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5至8课时教案,其中讲课2学时,讨论、提问、实验2学时)首先,检查学生 操作完成情况 、讲述内容(板书) 第一章美学方法论的转变与美学科学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整体方法对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1、关于整体方法:马克思提出整体观点,为整体方法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现代科学方法对它作了具体补充 2、整体方法对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现实应用 指导意义。 第二节美学方法论的重大转变 、旧方法——机械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危害。 2、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统一的方法。 3、科学的整体方法与科学主体论美学。 第三节科学主体认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意义 1、科学主体论美学的核心和主要原理 2、美学科学原理体系的陈述序列。 3、美学科学原理体系建构的意义 图表:整体方法:思维的整体高度——整体视界——整体思维——整体分析—一整体 认知——整体评价——整体设计与创新等等
第 一 章 (第 5 至 8 课时教案,其中讲课 2 学时,讨论、提问、实验 2 学时)首先,检查学生 操作完成情况。 一、讲述内容(板书) 第一章 美学方法论的转变与美学科学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整体方法对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1、关于整体方法:马克思提出整体观点,为整体方法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现代科学方法对它作了具体补充。 2、整体方法对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思维方式与理论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现实应用 指导意义。 第二节 美学方法论的重大转变 1、旧方法——机械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危害。 2、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统一的方法。 3、科学的整体方法与科学主体论美学。 第三节 科学主体认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意义 1、科学主体论美学的核心和主要原理。 2、美学科学原理体系的陈述序列。 3、美学科学原理体系建构的意义。 图表: 整体方法:思维的整体高度——整体视界——整体思维——整体分析——整体 认知——整体评价——整体设计与创新等等
科体思方话下品体本样式之一,美计系民 C美写丈凌上,对美越体在与的把推示图) 美与历史向度 发 否发展中美体是 不本个人性值 类 出的年钵奖 个战闷 正 然,献队化得求 值 食边美到提般之级汽文化) 然 连这1 生的,生,这 文明与野小线反枣行伍 反 美 本 人美 值 主 恶丑评 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体观点”? 2、在日常生活中整体思维方法有什么好处? 3、在生活审美中怎样体现出整体思维方法? 4、你生活中有无失误?原因何在? 三、学生提问 围绕整体方法,“系统方法”提问,最好联系现实来思考发问,教师要能给予充分解答 方法搞不清,以后就很难进一步学习理解美学原理。 四、学生实验 1、在黑板上画一条橫线,叫学生说出这条线象什么(如地平线、海平面等等)
二、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体观点”? 2、在日常生活中整体思维方法有什么好处? 3、在生活审美中怎样体现出整体思维方法? 4、你生活中有无失误?原因何在? 三、学生提问 围绕整体方法,“系统方法”提问,最好联系现实来思考发问,教师要能给予充分解答。 方法搞不清,以后就很难进一步学习理解美学原理。 四、学生实验 1、在黑板上画一条橫线,叫学生说出这条线象什么(如地平线、海平面等等)
2、各人写出自己认为美的事物,并指出美在何处。 实验分析:审美的整体性和研究审美活动所用的整体思维方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完满设计一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 2、完整设计一个小区的建设工程。 3、完整描述某一职业的关系网络 4、设计自己认为比较完整的生活模式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整体方法的思维学意义,认识论意义,人生意义,对美学学科研究的意义 满意度调查:让学生不记名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后要求: 1、完成本课时的操作训练 2、联系人类古今一切成败,思考当事人的思维方法问题 3、预习《美学原理》第二章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二章 (第9至12课时,其中讲课4学时,实验1-2学时,其它1学时) 首先检查学生操作完成情况 、讲述内容(板书) 现代美学研究的科学起点与对象 审美活动发生原理 第一节美学和文艺学的千古之謎 1、“美是什么”和“艺术是什么”命题分析 2、“美”、“艺术”的所指内涵 第二节新的研究起点一一审美心理活动 1、审美心理活动的本原一一意识发生积累 2、审美意识发生的基础 3、人类意识的实质 第三节新的研究核心—一审美意识组织 1、审美意识组织的完整态
