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灰东 胎黄 **¥
胎 黃
教學要求 瞭解胎黃的病因病機 掌握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掌握胎黃的治療原則 掌握胎黄的辨證論治 共米
教學要求: ⚫ 瞭解胎黃的病因病機 ⚫ 掌握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 掌握胎黃的治療原則 ⚫ 掌握胎黃的辨證論治
概述 胎黃是與胎稟因素有關的病症,以嬰兒出生後皮膚 面目出現黄疸為特徵的病症,故稱“胎黃”或“胎 疸” 西醫學稱胎黃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定 義為因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 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 5~7mgd(成人超過2mg/d)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 疸。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 核黃疸)直接威脅嬰兒生命,或造成神經後遺症,必 須特別警惕。必須同時給予防止膽紅素腦病的措施, 具有重大的意義。 要新先是生程先出德辣机质辨袋的奔 細胞性黃疸、敗血症等
一、概述 胎黃是與胎稟因素有關的病症,以嬰兒出生後皮膚 面目出現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故稱“胎黃”或“胎 疸” 。 西醫學稱胎黃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定 義為因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 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 5~7mg/dl(成人超過2mg/dl)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 疸。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可引起膽紅素腦病( 核黃疸)直接威脅嬰兒生命,或造成神經後遺症,必 須特別警惕。必須同時給予防止膽紅素腦病的措施, 具有重大的意義。 包括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血清膽紅素增高的一系 列疾病,如溶血性黃疸、膽道畸形、膽汁瘀阻、肝 細胞性黃疸、敗血症等
1。發病情况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黄疸兩大 類。 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由於新生兒瞻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 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黄疸,其特點為 ①一般情沉良好: ②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黄疸,45天達高峰, 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 早產兒黄疸多於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 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μmo1/L(5mg/d1): 足月兒生理性黄疸期的血清一般均低於205 μmol/L(12mg/d1),早產兒則不超過256 μmo1/L(15mg/d1)
1。發病情況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 類。 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 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 : ①一般情況良好; ②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 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 早產兒黃疸多於生後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 ,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 85μmol/L(5mg/dl); 足 月 兒 生 理 性 黃 疸 期 的 血 清 一 般 均 低 於 205 μmol/L(12mg/dl), 早 產 兒 則 不 超 過 256 μmol/L(15mg/dl)
既往規定血清膽紅素上限值,足月兒為 205μmol/L(12mg/d),但國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此 值偏低。國外將血清膽紅素足月兒 <222μmol/L(13mg/d)和早產兒<257μmol/L(15 mg/d)定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但有資料表明: 亞洲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值高於西 方足月兒,母乳餵養兒也高於此值。也有小早產 兒血清膽紅素<171umol/L(10mgdl)發生膽紅素 腦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的報道
既 往 規 定 血 清 膽 紅 素 上 限 值 , 足 月 兒 為 205μmol/L(12 mg/dl),但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此 值偏低 。 國 外 將 血 清 膽 紅 素 足 月 兒 <222μmol/L(13 mg/dl)和早產兒<257μmol/L(15 mg/dl)定為生理性黃疸的界限。但有資料表明: 亞洲足月兒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值高於西 方足月兒;母乳餵養兒也高於此值。也有小早產 兒血清膽紅素<171μmol/L(10 mg/dl)發生膽紅素 腦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的報道
