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GCA0 带彩导读 节日习俗 服饰 饮食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go 分b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节日习俗 服饰 饮食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节日俗 Festivals and customs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目录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Festivals and customs
温州过年习俗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 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 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 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 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 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 等等
温州过年习俗 •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 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 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 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 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 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 等等
冬至吃汤圆 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 吃汤圆或麻糍。吃麻糍、汤 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 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 岁”的说法
冬至吃汤圆 • 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 吃汤圆或麻糍。吃麻糍、汤 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 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 一岁”的说法
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 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鳗鱼 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 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 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 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 的佳品
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 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鳗鱼 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 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 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 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 的佳品
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 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白中捣 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 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 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 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 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 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捣年糕 •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 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 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 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 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 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 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 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 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 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 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 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 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 称“年夜饭
分岁酒 •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 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 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 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 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 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 称“年夜饭
开门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 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 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 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 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 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 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 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 为吉祥
开门炮 •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 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 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 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 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 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 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 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 为吉祥
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 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 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 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 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 有的还延至农历正月十五。上世纪50年 代以前,拜年的礼品比较简单,大多是 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 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 故称“纸蓬包
拜年 •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 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 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 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 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 有的还延至农历正月十五。上世纪50年 代以前,拜年的礼品比较简单,大多是 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 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 故称“纸蓬包
穿新衣 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 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 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 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 如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 颜色已不局限于红色,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过了农历正 月十五即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
穿新衣 • 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 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 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 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 如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 颜色已不局限于红色,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过了农历正 月十五即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