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电子衍射法简介 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都有波性,它们的射线也会产生衍射现象,所以 常用来作测定微观结构的工具,特别是电子衍射应用更为广泛,本节从电子衍射与X射线 比较入手,介绍电子衍射的特点和在测定分子结构及固体表面结构方面的应用 6.5.1电子衍射法与X射线衍射法比较 般总认为只有光和电磁波能产生衍射现象,实验证明具有波性的微观粒子同样能产 生衍射现象,例如电子,它的波长与电子束速度ν有关,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Myp=M√2mE=h√2m(mv2/2)=h√2me (6.5.1) 此式未作相对论校正,有一定近似程度。其中h、m、e是常数,电场电势V以伏特为单 位。10000V的电场得到的电子射线的波长为λ=123pm。用它作衍射实验可以得到与同样 波长X射线相当的衍射图 但是,电子射线与X射线也有着显著区别,首先电子射线的穿透能力要比X射线小得 多,即原子散射电子的能力比散射X射线大得多,对于固体,电子射线穿透力小于10-4 mm,而衍射实验用的X射线可达1mm以上。因此,X射线可研究晶体内部结构,而电子 衍射只适宜研究气体、薄膜和固体表面结构。其次电子衍射受原子核和电子散射,而X射 线主要受电子散射,由于原子核对电子散射的散射能力比电子强得多,所以电子衍射能给 出原子核的位置,而X射线则给出高电子密度的位置。从而两种方法定出的原子位置的数 据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使用实验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所用的实验方法。由于轻元素的 原子对X射线散射能力很弱,当重、轻元素共存时,轻元素的位置就较难确定。而电子射 线受各种元素的散射能力差别不大,一般轻元素比重元素还大,所以特别适合确定轻元素 原子的位置,例如H原子。此外,像中子射线只受原子核散射,H核的中子散射能力与其 它核差不多,而且中子穿透能力大,所以用中子衍射法确定晶体中H原子位置就更有效 鉴于电子衍射的以上特点,电子衍射法主要用于测定气体分子结构。由于原子对电子 和X射线散射能力的差异,用X射线需要几十小时才能得到的衍射图,电子衍射法只需不 到一秒钟。此外,还可用低能电子射线来研究晶体的表面吸附。称为低能电子衍射,常表 示为LEED(即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的缩写) 6.5.2电子衍射法测定气体分子的几何结构 虽然气体分子是随机取向,不像晶体那样具有周期性结构,但给定的分子内原子之间 的距离和相对取向是固定的。原子之间散射的次生波的干涉同样会产生衍射。由于分子的 不规则运动和远距离间隔不同分子的散射波之间是不相干的,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的强度是 对一个分子的所有可能取向的平均值乘以样品中分子总数N 维尔(werl)最早研究气体分子的电子衍射(示意图见图6.5.1),他给出相应的衍 射强度公式是 l=∑42+2∑∑44( (sinRs)/RS;S=(4x/A)sn(an) (6.5.2)
§6.5 电子衍射法简介 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微观粒子都有波性,它们的射线也会产生衍射现象,所以 常用来作测定微观结构的工具,特别是电子衍射应用更为广泛,本节从电子衍射与 X 射线 比较入手,介绍电子衍射的特点和在测定分子结构及固体表面结构方面的应用。 6.5.1 电子衍射法与 X 射线衍射法比较 一般总认为只有光和电磁波能产生衍射现象,实验证明具有波性的微观粒子同样能产 生衍射现象,例如电子,它的波长与电子束速度 v 有关,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h/p=h/ 2mE =h/ 2 ( / 2) 2 m mv =h/ 2meV (6.5.1) 此式未作相对论校正,有一定近似程度。