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 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 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 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 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 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 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 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 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 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
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