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出版说明 《公司法则》原名《公司法》(Corporate Law)是美国著名公司法专家、哈佛大 学法学院院长罗伯特·C·克拉克教授的一部力作。该书全面、系统、深人地剖 析了公司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有关法律问题:如何实现公司内部的权利 和义务的基本配置与合理运作;如何调整公司内部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研 究了对公司经理激励的不同方式和公司投票表决制度的不同形式,探讨了在 公司法律的框架下,如何收购、兼并及控制权转移、内部人操纵…等一系列 问题。 本书作者罗伯特·C·克拉克教授身处现代公司发达的美国,长期从事公司 法律问题的研究,丰富的个案资料和他本人渊博的法学、经济学学识使其透彻 地掌握了现代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因此本书一经出版即在世界范围 内产生了极大影响,在经济发达的西欧、北美地区,无论是专门研究公司问题 的专家学者,还是直接从事公司运营的老板经理,无不将本书奉为“圣典”。迄 今为止,本书已先后再版达12次之多,作为一本专著,这在出版业发达的美国 也是罕见的。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无数的公司并于1993年颁布了《公司法》,但应该承 认,我们许多公司的运营是不规范的,我们的公司法理论也是相对滯后的,随 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运营机 制,已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上,诸如收购、兼并、资本运 营、控制权转移、内幕交易、经理报酬、股票估价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是政府、实 业界和理论界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本着凡有科学性的理 论都有反映客观规律的“类”的共性的认识及对理论的世界主义的态度,向中 国读者隆重推介罗伯特先生的对中国企业改革极具借鉴意义的权威之作一 《公司法则》。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语言习惯,本书内容的专业性,以及作者旁征博引、融 汇贯通的渊博学识都为本书的翻译带来一定难度,加之译者水平有限,读者阅 读时难免发现绕口甚至错漏之处,在请读者见凉的同时,我们将考虑以后进一 步修订。最后,我们在历经坎坷,终于使本书中文译本与读者见面之时,特向 为本书的版权引进工作做出多方努力的中华版权代理公司以及曲晶晶女士表 示感谢!向为本书的翻译付出辛苦劳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平、林长远、陈 亮、徐庆恒等同志表示感谢! 一九九八年元月三日 …
目 录 第一章 1 §1.1公司组织形式的主导地位 $1.2同合秋的比较 4 §1.2.1投资人的责任 4 $1,2.2投资人转移权益的能力 8 §1,2.3法人人格 10 §1.2.4管理权力的定位 14 31.3封闭公司的特性 5 §1.4公司法和其他同公司有关的法律 9 §1.5本书的主题 20 第二章对债权人的责任 $2.1引言 3 82.2欺诈性产权转让法 §2.2.1不妨碍原则 424 §2.2.2公正 38 §2.2.3欺诈性产权转让规则与其他法律宗旨的调和 §2.3公平控制原则 14 §2.3.1与欺诈性产权转让规则的相似性 §2.3,2公平控制原则的形成原因 §2,3.3公平控制原则的特殊功能 §2.3,4公司债务人资本的不充分实现 §2.3.5自动控制 $2.4揭开公司的面纱 §2.4.1广义理论与狭义理论 S2.4.2救济对策的比较 S2.4.3一个例证:Walkovszky案 电话901330006 82.5股息法 82.6结论
