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020、012022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2讲课学时:94实验学时:8 学分6 适用对象:非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科本科生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后续课程:各专业机械设备课程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 内容方面者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 练 课程日标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1)掌握机械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 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 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能够绘制机构简图,能够通过查阅技术材料等设计计算通用机械零件。 4)能够对现有通用设备和零件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提高其传动和力学性能以及安全性。 5)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6)了解典型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表 课程教学日标 毕业要求 2-2能够认识解决过程工业装备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多样性,并能够 通过文献分析,正确表达解决方案:0.4 93具有跨领域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并进行合 理决策0.5 三、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对应教 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学目标 第0章:绪论 使学生弄清机器和机构、构 讲授1、2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 件和零件、通用零件和专用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020、012022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2 讲课学时:94 实验学时:8 学 分:6 适用对象: 非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科本科生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后续课程:各专业机械设备课程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 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 练。 二、 课程目标 1、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1) 掌握机械的结构、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 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 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 能够绘制机构简图,能够通过查阅技术材料等设计计算通用机械零件。 4) 能够对现有通用设备和零件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提高其传动和力学性能以及安全性。 5)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6) 了解典型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表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1 2 2-2 能够认识解决过程工业装备复杂工程问题方案的多样性,并能够 通过文献分析,正确表达解决方案;0.4 √ 9-3 具有跨领域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并进行合 理决策 0.5 √ √ 三、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 学 方式 对应教 学目标 1 第 0 章:绪论 0.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 1. 使学生弄清机器和机构、构 件和零件、通用零件和专用零 2 讲授 1、2
02本课程在数学中的地位 件等概念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一般过程 2.初步了解课程研究的对象 和内容,以及本课程的性质和 任务。 3.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 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 5+(2)讲授 1 和速度分析 般表示方法。能较熟练看 实验 21运动副及其分类 懂教材中的平面机构运动 作业 22平面机构运动简医 简图 2.3平面机构的自由 2.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将实啊 24 速 机构速 机构绘制成机构运动简 度分析上的应用 的技能 3. 能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中的复合较链、局部自由 度和堂见的虚约市.会 4. 掌握简单平面机构全部速 度瞬心的求法,并能运用 速度瞬心,求任意两构件的 角速度比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1.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 5 讲授 1、2 2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 类型、应用和演化。确立 作业 型及其应用 曲柄、摇杆、连架杆、整 2.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 转副、行程速比系数、传 性 动角、压力角、死点等基 23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本概念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 副的条件,能据此判断四 杆机构的类型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通 常采用的方法(作图法、 解析法、实验法、图谱法): 掌握按行程速比系数和给 定连杆二、三个位置设计 四杆机构的作图法:掌握 给定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 四杆机构的解析法:了解 按给定连架杆对应位置设 计的实验法和实现已知轨 迹的图谱法
0.2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一般过程 件等概念 2. 初步了解课程研究的对象 和内容,以及本课程的性质和 任务。 3.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 要求和一般过程 2 第 1 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和速度分析 2.1 运动副及其分类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 度分析上的应用 1. 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一 般表示方法。能较熟练看 懂教材中的平面机构运动 简图 2.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将实际 机构绘制成机构运动简图 的技能 3. 能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 度和常见的虚约束;会计 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并判断 其运动是否确定 4. 掌握简单平面机构全部速 度瞬心的求法,并能运用 速度瞬心求任意两构件的 角速度比 5+(2) 讲授 实验 作业 1 3 第 2 章:平面连杆机构 2.1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 型及其应用 2.2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 性 2.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 类型、应用和演化。确立 曲柄、摇杆、连架杆、整 转副、行程速比系数、传 动角、压力角、死点等基 本概念。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 副的条件,能据此判断四 杆机构的类型 3.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通 常采用的方法(作图法、 解析法、实验法、图谱法); 掌握按行程速比系数和给 定连杆二、三个位置设计 四杆机构的作图法;掌握 给定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 四杆机构的解析法;了解 按给定连架杆对应位置设 计的实验法和实现已知轨 迹的图谱法。 5 讲授 作业 1、2
