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702 课程名称:健康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学 时:32 登 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期末论文占50%,平时作业和课堂报告占40%,出勤点名10%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二、课程简介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讲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 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联,甚至直接关系 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它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矫正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为,尤 其是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所应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 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带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簧提出 议。它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 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有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健康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选修课程。它是心理学新兴的应用领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促使人们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维护和增进各类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职业人群的工作生活 质量,同时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和幸福,促进社会的可持铁发展。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 屋健康心理学的 票理和原则 解个体身心 健康 的保 和促进不仅与生 更与心理 素和社会因素有者密切关系。在掌握健康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关注各类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使学 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解决身心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促进康复,为日后 从事健康管理或社区健康服务以及各类健康促进工作打下基础。在学习健康心理学的过程中,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增加分析疾病疾病产生原因的系统和综合视角,并增加对各类患病人群和亚健 康人群的人文关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
1 广东财经大学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702 课程名称:健康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学 时: 32 学 分: 2 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期末论文占 50%,平时作业和课堂报告占 40%,出勤点名 10%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二、课程简介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 疾病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联,甚至直接关系 到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幸福。它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矫正影响人类健康或导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为,尤 其是在预防不良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中所应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 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 议。它在疾病的防治、不良行为的矫正、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意外事故的减少、精神紧张的缓解, 以及运动锻炼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等方面,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健康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选修课程。它是心理学新兴的应用领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促使人们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维护和增进各类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职业人群的工作生活 质量,同时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和幸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 握健康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个体身心健康的保持和促进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更与心理因 素和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掌握健康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关注各类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使学 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解决身心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促进康复,为日后 从事健康管理或社区健康服务以及各类健康促进工作打下基础。在学习健康心理学的过程中,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增加分析疾病疾病产生原因的系统和综合视角,并增加对各类患病人群和亚健 康人群的人文关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
2.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健康心理学的未来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为何需要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 健康心理学的职业方向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健康心理学,健康管理,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医学基础,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健康与疾病的社会 生态理论,健康心理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 (三)课程思政内容 专恶讲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1)介绍中医,以及中医对人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强调中国的医学重视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分析情 绪对疾病产生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中医的认识水平和热爱。(2)对比西医和中西背后反映出了思维 方式的差异,以及应用到看到治疗疾病上方式的差异。介绍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近现代的发展,以及西 医被西方医学模式所认可和接纳,让学生形成对医学的全面和客观的看法,增强文化自素和自信。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和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健康行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好的健康状况是一项个体和集体的协同成就 2,认识已经存在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患病危险因素 3.