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化学平衡及相关计算:掌握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2.掌握酸碱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理解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掌握分布分数及PBE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 2.各种类型酸碱溶液和酸碱滴定过程中[H]的计算; 3.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利用PBE方程推导[H]计算式时近似条件的把握 2.有关多元酸碱滴定误差的计算 教学内容: 5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 1.由投料组分的浓度和平衡常数求算各形式的浓度、活度或pH值 2.由pH值和相关的平衡常数求算各形式的分布分数 3.由某些形式的浓度和投料组分的浓度测算相关的平衡常数 4.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 5.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 1.代数法:代数法是最常用的,是教科书中主要介绍的方法。它的理论性强,适用广泛是其它各种方 法的基础。但代数法比较繁琐、冗长,计算过程复杂,有时甚至无求解,再者,它的直观性差,不易用来 讨论离子酸碱的全貌,这是它在教学中不利的一面。在酸碱平衡中应用最为广泛。例如,pH值的计算,分 布分数(或副反应系数)的计算,缓冲问题,滴定曲线,常数测定,离子强度计算等都主要使用代数法 2.图解法:图解法是应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方法,数和形的结合历来是数理科学领会复杂概念和解决深 奥问题的常规手段 3.计算机方法:计算机可以把我们从烦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并且它特别适合把公式转换为图形,有 利于数和形的结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提高,这一方法肯定会成为分析化学各种计算的主要方法。不过,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教材还是以代数法和图解法作为主要内容。 511离子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作用的浓度称为活度,即有效浓度。 G=y C y一离子i的活度系数c一平衡浓度 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y,=1*中性分子的活度系数y=1
1 第 5 章 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的: 1. 掌握化学平衡及相关计算;掌握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2. 掌握酸碱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 理解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掌握分布分数及 PBE 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 2. 各种类型酸碱溶液和酸碱滴定过程中[H + ]的计算; 3. 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利用 PBE 方程推导[H+ ]计算式时近似条件的把握; 2. 有关多元酸碱滴定误差的计算。 教学内容: 5.1 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 1. 由投料组分的浓度和平衡常数求算各形式的浓度、活度或 pH 值 2. 由 pH 值和相关的平衡常数求算各形式的分布分数 3. 由某些形式的浓度和投料组分的浓度测算相关的平衡常数 4. 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 5. 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 1. 代数法: 代数法是最常用的,是教科书中主要介绍的方法。它的理论性强,适用广泛是其它各种方 法的基础。但代数法比较繁琐、冗长,计算过程复杂,有时甚至无求解,再者,它的直观性差,不易用来 讨论离子酸碱的全貌,这是它在教学中不利的一面。在酸碱平衡中应用最为广泛。例如,pH 值的计算,分 布分数(或副反应系数)的计算,缓冲问题,滴定曲线,常数测定,离子强度计算等都主要使用代数法 2. 图解法:图解法是应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方法,数和形的结合历来是数理科学领会复杂概念和解决 深 奥问题的常规手段。 3. 计算机方法:计算机可以把我们从烦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并且它特别适合把公式转换为图形,有 利于数和形的结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提高,这一方法肯定会成为分析化学各种计算的主要方法。不过,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教材还是以代数法和图解法作为主要内容。 5.1.1 离子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作用的浓度称为活度,即有效浓度。 i i a c = γ i γ —离子 i 的活度系数 c —平衡浓度 * 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 i γ =1 * 中性分子的活度系数 i γ =1
