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学习目标】 1、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会欣赏比喻句,并能写出优美的比喻句。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提升自己.。 重点:文言词句 难点: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力争当堂成诵。(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温馨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岀来,向小组提岀, 并解决。 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 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5.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二、【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讨论、解疑。 ☆咏雪的过程中特别记了两个人的咏,谢太傅对哪个更赞赏?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又喜欢那个 呢?为什么?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ξ 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 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能力拓展】 1《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能说岀几句咏雪的 古诗句吗? 咏雪的古诗句 四、【自测提升】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朝代)人 (姓名)组织编写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雪骤( 柳絮( )无奕 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内集( 儿女( (( 文义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欣然 4、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8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学习目标】 1、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会欣赏比喻句,并能写出优美的比喻句。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提升自己.。 重点:文言词句 难点: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力争当堂成诵。(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温馨提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 并解决。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 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5.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二、【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讨论、解疑。 ☆ 咏雪的过程中特别记了两个人的咏,谢太傅对哪个更赞赏?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又喜欢那个 呢?为什么?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 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 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三、【能力拓展】 1《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能说出几句咏雪的 古诗句吗? 咏雪的古诗句 四、【自测提升】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 )雪骤.( )柳絮.( )无奕.(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内集( ) 儿女( ) 文义( ) 俄而雪骤(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欣然( ) 未若( ) 4、译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5、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7、比喻想象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我们也来试试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快来展示自己的比喻句吧!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 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 侃侃而谈的故事。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 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 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 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 自言语一门 【复习提问】、刘义庆,朝宋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 织文人编写的。《咏雪》选自“ 2词语解释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5、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7、比喻想象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我们也来试试。 英语中有 26 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 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 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 快来展示自己的比喻句吧!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 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 侃侃而谈的故事。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 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 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36 门。《咏雪》选 自言语一门。 【复习提问】1、刘义庆, 朝宋 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 组 织文人编写的。《咏雪》选自“ ”一门。 2 词语解释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3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儿女讲论文义 【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并解决。 【合作探究】 1、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5、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 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 【检测题】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与友期约( 去后乃至( 撒盐空中差可拟( 俄而雪骤( )期日中( )元方入门不顾 )欣然( 尊君在否( )门外戏( )元方时七岁( )未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拓展阅读】课后练习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注释】①尝:曾经。②子:果实。折(sh6)压弯。③竞走:争相跑过去④信:果真。然:这择。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尝与诸小儿游()②诸儿竞走取之() 2、下面三项中加下划线的“之字都是代词,请分别指出其指代的内容 ①诸儿竞走取之()②人问之() ③取之,信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 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儿女讲论文义 【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向小组提出,并解决。 【合作探究】 1、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5、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 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 【检测题】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与友期约( ) 去后乃至(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俄而雪骤( ) 期日中( )元方入门不顾( )欣然( ) 尊君在否( ) 门外戏( ) 元方时七岁( ) 未若(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课后练习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注释】 ①尝:曾经。②子:果实。折(shé):压弯。③竞走:争相跑过去_④信:果真。然:这择。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诸儿竞走取之( ) 2、下面三项中加下划线的“之”字都是代词,请分别指出其指代的内容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 ③取之,信然(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戎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判断李子是苦的? 小时了了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 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 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尟后至,人以其语 语之,體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呶踏 注幂]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 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 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跋躇:局促不安的样子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其语语之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跛躇 (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案: 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 雪正是赏心乐事 4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5【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五、咏雪的名句1.白雪却嫌春色晩,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合作探究】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
4、王戎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判断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了了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 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 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 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 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 传达。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 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 ⑥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 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⑦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⑧了了:聪明伶俐。 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人以其语语..之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踧踖 (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案: 8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3 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 雪正是赏心乐事。 4 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5【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五、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合作探究】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答: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 4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元方求得完美;友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 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 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 答: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王戎识李答案 ①玩耍;②摘取2①指代李五;②指代王戎;⑧指代李子3见译文。4李树长在路边;李树上 果实累累却没人摘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妥。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孩子们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王戎,谷道:“李树长在路旁却有那么多果实,这 背定是棵苦李树。”(那人)摘下李子(尝一下),果然如此 小时了了参考答案 (一)我君仆其 (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②长大③很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 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答: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 4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元方求得完美;友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 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 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 5 答: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王戎识李 答案: 1①玩耍;②摘取 2①指代李五;②指代王戎;③指代李子 3 见译文。 4 李树长在路边;李树上 果实累累却没人摘。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孩子们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王戎,答道:“李树长在路旁却有那么多果实,这 肯定是棵苦李树。”(那人)摘下李子(尝一下),果然如此。 小时了了参考答案、 (一)我君仆其 (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 ②长大 ③很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 “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