2、各人写出自己认为美的事物,并指出美在何处。 实验分析:审美的整体性和研究审美活动所用的整体思维方法。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完满设计一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 2、完整设计一个小区的建设工程。 3、完整描述某一职业的关系网络。 4、设计自己认为比较完整的生活模式。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整体方法的思维学意义,认识论意义,人生意义,对美学学科研究的意义。 满意度调查:让学生不记名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后要求: 1、完成本课时的操作训练, 2、联系人类古今一切成败,思考当事人的思维方法问题。 3、预习《美学原理》第二章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 二 章 (第 9 至 12 课时,其中讲课 4 学时,实验 1-2 学时,其它 1 学时) 首先检查学生操作完成情况。 一、讲述内容(板书) 现代美学研究的科学起点与对象 ——审美活动发生原理 第一节 美学和文艺学的千古之謎 1、“美是什么”和“艺术是什么”命题分析 2、“美”、“艺术”的所指内涵 第二节 新的研究起点――审美心理活动 1、审美心理活动的本原――意识发生积累 2、审美意识发生的基础 3、人类意识的实质 第三节 新的研究核心――审美意识组织 1、审美意识组织的完整态
2、分析审美意识、组织、组织的测度 3、美学研究的核心 4、审美意识组织体的构成 5、研究审美意识组织的意义 图表(参看教材第24页): 人装三大函成及互该至动关乐业图 羊为历史高茂 会 层5 定时《选度 到的连 冬文明争 发句该动 般4边 术汽,斜塔该 诸、作埋宝、房规 率4还,宗数边 原度,4、认、松 姆永、会、转、经域、解分 、、切提、级、精汁乐、年 威个边、汁经活动,大为 形0与间越动、角体动、人词出 会钟关边等。某数数 一、场”吸、越、时等等男 发展 生理活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 心理活动:在生命活动基础上形成心理活动。 社会活动:在前二者基础上展开,受到前二者支撑而又提升前二者。三者有机统 任何时候不可分割 图表(参看教材第37页):
2、分析审美意识、组织、组织的测度 3、美学研究的核心 4、审美意识组织体的构成 5、研究审美意识组织的意义 图表(参看教材第 24 页): 生理活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 心理活动:在生命活动基础上形成心理活动。 社会活动:在前二者基础上展开,受到前二者支撑而又提升前二者。三者有机统一, 任何时候不可分割。 图表(参看教材第 37 页):
人审区故心把位示图 品国神品会为 人文明刮盖之也(评、铁与人生文明 内 内外 选、表现 代美葱饭流假一八代能不断仅>美阻仅体 内受化似或表视 帝自然(治边大环) 关于审美意识组织的核心地位。 二、课堂讨论问题(分成两段时间) 1、你认为世间存在一成不变的“美”吗? 2、为什么说“美是什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3、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与社会活动有什么联系? 4、审美意识是怎样出现的? 第5-6节课讨论以上问题 1、怎样认识“组织”这一概念?(动词“组织”到形成“组织机体”一名词) 2、为什么要把握“组织”的多种测度? 3、为什么要研究审美意识组织体的构成? 4、为什么要指出审美意识组织的意义? 第7-8节课讨论5-8小题。 学生提问与“满意度”检查 1、根据所讲内容和讨论问题,尚有不清楚之处可以自由提问 2、检査1一8节課以来听课的满意度,无记名投票,写明“很满意”、“满意”、“不满意” 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改进 四、学生实验 1、分成男女生两组,每组各10人:各人写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一个演员或歌星 的长相、一个演艺最佳的演员、一部最爱看的电影与一部电视剧(不能多写) 2、写出最喜爱读的一部小说和一个主人公 3、写出最喜爱的一位画家、一位音乐家与他们的一件作品 4、写出你最喜爱的一首诗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4、选择: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才情、价值追求、理想)。 实验结果分析:审美选择的差别,异中有同,但异是绝对的。审美个性的重要性。审 美对象的复杂性、审美感受与情趣的复杂性和评价的多样性。反对旧美学机械论、简单化与 非个性化的空论 五、学生操作 1、仔细体味某一种花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和产生的感受
关于审美意识组织的核心地位。 二、课堂讨论问题(分成两段时间) 1、你认为世间存在一成不变的“美”吗? 2、为什么说“美是什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3、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与社会活动有什么联系? 4、审美意识是怎样出现的? 第 5-6 节课讨论以上问题。 1、怎样认识“组织”这一概念?(动词“组织”到形成“组织机体”-名词) 2、为什么要把握“组织”的多种测度? 3、为什么要研究审美意识组织体的构成? 4、为什么要指出审美意识组织的意义? 第 7-8 节课讨论 5-8 小题。 三、学生提问与“满意度”检查 1、根据所讲内容和讨论问题,尚有不清楚之处可以自由提问。 2、检查 1-8 节課以来听课的满意度,无记名投票,写明“很满意”、“满意”、“不满意” 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改进。 四、学生实验 1、分成男女生两组,每组各 10 人;各人写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一个演员或歌星 的长相、一个演艺最佳的演员、一部最爱看的电影与一部电视剧(不能多写)。 2、写出最喜爱读的一部小说和一个主人公。 3、写出最喜爱的一位画家、一位音乐家与他们的一件作品。 4、写出你最喜爱的一首诗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4、选择: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才情、价值追求、理想)。 实验结果分析:审美选择的差别,异中有同,但异是绝对的。审美个性的重要性。审 美对象的复杂性、审美感受与情趣的复杂性和评价的多样性。反对旧美学机械论、简单化与 非个性化的空论。 五、学生操作 1、仔细体味某一种花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和产生的感受