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有库仑引力,因此中心 离子为异性离子所包围,使中心离子的反应能力减弱。减弱的程度用γ,来衡量,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和离子的价态有关。 离子强度:/=∑Z2其中,C,乙分别为溶液中第1种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 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Debye-Huckel公式:-lgy=0.51222 (AB型电解质溶液I<01 mol kg1时) B一常数25C时B=0.00328 2.a一离子体积常数,约等于水化离子的有效半径,单位pm(10-12m)(可查附录表3、p385) 3.I溶液的离子强度 Debye-Huckel极限公式:-gy=0.5122√当离子强度较小时(通常1<0.00 mol kg-l) 512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一般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测定的,外推至0即为活度常数。查看手册时应注意 以AB为例,浓度常数:=[活度常数:K。=am LAmBn 浓度常数与活度常数的关系为 =当y"y"[[B_yBk=y"y2k∵中性分子ym=1 yumEn [amBn yim 如弱酸的离解常数称为酸度常数:HA=H+Ac 活度常数:n=““浓度常数:surm.anr=Kyrn 弱碱的离解常数称为碱度常数:A+H2O=HA+OH LHALOH [才] 平衡常数——滴定反应常数Kt ★强酸滴定强碱:H+OH=H2O 1m6-mKw水的离子积常数 ★强碱滴定弱酸:HA+OH=A+H2O ][ .Ka是弱酸HA的解离常数 H几OH丁[mnoH-][丁
2 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有库仑引力,因此中心 离子为异性离子所包围,使中心离子的反应能力减弱。减弱的程度用 i γ 来衡量,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和离子的价态有关。 离子强度: 1 2 2 i i i I c Z = ∑ 其中, , i i c Z 分别为溶液中第 I 种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 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Debye-Hückel 公式: 2 lg 0.512 1 i i I Z B a I γ ⎡ ⎤ ⎢ ⎥ − = ⎢ ⎥ ⎢ ⎥ ⎣ ⎦ + 。 (AB 型电解质溶液 I<0.1mol·kg-1 时) 1. B—常数 25 oC 时 B=0.00328 2. a—离子体积常数,约等于水化离子的有效半径,单位 pm(10-12m)(可查附录表 3、p385) 3. I—溶液的离子强度 Debye-Hückel 极限公式: 2 lg 0.512 − = γ i i Z I 当离子强度较小时(通常 I<0.001mol·kg-1) 『例 2』 5.1.2 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一般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测定的,外推至 I=0 即为活度常数。查看手册时应注意。 以 A Bm n为例,浓度常数: [ ] [ ] [ ] m n c a m n A B K A B = 活度常数: m n A B a AmBn a a K a = 浓度常数与活度常数的关系为: [ ] [ ] 1 [ ] m n m n m n m n A B A B A B c m n c a a A B a AmBn AmBn m n AmBn AmBn a a A B K K K a A B γ γ γ γ γ γ γ γ γ = = = = ∵中性分子 = 如弱酸的离解常数称为酸度常数:HA = H― + Ac- 活度常数: H A a HA a a K a + − = 浓度常数: [ ][ ] 1 [ ] c HA H A a A H A H HA H A a a Ka K HA a γ γ γ γ γ + − − + − + + − = = ⋅ = ⋅ 弱碱的离解常数称为碱度常数: A- + H2O = HA + OH- [ ][ ] [ ] b HA OH K A − − = 平衡常数——滴定反应常数 Kt *强酸滴定强碱:H+ + OH- = H2O 1 1 14 10 K K w t H OH − = = = ⎡ ⎤ ⎡ ⎤ + − ⎢ ⎥ ⎢ ⎥ ⎣ ⎦ ⎣ ⎦ Kw -水的离子积常数 *强碱滴定弱酸: HA + OH- = A- + H2O [ ] [ ] a t W A A H K K H A O H H A O H H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a 是弱酸 HA 的解离常数
强酸滴定弱碱:H+A=HAk=H=x-=Ab 513溶液中的其他相关平衡—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1.物料平衡方程(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简称MBE) 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等于各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 例:c(moM)的H3PO4溶液的MBE:[H3PO4+[H2PO4]+[HPO42+PO43]c 2.电荷平衡方程( Charge Balance Equation,简称CBE) 单位体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mol)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mol)。 例:写出CaCh2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CBE:2Ca2++ry=Cr+OH] 3.质子条件(质子平衡方程 Proton Balance Equation,简称PBE) 在酸碱反应中,碱得到质子的量(mol)与酸失去质子的量(mol)相等。换句话说:溶液中得质子失 质子后产物的质子得失的量相等。 