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第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命题人:杨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6小题,共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运用。(含1-6题,共23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1-3题。(6分)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翻开《千家诗》, 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an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 令人眼花lio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一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 文学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秋天,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米图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XUar 丽 眼花lao乱 谆谆教导潜移默化 3.(1)“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一句中“徜祥”的意思是: (1分) (2)“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一句中“憧憬”的意思是: 。(1分)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腼腆斑驳裨益鸦鹊无声茅塞顿开 改为 (2)踌躇牛犊聘请摇摇欲坠走头无路 改为
昆明第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杨琼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26 小题,共 6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含 1-6 题,共 23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 1-3 题。(6 分) 秋天,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翻开《千家诗》, 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 xuàn 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 令人眼花 liáo 乱,心旷神怡;聆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感受 文学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秋天,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xuàn 丽 眼花 liáo 乱 谆谆..教导 潜.移默化 3.(1)“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一句中“徜徉”的意思是: 。(1 分) (2)“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一句中“憧憬”的意思是: 。(1 分)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 分) (1)腼腆 斑驳 裨益 鸦鹊无声 茅塞顿开 改为 (2)踌躇 牛犊 聘请 摇摇欲坠 走头无路 改为
(3)胳膊雕镂自栩刨根究底熙来攘往 改为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我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百分之十。 C、当外国友人来到昆明游览时,受到昆明人民的热烈欢迎。 D、蒙古草原的八月,是一个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的好地方,也是各地游人最佳的旅游季节 6按要求默写「(1)-(6)小题,每空0.5分,(7)-(10)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 ,有容乃大。(《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湖南岳阳楼对联》 (6)《杭州岳墓对联》 (7)及反,市罢, (8)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9)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 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独自感伤,泪水流下的诗句是: (10)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的诗句是: 阅读理解。(含7-22题,共39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3分)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胳膊 雕镂 自栩 刨根究底 熙来攘往 改为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百分之十。 C、当外国友人来到昆明游览时,受到昆明人民的热烈欢迎。 D、蒙古草原的八月,是一个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的好地方,也是各地游人最佳的旅游季节。 6.按要求默写「(1)-(6)小题,每空 0.5 分,(7)-(10)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 (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 ( 3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 面的吹 来;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 ,有容乃大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湖南岳阳楼对联》 , 。 (6)《杭州岳墓对联》 , 。 (7)及反,市罢, 。 (8)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9)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诗人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 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独自感伤,泪水 流下的诗句是: “ , 。” (10)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的诗句是: “ , 。” 二、阅读理解。(含 7-22 题,共 39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3 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词中看出月色的空 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1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3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 (4)鞭数十 9.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2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B.何不试之以足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D.观之正浓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1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4分) 12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 么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8题。(13分)
7.(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 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1 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13 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资*源%库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 (4)鞭.数十 9.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2 分)(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何不试之.以足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观之.正浓 10.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1.本文围绕“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4 分) 12.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 么启示?(3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8 题。(13 分)
卖白菜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 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 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 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 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 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 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 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 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 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 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 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 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 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 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 她
卖白菜 1967 年冬天,我 12 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 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 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 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 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 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 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 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 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 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 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 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 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 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 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 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 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 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 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 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 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 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 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 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3本文作者是 当代作家,2012年获 奖,著有《红高粱》 《蛙》等。(2分) 14.“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 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2分 15.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 分)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 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 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 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 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 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 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 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 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3.本文作者是 ,当代作家,2012 年获 奖,著有《红高粱》 《蛙》等。(2 分) 14.“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 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2 分) 15.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 分)
16.文段中划线句“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己经发生了。”这里“最坏的事情 指的是什么事情?表现我此刻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17.文中用了许多笔墨写买菜的老太太,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分) 18.母亲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一生受用。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0分)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 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 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 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 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 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 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 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 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 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 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 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 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 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 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 同样的牛,大凡经