第3音.凸轮机构 1.掌握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 5 讲授1、2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速运动、简谐运动位移线图的 作业 3.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往 绘制方法,能判断它们何时出 3.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现刚性或柔性冲击 3.5解析法设计凸轮机构 2.熟练掌握按给定位移线图 绘制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喻 的反转法 3.定性了解选择滚子半径的 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以 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第4章:齿轮机构 1.掌握齿廓定比传动条件和 9+(2)讲授 1 4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渐开线特性。理解渐开线齿轮 实验 4.2齿廓实现定比传动条件 作业 4.3渐开线齿 啮合中的喵合线、重合度和可 4.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 分性,知道正确啮合条件和最 线标淮齿轮的基本尺寸 少齿数 4.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 2.熟练掌握正常齿渐开线标 合 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计计 5 4.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4.7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付 3.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 齿轮 圆锥齿轮的特点。能够根据教 4.8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材上的公式计算它们的尺寸。 4.9维齿轮机构 4.对变位齿轮有初步的概今 5.了解当量齿轮的概念,会计 算斜齿轮、锥齿轮的当量齿数, 第5章:轮系 熟练掌握各种定轴轮系传 4 讲授 1 5.1轮系的类型 5.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动比的计算,会判断包含 作业 5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圆锥齿轮或蜗轮蜗杆的定 6 5.4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轴轮系的转向 5.5轮系的应用 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周转轮 5.6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 系传动比的计算 简介 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 2 1 6.1棘轮机构 全机构、凸轮间橄运动机构的 7 6.2槽轮机构 6.3不完全机构 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有一般了 解
4 第 3 章: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机构 1. 掌握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 速运动、简谐运动位移线图的 绘制方法,能判断它们何时出 现刚性或柔性冲击 2. 熟练掌握按给定位移线图 绘制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的反转法 3. 定性了解选择滚子半径的 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以 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 5 讲授 作业 1、2 5 第 4 章:齿轮机构 4.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4.2 齿廓实现定比传动条件 4.3 渐开线齿廓 4.4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 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4.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 合 4.6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4.7 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 齿轮 4.8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4.9 锥齿轮机构 1. 掌握齿廓定比传动条件和 渐开线特性。理解渐开线齿轮 啮合中的啮合线、重合度和可 分性,知道正确啮合条件和最 少齿数 2. 熟练掌握正常齿渐开线标 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 算 3.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 圆锥齿轮的特点。能够根据教 材上的公式计算它们的尺寸。 4. 对变位齿轮有初步的概念 5. 了解当量齿轮的概念,会计 算斜齿轮、锥齿轮的当量齿数。 9+(2) 讲授 实验 作业 1 6 第 5 章:轮系 5.1 轮系的类型 5.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5.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5 轮系的应用 5.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 简介 1. 熟练掌握各种定轴轮系传 动比的计算,会判断包含 圆锥齿轮或蜗轮蜗杆的定 轴轮系的转向 2. 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周转轮 系传动比的计算 4 讲授 作业 1 7 第 6 章:间歇运动机构 6.1 棘轮机构 6.2 槽轮机构 6.3 不完全机构 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 全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的 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有一般了 解 2 讲授 作业 1
6.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第7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 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 3 讲授 的调节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 作业 7.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 节的目的和方法 知道两种不同的运转速度 7.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波动各应采取什么方法调 7.3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为 2. 知道平均速度、机械运转 速度不均匀系数、最大盈 亏功的含义 3. 掌握飞轮设计的基本原 理,能根据给定的驱动力 矩和阻力矩变化曲线求品 大盈亏功,会求飞轮转动 惯量 第8章:回转件的平衡 1了解静平和动平衡的风 1 8.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 别, 知道哪 类回转件应当进 8.2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行静平衡,哪一类回转件应进 83回转件的平衡实 行动平衡 2.掌握用向量图解法求静平 衡和动平衡条件下平衡质量的 质径积的方法 了解静平衡实验法和一种 简单动平衡机的原理 第9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共性问 讲授 2 91机械零件设计橱述 作业 9.2机械零件的强度 2.初步理解设计机械零件应 9.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满足的要求,零件工作能力的 9.4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判定条件和设计计算步聚 10 9.5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 选择 9.6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 度和优先数系 9.7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材 准化 第10章:连接 1.了解可拆联结的主要类型、 8+(2)讲授 2 10.1螺纹参数 结构和性能 实验 10.2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 2.掌握螺纹联结和键联结的 作业 11 率和自锁 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 10.3常用螺纹 10.4螺纹联结的基本类型 3.掌握螺旋传动设计计算