公司法则 第三章权力和义务的基本配置 70 §3.1股东 70 §3.1.1表决权 70 §3.1.2诉讼权 72 §3.1.3资讯权:审查权和“正当目的” 72 §3.2董事 78 83.2.1职权 78 §3.2.2程序 80 §3.3高级职员 83 §3.3.1代理原则 84 §3.3.2代理权诉讼的种类 86 §3.4注意义务和经营决惭规则 90 §3.4.1注意义务的判例法发展 91 §3.4.2注意义务作为制度的责任 94 $3,5经营决断规则的局限性 99 第四章利益冲突导论 s $4.1利益冲突模型 115 §4.2为什么欺诈和不公平自我交易被认为是不法行为 122 $4.2.1反对欺诈的理由 123 §4.2.2反对不公平自我交易的理由 125 第五章基本自我交易 130 §5.1历史性的难题 130 §5.2现行法的公平性标准 136 §5,2.1特拉华州法和标准公司法第8章第31条 136 §5.2.2公开 139 §5.2.3利润分配 140 §5.3现行法:授权和批准淮 142 §5.3.1执照条款 143 §5.3.2批准 144 §5.4寻求更好的规则 145 §5.4.1并非完美的控制力量 146 §5.4.2自我交易盈余 149 §5.4.3一项建议 151 1-u-mr-
录 3 第六章经理报酬 158 §6.1合理性准则 158 §6.1.1以往的贡献 160 §6.1.2过时的准测 162 §6.1.3关于报酬的税收问题 163 §6.2鼓励性报酬计划 164 S6.2.1典型计划 165 §6.2.2计划的税收分析 171 86.2.3原因辨别的问题 176 §6.3封闭公司和公开公司 179 第七章公司机会 187 §7.1引论 187 §7.2传统标准 188 §7.2.1利益和预期 188 §7.2.2经营范围 190 87.2.3公正性 191 §7,2.4两步分析法 191 §7.2.5其它相关因素 192 $7.3两个难题:历史和出路 192 §7.4对不同公司的不同规则 195 $7.5封闭公司:法律重述 197 §7.5.1指导原则 198 §7.5.2公司的无行为能力 199 §7.6公开公司:专职行政人员 200 §7.6.1规则与管理受信托人的诸多规则的比较 200 §7.6.2与判例法规则的比较 201 §7.6.3拟议规则的成本与效益 202 §7.6.4公司同意 203 §7.6.5消极投资 205 §7.6.6金融中介的特殊情况 205 §7.7公开公司:外部董事 206 §7.8母公司和子公司 206 §7.8.1问题的分析 207 §7.8.2一个建议规则 209 $7.9结论 211
公司法则 第八章内部人交湯 217 §8.1引论 218 §8,2内部人交易造成的损害 219 §8.2.1对公司的损害 219 §8.2.2交易活动对投资人的损害 220 $8.2.3迟延信息披露对市场的损害 221 §8.2.4获取秘密收益对效率的损害 224 S8.2.5私下调整规则 226 §8.3内部交易的积极因素 227 §8.3.】企业主获得收益 227 §8.3.2从市场价格波动中获取信息 29 $8,4内部人交易的普遍性和可防止性 229 §8.5法律救济与损害的协调 231 §8.5.1引论 231 §8.5.2公司追偿 §8.5.3股东追偿 §8.5.4行之有效的抑制措施 §8.5.5不利信息的后果 237 §8.6第16条(b)款:基础 88.6.11论 8 $8.6.2受益所有人 240 $8.6.3“股票证券” §8.6.4“任何收益” $8.7第16条(b)款:非传统交易 243 888州法的方法:代理理论 247 §8.910h-5规则简介 §8.10规则10b-5:诉讼的基础 §8,10.1谁可以起诉:买方一卖方原理 §8.10.2起诉谁:受信托人、消息透孱人以及其他人 256 §8.10.3欺诈的故意 260 §8.10.4关键性 262 §8.10.5因果关系、信赖及相互关系 262 §8.10.6直接因果关系及相互关系 268 88.10.7损害赔偿 269 §8.11内部人交易之外:误述和漏述 0 §8.11.1欺诈与违反信托义务 270 88.11.2从公司获得赔偿的问题 272
§8.11.3损害赔偿的方法 274 88.12内部人交易之外:根据非公开亦非内部消息进行的交易 275 §8.12.1有关自我交易活动的信息 275 §8.12.2偶然或努力获得的市场信息 276 §8.12.3秘密获取的市场信息 277 §8.12.4结构性内部人获得的市场信息 280 第九章投票制度 288 §9.1投票权的州法 288 §9,1.1什么时候投票 289 §9.1.2什么人投票和如何投票 289 §9.1.3投票权如何分配 291 §9.1.4 关于什么事项投票 294 §9.2联邦代理规则 294 §9.3股东提议 300 $9.4反欺诈诉讼 306 §9.4.1诉讼的私权 307 §9.4.2重要性 307 §9.4.3可罚性 307 §9.4.4因果关系、信赖和起诉权 308 S9.4.5补偿 309 $9.5投票权理论 310 §9.5.1理性冷漠问题 311 §9:5.2搭便车问题 312 §9.5.3公平问题 33 §9.5.4集体诉讼问题的解决办法 313 第十章公司联合的基本规则 324 §10.1 截然不同的简单案例:出售与合并 324 §10.2适用这两种不同案例的法律和其它处理方式 328 §10.2.1联邦所得税 328 §10.2.2会计处理方式 330 §10.2.3证券条例 332 §10.2.4州商业公司法规定的处理方式 333 $10.2.5反垄断处理方式 36 §10.3类型:出售的不同方式 337 810.4类型:合并的不同形式 341 §10.5类型:介于出售与合并之间的混合形式 351
