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小测试及答案 1)孙权劝吕蒙学习原因的句子是 一、积黑与运用(26分) (2)表明吕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1、根捐拼音写汉字(5分) fu ru jio zhi -shen wutong jud xian wei ren zhi (3)孙权劝吕学习的方法是: u gong jin cuL (4) 。深林人不知,明月未相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5)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A人物传记是遭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城进行系统描述、 二、文言文阒读(26分) 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15分)【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B《资治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還史,【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哥年七十,欲学,恐已奥! 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要的地位 师旷曰:“,何不炳烛⑧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闻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门、香港、台薄、戚海卫、广州灣、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味行④乎? 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編选作主题曲 平公日:“普费1 D萧红的代作有小说《生死场》,薰竞家的诗集是(焰印》 (选自《说亮》)【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常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凰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遗插茱奠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敢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恐已臭 四盲臣敢戏乎 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立可愛的机器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O及鲁京过寻阳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8、用现代汉语谢译下列句子。(6分) D老师提闻:“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益和分,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名著闻读(4分) 2孤岂欲解治经为博士邪 (1)根捐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豪不愿学的理由是 他是一个“坚决、沉款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超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排扎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锻灭的道略。“他”叫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亮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 2)《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小说措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二)《孙权劝学》课内阅读(11分) 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 11、解释词语(4分) 5根捐下面语境完成对话。(2分) (1)教着弧(2)萨以军中多务 有个年轻画家去找大画家门采尔,抱怨说:“为什么我花了一天画的一副画,卖了 (3)即更劉目相 (4)卿仝着才 12、句子翻译(4分) 门采尔劝道:“你倒过来试试看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默写(11分) (2)肃遂拜豪母,结友而别
人教版 2016 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小测试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5 分) fù rú jiē zhī_____________shēn wù tòng jué_____________xiǎn wéi rén zhī _____________jū gōng jìn cuì______________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____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 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 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 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 D 萧红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 2 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 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4. 名著阅读(4 分)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 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他”叫________。 (2)《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 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_______和_______。 5.根据下面语境完成对话。(2 分) 有个年轻画家去找大画家门采尔,抱怨说:“为什么我花了一整天画的一副画,卖了一 年也卖不出去呢?” 门采尔劝道:“你倒过来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11 分) (1)孙权劝吕蒙学习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6 分) (一)(15 分)【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 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 5 字)(2 分)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 分) (二)《孙权劝学》课内阅读(11 分) 11、解释词语(4 分) (1)孰若孤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3)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4)卿今者才略________ 12、句子翻译(4 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请予以说明。〔3分)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亮儿开始 三、现代文圆读圆读下文,完成问题。(18分) 变暴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敦的身氢,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 han taike6j,很有妙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幂亮的盒子 情形,令人感到凄龍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解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几大,粉红色,半 “不行。得长到和你头一散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明,可爱极了 “奶奶,我不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量在一个瀑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漫的 母亲不作答 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几放在窗台上,盒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麋前,对 L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郑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新吗?我给你做了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快唱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瓣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I”母亲朝我使了个廉色 “能长到你的华头那么大呢 我困惑地慢呼一口,鲜极了1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 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刚碎,教于那柳 “奶奶,我想吃蜗牛1我还想喝蜗牛汤l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I”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1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着母 亲,见母亲滴面异彩 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然,令我震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颤,令我沉思…·(作者:架声。有删改) 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母亲eran 5“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测忽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4分)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I不许再麋奶奶说这种话I”儿子眨巴眨巴眼暗,受了天① 波测顿起 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视样 蜗牛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测再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② 波测又起 从此,母亲现看郑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背定也凑过去现看 1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先是,儿子间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背定地回答一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1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18.本文的主愿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筒要分析。(4分) 总是播头根本就没长
13、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请予以说明。(3 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8 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 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 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 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 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 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 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 è rán。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 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 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 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hān tài kě jū,很有妙 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 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 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 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 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 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 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 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 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5“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4 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澜又起。 1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17.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 分) 18.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案卷 积暴与运用(26分) (二)课内文言文(11分) (5分 11.(4分)① 2.(2分) 3.(2分 12.(4分)① 4(4分) 5.(2分) 13.(3分) 6.(11分) E、现代文阅读(18分) 14.(2分)eran han tai ke ju (4分) 16.(4分) (-)比较阅读(15分) 7.(4分)① 17.(4分) 8(4分)① 9.(2分)
答案卷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 , , , , (5 分) 2. (2 分) 3.(2 分) 4(4 分) , , , 5.(2 分) 6.(11 分) ① , 。 ② , , ? ③ , ④ , ⑤ , 二、文言文阅读 (一)比较阅读(15 分) 7.(4 分)① ② ③ ④ 8.(4 分)① ② 9.(2 分) , 10.(3 分) (二)课内文言文(11 分) 11.(4 分)① ② ③ ④ 12.(4 分)① ② 13.(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8 分) 14.(2 分)è rán ,hān tài kě jū 15.(4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6.(4 分) 17.(4 分) 18.(4 分)
参考答案: 7、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 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9、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 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1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钛佩之情;:表现了学习 使吕康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腺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 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愕然、憝态可掬 15.(1)楼上送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他们,儿子想吃蜗牛 (2)母亲把蜗牛放了,我做了始蝌汤给儿子喝 16.结构作用:承上启下 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 照顾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感情并“偷放”蜗牛做了错垫 17.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遭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 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 保护的心理 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而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 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18.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二二:要从心灵粮神上对老年人关心。 道过儿子想吃蜗牛肉,“我”对儿子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遭过母亲对蜗 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 交流
参考答案: 7、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 4 分,每个 1 分)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 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 分,每处 3 分,大意相近即可) 9、年纪大;事务多。(2 分,每处各 1 分,意思正确即可)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 述均可。(3 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1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 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 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 分) 14 愕然、憨态可掬 15.(1)楼上送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他们,儿子想吃蜗牛 (2)母亲把蜗牛放了,我做了蛤蜊汤给儿子喝; 16.结构作用:承上启下 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 照顾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感情并“偷放”蜗牛做了铺垫。 17.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逋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 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 保护的心理。 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而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 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18.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二二:要从心灵粮神上对老年人关心。 逋过儿子想吃蜗牛肉,“我”对儿子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逋过母亲对蜗 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