6.4 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8 第 7 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 的调节 7.1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 节的目的和方法 7.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7.3 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1. 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 知道两种不同的运转速度 波动各应采取什么方法调 节 2. 知道平均速度、机械运转 速度不均匀系数、最大盈 亏功的含义 3. 掌握飞轮设计的基本原 理,能根据给定的驱动力 矩和阻力矩变化曲线求最 大盈亏功,会求飞轮转动 惯量 3 讲授 作业 1 9 第 8 章:回转件的平衡 8.1 回转件平衡的目的 8.2 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8.3 回转件的平衡实验 1. 了解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区 别,知道哪一类回转件应当进 行静平衡,哪一类回转件应进 行动平衡 2. 掌握用向量图解法求静平 衡和动平衡条件下平衡质量的 质径积的方法 3. 了解静平衡实验法和一种 简单动平衡机的原理 3 讲授 作业 1 10 第 9 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9.1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9.2 机械零件的强度 9.3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9.4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9.5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 选择 9.6 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 度和优先数系 9.7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 准化 1.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共性问 题 2. 初步理解设计机械零件应 满足的要求,零件工作能力的 判定条件和设计计算步骤 4 讲授 作业 2 11 第 10 章:连接 10.1 螺纹参数 10.2 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 率和自锁 10.3 常用螺纹 10.4 螺纹联结的基本类型 1.了解可拆联结的主要类型、 结构和性能 2. 掌握螺纹联结和键联结的 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 3. 掌握螺旋传动设计计算 8+(2) 讲授 实验 作业 2
及螺纹紧固件 4、了解滚动螺旋传动的结构、 10.5螺纹联结的预紧与财 特点及应用 松 10.6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10.7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 力 10.8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 10.9螺旋传动 10.10滚动螺旋传动简介 10.1】键联结和花键联结 10.12销联结 1.了解齿轮传动失效形式、现 讲授 2 象、场合、原因及避免方法 作业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齿轮的失效形式 2.掌握直齿轮、斜齿轮、锥齿 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轮的受力分 113齿轮传动的精度 3.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 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处理方法:对齿轮传动精度有 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定了解,能正确选择齿轮精 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度竿级。 116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4.理解载荷系数的物理意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义:熟悉传动的参数选择 11.7设计圆柱齿轮时材 和参数的选取 5.理解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 11.8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公式的 11.9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理论依据和推导过程: 11.10齿轮的构造 6、 了解斜齿轮、锥齿轮强度 1.1齿轮传动的润滑利 十算特点和强度公式应用。 效率 7.熟练掌握强度公式的应用 11.12圆弧齿轮传动简介 8、对齿轮结构特点、润滑和效 率有一定了解 第12章:蜗杆 1.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5 讲授 12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 和强度计算 型 2.理解热平衡的原理及计算 3 12.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罗 方法 参数和几何尺寸 12.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3.一般了解蜗轮、蜗杆材料选 材料和结构 择和结构设计 12.4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
及螺纹紧固件 10.5 螺纹联结的预紧与防 松 10.6 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10.7 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 力 10.8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 措施 10.9 螺旋传动 10.10 滚动螺旋传动简介 10.11 键联结和花键联结 10.12 销联结 4、了解滚动螺旋传动的结构、 特点及应用 12 第 11 章:齿轮传动 11.1 齿轮的失效形式 11.2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1.3 齿轮传动的精度 1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1.6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1.7 设计圆柱齿轮时材料 和参数的选取 11.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9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1.10 齿轮的构造 11.11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 效率 11.12 圆弧齿轮传动简介 1.了解齿轮传动失效形式、现 象、场合、原因及避免方法 2.掌握直齿轮、斜齿轮、锥齿 轮的受力分析 3. 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 处理方法;对齿轮传动精度有 一定了解,能正确选择齿轮精 度等级。 4. 理解载荷系数的物理意 义;熟悉传动的参数选择 5. 理解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 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公式的 理论依据和推导过程; 6.、了解斜齿轮、锥齿轮强度 计算特点和强度公式应用。 7. 熟练掌握强度公式的应用 8、对齿轮结构特点、润滑和效 率有一定了解 8 讲授 作业 2 13 第 12 章:蜗杆 12.1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 型 12.2 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 参数和几何尺寸 12.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材料和结构 12.4 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 1. 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和强度计算 2. 理解热平衡的原理及计算 方法 3. 一般了解蜗轮、蜗杆材料选 择和结构设计 5 讲授 作业 2
