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 篇 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 孙子子思(前483一前402)之 王早在两汉时代就有专门解 《中庸 的著作 汉书 冰 中庸 影塘 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 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 善道 考 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 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 他把《中庸》与《大学》 》合在一起 使它成为“四书”之 Bale 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 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
《中庸》简介 •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 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 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 手。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 释《中庸》的著作,《汉书• 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 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 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 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 他把《中庸》与《大学》、 《论语》、《孟子》合在一起, 使它成为“四书”之一,《中 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 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 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 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 国学经 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 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 也。)(《中庸章句序》) 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 全集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 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 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 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 尽
•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 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 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 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 也。)(《中庸章句•序》) 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 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 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 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 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 尽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 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 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 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 被追封为“沂水侯”;元 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 又被追封为“述圣公” 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 圣 昵图网
•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 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 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 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 被追封为“沂水侯”;元 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 又被追封为“述圣公”, 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 圣
1.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 行动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 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 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 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 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 s惧怕,不敢意情。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 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 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 《中庸》时候特别谨慎小心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 节选 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 的时候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 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 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 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
《中庸》 节选 1.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 行动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 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 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 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 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 惧怕,不敢怠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 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 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 时候特别谨慎小心。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 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 的时候都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 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 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 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 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 对于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人 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 3.孔子说:“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 经有很长时响了。 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 4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愚味的人 常常达不到。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 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道,不贤的人 常常达不到。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 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
• 2. 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 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 对于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人 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 • 3. 孔子说:“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 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 经有很长时间了。” • 4.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愚昧的人 常常达不到。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 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道,不贤的人 常常达不到。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 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
5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近于 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 了。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 懂得了好学、力行、知耻三件事 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了。知 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道治理 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 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 5.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近于 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 了。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 懂得了好学、力行、知耻三件事, 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了。知 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道治理 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 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
6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常规。 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能,亲爱亲属,敬重 辅政的大臣,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姓就像爱护 自己的孩子,招来各种工匠,善待远方的来客 安抚分封的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中庸之道 尊重贤人,做事就不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 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的大 臣,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恩 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爱护百姓,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招来各种工匠,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善待远 方的来客,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安抚 分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天下畏服
• 6.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常规。 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能,亲爱亲属,敬重 辅政的大臣,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姓就像爱护 自己的孩子,招来各种工匠,善待远方的来客, 安抚分封的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中庸之道; 尊重贤人,做事就不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 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的大 臣,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恩 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爱护百姓,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招来各种工匠,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善待远 方的来客,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安抚 分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天下畏服
提上天赋予的道理,而努力达到“诚” 不用努力就 而然就管宁天j 宝人。努力 地地学卫型2)逾 并且 地屐行有的知民天学则卺 学了,学不成就不 不 2利到全理解就不下有的事道不患 素则白了人潦看所得就木景下有的疑 辨如全辨不明帖就不放下 做则 放下别人就行了我 坚持得不彻床就 也萝做 士遍就行了 如果能够用 的毅力道求庸之道L那么邮 必能变成聪明的人,即便柔弱的人 必能变成刺强的灵
• 7.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而努力达到“诚” 则是人道。诚的人,不用努力就能符合“诚” , 自然而然就符合天道,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 达到“诚”的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 不渝。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索, 明晰地辨识,坚定地履行。有的知识不学则已, 学了,学不成就不放下;有的问题不问则已, 问了,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思 索则已,思索了,没有所得就不放下;有的疑 难不分辨则已,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 的事情,不做则已,做了,坚持得不彻底就不 放下,别人一遍就行了,我即使一百遍也要做 好。别人十遍就行了,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好。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那么即 使愚昧的人必能变成聪明的人,即使柔弱的人 必能变成刚强的人
1、中庸之道的含义是什么?中和的 含义是什么?原则有哪些? 中庸之道的含义:适当、平衡、和谐 中和的含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的主要原则:(1)慎独自修(2) 忠恕宽容(3)至诚尽性
1、中庸之道的含义是什么?中和的 含义是什么? 原则有哪些? • 中庸之道的含义:适当、平衡、和谐 • 中和的含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的主要原则:(1) 慎独自修(2) 忠恕宽容(3)至诚尽性
2.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 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 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 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 争。(《新华词典》)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 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
2.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 [折中主义] 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 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 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 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 争。(《新华词典》) •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 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