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 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的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两 方面的因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二是 细菌的致病力,其结局根据病原菌和宿主两 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 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的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两 方面的因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二是 细菌的致病力,其结局根据病原菌和宿主两 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P163 1概念:正常存在于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里,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细菌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103个细胞,但栖息的细菌 则达1014个 2分布:人体表面、口腔、鼻烟腔、外耳道、 眼结膜、胃肠道、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群。但 种类可以不同,详见书P163表12-1
第 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P163 1 概念:正常存在于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里,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细菌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1013个细胞,但栖息的细菌 则达1014个 2 分布:人体表面、口腔、鼻烟腔、外耳道、 眼结膜、胃肠道、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群。但 种类可以不同,详见书P163表12-1
二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二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 生物拮抗作用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 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 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 供人体吸收利用
2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 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 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 供人体吸收利用
3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 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 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 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 CDA+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 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无菌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同小鸡小4/5, 改为正常饲养,两周后恢复正常大肠杆菌产生 的微量肠毒素可抵抗致病性肠毒素的攻击
3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 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 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 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 CD4+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 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无菌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同小鸡小4/5, 改为正常饲养,两周后恢复正常大肠杆菌产生 的微量肠毒素可抵抗致病性肠毒素的攻击
4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 (MNNG)滴入无菌大 鼠和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 正常大鼠高2倍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 胺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嗜 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4 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MNNG)滴入无菌大 鼠和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 正常大鼠高 2倍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 胺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嗜 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5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 的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着 年龄增长,进入老年肠道产HS和引哚的芽 孢杆菌菌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5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 的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着 年龄增长,进入老年肠道产H2S和吲哚的芽 孢杆菌菌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二微生态平与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1概念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 常微生物与宿主生态环境生理动态平衡。包 括定位、定性、定量三方面内容 2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定 量指标都是动态平斯、生理波动与病理波动 是交叉的。如尿中查到大肠艾希菌,其数量 达到105/ml方有病理意义
二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 1 概念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 常微生物与宿主生态环境生理动态平衡。包 括定位、定性、定量三方面内容 2 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定 量指标都是动态平衡、生理波动与病理波动 是交叉的。如尿中查到大肠艾希菌,其数量 达到105/ml方有病理意义
微生态失调 概念(microdysbiosis)是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宿主间、个中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组合的状态转变为病理 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表现:菌群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 易位病灶 诱发因素:射线照射使免疫功能下降、使 用抗菌素、外科手术(包括插管技术)有利于 细菌移位、其他因素(免疫抑制剂、医源性因 素、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等)
(二) 微生态失调 概念(microdysbiosis)是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宿主间、个中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组合的状态转变为病理 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表现:菌群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 易位病灶 诱发因素:射线照射使免疫功能下降、使 用抗菌素、外科手术(包括插管技术)有利于 细菌移位、其他因素(免疫抑制剂、医源性因 素、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等)
三机会性感染 概念:由正常菌群或环境中机会性致病 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所引起的感 染统称为机会性感染 (一)主要机会致病菌:大肠艾希菌、克 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另 外还有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 毛霉菌等
三 机会性感染 概念:由正常菌群或环境中机会性致病 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所引起的感 染统称为机会性感染 (一) 主要机会致病菌:大肠艾希菌、克 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另 外还有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 毛霉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