计算 12.6圆柱蜗杆传动的的效 率、润滑和热平衡 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工 6+(2) 讲授 2 第13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作原理、特点、应用场合 实验 作业 13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2,掌握V带传动许用功率表 13.3带的应力分析 达式推导的理论依据 13.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 3.了解带传动失效形式,掌拥 传动比 V带传动设计计算 13.5V带传动的计算 4.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与滑动 13.6V带轮的结构 13.7同步带传动简介 的区别,了解弹性滑动产生原 138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因及其对传动比的影响 13.9链条和链轮 5.理解链传动功率曲线图的 13.10链传动的运动分析 意义,能正确使用功率曲线图 和受力分析 解决链传动设计计算问愿 13.11链传动的主要参数 6.了解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 及其选择 及其与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关 13.12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3链传动的润滑和有 7、能正确确定带轮和链轮结构 形式 第14章:轴 L能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轴的 4 讲授 2 14.1轴的功用和类型 材料、进行强度计算,确定轴 作业 14.2轴的材料 的形状和尺寸 1514.3轴的结构设计 14.4轴的强度计算 2.对轴的临界转速有一般了 14.5轴的刚度计算 解 14.6轴的临界转速的概念 第15章:滑动轴承 能对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5 2 15.1摩擦状态 进行必要的的设计计算 15.2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2 能按照手册中的标准规范 153轴瓦及轴承村材料 6 选择适度的轴承结构,如 15.4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果手册中的轴承结构不合 液体摩擦滑动轴 的计算 适,应能自行设计 15.6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3 熟悉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性 157向心动压轴承的几何 能和选用原则。对润滑装
分析 12.5 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 计算 12.6 圆柱蜗杆传动的的效 率、润滑和热平衡 14 第 13 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 带的应力分析 13.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 传动比 13.5 V 带传动的计算 13.6 V 带轮的结构 13.7 同步带传动简介 13.8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3.9 链条和链轮 13.10 链传动的运动分析 和受力分析 13.11 链传动的主要参数 及其选择 13.12 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3 链传动的润滑和布 置 1. 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工 作原理、特点、应用场合 2.掌握 V 带传动许用功率表 达式推导的理论依据 3. 了解带传动失效形式,掌握 V 带传动设计计算 4.了解带传动弹性滑动与滑动 的区别,了解弹性滑动产生原 因及其对传动比的影响 5. 理解链传动功率曲线图的 意义,能正确使用功率曲线图 解决链传动设计计算问题 6. 了解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 及其与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关 系。 7、能正确确定带轮和链轮结构 形式 6+(2) 讲授 实验 作业 2 15 第 14 章:轴 14.1 轴的功用和类型 14.2 轴的材料 14.3 轴的结构设计 14.4 轴的强度计算 14.5 轴的刚度计算 14.6 轴的临界转速的概念 1. 能根据具体条件选择轴的 材料、进行强度计算,确定轴 的形状和尺寸 2. 对轴的临界转速有一般了 解 4 讲授 作业 2 16 第 15 章:滑动轴承 15.1 摩擦状态 15.2 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15.3 轴瓦及轴承衬材料 15.4 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15.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的计算 15.6 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15.7 向心动压轴承的几何 1. 能对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进行必要的的设计计算 2. 能按照手册中的标准规范 选择适度的轴承结构,如 果手册中的轴承结构不合 适,应能自行设计 3. 熟悉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性 能和选用原则。对润滑装 5 讲授 作业 2
关系与承载量的计算 置有一般了解 15.8液体动压多油楔轴承 了解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与静压轴承简介 熟悉滚动轴承的主要类 6 讲授 2 型、特点和代号 作业 第16章:滚动轴承 能正确选择滚动轴承的头 16.】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 和特占 型 162滚动轴承的代号 能进行邃动轴承寿命计望 16.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根据外载荷、结构等要求, 16.4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 能进行滚动轴承的组合设 封 计:能够从轴向位置固定 .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间隙调整、装拆、润滑和 密封等方面,分析已有的 轴承组合结构 第17章:联轴器、离合器 1了解常用联轴器、离合器和 2 观看 2 和制动器 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 教学 17.1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 和应用 2.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 17.2周定式刚性联轴器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7.3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室实 1817.4弹性联轴器 17.5牙嵌离合器 17.6圆盘摩擦离合器 177磁粉离合婴 17.8定向离合器 17.9制动器 第18章:弹簧 掌握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 4 讲授 18.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簧的的应力与变形的计算、结 作业 182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典 构尺寸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设 簧的应力与变形 计 19 18.3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 用应力 18.4圆柱螺旋拉伸、压缩 蕃的设计 18.5其它弹簧简介 作业中的共性问题 4 讲授 20 习题课 集中