2、仔细体味某一个人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与自我感受。 3、认真品味一首抒情诗或象征诗并谈感受。 4、阅读一部大型叙事作品,指出能体味到的感受 目的:认识到体验中的社会人生感受、审美感受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善于感受,善于把 握和表达感受。 (第5、6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七节課检査)。 1、从有机整体事物中找出这一整体组织中的多测度(如人体、生物体、一个独立集团、 国家等等) 2、你反思自己,用示意图标出自己的意识组织状况 3、反思自己的审美意识组织状况,指出它属哪一类存在状态。 (第7、8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9节課检查) 六、小结、满意度检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复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提问方式) 满意度检查(同前) 課后要求:复习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完成本章操作训练,预习第三章《审美心理建 构工程 参考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内容。 第 章 (第13至20課时。讲课5学时,讨论2学时,实验1学时) 、讲解内容(分三段时间完成,板书要点) 第三章审美心理建构工程——审美意识建构与构成原理 第一节神秘的艺术创造心理(半个课时)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意识建构的特点(1个半课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特点 2、作家或艺术家掌握生活的特点 3、审美与认知的本原区别 第三节审美经验积累——混沌中的求索(2学时) 1、审美感受力 2、审美定位、定向、定质、定性、定形 3、审美简单意象——情像结构 第四节审美意识系统的形成一—跃向理性的有序结构 (共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讨论“意象”、“意境”2学时) 1、审美意识系统的复杂结构 2、艺术家完整掌握生活的理解特点 3、具体思想的含义与地位 4、整体形象(或审美意象系统)的认识 5、审美意象系统的分析 6、“意”、“境”和“意境”分析 说明:“审美意象”、“意境”属于美学、诗学、艺术学中的核心概念,安排2学时专门 讨论。要求联系古今中外的叙事作品形象、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来研究、讨论, 同时联系自身审美心理活动来领悟其含义 图表:审美印象——情像结构——审美意象系统——艺术境界
2、仔细体味某一个人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与自我感受。 3、认真品味一首抒情诗或象征诗并谈感受。 4、阅读一部大型叙事作品,指出能体味到的感受。 目的:认识到体验中的社会人生感受、审美感受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善于感受,善于把 握和表达感受。 (第 5、6 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七节課检查)。 1、从有机整体事物中找出这一整体组织中的多测度(如人体、生物体、一个独立集团、 国家等等)。 2、你反思自己,用示意图标出自己的意识组织状况。 3、反思自己的审美意识组织状况,指出它属哪一类存在状态。 (第 7、8 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 9 节課检查)。 六、小结、满意度检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复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提问方式)。 满意度检查(同前)。 課后要求:复习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完成本章操作训练,预习第三章《审美心理建 构工程》。 参考书: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内容。 第 三 章 (第 13 至 20 課时。讲课 5 学时,讨论 2 学时,实验 1 学时) 一、讲解内容(分三段时间完成,板书要点) 第三章 审美心理建构工程——审美意识建构与构成原理 第一节 神秘的艺术创造心理(半个课时)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意识建构的特点(1 个半课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特点 2、作家或艺术家掌握生活的特点 3、审美与认知的本原区别 第三节 审美经验积累——混沌中的求索(2 学时) 1、审美感受力 2、审美定位、定向、定质、定性、定形 3、审美简单意象――情像结构 第四节 审美意识系统的形成――跃向理性的有序结构 (共 4 学时,其中讲授 2 学时,讨论“意象”、“意境”2 学时) 1、审美意识系统的复杂结构 2、艺术家完整掌握生活的理解特点 3、具体思想的含义与地位 4、整体形象(或审美意象系统)的认识 5、审美意象系统的分析 6、“意”、“境”和“意境”分析 说明:“审美意象”、“意境”属于美学、诗学、艺术学中的核心概念,安排 2 学时专门 讨论。要求联系古今中外的叙事作品形象、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来研究、讨论, 同时联系自身审美心理活动来领悟其含义。 图表: 审美印象——情像结构——审美意象系统——艺术境界——
