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堂练习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是国作家 课文是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几,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一③你们走吧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 x()持d0()悔c()异4()祷踱()步 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 哽()咽郝()叟惩()罚钥()匙()转 2、、①处的破折号表示 ②处的破折号表示 ③处的破折号表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喧哗喧闹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2)、观察检查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 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严肃肃静严厉 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 的气氛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4)、惊奇惊异诧异 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5)后悔懊悔 恼 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6)责备责怪谴责 1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 自己的地方吗? 7)肃静安安静静安静平静静悄悄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的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们跟我们一样 1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的教室 课外阅 最后一课 4、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 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一位晢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 ①描写的对象是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课吧! ③表现了韩麦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①描写的对象是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③表现了作者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晋学家点点头 3.……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①描写的对象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 ③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蔽? 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 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重点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裤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①他们己经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 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②”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 )持 ào( )悔 chà( )异 qí( )祷 踱( )步 哽( )咽 郝( )叟 惩( )罚 钥( )匙 宛( )转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喧哗 喧闹 吵闹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 到。 (2)、观察 检查 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 肃静 严厉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 ______的气氛。 (4)、惊奇 惊异 诧异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5)后悔 懊悔 懊恼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6)责备 责怪 谴责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7)肃静 安安静静 安静 平静 静悄悄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 ________的教室。 4、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描写。 ③表现了韩麦尔 。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 。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描写。 ③表现了作者 。 3.……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① 描写的对象 。 ② 运用描写的方法 。 ③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重点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 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③你们走吧。” 1、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 、 、 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 2 、、①处的破折号表示 。② 处的破折号表示 。③处的破折号表 示 。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 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 1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 课外阅读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 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 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 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 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 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 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但 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 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文段中说“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怎样的“高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 5.“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句中加粗的“他们”指谁?“我” 5、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又为何会屡次讲这个故事 6、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憧一的出路。”句中加粗的“惟一的出路”指什么? 7、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 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7.将军为何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8、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 《梅岭三章》练习1、《梅岭三章》中 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米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冗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 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 3、《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是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 4、《示儿》中 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的感情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 5《梅岭三章》中的 ”和《示儿》中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 有异曲问工之妙 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死去元知万事空 8.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1九州在诗中是指 乃翁是指 2这首诗看出作者_ 3作者希望【王师】是 9.根据文中内容,在“老妇人”前加两个修饰语,使“车厢里有一个 妇人”构成一个完整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 ,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诗人的遗愿是(用原的句子 0.“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 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 位法国女人的勇气一一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11.后备役老兵为什么不说把“我的妻子”而是说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 碰上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 成语: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 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 5、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6、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 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8、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梅岭三章》练习 1、《梅岭三章》中 “ ” 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 3、《 示儿 》中抒 写诗 人光 复河 山的热 切期 待和 对祖国 大业 终将 取得胜 利的 不可 动摇的 信念 的诗句 是 , 。 4、《示儿》中 , 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 、《 梅 岭 三 章 》 中 的 “ , ” 和 《 示 儿 》 中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示儿 (shì ér)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练习:1 九州在诗中是指 乃翁是指 2 这首诗看出作者 的情怀 3 作者希望【王师】是 4 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 句回答)_____________。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 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 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 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 碰上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但 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4.文段中说“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怎样的“高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句中加粗的“他们”指谁?“我” 又为何会屡次讲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句中加粗的“惟一的出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为何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 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 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 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 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 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 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 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8.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中内容,在“老妇人”前加两个修饰语,使“车厢里有一个______老妇人”构成一个完整 的句子。 10.“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后备役老兵为什么不说把“我的妻子”而是说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