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过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13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过程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实验单独开课 学 分:2.5 适用对象:过控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传热学 开课单位:化工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 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 适用于过控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亦称“过程原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过程工业生产中的物 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单元操作”。化工原理属工科科学,强调用自 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强调从动量、热量传递实质上理解过程,强调共同研 究方法的教有。教学中要加强过程设计开发能力的训练,强调工程观点,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单元操作基础知识,并能用其基本理论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过程工业单元操作的设 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3)能够应对市场、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变化,跨学科提出化工单元设备技术改造、系统更新 效能改进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为: 课程教学日标 毕业要求 1-3掌握机械制图、力学、电工学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用其基本 理论表酒 分析复杂工程题 价对过型 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剂 业装备复杂工程的设计 进 可性分花 ,用 G:E 学科提出技术改造
《化工原理(过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213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过程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4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实验单独开课 学 分:2.5 适用对象:过控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传热学 开课单位:化工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 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 适用于过控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亦称“过程原理”,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过程工业生产中的物 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的若干“单元操作”。化工原理属工科科学,强调用自 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强调从动量、热量传递实质上理解过程,强调共同研 究方法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过程设计开发能力的训练,强调工程观点,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单元操作基础知识,并能用其基本理论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过程工业单元操作的设 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3)能够应对市场、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变化,跨学科提出化工单元设备技术改造、系统更新、 效能改进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为: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1 2 3 1-3 掌握机械制图、力学、电工学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用其基本 理论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 √ 3-2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 价,对过程工业装备复杂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 11-2 应对市场、用户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变化,跨学科提出技术改造、 系统更新、效能改进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各单元操 作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计算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熟悉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包括数 学解析方法、量纲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法:学会从传递过程的实质上理解单元 操作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2学时)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以及与教授专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流体流动基础 因该专业已安排《流体力学》课程,故本章不再安排学时讲授,教材中未被《流体力学》课程覆 盖的部分基础知识点合并到第二章学习。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6学时) 机械能守恒与伯努利方程机械能守恒原理:伯努利方程的形式、基准和适用条件。 管路特性流体输送对输送机械的要求:管路特性方程:带泵管路的分析方法-过程分解法。 离心系泵的输液原理:影响离心泵理论压头的主要因素(流量、密度及气缚现象等):系的功率、 效率和实际压头: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并联和串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气蚀 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离心泵的选用。 其它泵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流量调节方法(以往复泵为主)。 气体输送机越气体输送的特点及全风压的概念:气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特性:风机的选择:压缩 机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获得真空的方法。 第三章沉降与过滤(6学时) 数学模型法: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 过滤过滤方法:过滤过程数学描述(物料衡算和过滤速率方程):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彬 念:过滤速率方程的积分应用一间接实验和参数综合法:洗涤时间及常用过滤机的构造。 曳力系数两类流动(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问题:表面曳力和形体曳力:球形颗粒的曳力系数 及斯托克斯定律。 自由沉降沉降运动一极限处理方法:沉降速度及其计算:降尘室的流量、沉降面积和粒径的关 系: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粒级效率的概念。 第四章传热 因该专业已安排《传热学》课程,故不再安排学时讲授,由学生自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各单元操 作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计算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熟悉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包括数 学解析方法、量纲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法;学会从传递过程的实质上理解单元 操作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2 学时)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以及与教授专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流体流动基础 因该专业已安排《流体力学》课程,故本章不再安排学时讲授,教材中未被《流体力学》课程覆 盖的部分基础知识点合并到第二章学习。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6 学时) 机械能守恒与伯努利方程 机械能守恒原理;伯努利方程的形式、基准和适用条件。 管路特性 流体输送对输送机械的要求;管路特性方程;带泵管路的分析方法--过程分解法。 离心泵 泵的输液原理;影响离心泵理论压头的主要因素(流量、密度及气缚现象等);泵的功率、 效率和实际压头;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并联和串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气蚀 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离心泵的选用。 其它泵 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流量调节方法(以往复泵为主)。 气体输送机械 气体输送的特点及全风压的概念;气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特性;风机的选择;压缩 机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获得真空的方法。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6 学时) 数学模型法;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 过滤 过滤方法;过滤过程数学描述(物料衡算和过滤速率方程);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概 念;过滤速率方程的积分应用—间接实验和参数综合法;洗涤时间及常用过滤机的构造。 曳力系数 两类流动(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问题;表面曳力和形体曳力;*球形颗粒的曳力系数 及斯托克斯定律。 自由沉降 沉降运动—极限处理方法;沉降速度及其计算;降尘室的流量、沉降面积和粒径的关 系;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粒级效率的概念。 第四章 传热 因该专业已安排《传热学》课程,故不再安排学时讲授,由学生自学