其中 h、m、e 是常数,电场电势 V 以伏特为单 位。10000V 的电场得到的电子射线的波长为 =12.3 pm。用它作衍射实验可以得到与同样 波长 X 射线相当的衍射图。 但是,电子射线与 X 射线也有着显著区别,首先电子射线的穿透能力要比 X 射线小得 多,即原子散射电子的能力比散射 X 射线大得多,对于固体,电子射线穿透力小于 10-4 mm,而衍射实验用的 X 射线可达 1 mm 以上。因此,X 射线可研究晶体内部结构,而电子 衍射只适宜研究气体、薄膜和固体表面结构。其次电子衍射受原子核和电子散射,而 X 射 线主要受电子散射,由于原子核对电子散射的散射能力比电子强得多,所以电子衍射能给 出原子核的位置,而 X 射线则给出高电子密度的位置。从而两种方法定出的原子位置的数 据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使用实验数据时,一定要注意所用的实验方法。由于轻元素的 原子对 X 射线散射能力很弱,当重、轻元素共存时,轻元素的位置就较难确定。而电子射 线受各种元素的散射能力差别不大,一般轻元素比重元素还大,所以特别适合确定轻元素 原子的位置,例如 H 原子。此外,像中子射线只受原子核散射,H 核的中子散射能力与其 它核差不多,而且中子穿透能力大,所以用中子衍射法确定晶体中 H 原子位置就更有效。 鉴于电子衍射的以上特点,电子衍射法主要用于测定气体分子结构。由于原子对电子 和 X 射线散射能力的差异,用 X 射线需要几十小时才能得到的衍射图,电子衍射法只需不 到一秒钟。此外,还可用低能电子射线来研究晶体的表面吸附。称为低能电子衍射,常表 示为 LEED(即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的缩写)。 6.5.2 电子衍射法测定气体分子的几何结构 虽然气体分子是随机取向,不像晶体那样具有周期性结构,但给定的分子内原子之间 的距离和相对取向是固定的。原子之间散射的次生波的干涉同样会产生衍射。由于分子的 不规则运动和远距离间隔不同分子的散射波之间是不相干的,所以实验中观察到的强度是 对一个分子的所有可能取向的平均值乘以样品中分子总数 N。 维尔(Wierl)最早研究气体分子的电子衍射(示意图见图 6.5.1),他给出相应的衍 射强度公式是: I== n j Aj 1 2 +2 = n j 1 n k j Aj Ak (sinRjkS)/RjkS; S=(4 / )sin( /2) (6.5.2)
图6.5.1气体分子的电子衍射示意图 式中a是衍射角;l是a方向衍射的电子衍射强度;R是原子j和k间的距离;n是分子 内原子的数目:A是电子射线波长:而A和A分别是原子j和k对电子射线的散射因子, 它们取决于原子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云的分布。由于分子中电场集中分布在原子核附近 (远离原子核处核的电场与电子的电场相互抵消了大部分),所以电子入射到离原子核较 远处,受到电场作用很小,散射角α也很小,而入射到原子核附近的电子受到电场作用较 大,因而散射角α也较大。此时电子主要是受到原子核的作用,故A近似等于原子j的原 子序数Z。于是在a不是很小时(6.5.2)式可写成 l=2z2+S∑z,z(sins/Bs (6.5.3) 此公式提供了电子衍射峰的强度l。和峰的位置S与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距离R的关系 式。因此,可通过实验测得各个衍射峰的S和对应l值,利用(6.5.3)式求得分子中所 有原子的相对距离R,从而推得分子的几何结构。 例如用40000V的电子射线得到CS2蒸气的衍射图,其中强度最大的衍射角a分别是 2.63°、4.86°、7.08°。已知CS2是对称的直线分子,求C-S键长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6.5.1)式,计算得40000V电场下的电子波长为: =M√2me=122=6.13m 4 从实验得到的α代入公式S=sin(a/2)得到相应S值是 S=0.04713pm S2=0.08698pm S=0.1265pm 再根据(6.5.3)式得到CS2的衍射强度公式 1a=zC +225+[4ZcZsin (RS)/RS]+2Z5 sin (R'S)/R'S 式中R和R分别是C-S和S-S距离,由题意得R=2R,且Z=6,2=16,代入得 l=62+2×162+[4×6×16sin(RS)/RS]+[2×162sin(2RS)/2RS 或表示为 a=(l-62-2·162)/16×8=[2sin(2RS)+3sin(RS)]/RS 取不同的RS值求出相应的I'a,并以Ia对RS作图,从图中找出a最大处(即l也最 大)的RS值是(RS)1=7.1,(RS)2=13.5,(RS)3=19.7。根据理论值RS和实验值 S,计算R值得
