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0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 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 2010 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 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 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 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 世
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 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 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 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一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 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 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 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 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 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 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 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 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 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 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 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 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 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 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 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 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 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 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 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 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 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 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 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 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一 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 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 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 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 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 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 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 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 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 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 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 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 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 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 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 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 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 已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 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 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 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 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 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 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 整,唤醒人的理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 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3 分) .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 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 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 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 已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 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 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 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 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 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 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 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在给观众带来审美的震撼的同时必定会忽视作品所蕴涵的 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 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 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 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 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 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 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 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 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 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 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賊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 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 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 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 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 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 多覆。通每战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 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 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 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 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 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 王行军元帅长史。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旌:表彰 B.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 竟:最终 C.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遮盖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3 分) A.①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 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 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 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 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4分)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 天津桥北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 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 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 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 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 分) (1)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4 分)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 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出沙漠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 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出沙漠
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 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 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 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 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 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 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 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 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 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 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 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沈 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 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 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 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 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 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 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 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 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步向 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 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 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 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 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 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 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 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 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 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 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 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 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 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 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 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 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 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 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 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 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 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 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 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 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 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 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 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 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 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 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 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 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 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 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 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 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般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 达到了高潮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 什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 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 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 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 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 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 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 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 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 达到了高潮。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 什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 年,他 23 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 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 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 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 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 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 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 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