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 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 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 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 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 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 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 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 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课前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 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效陶 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 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 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 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 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让我们与陶 公对饮畅叙
一 、课前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 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效陶 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先生去我久,纸 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 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 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 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让我们与陶 公对饮畅叙
赏析 1、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 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 虚空。“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 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 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 “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 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 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 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赏析 1、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 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 虚空。“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 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 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 “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 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 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 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 “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 “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 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 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 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 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 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 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呢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 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 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余和, 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 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 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 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 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 也将落空,焉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呢!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宇宙无垠,生命孤独;生命 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 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 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 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 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 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 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 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 了悲情的存在
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 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 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 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 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 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 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 了悲情的存在
通读整首诗歌体会独特的艺术构思 ●讨论明确: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讠 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 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 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 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通读整首诗歌体会独特的艺术构思 ⚫讨论明确: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 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 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 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 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6.探宄诗歌的主旨 ●讨论明确: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 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 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 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 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 “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 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 曷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 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 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 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 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 诗作中的一首。这种思想在《杂诗十二首其一》 《拟挽歌辞》等诗中多有体现
6.探究诗歌的主旨 ⚫讨论明确: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 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 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 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 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 “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 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 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 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 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 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 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 诗作中的一首。这种思想在《杂诗十二首其一》、 《拟挽歌辞》等诗中多有体现
阉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 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 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 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 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 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 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 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 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 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 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 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 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 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 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 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 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 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 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 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 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 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 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 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 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 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 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 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 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