16.文段中划线句“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这里“最坏的事情” 指的是什么事情?表现我此刻怎样的心理状态?(2 分) 17.文中用了许多笔墨写买菜的老太太,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 分) 18.母亲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一生受用。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2 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2 题。(10 分)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 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 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 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 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 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 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 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 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 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 的晚上,祖父还会 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 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 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 。牛 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 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 ”同样的牛,大凡经
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 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 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 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 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 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 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 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 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 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也是有尊 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 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 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9.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哪些事?请把表格补充完整。(4分) 段落 内容概括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0你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内容?(2分)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猛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 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 21.文章第④段画横线处缺少了内容,你认为下面两项内容哪一项填在这里更合适?请说说
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 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 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 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 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 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 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 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 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 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也是有尊 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 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 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 年 10 月 26 日 24 版,有删节) 19.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哪些事?请把表格补充完整。(4 分) 段落 内容概括 ② 资*源%库③ ④ ⑤ ⑥ 资*源%库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0.你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内容?(2 分)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猛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 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 21.文章第④段画横线处缺少了内容,你认为下面两项内容哪一项填在这里更合适?请说说
你的理由。(2分) A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 B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22.文章第⑦段说:“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三、综合性学习(含23-25题,共8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3我爱文学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报系列活动 【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 项。舅报 报》(右图),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 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两个栏 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2分) 栏目1 栏目2:名著赏读 栏目3: 栏目4:编辑推荐 24.【借阅图书】小明已经阅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这次参加“我爱文学”的实践活动 小明想把书中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小明和图书馆王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 全对话。(第③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5分) (图书馆。王老师递给小明一本《繁星·春水》) 王老师(微笑着)① 小明(摇摇头)② 王老师(抱歉地)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我这就给你去换 (一会儿,王老师拿来《小王子》) 小明,听说之前你就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那老师考考你,你知道这本书的 作者是谁吗?他是哪国作家?(2分) 小明③ 王老师啊!你真棒啊!都回答正确了。那再问你个问题吧!小王子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是 什么
你的理由。(2 分) A 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 B 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22. 文章第⑦段说:“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 分) 三、综合性学习(含 23-25 题,共 8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3.我爱文学 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报”系列活动 【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 报》(右图),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 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两个栏 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2 分) 栏目 1: 栏目 2:名著赏读 栏目 3: 栏目 4:编辑推荐 24.【借阅图书】小明已经阅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这次参加“我爱文学”的实践活动, 小明想把书中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小明和图书馆王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 全对话。(第③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5 分) (图书馆。王老师递给小明一本《繁星·春水》) 王老师 (微笑着)① 小 明 (摇摇头)② 王老师 (抱歉地)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我这就给你去换。 (一会儿,王老师拿来《小王子》) 小明,听说之前你就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那老师考考你,你知道这本书的 作者是谁吗?他是哪国作家?(2 分) 小 明 ③ 王老师 啊!你真棒啊!都回答正确了。那再问你个问题吧!小王子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是 什么?
小明④ 王老师看来,你对书中内容很熟悉啊!真是个爱阅读的好孩子!(把书递给小明) 小明(微笑着接过书)谢谢王老师。 25.【抄写楹联】小明喜欢读书,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老师请他选 副楹联抄录于班级的读书角。可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不小心将下联词语的顺序抄错了,你 能帮他改一改吗?(1分) 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 下联:昏晓一窗送流年 下联改为: 四、作文 2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 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我找回了 (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
小 明 ④ 王老师 看来,你对书中内容很熟悉啊!真是个爱阅读的好孩子!(把书递给小明) 小 明 (微笑着接过书)谢谢王老师。 25.【抄写楹联】小明喜欢读书,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老师请他选一 副楹联抄录于班级的读书角。可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不小心将下联词语的顺序抄错了,你 能帮他改一改吗?(1 分) 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 下联:昏晓一窗送流年 下联改为: 四、作文 2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题一: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 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 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我找回了_____________(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
昆明第三中学昆明滇池中学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答案 积累运用(含1-6题,共23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分)略 2.(2分)绚缭 zhun qian 3.(2分)(1)安闲自在地步行(2)向往 4.(3分)(1)“鹊”改为“雀”、(2)“头”改为“投”(3)“栩”改为“诩” 5.(2分)A 6.(12分) (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4)海纳百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7)遂不得履 (8)遽契其舟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理解(含η-22题,共39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3分) 7.(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1分)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3分) 8.(2分)(1)眼力(2)“强”通“僵”,僵硬(3)慢慢(4)用鞭子打 9.(2分)A
昆明第三中学 昆明滇池中学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答案 一、积累运用(含 1-6 题,共 23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 (2 分)略 2.(2 分)绚 缭 zhūn qián 3. (2 分)(1)安闲自在地步行 (2)向往 4. (3 分)(1)“鹊”改为“雀”、(2)“头”改为“投”(3)“栩”改为“诩” 5. (2 分)A 6. (12 分) (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发展你自己 贡献你自己 牺牲你自己 (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4)海纳百川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7)遂不得履 (8)遽契其舟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理解(含 7-22 题,共 39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3 分) 7.(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1 分)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13 分) 8. (2 分)(1)眼力(2)“强”通“僵”,僵硬(3)慢慢(4)用鞭子打 9. (2 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