列出质子条件的步骤: (1)选择参考水准;参考水准选择原则:通常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2)将得质子的物质列于方程的一边,失质子的物质列于另一边; (3)以每种物质相对于参考水准的得(失)质子数作为系数 例」: c mol- L-1的H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 解1:参考水准为:H2O和HCO [H ]=[HCO, 1+ 2(CO+OH-] 解2:参考水准为:H2O和HCO [H J+[H CO, ]=[CO3 +[OH] 解3:参考水准为:H2O和CO3 H]+2[H2CO3]+[HCO3]=[OH] 例」:cmoL的NH4H2PO4溶液的质子条件 解:NH4+、H2PO4、H2O为参考水准PBE:[H++H3PO4=NH3H+HPO42+2PO43-]+[OH1 『例」:浓度为c(molL1)的NaOH溶液的质子平衡方程。 解:以H1O为参考水准PBE:[H+=[OH]e 主意:质子条件均有[H和OH,而无参考水准项 5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δ 分布分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占总浓度的分数,以6表示 分析浓度:某物质在溶液中各种型体平衡浓度之和。用c表示 平衡浓度:以[]表示 521一元弱酸溶液以HAc为例:HAc=H+Ac总浓度c=[HAc+[Ac i IHAc [hAck [ c[a+4xj1+1411+k/[] 同理有:6=[41K一=60显然:6m+6=1 []+K 结论:8只是[H的函数,知道pH值即可求8,[HAc=6c,[Ac]=8e,这是求平衡浓度的一种途径
3 *强酸滴定弱碱:H+ + A- = HA [ ] 1 [ ][ ] b t a W HA K K K H A K − + − = = = 5.1.3 溶液中的其他相关平衡——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1. 物料平衡方程(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简称 MBE) 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等于各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 例:c(mol/l)的 H3PO4 溶液的 MBE:[H3PO4]+[ H2PO4 - ]+[ HPO4 2- ]+[ PO4 3- ]=c 2. 电荷平衡方程(Charge Balance Equation,简称 CBE) 单位体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mol)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mol)。 例:写出 CaCl2 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 CBE:2[Ca2+]+[H+]= [Cl- ]+[OH- ] 3.质子条件(质子平衡方程 Proton Balance Equation,简称 PBE) 在酸碱反应中,碱得到质子的量(mol)与酸失去质子的量(mol)相等。 换句话说:溶液中得质子失 质子后产物的质子得失的量相等。 列出质子条件的步骤: (1)选择参考水准;参考水准选择原则:通常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2)将得质子的物质列于方程的一边,失质子的物质列于另一边; (3)以每种物质相对于参考水准的得(失)质子数作为系数。 『例』:c mol·L-1 的 H2CO3 溶液的质子条件 解 1:参考水准为: H 2O 和 H 2CO 3 [H+]= [HCO3- ]+ 2[CO3 2-]+[OH- ] 解 2:参考水准为: H 2O 和 HCO 3 - [H+ ]+[H2CO3]=[CO3 2-]+[OH- ] 解 3:参考水准为: H 2O 和 CO 3 2- [H+]+2[H2CO3]+[HCO3- ]=[OH- ] 『例』: c mol/L 的 NH4H2PO4 溶液的质子条件 解 :NH4+、H2PO4 -、H2O 为参考水准 PBE:[H+ ]+[H3PO4]=[NH3]+[HPO4 2- ]+2[PO4 3- ]+[OH- ] 『例』:浓度为 c(mol·L-1)的 NaOH 溶液的质子平衡方程。 解:以 H2O 为参考水准 PBE:[H+]=[OH- ]-c 注意:质子条件均有[H+ ]和[OH-],而无参考水准项。 5.2 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δ 分布分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占总浓度的分数,以δ表示 分析浓度:某物质在溶液中各种型体平衡浓度之和。用 c 表示。 平衡浓度:以[ ]表示。 5.2.1 一元弱酸溶液 以 HAc 为例: HAc = H+ +Ac- 总浓度 c=[HAc]+[Ac- ] 1 [ ] [ ] 1 1 [ ] [ ] [ ] 1 [ ] / [ ] 1 / [ ] [ ] HAc a a HAc HAc H c HAc Ac Ac HAc K H H K δ δ + − − + + = = = = = = + + + + 同理有: 0 [ ] [ ] a Ac a Ac K c H K δ δ − − + = = = + 显然: 1 HAc AC δ δ + = − 结论:δ只是[H+ ]的函数,知道 pH 值即可求δ,[HAc]=δ1c,[Ac- ]=δ0c,这是求平衡浓度的一种途径
2743744.745.746.7 4.747 图2-1HAc和Ac的分布分数与溶 液pH值的关系 元弱矿 loh]8=INHA=-X 3c[O]+K6 [OHI 522多元酸酸溶液 二元酸溶液:草酸H2C2O4c=[H2C2O4+HC2O4]+(C2O421 三元酸溶液:H3PO4 62=6]+A+f6=6x=H丁+K[H]+kk2 6=°c「H]+k[H1+knk 三元酸溶液:H3PO4 [H,A [H于 c [H]+KLH]+KKo[H*]+KoKka IH,AJ KaIDI c HI+K,H]+KK[H]+Kak,K, [H2A] K,Ko[H] C HP+K[HF+Kk,[H]+Kk,ka3 6。=A c [HP+KlHF+KoK,[h]+kokka H2C2O4 HC204 COi I H2PO4- HPO4 0.75 H3P04 PO4 050 025 0 2 10