发展一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程序,使终身都受益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健康行为的概念 不健康行为存在的原因 健康行为的追踪研究 促进不同群体的健康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健康行为,不健康行为,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与改变 (三)讲投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2 2. 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了解健康心理学的未来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为何需要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健康心理学的职业方向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健康心理学,健康管理,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医学基础,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基础,健康与疾病的社会— 生态理论,健康心理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三)课程思政内容 专题讲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 (1)介绍中医,以及中医对人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强调中国的医学重视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分析情 绪对疾病产生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中医的认识水平和热爱。(2)对比西医和中西背后反映出了思维 方式的差异,以及应用到看到治疗疾病上方式的差异。介绍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近现代的发展,以及西 医被西方医学模式所认可和接纳,让学生形成对医学的全面和客观的看法,增强文化自豪和自信。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和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健康行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好的健康状况是一项个体和集体的协同成就 2.认识已经存在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患病危险因素 3. 发展一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程序,使终身都受益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健康行为的概念 不健康行为存在的原因 健康行为的追踪研究 促进不同群体的健康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健康行为,不健康行为,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与改变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饮食与婶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饮食和健康风险 2.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3.了解饮食障碍生理学基础和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饮食和健康风险 控制体重 营养健康的目标 饮食障碍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饮食和健康风险,体重控制的策略,健康饮食原则,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病因和治疗,贪 食症的症状、病因和治疗 (三)课程思政内容 家庭饮食分析课后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和访谈一位家庭成员,分析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哪些特点, 有何利与避。结合课堂对于饮食何健康的学习,分析如何改普饮食习惯并提出建议。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给子一对一的书面反馈,反馈的重点包括鼓励学生认真的观察和思考,豉励他 们找机会和父母聊一聊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向父母表达对其健康的关怀,如果是相对不健康的饮食习 惯,可以想一想如何改变,以及改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契机。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1.了解体有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2.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体育锻炼的生理益处 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 有效静炼的基本原则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体育锻炼的生理益处,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有效锻炼的基本原则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3
3 第三章 饮食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饮食和健康风险 2.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3. 了解饮食障碍生理学基础和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饮食和健康风险 控制体重 营养健康的目标 饮食障碍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饮食和健康风险,体重控制的策略,健康饮食原则,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病因和治疗,贪 食症的症状、病因和治疗 (三)课程思政内容 家庭饮食分析课后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和访谈一位家庭成员,分析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哪些特点, 有何利与避。结合课堂对于饮食何健康的学习,分析如何改善饮食习惯并提出建议。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给予一对一的书面反馈,反馈的重点包括鼓励学生认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他 们找机会和父母聊一聊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向父母表达对其健康的关怀,如果是相对不健康的饮食习 惯,可以想一想如何改变,以及改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契机。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运动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2. 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体育锻炼的生理益处 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 有效锻炼的基本原则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体育锻炼的生理益处,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有效锻炼的基本原则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成意行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有关成稿的理论及原理 2.认识药物、吸烟、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3.远离成瘾物质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成恋行为 常见成瘾物质及分类 酒精与健康危害 物质成范问题 吸烟与尼古丁危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成瘾,常见的成瘾物质,尼古丁依赖的危险因素,酗洒和健康危害,成瘾行为的认知整合治疗原理, 戒烟,酒的临床治疗 (三)课程思政内容 综合思考和分析:0-7岁的儿童接触电子游戏和电子产品成了越来越普遍的趋势,通过查阅资料, 分析一下在哪些情境下使用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在哪些情境下使用,不利于儿意的发展。(提示:可 以从以下方面思考:儿童的年龄,电子游戒和电子产品的类别,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方式,儿意的认 知、情绪和社会技能的发展,等)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应激概述及应激管理 (一)敦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应激的健康危害 2,应微对身心影响的生理机利 3.应激的管理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应激的基本概念 应激的测量 应激的来源 应激的作用机制 应激的应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4 第五章 成瘾行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有关成瘾的理论及原理 2. 