图 6.5.1 气体分子的电子衍射示意图 式中 是衍射角;I是 方向衍射的电子衍射强度;Rjk是原子 j 和 k 间的距离;n 是分子 内原子的数目; 是电子射线波长;而 Aj和 Ak分别是原子 j 和 k 对电子射线的散射因子, 它们取决于原子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云的分布。由于分子中电场集中分布在原子核附近 (远离原子核处核的电场与电子的电场相互抵消了大部分),所以电子入射到离原子核较 远处,受到电场作用很小,散射角 也很小,而入射到原子核附近的电子受到电场作用较 大,因而散射角 也较大。此时电子主要是受到原子核的作用,故 Aj近似等于原子 j 的原 子序数 Zj。于是在 不是很小时(6.5.2)式可写成 I== n j Z j 1 2 +2 = n j 1 n k j Z jZk (sinRjkS)/RjkS (6.5.3 ) 此公式提供了电子衍射峰的强度 I 和峰的位置 S 与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距离 Rjk的关系 式。因此,可通过实验测得各个衍射峰的 S 和对应 I 值,利用(6.5.3)式求得分子中所 有原子的相对距离 Rjk,从而推得分子的几何结构。 例如用 40000V 的电子射线得到 CS2 蒸气的衍射图,其中强度最大的衍射角 分别是 2.63o、4.86o、7.08o。已知 CS2 是对称的直线分子,求 C-S 键长。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6.5.1)式,计算得 40000V 电场下的电子波长为: =h/ 2meV = 200 1226 = 6.13 pm 从实验得到的 代入公式 S = 4 sin( /2)得到相应 S 值是: S1 = 0.04713 pm-1 S2 = 0.08698 pm-1 S3 = 0.1265 pm-1 再根据(6.5.3)式得到 CS2 的衍射强度公式 I=Z 2 C +2Z 2 S +[4ZCZSsin(RS)/RS]+2Z 2 S sin(R’ S)/ R’ S 式中 R 和 R’分别是 C-S 和 S-S 距离,由题意得 R’=2R,且 ZC=6,ZS=16,代入得 I=62 +2 162 +[4 6 16sin(RS)/RS]+[2 162 sin(2RS)/2RS] 或表示为 I’=(I—6 2—2·162)/16 8=[2sin(2RS)+3sin(RS)]/RS 取不同的 RS 值求出相应的 I’, 并以 I’对 RS 作图,从图中找出 I’最大处(即 I也最 大)的 RS 值是(RS)1 = 7.1,(RS)2 = 13.5,(RS)3 = 19.7。根据理论值 RS 和实验值 S,计算 R 值得
R=(RS)1/S=7.2/0.04713=153pm R=(RS)2/S=13.5/0.08698=155pm R=(RS)3/S=19.8/0.1265=157pm 得C-S键长平均值是R=155±1pm 6.53低能电子衍射法在表面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6.5.1)式可知,能量为10~1000eV的低能电子射线对应的波长为400~40pm, 大致相当于或小于晶体中原子间距,晶体可以对它产生衍射。但由于电子穿透能力较差, 所以这个能量范围内弹性散射(即能产生衍射部分的散射)电子只来自晶体内500~1000 pm的深度(相当于表面几层原子)。因此,低能电子衍射LEED(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是用来作为表面分析的重要手段。