4 一元弱碱 NH3⋅H2O 3 3 [ ] [ ] [ ] NH b NH OH c OH K δ − − = = + 4 4 [ ] [ ] b NH b NH K c OH K δ + + − = = + 5.2.2 多元酸酸溶液 二元酸溶液:草酸 H2C2O4 c = [H2C2O4]+[HC2O4 - ]+[C2O4 2- ] 三元酸溶液: H3PO4 2 2 4 1 1 2 2 2 H C O 2 a a a H H K H K K δ δ + + + ⎡ ⎤ ⎣ ⎦ = = ⎡ ⎤ ⎡ ⎤ + + ⎣ ⎦ ⎣ ⎦ 1 2 4 1 1 2 1 2 H H H a HC O a a a K K K K δ δ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2 4 1 1 2 0 2 H H a a C O a a a K K K K K δ δ − + + = = ⎡ ⎤ ⎡ ⎤ + + ⎣ ⎦ ⎣ ⎦ 三元酸溶液: H3PO4 3 3 3 3 2 1 1 2 1 2 3 [H A] [H ] [H ] [H ] [H ] a a a a a a c K K K K K K δ + + + + = = + + + 2 3 1 2 3 2 1 1 2 1 2 3 [H A] [H ] [H ] [H ] [H ] a a a a a a a K c K K K K K K δ + + + + = = + + + 3 1 2 1 3 2 1 1 2 1 2 3 [H A] [H ] [H ] [H ] [H ] a a a a a a a a K K c K K K K K K δ + + + + = = + + + 3 1 2 3 0 3 2 1 1 2 1 2 3 [H A] [H ] [H ] [H ] a a a a a a a a a K K K c K K K K K K δ + + + = = + + + 0 4.74 7 14 HAc Ac- 1. 0 0. 0 0 2 4 6 8 10 12 pH δ H3PO4 H2PO4- HPO4 2- PO4 3-
5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53.1强酸(强碱)溶液 计算很简单,但是当浓度很稀时,要考虑由水离解出来的H。HSO4第二步电离为弱酸电离 532弱酸或弱碱溶液 元弱酸或弱碱 弱酸HA浓度为c(mol1),解离常数Ka,参考水准为HA和H2O,质子条件[H]=[A-]+[OH]HA 溶液中存在两个解离平衡 HAfH+A→ [ 爷 H,O=H+OH→0∥/10-14 [ 如,m=小团小 将与OH代入质子条件:(1)F(按不大于5%的误差算)上式简化为[们]=√k,又 知N小田那么[的=k(a-)解方程得∥7=~k+√K2+4 当Kac≥10Kw,且cKa2100时[n]=√kc 元弱碱溶液的pH 1)当Ay(按不大于%的误差算)[O]=[=k([mr (2)当ADBF,且cK2100时6[On]=VkC 2.多元弱酸(弱碱)溶液 元弱酸(HB)溶液[精确计算公式的推导思路与一元弱酸类似: 先列质子条件:[H]=[HB]+2[B2H+[OH]将有关形式用解离常数和c、[H表示,代入质子条件后解方 程求解[H]。二元弱酸溶液[H精确计算公式为: EHJ+KM,+J+(K, KaK c-Kw)[H+J2-(K,K +2K.K.c)[H+J-K, K. Kw=O (1)当Kac≥10Kw,且k4k2=100 最简式 533混合溶液 弱酸或弱碱混合溶液
5 5.3 溶液中 H+浓度的计算 5.3.1 强酸(强碱)溶液 计算很简单,但是当浓度很稀时,要考虑由水离解出来的 H+。H2SO4 第二步电离为弱酸电离。 5.3.2 弱酸或弱碱溶液 1. 一元弱酸或弱碱 弱酸 HA 浓度为 c(mol.L-1),解离常数 Ka,参考水准为 HA 和 H2O,质子条件[H+] = [A- ] + [OH- ] HA 溶液中存在两个解离平衡: 将[A]与[OH- ]代入质子条件:(1)Kac≥10KW(按不大于 5%的误差算),上式简化为 H K HA a [ ] + ⎡ ⎤ = ⎣ ⎦ 又 知[HA]= c-[A]=c-[H+ ],那么 H K c H a ( [ ]) + + ⎡ ⎤ = − ⎣ ⎦ 解方程得 2 4 2 K K K c a a a H+ − + + ⎡ ⎤ = ⎣ ⎦ 当 Ka⋅c≥ 10Kw,且 c/Ka ≥100 时, H K c a + ⎡ ⎤ = ⎣ ⎦ 一元弱碱溶液的 pH (1) 当 Kbc≥10KW(按不大于 5%的误差算) OH K A K c OH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2) 当 Kbc≥10KW,且 c/Kb ≥100 时, OH K c b − ⎡ ⎤ = ⎣ ⎦ 2. 多元弱酸(弱碱)溶液 二元弱酸(H2B)溶液[H+ ]精确计算公式的推导思路与一元弱酸类似: 先列质子条件:[H+ ]=[HB-]+2[B2-]+[OH-],将有关形式用解离常数和 c、[H+ ]表示,代入质子条件后解方 程求解[H+ ]。二元弱酸溶液[H+ ]精确计算公式为: (1)当 Ka1c≥10KW,且 2 2 1 0.05 a a a K K H cK + ≈ 时, a1 H K c + ⎡ ⎤ = ⎣ ⎦ ————最简式 5.3.3 混合溶液 1. 弱酸或弱碱混合溶液 - HA H A + ƒ + H O H OH- 2 = + + [ ][ ] [ ] Ka HA H A → = + − [ ] [ ] [ ] + − → = H K HA A a [ ] [ ] 10 14 + − − → = H OH [ ] [ ] [ ] [ ] 10 14 + − + + = + H H K HA H a H K HA K a W [ ] + ⇒ = + ⎡ ⎤ ⎣ ⎦