6 公司法则 §10.5,1税务处理方式 351 §10.5.2会计处理方式 354 §10.6评定补偿权 355 810.6.1引论 355 §10.6.2法规的适用范围与程序 359 810.6.3评估方法 361 §10.6.4 排他性 363 810.7实质合并 365 第十一章 控例权转移和内部人救诈:控制权合并和出售 37列 §11.1臂长合并 380 §11.2两步收购 382 11.3母子公司合并 385 §11.4控制权出售 390 §11.4.1出售给“抢劫者” 390 §11.4.2职位出售 391 §11.4.3集体机会的转移 392 §11.4.4控制公司资产 39g §11.4.5平等机会规则 401 第十二章控制权转移和内部人扩张:排斥和清购 409 812.1引论 409 $12.2 司法规范的理论基础 412 §12.2.1损害 412 §12.2.2益处 417 §12.2.3非法控制 418 §12.2.4损害和收益概述 419 §12.2.5自我交易分析 419 §12.2.6不同情况下的含义 420 812.3法律的发展:公开公司 423 §12.3.1最高法院的权利放弃声明 423 §12,3.2特拉华对挑战作出反应 424 §12.3.3下级法院随时准备提供帮助 425 §12.3.4证交委的反应 426 §12.3.5特拉华采取复查 427 812.4封闭公司的判例 429
录 第十三章控制权转移和内部人抵制:股权收购 436 §13.1引论 436 813.2股权收购理论 437 §13.2,1对股权收购的解释 438 813.2.2关于这些理论的证据 443 §13.2.3可能的含义 446 §13.3威廉姆斯法:基本原理 813.3.1背景和目的 §13.3.2道路规则 §13.3.3一个解释性假说 §13.4威廉姆斯法:诉讼 454 §13.4.1§13(d)中的收购 §13.4.2对违反§13(d)的补偿 §13.4.3“股权收购”的意义 §3.4.4§14(e)下的诉讼 4 §13.5州兼并规范 4 号13.6对兼并企图的防御 463 §13.6.1策略 463 813,6.2联邦判例法 468 §13.6.3.州判例法 469 §13.6.4评价 475 第十四章股东分配 492 §14.1股息政策 492 $14.2股东保护 498 §14.3债权人保护:股息法令 503 §14.3.1收入盈余准则 505 §14.3.2资本盈余分配 506 §14.3.3变更法定资本为资本盈余 507 §14.3.4破产准则 508 §14.3.5机智股息准则 508 §14.3.6重估盈余股息 509 §14.3.7通过会计变更提高盈余 510 §14.3.8财务比率准则 513 §14.3.9新标准公司法 513 §14.3.10欺诈产权转让法 13 §4.4重购:理论和实践 51
8 公司法则 §14.5重购和股东保护 518 §14.6重购:法定会计对待 521 第十五章股东诉讼 531 §15.1引论 531 §15.2对蓝率的要求 532 §15.2.1免除 533 §15.2.2拒绝 534 §15.2.3独立委员会 535 §15:3对股东的要求 538 §15.4当时所有权规则 539 §15.5费用担保 540 §5.6派生诉讼辩护中的利益冲突 542 §15.7和解 543 815.8费用 545 815.9诉讼的特性 547 §15.10损害赔偿和责任保险 548 §15.10.1第三方诉讼 549 §15.10.2派生诉讼 553 815.10.3D&0保险的价值 554 第十六章法人人格的内洒 562 §16.1 引论 562 §16,2关于公司适当作用的观点 623 816.2.1二元论:严格利润最大化准则 564 §16,2.2一元论:公私利益的远期一致 566 $16.2.3适度理想主义:自守法 568 $16.2,4高度理想主义:利益集团的调和与作为利余目标的公共利益目标571 816.2,5实用主义:立约提供公益服务 575 §16.3重新定义 576 §16.3.1区分公共行为 577 §16.3.2确定政府组织“纵向统一”的程度 578 $16.3.3划分非营利和营利行为 578 §16.4结论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