实际上1927年戴维逊(C. Davisson)和革 末①L.H. Germer)发现电子有波性的实验就是低能电子射线在单晶Ni表面的衍射现象,但 由于高真空和精密测量条件的限制,一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超高真空和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才使LED发展成为研究表面结构的成熟的手段。 为了了解电子衍射强度与晶体内部结构关系,对于单位向量为a、b、c的点阵空间, 可以定义一个倒易点阵空间,倒易点阵空间的单位矢量a、b和c的定义是 °=2丌(b×c)/[a·(b×a) b=2丌(cxa)/[b·(cxa) (6.5.4) c=2丌(axb)/[c·(a×b) 式中符号“×”表示向量积,符号“·”表示标量积。在倒易点阵空间的格点(点阵点) 都可由向量GH表示,其定义是 GaeFha+kB+1c: Gu=2t /d (6.5.5) 设电子束入射和散射的平面波分别表示为 A,=Aet0和 (6.5.6) 这里A和A为振幅,r是相对某原点的位置向量,k和k分别是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波矢 其方向是电子散射方向,数值为k=|k|=2丌/A。 经过一定的推导可发现,只有满足下列条件的倒易格点GM才能出现衍射的极大值 s=kko= Gbrl (6.5.7) 其中s称为散射动能转换。此式亦称劳埃方程,不难发现只要等式两边分别同乘(即求标 量积)aA/2x、bA/2x或cA/2丌,又利用k=(2丌/A)S的关系和G1,a、b、c的 定义,(6.5.7)式就变换到F射线衍射中的劳埃方程(6.3.2)式的形式,所以和前面给 出的劳埃方程等价 由上可见,低能电子衍射中的极大值(即衍射斑点),是晶体中倒易点阵格点的反 映,所以可通过对衍射图的分析得到倒易点阵信息,从而推测晶体的表面结构。此外还发 现衍射强度Ⅰ(S)正比于晶体中原子沿a、b、c方向的数目N1、N2、N3的乘积的平方,即 Ⅰ(S)∝(N1·N2·N3)2 (6.5.8) 衍射斑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度(相当于斑点大小)正比于1/(N1·N2·N)。 由于LEED的以上特性,它适用于研究表面的二维结构、重构、吸附、缺陷、相变、 晶格振动和扩散等现象。例如清洁平整的Ni(100)晶面可得到清晰的LED图像[图6.5.2
R =(RS)1/S1 = 7.2/0.04713 = 153 pm R =(RS)2/S2 = 13.5/0.08698 = 155 pm R =(RS)3/S3 = 19.8/0.1265 = 157 pm 得 C-S 键长平均值是 R = 155 1 pm。 6.5.3 低能电子衍射法在表面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6.5.1)式可知,能量为 10~1000eV 的低能电子射线对应的波长为 400~40 pm, 大致相当于或小于晶体中原子间距,晶体可以对它产生衍射。但由于电子穿透能力较差, 所以这个能量范围内弹性散射(即能产生衍射部分的散射)电子只来自晶体内 500~1000 pm 的深度(相当于表面几层原子)。因此,低能电子衍射 LEED(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是用来作为表面分析的重要手段。实际上 1927 年戴维逊(C. Davisson)和革 末(L. H. Germer)发现电子有波性的实验就是低能电子射线在单晶 Ni 表面的衍射现象,但 由于高真空和精密测量条件的限制,一直到二十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超高真空和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才使 LEED 发展成为研究表面结构的成熟的手段。 