如cm4(mo1)HA+cmB(moL-1)HB,质子条件为:H=[A]+B]+OH](参考水准HA,HB, Ho根据平衡关系有[]=m4,气 (1)弱酸溶液忽略0)H,则[ k[k即r1=√M团+k圆 当两弱酸较弱时,田AHA:田BcHB,[F]=√kmm+km 如果有,Amm>kmm,[H]=√kmEm 534两性物质溶液 两性物质即起酸的作用,又起碱的作用,常见有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较重要的两性物质有多元酸的 酸式盐(如HCO3、HPO42-),弱酸弱碱盐(NH4Ac,(NH4)2CO3)等。 1.酸式盐 以NaHA为例,浓度为c(moL),其质子条件为 H+H24A2-+[OH](参考水准HA,H2O),即}=A2]+[OHH2A 将解离平衡关系代入质子条件式得:[H]= KaLHA Kr [llHr 整理得 kn(2(+通常H的解离倾向较小,所以田 H Hd AAc+K a精确式可简化为[]= b.当kax>Dp时, Ak2—近似式 K+ A +c 当ACDy且C>团Dm时,[H]=√k4k一—最简式(常用) 当xDm时,[F] 人k,(k2c+人) 一一近似式 2.弱酸弱碱盐 a.酸碱组成比为1:1的弱酸弱碱盐,其计算公式完全同酸式盐。 b.酸碱组成比不为l:1的弱酸弱碱盐,较复杂,可根据具体情况写出质子条件进行简化计算。 以 HCOONH4为例说明, HCOOH的解离常数为Ka(相当于酸式盐的Ka1),NH4+的解离常数为Ka (Kw/Kb)(相当于酸式盐的Ka2) 54对数图解法(自学) 55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1)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酸或碱;(3)溶液稍加稀释 组成:(1)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HAc一Ac-:浓度较大的弱碱及其共轭酸,NH3-NH4 6
6 如 cHA(mol⋅L-1)HA+cHB(mol⋅L-1 )HB,质子条件为:[H+]=[A- ]+[B- ]+[OH- ](参考水准 HA,HB, H2O,根据平衡关系有: HA HB [ ] [ ] W K HA K HB K H H H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弱酸溶液忽略[OH- ],则 K HA K HB HA HB [ ] [ ] H H H + + + ⎡ ⎤ = + ⎣ ⎦ ⎡ ⎤ ⎡ ⎤ ⎣ ⎦ ⎣ ⎦ ,即 [ ] [ ] H K HA K HB HA HB + ⎡ ⎤ = + ⎣ ⎦ 当两弱酸较弱时,[HA]≈cHA;[HB]≈cHB, H K c K c HA HA HB HA + ⎡ ⎤ = + ⎣ ⎦ 如果有,K c K c HA HA HB HB >> , H K c HA HA + ⎡ ⎤ = ⎣ ⎦ 5.3.4 两性物质溶液 两性物质即起酸的作用,又起碱的作用,常见有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较重要的两性物质有多元酸的 酸式盐(如 HCO3 -、HPO4 2-),弱酸弱碱盐(NH4Ac,(NH4)2CO3)等。 1. 酸式盐 以 NaHA 为例,浓度为 c(mol/L),其质子条件为: [H+]+[H2A]=[A2- ]+[OH- ](参考水准 HA-,H2O),即[H+]=[A2- ]+[OH- ]-[H2A] 将解离平衡关系代入质子条件式得: 2 1 a W a K HA H HA K H H H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整理得, 1 2 1 K K H A K W a a H K H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常 HA-的解离倾向较小,所以[HA- ]≈c , a. 精确式可简化为 ( ) 1 2 1 a a W a K K c K H K c + + ⎡ ⎤ = ⎣ ⎦ + b.当 Ka2c>10KW 时, 1 2 1 a a a K K c H K c + ⎡ ⎤ = ⎣ ⎦ + ——近似式 当 Ka2c>10KW 且 c>10Ka1 时, 1 2 H K Ka a + ⎡ ⎤ = ⎣ ⎦ ――最简式(常用) b. 当 Ka2c10Ka1 时, ( ) 1 2 K K c K a a W H c + + ⎡ ⎤ = ⎣ ⎦ ——近似式 2. 弱酸弱碱盐 a. 酸碱组成比为 1:1 的弱酸弱碱盐,其计算公式完全同酸式盐。 b. 酸碱组成比不为 1:1 的弱酸弱碱盐,较复杂,可根据具体情况写出质子条件进行简化计算。 以 HCOONH4 为例说明,HCOOH 的解离常数为 Ka(相当于酸式盐的 Ka1),NH4+的解离常数为 Ka′ (KW/Kb)(相当于酸式盐的 Ka2) 5.4 对数图解法(自学) 5.5 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1)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酸或碱;(3)溶液稍加稀释。 组成:(1) 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HAc-Ac-;浓度较大的弱碱及其共轭酸,NH3-NH4+
(2)强酸强碱溶液pH12 (3)两性物质。 分析化学中缓冲溶液的用途有 控制溶液的pH的缓冲溶液; 2.测量溶液pH时用作参考标准,即标准缓冲溶液(如校正pH计用)。 551缓冲溶液pH的计算 HA=H+ACk=m≈Am [ [才] = 近似认为HA、A的平衡浓度为其初始浓度cH、C,那么pH=pK。+1g标准缓冲溶液的pH通常 用精确的实验测定,再以理论计算核对。理论计算必须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ph=pK, +lg 缓冲范围 1.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pKa1个pH单位。 2.二元弱酸及其共轭碱:当△pKa>26时,为两段缓冲溶液pKa±1,pKa±1;即 H2A/HA- HA/A2 △pKa26时缓冲范围为:pKan-1至pKa2+1 3.缓冲溶液的配制 552缓冲容量 (1)定义:β B与pH的关系-—p136,图 dph dph dph (2)意义:使LL溶液的pH值增加(或减少)ΦpH单位时所需强碱(或强酸) dc mol (3)β越大,溶液的缓冲能力也越大 缓冲容量(缓冲指数)公式的推导 (1)书上推导:(设HAA体系,HAA的总浓度为ca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强碱(NaOH)使其浓度为cb,溶 液的质子条件式(以HA、H2O为参考水准)为:[H=[A]+OH]-cb (2)为简单起见,在c中加入,[A=c田HA]=,则p=pa+lg-
