课时) 1.主要内容 实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独立组设计 (2)重复测量设计、拉丁方法 (3)配对设计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学习应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检验以下假设的实验:单一性别的数学班对少女是否有益。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九章 做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挑选被试与自变量(1 课时)
1.主要内容 挑选被试与自变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选择研究参与者 (2)操作自变局 第二节因变量与控制变量(1课时) 1主要内 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2.基本概念和方 (1)测量因变是 (2)添加控制 第三节 验准客及后续(1课时) 1主要内 :实验准备及后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更多的考虑 (2) 分析和解释结果 (3)与其他人沟通研究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 在阿斯线条判断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读给参与者听的事后解说陈述。 (四)教学 乡式与万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章复杂的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增加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数的方法:熟识增加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增加自变量水平数(1课时) 1.主要内容 增加自 变量水平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自变量 (2)自变量水平 第二、第三节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2课时》 主要内容 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2水平的单因素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匹配组设计、被试内设计 (2)3水平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3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回答研究者为什么要为实验中的自变量设置两个以上的水平。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8
8 1.主要内容 挑选被试与自变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选择研究参与者 (2) 操作自变量 第二节 因变量与控制变量(1 课时) 1.主要内容 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2.基本概念和方法 (1) 测量因变量 (2) 添加控制 第三节 实验准备及后续(1 课时) 1.主要内容 实验准备及后续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更多的考虑 (2) 分析和解释结果 (3) 与其他人沟通研究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编写在阿斯线条判断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读给参与者听的事后解说陈述。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章 复杂的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增加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数的方法;熟识增加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增加自变量水平数(1 课时) 1.主要内容 增加自变量水平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自变量 (2) 自变量水平 第二、第三节 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2 课时) 1.主要内容 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2 水平的单因素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匹配组设计、被试内设计 (2) 3 水平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3)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回答研究者为什么要为实验中的自变量设置两个以上的水平。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一章个案、准实验和发展研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种用于特殊研究问题的研究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个案实验设计与项目评估(1课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3 个案实验研究 (2) 项目评估 第二节准实验设计(1课时) 1.主要内容准实验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准实验设计 第三节发展研究设计(1课时) 1主要内容 发展研究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发展研究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思考:当你工作时你的狗很孤单,后来干了一些破坏性的事情。你做出 的决策是:外出时打开收音机放音乐可能是由有帮助的。你这么测定这种处理的。 学形式与方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二章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描述统计和相关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描述统计(1课时) 1) 测量量表:复习 (2) 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 (3) 频数分布 (4) 描述统计 (5) 绘制关系图 三节相关分析(2课时》 1.主要内 相关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相关系数:描述关系强度 9
9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一章 个案、准实验和发展研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种用于特殊研究问题的研究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个案实验设计与项目评估(1 课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个案实验研究 (2) 项目评估 第二节 准实验设计(1 课时) 1.主要内容 准实验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准实验设计 第三节 发展研究设计(1 课时) 1.主要内容 发展研究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发展研究设计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思考:当你工作时你的狗很孤单,后来干了一些破坏性的事情。你做出 的决策是:外出时打开收音机放音乐可能是由有帮助的。你这么测定这种处理的。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二章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描述统计和相关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描述统计(1 课时) 1.主要内容 描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测量量表:复习 (2) 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 (3) 频数分布 (4) 描述统计 (5) 绘制关系图 第二、三节 相关分析(2 课时) 1.主要内容 相关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 (1) 相关系数:描述关系强度
(2)效应大小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去选择其喜爱的报纸、杂志或有关新闻网站,找出至少五个含有实例数 据的报道。 (四)数学形式与方计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 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三章回归分析和统计推论(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统计推论的相关知识,掌握回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二节回归分析(2课时) 1.主要内容回归 2.基础概念和知识 (1)回归方程 2) 多重相关与多元回归 (3) 三变量问题 (4) 结构方程建模 第三节样本与总体、推论统计、假设、概论与取样(1课时) 1.主要内容样本与总体:推论统计:假设:概论与取样 2.基础概念和知识 (1 样木与兰林 推论统计 (3) 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 (4) 概率与取样分布 (5)以2020年我国人口普查中的抽样调查为例,讲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以 及抽样的基本原理(思政内容) ( 考与实践 在A教授的研究中,印刷材料条件下与计算机条件下检测到的平均错误数分别为 38.4和13.2:这个差异,没有统计显著性、当B教授做同样的实验时,两组的平 均数是21.1与14.7,但是,差异具有显著性。请解释这怎么会发生?要求学生 用本节所学知识讲行解答 (四)学形式与方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四章回归分析和统计推论(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统计推论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t和F检验(1课时) 10
10 (2) 效应大小 (三)思考与实践 要求学生去选择其喜爱的报纸、杂志或有关新闻网站,找出至少五个含有实例数 据的报道。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三章 回归分析和统计推论(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统计推论的相关知识,掌握回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二节 回归分析(2 课时) 1.主要内容 回归 2.基础概念和知识 (1) 回归方程 (2) 多重相关与多元回归 (3) 部分相关与第三变量问题 (4) 结构方程建模 第三节 样本与总体、推论统计、假设、概论与取样(1 课时) 1.主要内容 样本与总体;推论统计;假设;概论与取样 2.基础概念和知识 (1) 样本与总体 (2) 推论统计 (3) 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 (4) 概率与取样分布 (5) 以 2020 年我国人口普查中的抽样调查为例,讲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以 及抽样的基本原理(思政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在 A 教授的研究中,印刷材料条件下与计算机条件下检测到的平均错误数分别为 38.4 和 13.2;这个差异,没有统计显著性、当 B 教授做同样的实验时,两组的平 均数是 21.1 与 14.7,但是,差异具有显著性。请解释这怎么会发生?要求学生 用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十四章 回归分析和统计推论(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统计推论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t 和 F 检验(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