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石 一作者:郑燮 安平中心小学:张彬
竹 石 作者:郑 燮 安平中心小学:张彬
郑燮其人 k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 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 0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 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年 (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 天 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 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几,五日卖一妇,来日剩 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 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 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还修筑城 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归 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 心百姓 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 遭诬告罢官
一、 郑燮其人 ◼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 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 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 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年 (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 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 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 一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 一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 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还修筑城 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 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 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 遭诬告罢官
、郑燮其事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其画 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 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 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 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 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 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 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 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 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二、 郑燮其事 ◼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 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 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 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 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 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 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 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 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 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土豆网 中止诗词
、《竹石》图
三、《竹石》图
友手 是作
请爷 条 算新零 手 A 话 片落
四、《竹石》其诗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竹石》其诗 • 竹 石 • 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唆发奇山松。 很原在攻启中 千磨万击还坚动 任尔东西面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