第五章吸收(8学时) 感述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与吸收剂的选择。 气液相平衡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单相与相际传质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等分子反向扩散、单向扩散的概念:对流作 质与有效膜模型(双膜理论):相际传质,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方程:传质推动力和 传质系数的关系一一传质速率的工程处理方法: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分配的影响。 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一一吸收过程数学描述方法: Hx、N的分解一一变量分离法:计算的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素法:物料衡算及操作线的含义。 吸收操作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和解法,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 填料鳖了解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和附件、填料的种类、流体力学性能以及塔操作过程中的流体力 学性能。 第六章蒸馏(12学时) 概述:典型工艺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操作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蒸馏操作的经济性。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相律的应用: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及泡点、露点计算:相对挥发度: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拮馏用传质观点分析精馏原理:精馏过程数学描述一一一元过程法:恒摩尔流的简化假设,理 论板和板效率一工程简化处理方法:加料板上的过程分析:控制体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篁精馏设计型计算的命题:理论板数的逐板计算法:用图解法分析精偏 过程的方法;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加料热状态和回流比的选择:双组分精馏过程的 其它类型。 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间题讨论精馏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分离能力和物料衡算对精偏操作的制约 和调节:灵敏板的概念。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基本概念。 板式鉴了解板式塔的基本结构、塔板的类型、流体力学性能以及设计过程。 第七章干燥(6学时) 采用双语教学方式,英文版教材见“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概述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王燥静力学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主要特点:过程的极限一湿 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H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于燥动力学恒定气流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及临界含水量。 干燥过程计篁间做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热效率
第五章 吸收(8 学时) 概述 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与吸收剂的选择。 气液相平衡 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单相与相际传质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等分子反向扩散、单向扩散的概念;对流传 质与有效膜模型(双膜理论);相际传质,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方程;传质推动力和 传质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的工程处理方法;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分配的影响。 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传质速率——吸收过程数学描述方法; HOG、NOG 的分解——变量分离法;计算 NOG 的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素法;物料衡算及操作线的含义。 吸收操作 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和解法,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 填料塔 了解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和附件、填料的种类、流体力学性能以及塔操作过程中的流体力 学性能。 第六章 蒸馏(12 学时) 概述: 典型工艺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操作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蒸馏操作的经济性。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相律的应用;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及泡点、露点计算;相对挥发度;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精馏 用传质观点分析精馏原理;精馏过程数学描述——一元过程法;恒摩尔流的简化假设,理 论板和板效率——工程简化处理方法;加料板上的过程分析;控制体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 精馏设计型计算的命题;理论板数的逐板计算法;用图解法分析精馏 过程的方法;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加料热状态和回流比的选择;双组分精馏过程的 其它类型。 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问题讨论 精馏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分离能力和物料衡算对精馏操作的制约 和调节;灵敏板的概念。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基本概念。 板式塔 了解板式塔的基本结构、塔板的类型、流体力学性能以及设计过程。 第七章 干燥(6 学时) 采用双语教学方式,英文版教材见“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概述 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干燥静力学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主要特点;过程的极限——湿 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I-H 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干燥动力学 恒定气流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及临界含水量。 干燥过程计算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热效率
