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初中七年级(上)语文阶段检测试卷07216 命题:陆毅审核:邹建军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字。(4分) 主 (zai) ( cheng)清 (j1)取 (zhuO)热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7分)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②海日生残夜,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④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 ⑤《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⑥《水调歌头》中表达离人千古祝愿的句子是: 3、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B、小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又近在咫尺。 4、选出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议论文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 路展开论述的。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情” 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对宇宙进行了介绍。 D、《梵天寺木塔》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 达到的高水平。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澈。路边的小草,你何 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6、王刚同学把从刘亮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王刚,在还
- 1 - 九华初中七年级(上)语文阶段检测试卷 07.12.16 命题:陆毅 审核:邹建军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 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字。(4 分) 主_____(zǎi) ______(chéng)清 ______(jí)取 ______(zhuó)热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7 分)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②海日生残夜, 。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 ④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⑤《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水调歌头》中表达离人千古祝愿的句子是: , 。 3、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 分) A、他说的那一番话实在是感人肺腑 ....。 B、小明整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真是不可救药 ....。 C、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 D、虽然天各一方,可是情感相通,又近在咫尺 ....。 4、选出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议论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路展开论述的。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情” 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对宇宙进行了介绍。 D、《梵天寺木塔》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 达到的高水平。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澈。路边的小草,你何 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 ? 。 6、王刚同学把从刘亮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王刚,在还
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2分) 7、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 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 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 都是 (注: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读课文选段,回答8—12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白的像雪,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 干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试找出语段中表述错误的句子,将正确表述的句子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这 样修改的理由。(2分) 正确表述: 修改理由: 9、语段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3分) 10、语段描写春花写出了春花 、鲜艳、 的特征。(2分) 11、语段中有一句话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你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答: 12、语段描写春花图,写蜜蜂和蝴蝶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3—15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
- 2 - 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请写在下面:(2 分) 7、阅读下列寓言,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一次在宴席上吃菱角, 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 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 都是。” (注: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读课文选段,回答 8——12 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白的像雪,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 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试找出语段中表述错误的句子,将正确表述的句子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这 样修改的理由。(2 分) 正确表述: 修改理由: 9、语段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段描写春花写出了春花_________、鲜艳、________的特征。(2 分) 11、语段中有一句话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你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1 分) 答: 12、语段描写春花图,写蜜蜂和蝴蝶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 13——15 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
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囻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 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 弓形纹。⑤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即 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妺,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 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 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3、本文第④⑤句采用 的说明方法,介绍了 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 (5分) 14、第⑧句中的加点词“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5、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2分)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 落叶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 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 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晩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 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 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 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 清妙?
- 3 - 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 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 弓形纹。⑤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即 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 ⑧据说..,全世界的 50 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 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 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3、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 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分) 14、第⑧句中的加点词“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 分) 答: 15、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 16—20 题。 落叶(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 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 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 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 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 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 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 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 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折,就-节一 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 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 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 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 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 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 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又十分地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 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 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 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6、作者行文很注意前后照应,如,开头写到“窗外”,后面再有“我常常坐在窗里看 它”,再后又有“长过了窗台”。文章第5自然段中“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 这句话你认为是照应了文章前面哪句话?请写出原文。(1分) 答 17、第5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喔,叶子,你们认识吗”。这里为什么用“你们”而
- 4 -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 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 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 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 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 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 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 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 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 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又十分地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 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 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 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6、作者行文很注意前后照应,如,开头写到“窗外”,后面再有“我常常坐在窗里看 它”,再后又有“长过了窗台”。文章第 5 自然段中“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 这句话你认为是照应了文章前面哪句话?请写出原文。(1 分) 答: 17、第 5 自然段中作者写道:“喔,叶子,你们认识吗”。这里为什么用 “你们”而
不说“你”,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8、“悠悠岁月”中的“悠悠”作“长久”解。文章第5自然段“凋落的曾经那么悠 悠地欢乐过”中的“悠悠”作何解释?(1分) 答: 19、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道“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请从文中找出 作者往日哀叹的原话,写在下面。(2分) 答: 20、文章最后说:“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 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作者这里写 的是法桐,实际上也是表达对人生的认识。请揣摩这段话中加点语句,结合人的生命现 象,简述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3分) 答 (三)文言文(10分) 2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A、自(从)非亭午夜分贻(赠给)以金钗 B、哀转久绝(消失) 悉为(成为)两段 C、人履(踩踏)其板 忽有一(一只)虫生 D、方(正)两三级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返回) 阅读短文,回答22—24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解:信:确实,的确。) 22、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1)人问之( (2)诸儿竞走取之 (3)取之信然(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 24、从王戎身上可以看出他的那些性格特点?给你什么启示?(3分) 答
- 5 - 不说“你”,请简要回答(2 分) 答: 18、“悠悠岁月”中的“悠悠”作“长久”解。文章第 5 自然段 “凋落的曾经那么悠 悠地欢乐过”中的“悠悠”作何解释?(1 分) 答: 19、文章倒数第 2 自然段中,作者写道“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请从文中找出 作者往日哀叹的原话,写在下面。(2 分) 答: 20、文章最后说:“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 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作者这里写 的是法桐,实际上也是表达对人生的认识。请揣摩这段话中加点语句,结合人的生命现 象,简述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3 分) 答: (三)文言文(10 分) 2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自.(从)非亭午夜分 贻.(赠给)以金钗 B、哀转久绝(消失) 悉为.(成为)两段 C、人履.(踩踏)其板 忽有一.(一只)虫生 D、方.(正)两三级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返回) 阅读短文,回答 22——24 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解:信:确实,的确。) 22、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1)人问之.( ) (2)诸儿竞走.取之( ) (3)取之信然.( ) 23、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文: 24、从王戎身上可以看出他的那些性格特点?给你什么启示?(3 分) 答:
(四)文采展示(40分) 22、请以《想做你的朋友》为题,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提示:这里的“你”,可以是亲近的、仰慕的人,可以是大自然的景物,还可以是 内心深刻的理解、尊重、快乐……
- 6 - (四)文采展示(40 分) 22、请以《想做你的朋友》为题,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 600 字。 提示:这里的“你”,可以是亲近的、仰慕的人,可以是大自然的景物,还可以是 内心深刻的理解、尊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