7 (2) 强酸强碱溶液 pH12。 (3) 两性物质。 分析化学中缓冲溶液的用途有: 1. 控制溶液的 pH 的缓冲溶液; 2. 测量溶液 pH 时用作参考标准,即标准缓冲溶液(如校正 pH 计用)。 5.5.1 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HA = H― + Ac- [ ][ ] [ ] ,[ ] [ ] [ ] a a H A K HA K H HA A + − + − = = [ ] [ ] lg a A pH pK HA = + 近似认为 HA、A-的平衡浓度为其初始浓度 cHA 、cA -,那么 lg A a HA c pH pK c = + 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通常 用精确的实验测定,再以理论计算核对。理论计算必须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lg A a HA a pH pK a = + 缓冲范围 1. 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pKa±1 个 pH 单位。 2. 二元弱酸及其共轭碱:当∆pKa>2.6 时,为两段缓冲溶液 pKa1±1,pKa2±1;即 H2A/HA-,HA-/A2- ∆pKa<2.6 时,缓冲范围为:pKa1-1 至 pKa2+1 3. 缓冲溶液的配制: 5.5.2 缓冲容量 (1) 定义: a b dc dc dc dpH dpH dpH β = = − = β与 pH 的关系-——p136,图 5-7 (2) 意义:使 1L 溶液的 pH 值增加(或减少)dpH 单位时所需强碱(或强酸)dc mol (3) β越大,溶液的缓冲能力也越大。 缓冲容量(缓冲指数)公式的推导 (1) 书上推导:(设 HA-A 体系,HA-A 的总浓度为 ca,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强碱(NaOH)使其浓度为 cb,溶 液的质子条件式(以 HA、H2O 为参考水准)为:[H+]= [A- ] + [OH- ] –cb (2) 为简单起见,在 cHA 中加入 cb,[A_]=cb,[HA]=cHA-cb ,则 lg b HA b c pH pKa c c = + −
4H=从n-)=(dncn 2.303cm-C 2.303 b dIn(cu-c ) I dc 1 dc 2.303c2.303cm-c2.303c(cm-c) 6cm=230366 b dcb=2.303 Cb(Cu-6)o[I HA-2.303 CH4 讨论 dB 0时,β有极值 d12.3036(1-6)cm x=0,2303(1-6)-6lm=0 6=6m=0.5,[HA]:[A=1:1,pH=pk时,β有极值。 dβ=2.303c(0-2)<0,∴β有极大值 Bm=2303.1 =0.57 cm=001moL时,Bm=0.576×0.01=58×10mo1/L Bmar的几点说明 当缓冲溶液分析浓度越大,βmar越大; 相同分析浓度下,酸碱组分比为1:1时弱酸与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最大 当相同分析浓度下,酸碱组分偏离1:1时,缓冲能力相应减小,如为1:10时,B=0.19cmA 553重要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 2.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范围之内,如果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pa应尽量与所需控制 的pH一致,即 pKa=pH; 3.缓冲溶液应有足够大的缓冲指数,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56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一种物质,它能在计量点附近发生颜色变化而终止滴定。 5.6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这种物质多数是多元有机弱酸或弱碱,在计量点附近发生型体或组成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HIn =n.+ H color. 甲基橙(双色指示剂)红色 黄色(3.1~44) 酚酞(单色指示剂) 无色 红色(80~96) [I] 那么 [[
8 1 1 ( ln ) ( ln ln( )) 2.303 2.303 1 1 1 2.303 2.303 2.303 ( ) ( ) [ ][ ] 2.303 2.303 2.303 2.303 b b HA b HA b b b HA b b b b HA b b HA b b b HA b A HA HA HA A HA HA HA HA HA c dpH d d c d c c c c dc dc c c c dc c c c c c c dc c c c A HA c c c dpH c c c δ δ β δ δ − − − = = − − − − + = + = − − − = = = = = 讨论 2 2 max [2.303 (1 ) ] 0 0 2.303[(1 ) ] 0 0.5 2.303 (0 2) 0 1 1 2.303 0.576 0.58 2 2 A A HA A A HA A A A HA HA A HA HA HA d d c c d d d c d c c c β δ δ β δ δ δ δ δ δ β β β δ 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时, 有极值, , , [HA]:[A ]=1:1, pH=pK 时, 有极值。 , 有极大值。 = Q HA c =0.01mol/L 时, 3 max β 0.576 0.01 5.8 10 / mol L − = × = × βmax 的几点说明: a. 当缓冲溶液分析浓度越大, βmax 越大; b. 相同分析浓度下,酸碱组分比为 1:1 时弱酸与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最大; c. 当相同分析浓度下,酸碱组分偏离 1:1 时,缓冲能力相应减小,如为 1:10 时,β=0.19 HA c A 5.5.3 重要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1.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 2. 所需控制的 pH 应在缓冲范围之内,如果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pKa 应尽量与所需控制 的 pH 一致,即 pKa≈pH; 3. 