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区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三)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 语文试题卷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表达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4.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注意事项 5.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班级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技要求答题(共7分)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1.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7分) 小玲有急事外出,琼晒衣服的事只好请奶奶帮忙。下面是有关晾晒衣服的一则资料,请 (-)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从中选出必要内容啊咐奶奶,(不超过答题卡上的格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对于一般材质和颜色较浅的衣服来说,正着晾晒和反着晾晒区刹不大,但如果是丝绸、羊 A.阻挠(ndo 参差不齐 絨、羊毛材质的衣服,或颜色较为艳丽的棉质服装,以及容易拌色的牛仔材质的服装,洗过 B.肄业(y1)纤弱(xidn) 数见不鲜( shuxian) 后最好将其反过来晾晒,否则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容易破坏衣服面料的柔软度和色泽度。对于 C.狙击(j)纰缪(pImi) 怒发冲冠(fgun) 衣裤来说,最好不要反过来晾晒,因为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等脏东西容易沾 D.请假(ji)呜咽(ye) 谑而不虐(xuen 染到内衣裤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2.2016年株洲市中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其结果显示如下 部暑縝密技义执言 B.尤其贪赃教嗖无事生非 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C.殉职疲惫萎雕刻不容缓 D.犒劳膏肓馈赠言简意赅 项目名称具体内客厮占比钢 恐想内客中心、材#362%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 层次結构层次、过渡163 亭集序》,字体式样 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 语言表达词汇、句子、修辞404% 字,个个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顧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 书写、柝点 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 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中考的同学提出建议,(2分) A.变化多端别具一格义愤填膺 B.变幻莫测 别有德 心义愤填濟 C.变化多端别有用心义正词严D.变幻莫测 格义正词严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8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一)烽火台的诉说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 有很高的收视率 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 B.夹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我园砖箴离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钔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光和烟雾传遘信息的办法 D.家长们都认为,“健步行”活动不但有助于磨练孩子们的意志,而且能增强孩子们的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 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 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2頁(共6页)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 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毎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 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 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 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 可美人一直无动于衷。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 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 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 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 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 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 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 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夭,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 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 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 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 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 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 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 飞;唐代大诗人杜前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 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犬将卫青和霍 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 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 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l.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2.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1)悄悄告诉 (2)据《汉书》记载: 3.第⑥段和第⑦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3分) 4.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6页)
(二)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 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 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 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 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 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 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杋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 倒在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 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 邪!”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 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 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 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戴希)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4分) 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① 围观的群众合 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② ,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訪后才真相大白。 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6页)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視而不見,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5分 (一)河中石鲁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澈愤,一寓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圯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石善于水 想倒在地。(加点词语妙在何处?)(3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梓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谜 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3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皋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 看?请简述理由。(4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益石性坚童,沙性松,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啥沙为坎穴,渐激渐派,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 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圆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你都说的是那里。我等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或,改换法名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腱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 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幕。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 ①求石善于水中 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才然这风,是那 树上吊的孩儿弄的。我认得他是个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分 ②然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騰断欤?(3分) 解尸之法,乔阵旋风,把我师父摄去也。因此上怪他毒每不听我说,我意懒心灰,说各人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水兵提出了正确的办 :死有,减卖也述及个,点称梦含等较液减发 (4分) 行者却回咦作喜通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了行事、马匹,上山找寻怪物,搭救师父 (二)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②三个人附葛扳藤,寻坡转润,行经有五七十里,却也没个音馆。那山上飞禽走兽全无 羊子尝行略,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卖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柏乔松常见。孙大墨着实心焦,将身一纵,跳上邴癫检峰头,喝一 变!”变作三头六 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臂,似鄢大阂夭宫的本像。将金箍棒,幌一幌,变作三裉金箍棒,劈哩扑辣的,往东打 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楚机而言曰:“此织 往西打一路,两边不住的乱打。八戒见了道:“沙和尚,不好了。师兄是寻不着师父,恼出气 生自蚕茧,威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 心风来了 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③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襬无档,裤无口的,跪在山 前,叫:“大虽,山神、土地来见。”行者道:“怎么就有许多山神、土地?”众神叩头道:“上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遜七年不返。 告大圣。此山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我等是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该三十名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三十名土地。昨日已闻大圣来了,只因一时会不齐,故此接迟,致令大圣发怒,万望恕罪。 ①累寸不 ②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 只有得一个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多少妖精嘿!”行者道:“这妖精在山前住 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涧边有一座洞 洞。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 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什么常例钱 3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行者道:“汝等 等乃是朗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 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遂,就要来拆庙宇,剩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三)从军行 圣与我等别除此怪,拯救山上圣灵。”行者道:“你等既受他节製、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 里妖精,叫作甚么名字?”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他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 养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味真火’,却也神通广大。牛魔王使他来镇守 黄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山,乳名叫作红孩儿,号叫作圣婴大王。”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么要问八戒 的处?”(2分) 山找寻怪物 四、作文(共60分 你如何看待孙悟空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做法?(4 写的是神幻世界,但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你认为上文第③段反映了当时怎样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卖?(2分)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6頁 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