为了了解电子衍射强度与晶体内部结构关系,对于单位向量为 a、b、c 的点阵空间, 可以定义一个倒易点阵空间,倒易点阵空间的单位矢量 a * 、b * 和 c *的定义是 a * =2 (b c)/[a·(b c)] b * =2 (c a)/[b·(c a)] (6.5.4) c * =2 (a b)/[c·(a b)] 式中符号“ ”表示向量积,符号“· ”表示标量积。在倒易点阵空间的格点(点阵点) 都可由向量 Gh kl表示,其定义是 Gh kl=ha * +kb * +lc *; |Gh kl|=2 /dhkl (6.5.5) 设电子束入射和散射的平面波分别表示为 A =A0e ik 0 ·r0 和 A 散 =Ae ik·r (6.5.6) 这里 A0 和 A 为振幅,r 是相对某原点的位置向量,k0 和 k 分别是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波矢, 其方向是电子散射方向,数值为|k| = |k0| = 2 / 。 经过一定的推导可发现,只有满足下列条件的倒易格点 Ghkl 才能出现衍射的极大值, 即: s = k—k0 = Gh kl (6.5.7) 其中 s 称为散射动能转换。此式亦称劳埃方程,不难发现只要等式两边分别同乘(即求标 量积)a / 2 、b / 2 或 c / 2 ,又利用 k =(2 / )S 的关系和 Ghkl,a *、b *、c *的 定义,(6.5.7)式就变换到 X 射线衍射中的劳埃方程(6.3.2)式的形式,所以和前面给 出的劳埃方程等价。 由上可见,低能电子衍射中的极大值(即衍射斑点),是晶体中倒易点阵格点的反 映,所以可通过对衍射图的分析得到倒易点阵信息,从而推测晶体的表面结构。此外还发 现衍射强度 I(S)正比于晶体中原子沿 a、b、c 方向的数目 N1、N2、N3 的乘积的平方,即 I(S) (N1·N2·N3) 2 (6.5.8) 衍射斑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度(相当于斑点大小)正比于 1/(N1·N2·N3)。 由于 LEED 的以上特性,它适用于研究表面的二维结构、重构、吸附、缺陷、相变、 晶格振动和扩散等现象。例如清洁平整的 Ni(100)晶面可得到清晰的 LEED 图像[图 6.5.2
(a)],由LED图像能直接推断表面二维结构。由图可得倒易基向量a1、a2和相应的长 度a,由定义(6.5.4)式可知对于正交点阵(即a,b,c相互垂直)存在关系|a 2x/|al,|b=2丌/|bl,于是可求得Ni表面的点阵结构[图6.5.2(b)]。这个二维点 阵反映了晶体表面的周期性结构,其重复周期是2丌/a。当表面被气体分子吸附时,吸附 分子也形成二维点阵结构,这种吸附层的结构也可用LEED测定。经LEED测定,C在Pt表 面的吸附具有和石墨一样的六边环状的二维结构。由于LEED峰的强度和峰的形状(半宽 度)与晶体在晶格方向上的原子数目M、N2、N3有关,所以可利用LEED斑点的强度和分布 了解表面的有序程度,镶嵌结构以及表面缺陷分布等情况,例如台阶的形状和大小、弯 折、平台空位的位置和分布等等。总之,LED目前已成为测定晶体表面结构的最有效的方 图6.5.2Ni(100)晶体表面(a)低能电子衍射图(b)表面格子
(a)],由 LEED 图像能直接推断表面二维结构。由图可得倒易基向量 a * 1 、a * 2 和相应的长 度 a,由定义(6.5.4)式可知对于正交点阵(即 a,b,c 相互垂直)存在关系|a| = 2 /|a * |,|b| = 2 /|b * |,于是可求得 Ni 表面的点阵结构[图 6.5.2(b)]。这个二维点 阵反映了晶体表面的周期性结构,其重复周期是 2 /a *。当表面被气体分子吸附时,吸附 分子也形成二维点阵结构,这种吸附层的结构也可用 LEED 测定。经 LEED 测定,C 在 Pt 表 面的吸附具有和石墨一样的六边环状的二维结构。由于 LEED 峰的强度和峰的形状(半宽 度)与晶体在晶格方向上的原子数目 N1、N2、N3 有关,所以可利用 LEED 斑点的强度和分布 了解表面的有序程度,镶嵌结构以及表面缺陷分布等情况,例如台阶的形状和大小、弯 折、平台空位的位置和分布等等。总之,LEED 目前已成为测定晶体表面结构的最有效的方 法。 图 6.5.2 Ni (100) 晶体表面 (a) 低能电子衍射图 (b) 表面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