缓冲溶液应有足够大的缓冲指数,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 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5.6 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一种物质,它能在计量点附近发生颜色变化而终止滴定。 5.6.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这种物质多数是多元有机弱酸或弱碱,在计量点附近发生型体或组成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HIn = In- + H+ color1 color2 甲基橙( 双色指示剂 ) 红色 黄色 (3.1~4.4) 酚酞(单色指示剂) 无色 红色 (8.0~9.6) [ ] a H In K HIn + − ⎡ ⎤ ⎡ ⎤ ⎣ ⎦ ⎣ ⎦ = , 那么 [ ] a In K HIn H − + ⎡ ⎤ ⎣ ⎦ = ⎡ ⎤ ⎣ ⎦
变色范围讨论:(1)当≥10时,只能观察出碱式的(n)颜色; 时,只能观察出酸式(Hn)的颜色 [m]10 (3¥1:b5时,指示剂呈混合色,在此范围溶液对应的叫值为:mm1至mn+ 10m 将pH=pkm+1称为指示剂理论变色的pH范围,简称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 将pH=pkmn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注意 a.某一具体的指示剂变色范围是通过实验测得的。 b.实测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出入。(由于人眼对各种颜色的灵敏度不同,如甲基橙,黄中有1/10的红 色即可看到红,红中有1/3的黄才能看到黄) 例如:甲基橙的理论变色范围为24-44,而实测变色范围是3.1-44(也有人报道为29-43)。 c.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色、碱式色以及其pKHn可查附录表6 ◎专属性(特殊)指示剂:指示剂与滴定剂形成一种有色物质,在化学计量点之后滴定剂极少过量时 显现颜色而终止滴定。如淀粉与I2形成深蓝色物质。 对指示剂的要求:变色灵敏,迅速,可逆,本身稳定。 562指示剂的用量 双色指示剂:色调深,变色不明显,消耗滴定剂。 单色指示剂:酚酞 K(c-[历lm)c大,大,pH小 Example:50-100m溶液,加2-3d0.1%酚酞,pH=9变色,加10d0.1%酚酞,pH=8变色 滴定分析中,作平行实验时,每份试样滴加指示剂应控制一样,且以量少为佳。 563高子强度的影响 1.盐类存在(1)影响I,Kmm,Ka,从而使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发生改变 (2)吸收光,影响色调 (3)吸附指示剂,影响吸附层的组成。 2.离子强度增大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变小。可推导出,理论变色点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20-0.52 3.温度常数Kn,Ka等受温度影响。滴定一般是在室温下进行。 18C时,MO:3.1-44,PP:82-98100C时,MO28-3.7,PP80-9.2 4.溶剂指示剂多用乙醇配制,加至被测溶液后,溶解度变小,终点拖后,变色不灵敏,称僵化现象,加 热,加乙醇改进 5.酸度指示剂是多元酸,不同的型体有不同的颜色,通过控制酸度呈现所需要的颜色
9 变色范围讨论: [ ] (1). 10 In HIn − ⎡ ⎤ ⎣ ⎦ 当 ≥ 时,只能观察出碱式的(In-)颜色; [ ] 1 (2). 10 In HIn − ⎡ ⎤ ⎣ ⎦ 当 ≤ 时,只能观察出酸式(HIn)的颜色。 [ ] 1 (3). 10 10 In HIn − ⎡ ⎤ ⎣ ⎦ 当 ≤ ≤ 时,指示剂呈混合色,在此范围溶液对应的 pH 值为:pKHIn-1 至 pKHIn+1。 将 pH=pKHIn±1 称为指示剂理论变色的 pH 范围,简称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 将 pH= pKHIn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注意: a. 某一具体的指示剂变色范围是通过实验测得的。 b. 实测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出入。(由于人眼对各种颜色的灵敏度不同,如甲基橙,黄中有 1/10 的红 色即可看到红,红中有 1/3 的黄才能看到黄) 例如:甲基橙的理论变色范围为 2.4-4.4,而实测变色范围是 3.1-4.4(也有人报道为 2.9-4.3)。 c. 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色、碱式色以及其 pKHIn 可查附录表 6。 ◎专属性(特殊)指示剂:指示剂与滴定剂形成一种有色物质,在化学计量点之后滴定剂极少过量时 显现颜色而终止滴定。如淀粉与 I2形成深蓝色物质。 对指示剂的要求:变色灵敏,迅速,可逆,本身稳定。 5.6.2 指示剂的用量 双色指示剂:色调深,变色不明显,消耗滴定剂。 单色指示剂:酚酞 [ ] 0 min 0 min ( [ ] ) [ ] [ ] a a In K c K c In H HIn c c H In − − + + − ⎡ ⎤ ⎣ ⎦ − = = ⇒ = ⎡ ⎤ − ⎣ ⎦ c 大,[H+ ]大,pH 小。 Example:50-100ml 溶液,加 2-3d 0.1%酚酞,pH =9 变色,加 10d 0.1%酚酞, pH=8 变色 滴定分析中,作平行实验时,每份试样滴加指示剂应控制一样,且以量少为佳。 5.6.3 离子强度的影响 1. 盐类存在 (1)影响 I,KHIn,Ka,从而使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发生改变; (2)吸收光,影响色调; (3)吸附指示剂,影响吸附层的组成。 2. 离子强度增大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变小。可推导出,理论变色点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0 2 0.5 a pH pK Z I = − 3. 温度 常数 KHIn,Ka 等受温度影响。滴定一般是在室温下进行。 18°C 时,MO: 3.1-4.4,PP: 8.2-9.8 100°C 时, MO: 2.8-3.7,PP: 8.0-9.2 4. 溶剂 指示剂多用乙醇配制,加至被测溶液后,溶解度变小,终点拖后,变色不灵敏,称僵化现象,加 热,加乙醇改进。 5. 酸度 指示剂是多元酸,不同的型体有不同的颜色,通过控制酸度呈现所需要的颜色