意境(或境界)。做出具体分析。 二、课堂讨论(占2学时) 1、审美反映与认知反映的区别是什么? 2、审美经验阶段的“五定”是否存在? 3、审美达到整体理解时形成什么思想和意识整体? 4、怎样认识意象之“象”? 5、怎样认识“意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系统”、“意”、“境”和“意境”(联系现实 人生和文学艺术来谈)。 三、学生提问 本章属全书重点,难点也较多,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之后充分提问,弄清重点、难点 如果时间不够,往后推延也是值得的。 四、学生实验 1、闭目想象梅花等“四君子”中的一种,(一定要随意选择、自由想象)把想到的画出 或写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从花中发现自己 2、随意想象任意一部小说、戏剧或影视中的一个人物、一群人物,想象结束后,叙述 想到的对象是何状态,有何内涵 分析说明:简单意象与审美意象系统的异同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情景散文(绘画也可)。 2、描绘你熟识的某个人物。 下次上課时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对象?这对象发生了什么质变化?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1、小结本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 2、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听意见,达到理解本章内容并能做到的实际应用。 预习第四章,并复习掌握要点,完成操作任务。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 3、《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四章 (第21至28课时,其中讲课5学时,实验2学时,提问与讨论1学时) 检查学生操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总结、指导 、讲解要点(板书) 第四章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一审美意识发生至强化的原理 第一节心界至强的涌流(1学时) 第二节意识潜流的强化(2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生成的特点,量的充实和组织强化 2.、生活审美意识理性支柱的确立及质的强化 3、生活审美意识的内部形态及形态强化
意境(或境界)。做出具体分析。 二、课堂讨论(占 2 学时) 1、审美反映与认知反映的区别是什么? 2、审美经验阶段的“五定”是否存在? 3、审美达到整体理解时形成什么思想和意识整体? 4、怎样认识意象之“象”? 5、怎样认识“意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系统”、“意”、“境”和“意境”(联系现实 人生和文学艺术来谈)。 三、学生提问 本章属全书重点,难点也较多,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之后充分提问,弄清重点、难点。 如果时间不够,往后推延也是值得的。 四、学生实验 1、闭目想象梅花等“四君子”中的一种,(一定要随意选择、自由想象)把想到的画出 或写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从花中发现自己。 2、随意想象任意一部小说、戏剧或影视中的一个人物、一群人物,想象结束后,叙述 想到的对象是何状态,有何内涵。 分析说明:简单意象与审美意象系统的异同。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情景散文(绘画也可)。 2、描绘你熟识的某个人物。 下次上課时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对象?这对象发生了什么质变化?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1、小结本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 2、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听意见,达到理解本章内容并能做到的实际应用。 预习第四章<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并复习掌握要点,完成操作任务。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第一巻,商务印书馆,1981 年 3、《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 四 章 (第 21 至 28 课时,其中讲课 5 学时,实验 2 学时,提问与讨论 1 学时) 检查学生操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总结、指导。 一、讲解要点(板书) 第四章 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审美意识发生至强化的原理 第一节 心界至强的涌流(1 学时) 第二节 意识潜流的强化(2 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生成的特点,量的充实和组织强化 2.、生活审美意识理性支柱的确立及质的强化 3、生活审美意识的内部形态及形态强化