认识药物、吸烟、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3. 远离成瘾物质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成瘾行为 常见成瘾物质及分类 酒精与健康危害 物质成瘾问题 吸烟与尼古丁危害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成瘾,常见的成瘾物质,尼古丁依赖的危险因素,酗酒和健康危害,成瘾行为的认知整合治疗原理, 戒烟,酗酒的临床治疗 (三)课程思政内容 综合思考和分析:0-7 岁的儿童接触电子游戏和电子产品成了越来越普遍的趋势,通过查阅资料, 分析一下在哪些情境下使用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在哪些情境下使用,不利于儿童的发展。(提示:可 以从以下方面思考:儿童的年龄,电子游戏和电子产品的类别,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方式,儿童的认 知、情绪和社会技能的发展,等)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应激概述及应激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应激的健康危害 2.应激对身心影响的生理机制 3. 应激的管理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应激的基本概念 应激的测量 应激的来源 应激的作用机制 应激的应对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应激,应激管理,应激的作用机制,应激生活事件,应激的应对方式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压力管理 (一)数学目的与要求 1.简介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法 2.体验并初步掌握减压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压力情绪的转移 减压法步骤 压力情境中心脑工作机制 减压法应用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压力,压力管理,减压法,压力管理的方法 (三)课程思政内容 压力管理技能的练习和应用:学习一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准备一段适合自己风格的放松引导语, 在课堂上带领其它同学进行放松练习。放松练习不仅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一项常用和基本的技术,也是 日常生活中自我情绪和压力管理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可以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了解生物学干预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基本原理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基本柯 念与知识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A型行为模式与心血管疾病
5 应激,应激管理,应激的作用机制,应激生活事件,应激的应对方式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压力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简介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法 2. 体验并初步掌握减压法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压力情绪的转移 减压法步骤 压力情境中心·脑工作机制 减压法应用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压力,压力管理,减压法,压力管理的方法 (三)课程思政内容 压力管理技能的练习和应用:学习一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准备一段适合自己风格的放松引导语, 在课堂上带领其它同学进行放松练习。放松练习不仅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一项常用和基本的技术,也是 日常生活中自我情绪和压力管理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可以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 了解生物学干预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基本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A 型行为模式与心血管疾病
应激和冠心病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糖尿病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了解引起糖尿病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 3.认识糖尿病的治疗与干预方法 (二)教学内容 L.主要内容 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的干预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糖尿病,不同类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课程思政内容 知识应用:在你的家人中,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录病的患者, 请以他们为关怀对象,从分析 他们的饮食、运动和健康行为等方面入手,为他们制定健康管理的方案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铺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免疫相关疾病与癌症 (一)数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免疫疾病、癌症的病因学观点 2.了解常见癌症筛查方法 3.认识癌症的心理干预(认知方法和团体支持) 4.了解症治疗的非主流自然疗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免疫疾病与癌症的影响与危害 席症的预防及箭查 认识癌症、免疫疾病 癌症的心理社会因素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6 应激和冠心病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糖尿病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了解引起糖尿病的主要生活方式因素 3. 认识糖尿病的治疗与干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的干预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糖尿病,不同类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课程思政内容 知识应用:在你的家人中,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请以他们为关怀对象,从分析 他们的饮食、运动和健康行为等方面入手,为他们制定健康管理的方案。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免疫相关疾病与癌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免疫疾病、癌症的病因学观点 2. 了解常见癌症筛查方法 3. 认识癌症的心理干预(认知方法和团体支持) 4. 了解癌症治疗的非主流自然疗法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免疫疾病与癌症的影响与危害 癌症的预防及筛查 认识癌症、免疫疾病 癌症的心理社会因素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癌症的筛查,心理因素在癌症中的作用,社会因素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的心 理干预,癌症的另类治疗方法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艾滋病及其预防 (一)敦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分类以及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泰 2.了解生物学干预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基本原耳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有和指导 (二)散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艾滋病风险行为控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艾滋病检测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艾滋病,艾滋病的诊断和症状,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艾滋病行为方面的病因,风险意识和行为改 变,艾滋病的干预策略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了解疼痛管理的基本原理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的预防措施 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基本橱令与知识点 慢性疾病,疼痛管理 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铺以多媒体教学