四、课堂教学学时分配及对应教学目标 序号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绪论 2 进授 1 讲授2次 流体输送机械 6 翻转课堂1次:流体输 1.3 送方案设计 沉降与过滤 6 翻转课堂2次:气周分 设计:液固分离 1,3 翻转课堂2次:基于经 吸收 文理价的与比代化 1.2.3 断利随制/分布哭沿 挂授3次 翻结理背3次,基干☒ 蒸馏 济评价的回流比优化: 1,2,3 精馏塔控制方案设计: 新型塔板设计 整课1次千燥方, 拼授2资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化工过程有原料预处理过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后产物后处理过程组成。除反应过程外,其余的是 由各种单元操作来完成。研究单元操作的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十分广泛,实际工程问题非常复杂。化工 原理课程主要介绍常用的单元操作,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掌握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的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各单元操作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计算和 操作方法。 化工原理(过程原理)教材是以单元操作的内容顺序安挂,各章相对独立。但是,化工原理教学 中要特别强调各单元操作共同的研究方法的教学:特别注意从传递过程本质上理解单元操作的内容。 注意不要让学生觉得过化工原理(过程原理)仅仅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 程。加强工程观点的教学,包括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观点。 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课程讲授环节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识记性质的基础知识点仅作课堂提要, 不再深度讲授,将大约一半的课时用于翻转课堂环节。通过学生自由分组开展项目式学习(PBL),培 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达成“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50%+翻转课堂表现×50%=100%
四、课堂教学学时分配及对应教学目标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1 绪论 2 讲授 1 2 流体输送机械 6 讲授 2 次 翻转课堂 1 次:流体输 送方案设计 1,3 3 沉降与过滤 6 讲授 1 次 翻转课堂 2 次:气固分 离方案设计;液固分离 方案设计 1,3 4 吸收 8 讲授 2 次 翻转课堂 2 次:基于经 济评价的液气比优化; 新型填料/分布器设计 1,2, 3 5 蒸馏 12 讲授 3 次 翻转课堂 3 次:基于经 济评价的回流比优化; 精馏塔控制方案设计; 新型塔板设计 1, 2,3 6 干燥 6 讲授 2 次 翻转课堂 1 次:干燥方 案设计 1, 3 五、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化工过程有原料预处理过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后产物后处理过程组成。除反应过程外,其余的是 由各种单元操作来完成。研究单元操作的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十分广泛,实际工程问题非常复杂。化工 原理课程主要介绍常用的单元操作,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掌握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的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各单元操作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计算和 操作方法。 化工原理(过程原理)教材是以单元操作的内容顺序安排,各章相对独立。但是,化工原理教学 中要特别强调各单元操作共同的研究方法的教学;特别注意从传递过程本质上理解单元操作的内容。 注意不要让学生觉得过化工原理(过程原理)仅仅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 程。加强工程观点的教学,包括技术经济、安全环保等观点。 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课程讲授环节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识记性质的基础知识点仅作课堂提要, 不再深度讲授,将大约一半的课时用于翻转课堂环节。通过学生自由分组开展项目式学习(PBL),培 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达成“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50% + 翻转课堂表现×50% =100%
评分标准: 1)期末考试 按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50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题型一般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2)翻转课堂 开展项目式学习(PBL),提前公布话题今学生自由分组(45人一组)研究,在课堂上展示和答 辩。根据课程目标安排,翻转课堂分为“经济评价”和“创新方案”两类,各自的成绩作为评价课程 目标2和课程目标3达成情况的依据。翻转课堂采用统一的成绩评定方式:教师评价×80%+组内互 评均值×20%=100%。 教师评价部分兼顾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成绩评定方式:个人打分均值×团队系数均值。 个人打分仅当团队进行课堂展示和答辩时评价,给分标准如下: 个人操堂表现 得分 展示提问环节中,充满自信,富有感染力,显示出团队核心地位 90-100 展示提问环节有自信,能自如宜讲和做答。 80-89 展示提问环节不够自信,显示未认真思考和较低的团队参与度。 70-79 未参加展示,或提问环节无法作答。 <70 团队系数每次翻转课堂都进行评价,由教师按团队的作品质量或答辩表现评价,标准如下: 打分项评价合理性或方案创新性学以致用情况PPT质量与答辩分工合理性合计 团队系数构成 30% 2070 100% 评定原则 40%起评 259%起评 15%起评 80%起评 组内互评部分评分办法:每次翻转课堂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由组内协商给出每位成员的贡 献度。各成员贡献度加和应等于100%,最小打分间隔为5%,每组成员中应至少有3种不同的打分。 个人课堂表现<60的同学,互评贡献度最多不得超过10%。以组内最高贡献度为满分,以平均贡献度 (100%人数)为80分,对每人成绩进行归一化计算。对违反规定打分的团队,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 节下调团队系数。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Unit Op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Warren L McCabe,McGraw-Hill, 1nc.,1993. 参考书:《化工原理》(上、下册)(第四版),陈敏恒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陆美娟、张浩勒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评分标准: 1)期末考试 按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 50 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题型一般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2)翻转课堂 开展项目式学习(PBL),提前公布话题令学生自由分组(4~5 人一组)研究,在课堂上展示和答 辩。根据课程目标安排,翻转课堂分为“经济评价”和“创新方案”两类,各自的成绩作为评价课程 目标 2 和课程目标 3 达成情况的依据。翻转课堂采用统一的成绩评定方式:教师评价×80% + 组内互 评均值×20% =100%。 教师评价部分兼顾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成绩评定方式:个人打分均值×团队系数均值。 个人打分仅当团队进行课堂展示和答辩时评价,给分标准如下: 个人课堂表现 得分 展示/提问环节中,充满自信,富有感染力,显示出团队核心地位。 90~100 展示/提问环节有自信,能自如宣讲和做答。 80~89 展示/提问环节不够自信,显示未认真思考和较低的团队参与度。 70~79 未参加展示,或提问环节无法作答。 <70 团队系数每次翻转课堂都进行评价,由教师按团队的作品质量或答辩表现评价,标准如下: 打分项 评价合理性或方案创新性 学以致用情况 PPT 质量与答辩分工合理性 合计 团队系数构成 50% 30% 20% 100% 评定原则 40%起评 25%起评 15%起评 80%起评 组内互评部分评分办法:每次翻转课堂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由组内协商给出每位成员的贡 献度。各成员贡献度加和应等于 100%,最小打分间隔为 5%,每组成员中应至少有 3 种不同的打分。 个人课堂表现<60 的同学,互评贡献度最多不得超过 10%。以组内最高贡献度为满分,以平均贡献度 (100%/人数)为 80 分,对每人成绩进行归一化计算。对违反规定打分的团队,责令限期整改,并视情 节下调团队系数。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 材:《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年。 Unit Op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Warren L. McCabe,McGraw-Hill, Inc.,1993。 参考书:《化工原理》(上、下册)(第四版),陈敏恒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年。 《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陆美娟、张浩勤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八、说明 化工原理是一门计算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有 重要的作用。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大纲制订人:李奕帆 大纲审定人:张婕 制订日期:2021年8月10日
八、说明 化工原理是一门计算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进行训练,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有 重要的作用。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大纲制订人:李奕帆 大纲审定人:张婕 制订日期:2021 年 8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