第三节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力场(2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控制作用 2、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相互作用 3、艺术审美意识在心理上的作用 4.、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及其特点 第四节审美意识族概念的辨正与定位(1学时) 1、生活经验与生活意识的涵义 2、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涵义 3、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涵义 4、理想审美意识的涵义 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生活意识的审美化? 2、审美心境是怎样形成的? 3、审美心境的涵义和作用 4、审美心境的出现有何特点? 5、审美理解的涵义和作用。 说明:以上问题在17-19课时内讨论 6、怎样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和“审美意识语言” 7、审美意识语言有何特点? 8、怎样认识心理表现世界的形成? 9、怎样认识“心理力场”,审美中的心理力场有哪些表现? 10、谈谈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与特点 11、艺术创造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12、为什么说理想审美意识是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主要尺度? 说明:以上问题在24-25课时内讨论 学生实验(25-27课时内完成) (一)面对一株古老拳曲的松树,在不同情境中你如何评价? 1、你是一个砍柴的樵夫,认为松树( 2、你是一个木材商,认为松树( 3、你是一个家具商或木匠,认为松树( 4、你是一个闲游者,认为松树( 5、你是一个植物学家,认为松树( ) 6、你是一个环保者,认为松树(
第三节 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力场(2 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控制作用 2、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相互作用 3、艺术审美意识在心理上的作用 4.、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及其特点 第四节 审美意识族概念的辨正与定位(1 学时) 1、生活经验与生活意识的涵义 2、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涵义 3、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涵义 4、理想审美意识的涵义 二、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生活意识的审美化? 2、审美心境是怎样形成的? 3、审美心境的涵义和作用。 4、审美心境的出现有何特点? 5、审美理解的涵义和作用。 说明:以上问题在 17-19 课时内讨论 6、怎样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和“审美意识语言”? 7、审美意识语言有何特点? 8、怎样认识心理表现世界的形成? 9、怎样认识“心理力场”,审美中的心理力场有哪些表现? 10、谈谈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与特点 11、艺术创造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12、为什么说理想审美意识是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主要尺度? 说明:以上问题在 24-25 课时内讨论。 三、学生实验(25-27 课时内完成) (一) 面对一株古老拳曲的松树,在不同情境中你如何评价? 1、你是一个砍柴的樵夫,认为松树( ) 2、你是一个木材商,认为松树( ) 3、你是一个家具商或木匠,认为松树( ) 4、你是一个闲游者,认为松树( ) 5、你是一个植物学家,认为松树( ) 6、你是一个环保者,认为松树( )7
7、你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欣赏者,认为松树( 8、你是一个诗人,认为松树 9、你是一个画家,认为松树( 10、你是一个思想家(哲学、美学家等),认为松树( (二)面对一位漂亮女演员,面对一位英俊男演员又会有何评价?不同的人会有何不同 反映? 设定以下人:三岁小孩、十五岁男孩或女孩、恋爱中的妇女、已婚妇女和老处女、老 太婆、男青年、中年男人,老年男子、农民中的各种人、普通工人中的各种人、各阶层的知 识分子,经济场和政治场中的上层人物、艺术家和文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导演或演员 美学家等等。 (三)面对电影、电视、绘画与文学作品中的某种艺术形象,以上各种人又会如何评价 说明:以上三个实验结果,先由学生做出,然后教师收问卷并作综合,由学生认识其 中道理。教师提示:人生心境多种多样,审美心境也随主体与对象的变化而千变万化,多种 价值评价、审美评价也是千变万化的。