564混合指示剂 有时需要变色范围很小的指示剂,则用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互补的原理,可以是二种指示剂或一种 指示剂与一种染料的混合物。 酸色碱色变色点 酸色碱色变色点 溴甲酚绿(pKa=49)黄色兰色绿色 甲基橙红色黄色橙色 甲基红(pKa=52)红色黄色橙色 靛蓝磺酸钠(惰性染料)兰色 混合色 橙色绿色无色 混合后 紫色绿色灰色 57酸碱滴定原理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随滴定剂加入量之间(滴定分数)的关系曲线。(pH-滴定分数) 571强酸强碱的滴定(NaOH滴定HCl) 酸碱反应:H H2O滴定分数:a== (1)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pH值:「1="m-mm (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pH=7.00 (3)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pH值:「OH1=二 Example:画出0.000moM的NaOH滴定20ml0.1000moM的HCl的滴定曲线。 (1)滴定前:pH=lg0.1000=1.00a=0.000 (2)加入1998 mI Naoh[1= 0-1998)×0.1000 =5.0×10 H=4.30a=0.999 (3)化学计量点pH=700a=1.000 (4)加入20.02 mI naoH,过量0.02 mI NaOh 0.02 OH|=0.1000 50×10°J]=20 见教材pl41,表5-2,滴定曲线见图5-8 强酸滴定强碱(HCl滴定NaOH) 滴定曲线的分析: Titration curves 滴定突跃范围:定义a在0.999~1.001之间时溶液pH值的变 化范围。被测物质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愈大 c增加10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2个pH单位。 指示剂的选择:就是以酸碱滴定的pH滴定突跃范围为主要依 addk sample 据的,只要在突跃范围内发生变色的指示剂(终点误差均小于 ±0.1%),都可作为该滴定分析的指示剂。指示剂的pKa在突 跃范围内 57,2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NaOH滴定HA) 滴定反应:M4+O→HO+f 被滴定溶液的pH同样可分为四个阶段计算,见表5-3;滴定曲线见p145,图5-9。 滴定前:实际是一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
10 5.6.4 混合指示剂 有时需要变色范围很小的指示剂,则用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互补的原理,可以是二种指示剂或一种 指示剂与一种染料的混合物。 酸色 碱色 变色点 酸色 碱色 变色点 溴甲酚绿(pKa=4.9)黄色 兰色 绿色 甲基橙 红色 黄色 橙色 甲基红(pKa=5.2) 红色 黄色 橙色 靛蓝磺酸钠(惰性染料) 兰色 混合色 橙色 绿色 无色 混合后 紫色 绿色 灰色 5.7 酸碱滴定原理 滴定曲线:描述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值随滴定剂加入量之间(滴定分数)的关系曲线。(pH∼滴定分数) 5.7.1 强酸强碱的滴定(NaOH 滴定 HCl) 酸碱反应: H+ + OH- = H2O 滴定分数: t b d HCl n c a n c = = (1)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 pH 值: HCl NaOH total n n H V + − ⎡ ⎤ = ⎣ ⎦ (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pH 值,pH=7.00 (3)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 pH 值: NaOH HCl total n n OH V − − ⎡ ⎤ = ⎣ ⎦ Example:画出 0.1000 mol/l 的 NaOH 滴定 20 ml 0.1000 mol/l 的 HCl 的滴定曲线。 (1)滴定前:pH =-lg0.1000=1.00 a=0.000 (2)加入 19.98ml NaOH ( ) 5 20.00 19.98 0.1000 [ ] 5.0 10 4.30 20.00 19.98 H pH + − − × = = × = + , a=0.999 (3)化学计量点 pH =7.00 a=1.000 (4)加入 20.02ml NaOH,过量 0.02ml NaOH - 5 10 0.02 OH 0.1000 5.0 10 [ ] 2.0 10 9.70 40.02 H pH − + − ⎡ ⎤ = × = × = × = ⎣ ⎦ , , a=1.001。 见教材 p141,表 5-2,滴定曲线见图 5-8。 强酸滴定强碱(HCl 滴定 NaOH ) 5.7.2 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NaOH 滴定 HA) 滴定反应: HA OH H O A 2 − − + → + 被滴定溶液的 pH 同样可分为四个阶段计算,见表 5-3;滴定曲线见 p145,图 5-9。 滴定前:实际是一元弱酸溶液 pH 的计算。 滴定曲线的分析: 滴定突跃范围:定义 a 在 0.999∼1.001 之间时溶液 pH 值的变 化范围。被测物质的浓度越大,突跃范围愈大。 c 增加 10 倍,滴定突跃范围增加 2 个 pH 单位。 指示剂的选择:就是以酸碱滴定的 pH 滴定突跃范围为主要依 据的,只要在突跃范围内发生变色的指示剂(终点误差均小于 ±0.1% ),都可作为该滴定分析的指示剂。指示剂的 pKa 在突 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