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学年第一学期为民中学初三语文 C.无论是高深莫赒的星空还是美丽可人的鮮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的艺术品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第三次月考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 得分 B、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自为政,终不愿意。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亲的同学们,初三悄地来了,这是特缘秋天的日子:既秋样火热的力,也有金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 请同判「下面的诗 追己下自己进入初三来的收吧!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基础闯关(共42分)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重视语言的积累是学习好语文的不二良方,下面这些句子你积累好了吗?(共13分,每空1分) C.能否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关系到中华荣辱的大事。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D、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是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A.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拟人)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B.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通感) C.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比喻)D.明月撒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从视角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 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比喻) 生动地再现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3、名著是作者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向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放射出来准确无误的频波,给予我们 无限的启迪。《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草莽英雄们的独 (6)、《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意境的语句 特生活 (1)、请写出下列水浒英雄的“绰号”(3分) (7)、《陈涉世家》中陈述陈胜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杨志: (2)、《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的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 的主题 (8)、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引有典故表明作者愿为国平息北方战乱的句子 ”便是这一主题很好的体现(3分) 4、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并在小方格中加上标点。(3分) 2、万丈高楼从地起,学习语文也得重视基础的积累,下面我们就来考察一下你的基础积累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口宽容是幅镇静剂,口宽容是束阳光 (共20分,每小题4分 宽容是一座桥梁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2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 A.稍逊(xn)分外(fen)风骚(sao) 济慈(c1)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格守平静 喑哑(an)丝缕(10)襁褓( giang bde)舴艋(ze)(mng)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共58分) C.闪烁(shu)怫然(fu)凝望(ning) 留滞(zh) (一)一片树叶(10分) D.静谧(m1)存恤(x0)栖息(qI) 角落(jibo) (2)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饶。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致致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1 08-09 学年第一学期为民中学初三语文 第 三 次 月 考 班级 姓名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初三悄悄地来了,这是特像秋天的日子:既有秋一样火热的压力,也有金秋收获的喜悦! 请同学们在下面的试题中检点自己一下自己进入初三以来的收获吧! 一、基础闯关(共 42 分): 1、重视语言的积累是学习好语文的不二良方,下面这些句子你积累好了吗?(共 13 分,每空 1 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从视角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 生动地再现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 6 )、《 渔 家傲 秋思 》 中与 “ 大 漠孤 烟 直, 长 河落 日 圆 ”有 相 同意 境 的 语句 是: , 。 (7)、《陈涉世家》中陈述陈胜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_ , _ 。” (8)、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引有典故表明作者愿为国平息北方战乱的句子 是: , 。 2、万丈高楼从地起,学习语文也得重视基础的积累,下面我们就来考察一下你的基础积累。 (共 20 分,每小题 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 舴艋..(zé)(měng) C.闪烁.(shuò) 怫.然(fú) 凝.望(níng) 留滞.(zhì) D.静谧.(mì) 存恤.( xù) 栖.息(qī) 角.落(jiǎo) (2)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饶。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致致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的艺术品。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A、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 兴了。 B、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 ....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自为政 ....,终不愿意。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能否成功举办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关系到中华荣辱的大事。 D、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是 ( ) A.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拟人) B.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通感) C.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比喻)D.明月撒 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比喻) 3、名著是作者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向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放射出来准确无误的频波,给予我们 无限的启迪。《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草莽英雄们的独 特生活: (1)、请写出下列水浒英雄的“绰号”(3 分) 宋江: 吴用: 杨志: (2)、《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的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 ”的主题, 它们提出的起义口号“ ”便是这一主题很好的体现(3 分) 4、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并在小方格中加上标点。(3 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幅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共 58 分): (一)一片槐树叶(10 分) 铁 铉 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了是在江南、江北 □一□一□口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佥来的了, 被夹在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一一口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二)、秃的梧桐(24分)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2)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家走条,梧桐生在两 5、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 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析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 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答: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蚊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苗雨,便将它的上半 6、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6)春天到來,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 美阴 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8)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看,叶蒂已齿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蚊干的好事。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 哦,可恶! 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 寺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7、“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11)秋来,老桕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iao cui(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 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ong16n()的绿意,却 8、对第三节诗的贫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茘,也大为喜悅,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饮风霜了,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 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桔萎了,但还开花呢,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 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香 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 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13)这时候,园里另外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瓴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 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之情的悠远深长。 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9、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2 薄薄的、干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 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 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 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 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 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7、“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 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 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 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 之情的悠远深长。 9、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答:时间: : 心理: (二)、秃的梧桐 (24 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 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 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 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 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 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 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 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 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 cōng 1óng( )的绿意,却 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 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 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 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 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 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刀)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凡三往( (2)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3)然志犹未已()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10、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人的词语。(4分)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qiao cui cong long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2)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4分) 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答 A.刘备认为自己不能在天下伸张大义的原因是“智术浅短,遂用猖厥”,这充分表现出刘备 3、文中第(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勇于承认无能和礼贤下士的态度 答: B.诸葛亮从曹操“拥百万之众”和“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军事优势与政治优势,给刘备清楚 地阐述了不能与之争锋的原因。 1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C.诸葛亮认为刘备要建立“霸业”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建立“霸业”的根基,并从历 史和现实的不同角度阐述了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D.选文结尾刘备对关羽、张飞等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不仅说明了诸葛亮对 1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于他的重要性,而且也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答 1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 请写出来。(4 (三)隆中对(节选)(共24分) 2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3个以上。(6分) 由是先主遂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室倾颓,奸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 大好于下,ˉ术慿豆,遂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君谓十将安出?” 亮答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轾者不可胜数。曹好于绍,则微而焞寡,勰噪三、文掌放飞(共50分 遂克绍,以强者,非惟天时,抑尔人课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技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 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也荆州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囯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 沔,利尽南海,东连昊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不能守,此殆天所以人资将军,将军岂有之间彼此的报答…… 意乎?益险塞,沃野干里,天府之土,高铟因之以成帝业刘暗,张鲁在北,民殿富而不知要求:请以“报答”为话题,联系生活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 存恤,智能之土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子四海,总掞英雄,思贤如潟,若跨有荆益 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保其岩阻,西和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掬荆之军 洛,将军身率崙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欻迎挥军者乎?如,则霸可成 兴笑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3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0、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人的词语。(4 分) qiáo cùi ( ) cōng 1óng ( ) 1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 分) 答: 1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4 分) 答: 1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 分) 答: 1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 分) 答: 1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 分) 答: (三)隆中对(节选)(共 24 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 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 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技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昊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 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子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 分) (1)凡.三往(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 (3)然志犹未已.( )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 1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刘备认为自己不能在天下伸张大义的原因是“智术浅短,遂用猖厥”,这充分表现出刘备 勇于承认无能和礼贤下士的态度。 B.诸葛亮从曹操“拥百万之众”和“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军事优势与政治优势,给刘备清楚 地阐述了不能与之争锋的原因。 C.诸葛亮认为刘备要建立“霸业”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建立“霸业”的根基,并从历 史和现实的不同角度阐述了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D.选文结尾刘备对关羽、张飞等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不仅说明了诸葛亮对 于他的重要性,而且也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1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 请写出来。(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 3 个以上。(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放飞(共 50 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 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 之间彼此的报答…… 要求:请以“报答”为话题,联系生活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