认识人生审美情境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反驳伪美学, 回到属于人类本身的科学美学中来 五、学生作操作训练 1、从变换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描写竹子 2、从变换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描写你心目中的某个熟人 六、小结与课后要求 1、总结本章主要内容:审美心境的发生、涵义、作用,审美理解的涵义、作用,审美 意识语言的特点,审美心理力场的作用,理想审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一族审美概念的含义 2、检査满意度(不记名收意见条)。对不满意者或听不懂者安排课后辅导。对问题基 本弄清但还想深入思考者安排时间讨论并作引导。 3、课后任务:(1)完成操作训练,下次上课时检查并作分析、讨论,(2)预习第五 章:“生活审美、艺术审美和自然审美互动互渗原理”。 参考书目 1、《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郭绍虞等《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风骨”、“情采”、“隐秀”、“养气”、“物色”、“知音”等 4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
7、你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欣赏者,认为松树( ) 8、你是一个诗人,认为松树( ) 9、你是一个画家,认为松树( ) 10、你是一个思想家(哲学、美学家等),认为松树( ) (二) 面对一位漂亮女演员,面对一位英俊男演员又会有何评价?不同的人会有何不同 反映? 设定以下人:三岁小孩、十五岁男孩或女孩、恋爱中的妇女、已婚妇女和老处女、老 太婆、男青年、中年男人,老年男子、农民中的各种人、普通工人中的各种人、各阶层的知 识分子,经济场和政治场中的上层人物、艺术家和文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导演或演员、 美学家等等。 (三) 面对电影、电视、绘画与文学作品中的某种艺术形象,以上各种人又会如何评价。 说明:以上三个实验结果,先由学生做出,然后教师收问卷并作综合,由学生认识其 中道理。教师提示:人生心境多种多样,审美心境也随主体与对象的变化而千变万化,多种 价值评价、审美评价也是千变万化的。认识人生审美情境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反驳伪美学, 回到属于人类本身的科学美学中来。 五、学生作操作训练 1、从变换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描写竹子。 2、从变换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描写你心目中的某个熟人。 六、小结与课后要求 1、总结本章主要内容:审美心境的发生、涵义、作用,审美理解的涵义、作用,审美 意识语言的特点,审美心理力场的作用,理想审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一族审美概念的含义。 2、检查满意度(不记名收意见条)。对不满意者或听不懂者安排课后辅导。对问题基 本弄清但还想深入思考者安排时间讨论并作引导。 3、课后任务:(1)完成操作训练,下次上课时检查并作分析、讨论;(2)预习第五 章:“生活审美、艺术审美和自然审美互动互渗原理”。 参考书目 1、《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2、郭绍虞等《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 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风骨”、“情采”、“隐秀”、“养气”、“物色”、“知音”等 篇。 , 4.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第五章 (第29-3课时,其中讲课4学时,讨论2学时,提问和实验2学时)。 讲课前检査学生操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应用的程 度。检查课外辅导的学生和深入研讨的学生满意度如何。 、讲述内容(板书,参看教材第121-166页) 第五章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互动互渗原理 第一节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的特点及互动关系 1、生活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2、艺术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3、自然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人美三美审美边关车示意图 飞术体 表内化 术美(理1)美 区域 元 设 市美 生(么年美 g (=)一房3生美程 内为4 外斜 包然物、外 第二节自然与生活的和光
第 五 章 (第 29-3 课时,其中讲课 4 学时,讨论 2 学时,提问和实验 2 学时)。 讲课前检查学生操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应用的程 度。检查课外辅导的学生和深入研讨的学生满意度如何。 一、讲述内容(板书,参看教材第 121-166 页) 第五章 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互动互渗原理 第一节 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的特点及互动关系 1、生活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2、艺术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3、自然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自然与生活的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