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 jaundice) ①生後24小時内出現黃疸; 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2μmol/L(13mgdl)、早 產兒>257μmol/L(15mg/d),或每日上升超過 85umol/L(5mg/dl); ③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④黄疸退而複現: ⑤血清結合膽紅素>34umol/L(2mgd)。具備 其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 jaundice) ①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2μmol/L(13mg/dl)、早 產兒>257 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過 85μmol/L(5mg/dl); ③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④黃疸退而複現; ⑤ 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2mg/dl)。具備 其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2、命名 (1)胎疸:胎黄, 最早文獻稱之為胎疸,首見於隋·巢 元方〈〈諸病源候論〉〉一書中,在該書小兒雜病 諸侯中列有“胎疸候”,從此便有了胎疸之名。 (2)胎黄:明代以來,見有胎黄之稱。如明薛己〈 〈保嬰撮要〉〉中,在論述“胎症”時,見有胎黄 之名。 諸病源候論》中已有胎疸的論述,此後, 《春 歷代醫 籍中多有論述,如《活幼心書·黃證》曰:“有 嬰孩生下便見遍體俱黃,惟兩目弦 厚如金色,身發壯熱,名曰胎黃
2、命名 ⑴胎疸:胎黃,最早文獻稱之為胎疸,首見於隋·巢 元方〈〈諸病源候論〉〉一書中,在該書小兒雜病 諸侯中列有“胎疸候”,從此便有了胎疸之名。 ⑵ 胎黃:明代以來,見有胎黃之稱。如明·薛己〈 〈保嬰撮要〉〉中,在論述“胎症”時,見有胎黃 之名。 《諸病源候論》中已有胎疸的論述,此後,歷代醫 籍中多有論述,如《活幼心書·黃 證 》曰 : “有 嬰 孩 生 下 便 見 遍 體 俱 黃 ,惟 兩 目 弦 厚 如 金 色 ,身 發 壯 熱 ,名 曰 胎 黃 。
[歷史沿革] 隋·《諸病源候論·胎疸候》說:“小兒在胎 其母髒氣有熱,薰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 黄,謂之胎疸也。”明確指出胎疸的原因與胎孕 的因素有密切關係,同時,亦簡略地描述其證候 。胎疸,即為胎黄證最早之名稱。 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黄疸》 說:“又有自 生下,面色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髒氣有熱, 薰蒸於胎故也,經言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 若身微黄者胃熱者。若但面黄腹大,渴而食泥土 者,脾疳也。”此論除指出胎疸之病因、證候外 米 ,還作出因胃熱與脾疳致黃的鑒别
[ 歷史沿革 ] 隋 ·《諸病源候論·胎疸候》說:“小兒在胎 ,其母髒氣有熱,薰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 黃,謂之胎疸也。 ”明確指出胎疸的原因與胎孕 的因素有密切關係,同時,亦簡略地描述其證候 。胎疸,即為胎黃證最早之名稱。 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黃疸》說:“又有自 生下,面色深黃者,此胎疸也。因母髒氣有熱, 薰蒸於胎故也,經言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 若身微黃者 胃熱者。若但面黃腹大,渴而食泥土 者,脾疳也。 ”此論除指出胎疸之病因、證候外 ,還作出因胃熱與脾疳致黃的鑒別
明《證治準繩·幼科·胎黄》說:“小兒 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状如金色,身上壯熱,大 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濕熱而傳於胎也” 此論提出乳母受濕熱傳于胎而成胎黄,其描述 之證候,也更全面。 清·《幼科鐵鏡·辨胎黃》說:“胎黃由 娠母或受濕熱,傳於胞胎,故凡生下,面目通 身皆如黃金色,壯熱便祕溺赤者是也。”所論 皆與前人相似
明·《證治準繩·幼科·胎黃》說:“小兒 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 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此胎黃之候,皆因乳母受濕熱而傳於胎也” 。 此論提出乳母受濕熱傳于胎而成胎黃,其描述 之證候,也更全面。 清·《幼科鐵鏡·辨胎黃》說:“胎黃由 娠母或受濕熱,傳於胞胎,故凡生下,面目通 身皆如黃金色,壯熱便秘溺赤者是也。 ”所論 皆與前人相似
二、病因病機 形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主要為胎稟濕蘊,如濕熱鬱蒸、寒濕 阻滯,久則氣滯血瘀 胎黃的病變臟腑在肝膽、脾胃。發病 機理主要為脾胃濕熱或寒濕內蘊,肝 失疏泄,膽汁外溢而致發黃,日久則 氣滯血瘀
二、病因病機 形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主要為胎稟濕蘊,如濕熱鬱蒸、寒濕 阻滯,久則氣滯血瘀。 胎黃的病變臟腑在肝膽、脾胃。發病 機理主要為脾胃濕熱或寒濕內蘊,肝 失疏泄,膽汁外溢而致發黃,日久則 氣滯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