关系与承载量的计算 15.8 液体动压多油楔轴承 与静压轴承简介 置有一般了解 4. 了解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17 第 16 章:滚动轴承 16.1 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 和特点 16.2 滚动轴承的代号 16.3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6.4 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 封 16.5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 熟悉滚动轴承 的主要类 型、特点和代号 2. 能正确选择滚动轴承的类 型 3. 能进行滚动轴承寿命计算 4. 根据外载荷、结构等要求, 能进行滚动轴承的组合设 计;能够从轴向位置固定、 间隙调整、装拆、润滑和 密封等方面,分析已有的 轴承组合结构 6 讲授 作业 2 18 第 17 章:联轴器、离合器 和制动器 17.1 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 和应用 17.2 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17.3 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17.4 弹性联轴器 17.5 牙嵌离合器 17.6 圆盘摩擦离合器 17.7 磁粉离合器 17.8 定向离合器 17.9 制动器 1. 了解常用联轴器、离合器和 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 合 2. 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2 观看 教学 录像 参观 陈列 室实 物 2 19 第 18 章:弹簧 18.1 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18.2 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 簧的应力与变形 18.3 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 用应力 18.4 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 簧的设计 18.5 其它弹簧简介 掌握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 簧的的应力与变形的计算、结 构尺寸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设 计 4 讲授 作业 2 20 习题课 作业中的共性问题 4 讲授 集中
答疑 四、 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 必须从教学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多媒体授课、课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内容。 五、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均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占0%, 平时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 2、考试形式: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恋型一般采用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分析题、标注题等,考试内容见考试 大纲、试卷、标准答案,支撑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 3、评价依据: D期末考试 按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70分。 2)平时作业: 每次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上交,迟交作业或作业不满足下列要求,均以零分计,每 次作业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为20分。 完成情况 得分 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 80-100分 合理,能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 基本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60-9分 本正确、基本合理。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 40-59分 本不正确、不合理。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不能制定正确和合039分 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3)课堂及平时表现: 通用机械结构与零件分析讨论、知识点讨论、作业讨论等,总评后折算为10分。 完成情况 得分 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9-10分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基本做到资科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 6-8分 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 3-5分 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 02分 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材和参考书
答疑 四、 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 必须从教学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多媒体授课、课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内容。 五、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均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占 70%, 平时作业占 20%,课堂表现占 10%。 2、考试形式: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题型一般采用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分析题、标注题等,考试内容见考试 大纲、试卷、标准答案,支撑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 3、评价依据: 1)期末考试: 按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 70 分。 2)平时作业: 每次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上交,迟交作业或作业不满足下列要求,均以零分计,每 次作业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为 20 分。 完成情况 得分 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 合理,能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 80-100 分 基本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 本正确、基本合理。 60-79 分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 本不正确、不合理。 40-59 分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不能制定正确和合 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0-39 分 3)课堂及平时表现: 通用机械结构与零件分析讨论、知识点讨论、作业讨论等,总评后折算为 10 分。 完成情况 得分 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10 分 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 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6-8 分 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 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3-5 分 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 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2 分 六、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杨可帧、程光蕴、李忠生主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 社,2013.08 参考书目:《机械原理》第8版,孙恒,陈作模,葛文杰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13年 《机械设计》第8版,濮良贵,纪名刚等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 七、说明 大纲制订人:夏伯乾 大纲审定人:秦冬晨,陈江义 制订日期:2016.03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 6 版,杨可帧、程光蕴、李忠生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3.08.。 参考书目:《机械原理》第 8 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机械设计》第 8 版,濮良贵,纪名刚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 七、 说明 大纲制订人:夏伯乾 大纲审定人:秦冬晨,陈江义 制订日期: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