7 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癌症的筛查,心理因素在癌症中的作用,社会因素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的心 理干预,癌症的另类治疗方法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艾滋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分类以及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 了解生物学干预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基本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艾滋病风险行为控制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艾滋病检测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艾滋病,艾滋病的诊断和症状,艾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艾滋病行为方面的病因,风险意识和行为改 变,艾滋病的干预策略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 了解疼痛管理的基本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教育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的预防措施 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慢性疾病,疼痛管理,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三)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终末期疾病及其心理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终末期疾病及其死亡 2.了解终末期疾病的心理问 3.理解终末期疾病病人所需要的心理关怀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辅导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终末期疾病对生活的影前 面对死亡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亲屈情绪及压力谓节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终末期疾病,临终关杯,终末期疾病带来的心理间题,亲属的心理辅导 (三)课程思政内容 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实践和案例分李:介绍安宁疗护、缓和医疗等概念,这种对患终末期疾病病 人的照护如何体现人文的关怀,以及和中国传统文化可能的冲突之处。以北京地区为例,举例说明安 宁疗法、缓和医疗的实贱。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敕学 讲 讨 其他 环节 课 。教学时数 课 环节 课程内容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2课时 2课时 第二章健康行为 2课时 2课时 第三章伙食与健康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第四章运动与健康 2课时 2课时 第五章成瘾行为 2课时 2课时 课堂报告(机动) 2课时 2课时 第六章应激概述及应激管理 4厘对 4课时 第七章 管理 课时 1课时 2课时 第八章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8 第十三章 终末期疾病及其心理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终末期疾病及其死亡 2. 了解终末期疾病的心理问题 3. 理解终末期疾病病人所需要的心理关怀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辅导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终末期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面对死亡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亲属情绪及压力调节 2. 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终末期疾病,临终关怀,终末期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亲属的心理辅导 (三)课程思政内容 安宁疗护、缓和医疗实践和案例分享:介绍安宁疗护、缓和医疗等概念,这种对患终末期疾病病 人的照护如何体现人文的关怀,以及和中国传统文化可能的冲突之处。以北京地区为例,举例说明安 宁疗法、缓和医疗的实践。 (四)讲授方法 课堂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 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 验 其他 教学 环节 小 计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概论 2 课时 2 课时 第二章 健康行为 2 课时 2 课时 第三章 饮食与健康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四章 运动与健康 2 课时 2 课时 第五章 成瘾行为 2 课时 2 课时 课堂报告(机动) 2 课时 2 课时 第六章 应激概述及应激管理 4 课时 4 课时 第七章 压力管理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九章糖尿病与健康 2课时 2课时 第十章免疫相关疾病与癌症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一章艾滋病及其预防 2课时 2课时 第十二章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 2课时 2课时 课堂报告(机动) 2课时 2课时 第十三章终末期疾病及其心理问题 2课时 2课时 合计 24课时 8课时 32课时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使用教材: 《健康心理学》,石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健康心理学(第2版)》,钱明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健康心理学(原书第7版)》,泰特(Shelley E.Taylor)著,朱熊兆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职业健康心理学手册》,James Campbell Quick&LoisE.Tetrick著,蒋奖、许燕译,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4.《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Michael P0'Nonnell,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中国健康调查报告》,T.Colin Campbell,张字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七、其它说明 课程总成绩=期末作业(50%)+平时作业(10%)+课堂报告和讨论(30%)+课堂参与和考勒 (10%) 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勒率、平时作业和平时参与课程报告、讨论 理论考核以期末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修订人:顾璇 修订日期:2021年08月 大纲审定人:李美华 审定日期:2021年08月
9 第九章 糖尿病与健康 2 课时 2 课时 第十章 免疫相关疾病与癌症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第十一章 艾滋病及其预防 2 课时 2 课时 第十二章 慢性疾病与疼痛管理 2 课时 2 课时 课堂报告(机动) 2 课时 2 课时 第十三章 终末期疾病及其心理问题 2 课时 2 课时 合计 24 课时 8 课时 32 课时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使用教材: 《健康心理学》,石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健康心理学(第 2 版) 》,钱明 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健康心理学(原书第 7 版)》,泰特(Shelley E.Taylor)著,朱熊兆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职业健康心理学手册》,James Campbell Quick & Lois E. Tetrick 著,蒋奖、许燕译,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4. 《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Michael P. O’Nonnell,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in Campbell, 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七、其它说明 课程总成绩 =期末作业(50%)+平时作业(10%)+课堂报告和讨论(30%)+课堂参与和考勤 (10%) 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和平时参与课程报告、讨论; 理论考核以期末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修订人:顾璇 修订日期:2021 年 08 月 大纲审定人:李美华 审定日期:2021 年 0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